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一长假,你是如何度过的?两个同学给我们寄来他们长假里过得最精彩一天的日记。其实,每一天都有不同的精彩,只要你用心去体会。
李皓雨,9月29日日记:回家路上的美景
“坐票没了,还剩三张站票,要不要?”售票员不耐烦地说道。“要的,要的!”归心似箭的我赶紧把钱递进了窗口。拿到回家的火车票,心总算安稳下来。
因为是十一黄金周的第一天,出行的人打堆儿,进候车室我更是吓了一跳。宽敞的大厅里人山人海,空气里飘荡着各种各样的味道,让人有种窒息的感觉。我在人群里左冲右突,才到达所乘车次的进站口。
上车还算顺利,大家排着队一个个登上列车,空荡荡的车厢很快就装满了,座无虚席,就连过道上也站满了人,要想走个来回都不容易,我背着背包,靠着一个座位,站定了。
火车开出城市,在田野上奔跑。车窗像挂着一幅变幻的画,这一幅是一片挂着黄果的橘子林,下一幅是鸭子戏水的池塘,再下一幅就变成了竹丛掩映中的白墙青瓦的农舍……
欣赏了一会儿窗外的秋色,腿站得有些累了,换了个姿势,继续站下去——离家,还有三个多小时的路程呢。
火车到了一个小站,下车的人少,上车的人却多,随着越来越多只鼻孔的呼吸,车厢里的空气仿佛越来越稀薄。不断有人在身边挤来挤去,试图找到一个座位,可都是徒劳。这么拥挤,而且每个人的终点都不是一二十分钟就能到达,谁愿意让出宝座啊!我的头越来越沉重,胸口发闷,腿也麻木了,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
我靠着的座位,坐着一个年轻的女孩,耳朵里塞着MP4的耳塞,她似乎已经在音乐中睡着了,把一只棕色的包护在胳膊里,眼睛闭着,嘴角还挂着一丝浅笑。她好幸福,一定做了什么美梦,而我,还得站在这里继续受煎熬……
突然,火车一晃,虽然震动不是很剧烈,但我那已经发麻的腿,不由得一软,倒在座位上,碰着了年轻的女孩。她警觉地睁开眼。“对不起!”我连忙挺直身子,向她道歉。
“没关系的!”她笑了笑,说:“你是不是不舒服,脸色那么白?”没等我回答,她站起来:“你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吧!”
“谢谢啦!”我顾不上推让,一屁股坐了下去——得了解放的双腿真舒服呀,比夏天大汗淋漓时来十根冰激凌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不好意思地看了看给我让座的女孩:“我坐一会儿就行。”
坐了15分钟,浑身都有劲了,我起身,请那位好心的姐姐坐下。一去一来,我和她聊开了,从读书的学校到路上的风景……一个座位变成我们两个人的,两个人轮流“看座”,一个人的疲倦变成了两个人的轻松……
受了我们的启发,车厢里越来越多的座客,开始和身边的站客轮流看座,车厢里充满了快活的气息。漫长而枯燥的旅程,因此变得愉快而轻松。我想,车厢里这温馨的画面,应该美过窗外秋天的美景吧?
熊地宽,10月1日日记,拾来的秋天
还没有到姥姥家,远远的,就看到了屋檐下挂着的一片秋色——一串火红火红的小辣椒,像一簇火焰燃烧着,金黄的玉米棒子,垂挂着丰收的殷实。
“姥姥,家里种了玉米和辣椒么?”我进门就忍不住问。姥爷笑着摇头:“家里的地都种了果树了。”“那屋檐下的辣椒和玉米,哪儿来的?”姥姥看了姥爷一眼,说:“都是你姥爷拾来的。”
“拾来的?”我好奇地还想追问,姥爷眨了眨眼睛说:“怎么样,明天和我一起去拾秋吧。”
早晨,天蒙蒙亮,姥爷就喊醒了我。背着一行军壶开水,两只大背篓,包上四张煎饼,我们从家里出发,穿过村庄,走过一条河流,到达目的地。
那是一片开阔的田野,姥爷说,当地人是不屑于捡拾那点小果实的,他们心急火燎地雇了一些短工来帮忙,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这一季的收获,又以最快的速度挤上进城务工的列车。他们可没有闲心去关注失落的那几穗玉米,而那些打短工的人呢,五十块钱一天的标价,只要完成就好,至于丢掉了多少玉米,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我们一老一少喝了水,吃了两张饼,开始了在地里的搜寻。 太阳刚从山后升起,勾勒着两个拾秋者的身影。我们躬身于田野,专注地在收割过后荒凉的地间寻找。姥爷说,秋天的果实,最好的归宿是归入粮仓,如今,却被浮躁的人遗弃。这样说着,姥爷的脸上流露出父亲对孩子般的心疼。我和姥爷都俯身拾着,“嘿,这里有条漏网之鱼!”我发现了一穗躲藏在枯叶中的玉米,高声朝姥爷大喊。“哈哈,看你往哪儿躲!”姥爷揪住了藏在泥块下的一只红薯。一种不断发现的快乐,让我们忘了腰板的疼痛,也忘了时间的流逝。
暮色不觉来临,雾霭笼罩四野。我们的眼前终于变成了混沌的一片。收拾背篓,姥爷带着我穿过河流,村庄,回到了家里。
姥姥早已准备好了四个小菜,我们坐下来,大米的香甜在嘴里爆破、散开。姥爷抿一小口酒,陶醉地眯起眼,估量我们这一天的收获。那些玉米,在他眼里,是一群走失又被找回的孩子。在月光下,玉米饱满的小身子紧紧挨在一起,充满了获得新生的欢腾和喜悦。
夜深了,鸡和狗都没有声音了,院中桂花的香气更浓。而我,在玉米的香气里,睡着了。(王涛整理)
李皓雨,9月29日日记:回家路上的美景
“坐票没了,还剩三张站票,要不要?”售票员不耐烦地说道。“要的,要的!”归心似箭的我赶紧把钱递进了窗口。拿到回家的火车票,心总算安稳下来。
因为是十一黄金周的第一天,出行的人打堆儿,进候车室我更是吓了一跳。宽敞的大厅里人山人海,空气里飘荡着各种各样的味道,让人有种窒息的感觉。我在人群里左冲右突,才到达所乘车次的进站口。
上车还算顺利,大家排着队一个个登上列车,空荡荡的车厢很快就装满了,座无虚席,就连过道上也站满了人,要想走个来回都不容易,我背着背包,靠着一个座位,站定了。
火车开出城市,在田野上奔跑。车窗像挂着一幅变幻的画,这一幅是一片挂着黄果的橘子林,下一幅是鸭子戏水的池塘,再下一幅就变成了竹丛掩映中的白墙青瓦的农舍……
欣赏了一会儿窗外的秋色,腿站得有些累了,换了个姿势,继续站下去——离家,还有三个多小时的路程呢。
火车到了一个小站,下车的人少,上车的人却多,随着越来越多只鼻孔的呼吸,车厢里的空气仿佛越来越稀薄。不断有人在身边挤来挤去,试图找到一个座位,可都是徒劳。这么拥挤,而且每个人的终点都不是一二十分钟就能到达,谁愿意让出宝座啊!我的头越来越沉重,胸口发闷,腿也麻木了,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
我靠着的座位,坐着一个年轻的女孩,耳朵里塞着MP4的耳塞,她似乎已经在音乐中睡着了,把一只棕色的包护在胳膊里,眼睛闭着,嘴角还挂着一丝浅笑。她好幸福,一定做了什么美梦,而我,还得站在这里继续受煎熬……
突然,火车一晃,虽然震动不是很剧烈,但我那已经发麻的腿,不由得一软,倒在座位上,碰着了年轻的女孩。她警觉地睁开眼。“对不起!”我连忙挺直身子,向她道歉。
“没关系的!”她笑了笑,说:“你是不是不舒服,脸色那么白?”没等我回答,她站起来:“你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吧!”
“谢谢啦!”我顾不上推让,一屁股坐了下去——得了解放的双腿真舒服呀,比夏天大汗淋漓时来十根冰激凌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不好意思地看了看给我让座的女孩:“我坐一会儿就行。”
坐了15分钟,浑身都有劲了,我起身,请那位好心的姐姐坐下。一去一来,我和她聊开了,从读书的学校到路上的风景……一个座位变成我们两个人的,两个人轮流“看座”,一个人的疲倦变成了两个人的轻松……
受了我们的启发,车厢里越来越多的座客,开始和身边的站客轮流看座,车厢里充满了快活的气息。漫长而枯燥的旅程,因此变得愉快而轻松。我想,车厢里这温馨的画面,应该美过窗外秋天的美景吧?
熊地宽,10月1日日记,拾来的秋天
还没有到姥姥家,远远的,就看到了屋檐下挂着的一片秋色——一串火红火红的小辣椒,像一簇火焰燃烧着,金黄的玉米棒子,垂挂着丰收的殷实。
“姥姥,家里种了玉米和辣椒么?”我进门就忍不住问。姥爷笑着摇头:“家里的地都种了果树了。”“那屋檐下的辣椒和玉米,哪儿来的?”姥姥看了姥爷一眼,说:“都是你姥爷拾来的。”
“拾来的?”我好奇地还想追问,姥爷眨了眨眼睛说:“怎么样,明天和我一起去拾秋吧。”
早晨,天蒙蒙亮,姥爷就喊醒了我。背着一行军壶开水,两只大背篓,包上四张煎饼,我们从家里出发,穿过村庄,走过一条河流,到达目的地。
那是一片开阔的田野,姥爷说,当地人是不屑于捡拾那点小果实的,他们心急火燎地雇了一些短工来帮忙,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这一季的收获,又以最快的速度挤上进城务工的列车。他们可没有闲心去关注失落的那几穗玉米,而那些打短工的人呢,五十块钱一天的标价,只要完成就好,至于丢掉了多少玉米,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我们一老一少喝了水,吃了两张饼,开始了在地里的搜寻。 太阳刚从山后升起,勾勒着两个拾秋者的身影。我们躬身于田野,专注地在收割过后荒凉的地间寻找。姥爷说,秋天的果实,最好的归宿是归入粮仓,如今,却被浮躁的人遗弃。这样说着,姥爷的脸上流露出父亲对孩子般的心疼。我和姥爷都俯身拾着,“嘿,这里有条漏网之鱼!”我发现了一穗躲藏在枯叶中的玉米,高声朝姥爷大喊。“哈哈,看你往哪儿躲!”姥爷揪住了藏在泥块下的一只红薯。一种不断发现的快乐,让我们忘了腰板的疼痛,也忘了时间的流逝。
暮色不觉来临,雾霭笼罩四野。我们的眼前终于变成了混沌的一片。收拾背篓,姥爷带着我穿过河流,村庄,回到了家里。
姥姥早已准备好了四个小菜,我们坐下来,大米的香甜在嘴里爆破、散开。姥爷抿一小口酒,陶醉地眯起眼,估量我们这一天的收获。那些玉米,在他眼里,是一群走失又被找回的孩子。在月光下,玉米饱满的小身子紧紧挨在一起,充满了获得新生的欢腾和喜悦。
夜深了,鸡和狗都没有声音了,院中桂花的香气更浓。而我,在玉米的香气里,睡着了。(王涛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