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何为“微课”?有人说,“微课”就是小于40分钟上完一节课;有人说,“微课”就是上一个浓缩的教学片段;有人说,“微课”就是围绕某个知识点展开精彩的教学活动……而在名师孙建锋的眼里,“微课”除了要有“时度”与“效度”外,它还要有一定的“质度”。其“质度”指的是 “微课”的灵魂!“微课”的灵魂在哪里?孙老师的这堂《邀非老师到课堂来》习作教学课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另外,孙老师还从“‘微课’的人在哪里”“‘微课’的美在哪里”这两方面更深层地诠释了“微课”的生命。用孙老师的话说:“《邀非老师到课堂来》还在路上,更加有质度的课还在下一个路口等我。”希望此文能为更多的一线教师领航,最终走向胜利的路口!
时间:2015年9月19日
地点:山东省德州市
班级:黎明小学六(4)班
实录:
师:同学们,目光炯炯、自信满满,精神面相真好!
(孩子们一听,顿时明眸生辉、气宇轩昂、劲头十足!)
师:我们迎来了一个好时机——
“邀非教师到课堂来”,请他们上一些好玩的课给大家看。
你们喜欢吗?
生(响亮作答):喜欢!
师:“邀非教师到课堂来”,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这“非老师”可能不是一般的老师吧!
生:“邀非教师到课堂来”,上的不是普通的课。
生:我认为“非老师”也许不是一个真正的老师。
师:都有自己的理解与看法,这是勤于思考的结果。
大家想不想看看“非老师”是怎样上课的?
生(充满期待):想!
师:我们一同走进第一课——《鸭妈妈教小鸭子》。
(生吃惊的表情!)
师:看过《鸭妈妈教小鸭子》吗?
生(摇摇头):没有!
师:一定想先睹为快吧!《鸭妈妈教小鸭子》这一课一共2分22秒,每一分钟都很奇妙,每一秒钟都很养眼。你打算怎样观看这一课?
生: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心去想。
生:我会带着自己的疑问去看。
师:怀揣不同的观看动机,自然就会看出不同的理解。用孩子的眼睛观看,以孩子的心去想,一定能看出童真、童趣!
下面有请鸭妈妈闪亮登场——(播放V影2分22秒)
(V影《鸭妈妈教小鸭子》主要讲述了鸭妈妈站在台阶上等着小鸭子自己上台阶。显然第一个台阶离地面不高爬上去不成问题,从上第二个台阶开始,便有了分化——只有一只率先登上第二个台阶,其余的虽然用力,但是一下子还是上不去。这时,第二个台阶上捷足先登的那只小鸭子已经当仁不让地开始向第三个台阶进行了第一次起跳,显然它的下场是人仰马翻,跌落下来……这时,它趴下来稍稍歇了片刻,积蓄了体能的它又从台阶的左侧发起了第二次冲锋,虽然没有成功,但是它又快速换到台阶的右侧进行冲击,第三次,它成功地跃上了第三个台阶……接下去,又有三只小鸭子也登上了第二个台阶,它们不畏多次摔跤,也成功地跃上第三个台阶……随后,十一只小鸭子都上了第三个台阶,最后,只剩下一只小鸭子在向第三个台阶做第六次试跳……鸭妈妈始终在等待,等待最后一个孩子上来……第七次,最后一个小鸭子也成功了……)
(生目不转睛地观看V影。)
师:如果说我们的学习也像上台阶,那么小鸭子上台阶给我们学习的启示是——(请写一句话,时间两分钟。)
(生奋笔疾书。)
(两分钟后)
师:让我们一起交流,共同分享。
生:如果说我们的学习也像上台阶,那么小鸭子上台阶给我们学习的启示是——做任何事情只要坚持不懈,最终一定会成功!
师:很励志的一句话!写到类似意思的同学请起立!孙老师把一份“礼物”(一个信封)请她(刚刚读作文的学生)代表收下,课后与站立的同学共同分享,这份礼物与“坚持不懈做事”有关系。
接着,让我们听听第二种写法,第二种声音。
生:小鸭子上台阶和我们的学习一样,要成功都要靠努力,靠汗水。
师:是的,小鸭子每跳上一个台阶,我们学习每取得一次进步,无不需要付出辛勤的汗水!
还有第三种声音吗?
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成功,不能依靠任何人!
师:哪怕是——
生:自己的爸爸妈妈。
师: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靠天、靠地、靠父母,不算是好汉!
第四种声音——
生:一口吃不了大胖子,学习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步来,谁都不能一步登天!
师:一步步来,一个个台阶上,最后“一步登天”了,丑小鸭也变成了——
生:白天鹅!
师:小鸭子上台阶给我们学习的启示多多……你们每写出一句启示,每读出“一种声音”都上了一个台阶……给自己不断攀登新台阶掌声!
(生鼓掌。)
师:如果说老师教学生就像鸭妈妈教小鸭子上台阶一样,那么老师应该从鸭妈妈那儿借鉴一些好的教学方法——
第一……第二……第三……(请写一段话,时间五分钟。)
(生快速行文,师巡视指导。)
(五分钟后)
师:请自告奋勇,让我们一起分享你的精彩习作!
生:如果说老师教学生就像鸭妈妈教小鸭子上台阶一样,那么老师应该从鸭妈妈那儿借鉴一些好的教学方法——第一,学生有问题,能自己解决的就让他自己解决,既不要把他“拉上台阶”,也不要把他“拖上台阶”,更不要把他“抱上台阶”。第二,有困难让学生自己去克服,风雨之后总会有彩虹。第三,耐心等待学生,允许他们摔跟头,允许他们犯错误。每个跟头,每次错误,都是美丽的。 师:你贵姓?
生:宋。
师:宋老师是孙老师的老师,因为你教给我一个金句——“每个跟头,每次错误,都是美丽的”。你的语言闪闪发光,你的智慧熠熠生辉!聆听你的习作是一种精神享受!
(热烈鼓掌)
生:我跟他写得不一样,不是按第一、第二、第三,而是概括成一句话。
师:不拘一格,请讲——
生:我看到鸭妈妈这位老师,只是站在最上面的平台上等待小鸭子,鼓励它们一个个上台阶。
师:你哪里听到鸭妈妈鼓励的声音?
生:我是心里感受到的。
师:心有灵犀一点通!
(掌声)
生:第一,好老师是让学生自己去努力,自己去实现,自己上台阶,老师只要耐心等待。
师:没有耐心等待,好多一下子上不了台阶的就会“失败”!
生:第二,老师要像鸭妈妈一样营造一个氛围,让“小鸭子”互帮互助。
师:小鸭子有互帮互助?
生:看到前面的跳上去,后面的也追赶。
师:哦!第一个上去的小鸭子跟第二个上去的做了榜样,第三个上去的受到第二个上去的鼓舞,他们在精神上互帮互助!是吗?
生:嗯!
师:我懂你!高兴吗?
生:高兴!
师:接着读——
生:第三,好老师相信学生能行!
师:说你行,你就行!孙老师送你一份“礼物”(一个信封),请课后打开与同学们分享。
师:邀请到我们课堂来上课的,不仅有鸭妈妈,还有另外一位。想见一见吗?
生:想!
师:让我们一同走进第二课——《黑雁妈妈教小黑雁》。这节课3分零8秒。你做好观看的心理准备了吗?
生:用心、眼去看,因为他是十分罕见的。
师:让我们用心去看,走进那精妙绝伦的教学场景。
(V影《黑雁妈妈教小黑雁》3分8秒,主要讲了黑雁妈妈让孵化不久的小黑雁从90多米高的悬崖上跳下地面,自己去寻找食物。在高高的悬崖上,一只小黑雁凌空一跃,向下坠落……身体多次摔在峭壁上……最后“咚”的一声着地。这时,等在下面的黑雁妈妈一声长鸣,扇动翅膀扑了过去……小黑雁抖一抖绒毛,站在了妈妈身边……)
(生聚精会神地观看。)
师:《黑雁妈妈教小黑雁》仿佛一块磁铁,深深吸附你的眼,磁化你的心。你愿意为谁点赞呢?并写出理由来。(一句话,三分钟)
我为 点赞,因为 。
(生迅速用笔说话。)
(三分钟后)
师:愿意到前台来展示的,请——
(生争先恐后)
师:哇,这么多同学踊跃交流,按照先后顺序吧。
生:我为小黑雁点赞,因为它勇敢地从90多米高的悬崖峭壁上跳下,置险地而后生,令我震撼!
师:以前听到的词语是置……?
生:置死地而后生。
师:它改动了一个字,灵活化用。这就是创新!给予掌声!
(生鼓掌。)
师:我们在习作中,在遣词造句的时候,可以巧妙地化用词语,让人耳目一新!你是创意的代表,这里只需要把险加上双引号,别人对你的化用就会心领神会了。
生:我为黑雁妈妈点赞,因为她的爱是大爱,她懂得生存是没有办法教的,而现实生活是残酷的,小黑雁跳下来有可能摔死,也有可能存活,但待在悬崖上只会白白地饿死。
师:请你站到凳子上去。不害怕吧!
生:不害怕!
师(这时,师快速移动到离读习作同学最远的后排两位同学身边,问他们):她说的什么?
生(男生):我为黑雁妈妈点赞,因为她的爱是大爱,生存是没有办法教的,而现实生活是残酷的。
生(女生):生存是没有办法教的,而现实生活是残酷的,小黑雁跳下来有可能摔死,也有可能存活,但待在悬崖上只会白白地饿死。
师:请你(那位高高站在凳子上的女同学)回头看,你有两个朋友:一个女朋友,一个男朋友。当你读习作的时候,他们无论坐多远,都认真聆听你的声音,记住你美丽的话语!
生:谢谢!
师:你两眼放光,童真真美!你愿意把你的习作再读一遍吗?
生:我为黑雁妈妈点赞,因为她的爱是大爱,她懂得生存是没有办法教的,而现实生活是残酷的,小黑雁跳下来有可能摔死,也有可能存活,但待在悬崖上只会白白地饿死。
师: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期望我有一个能这样开启我心智的妈妈!时光飞驰,有一天,你也会为人母,你会教给你的孩子什么?
生:生存是没有办法教的,而现实生活是残酷的。
师:我感佩你的灵动与开启。这是赠送给你的“礼物”(一个信封),课后与大家分享!
师:观看了两段V视,我发现鸭妈妈和黑雁妈妈都是教学高手,它们的教学有相同之处——
一是……
二是……
三是……
(请写一段话八分钟完成。)
(生唰、唰、唰,一个个笔尖在纸上自由舞蹈……)
(八分钟后)
师(躬身、微笑面对两位比肩而坐的学生):你有一个苹果,她有一个苹果,你们互相交换各自的苹果,最终每人有……
生:一个苹果。
师:你们的习作互相交换,读了之后,每个人获得了……
生:两篇作文。
师:好!我们彼此交换习作,相互欣赏!
(生交换阅读)
师:自由读习作,共同分享。
生:两位妈妈都是教学高手,它们的教学有相同之处:一是鼓励,鼓励孩子自己尝试上台阶、跳悬崖;二是放手,放手让它们努力去做,一次次摔倒在台阶下,一次次碰到崖壁上,妈妈都视而不见,真正地放手;三是大爱,大爱是为了孩子的生存,让孩子在跳上、跳下中学会生存的本领。 师:你觉得他的习作……
生:“鼓励、放手、大爱”,概括得很准确!
生:我认为改为“放手、等待、大爱”,既准确,又上口。因为鸭妈妈在平台上“等待”,黑雁妈妈在悬崖下“等待”,“等待”是它们教学的共同之处。
(鼓掌)
生:妈妈们都是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它们明白只有付出才有收获!
师:放手、付出、收获!多么励志、多么富有哲理的语言!真好!
生:一是两位妈妈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自己的未来;二是两位妈妈懂得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真意;三是两位妈妈让孩子自己领略生活的真谛。
师:像个男子汉,读得铿锵有力!三分写,七分读啊!
敢于到前台来读吗?
(生蜂拥而至)
师:我们蹲下来,慢慢欣赏……
(同学们偎依在老师周围。)
师(把话筒送到对面的一位同学跟前):请——
生:我发现两位妈妈教学的共同之处是不教而教,“不教”是它们没有说一句话,没有做一个动作,没有提任何要求;“教”是说它们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它们“跳”,让它们自己教自己。不教而教是大教,就像孙老师没有教我们具体写作文的方法,但是我们却从中学到了很多种方法。
师:你不是在表扬鸭妈妈和雁妈妈,你是在委婉地表扬——
生:(齐声)孙老师!
师(诙谐地):你真会“拍马屁”!
(热烈的掌声与会心的笑声交织在一起。)
请大家轻轻地回到座位去……
(生悄悄地回到座位。)
师:请看,孙老师带来了什么?(两张粉色的A4纸,纸的上面印有“邀非老师到课堂来”,下面是德州市 学校六年级 班合著 )这是书的封面,请把你们的习作集中在一起(按照课堂的习作展示过的和未展示的分成两部分),我们装订成书。
生(两名学生代表落款):德州市 黎明学校六年级(4)班合著
师:祝贺自己出书了!送给孙老师做个纪念好吗?
(生双手捧给老师。)
师:天地为室,万物为本,万法为师。
邀更多的非老师到课堂来!
到我们的心里来,
请他们开讲,
我们谛听!
(下课!同学们,后会有期!)
思考:
“微课”的魂在哪里
何为“微课”?
有人说,“微课”就是小于40分钟上完一节课;
有人说,“微课”就是上一个浓缩的教学片段;
有人说,“微课”就是围绕某个知识点展开精彩的教学活动;
…………
在我看来,“微课”除了要有一定的“时度”与“效度”外,还要有一定的“质度”。
“质度”指涉的是“微课”的灵魂,“微课”的灵魂在其“微妙”。
“微妙”之“微”意味着课要洞入精微;“微妙”之“妙”则意味着课要妙趣横生。
“洞入精微”“妙趣横生”的微课,“景深”要足够深,“景宽”要足够宽;“妙趣”要足够高,“情怀”要足够远。它不再囿于坐在教材文本的井底来观天,而是还学生习作天空的气象万千。一如微课《邀非老师到课堂来》的教学文本——2分22秒的《鸭妈妈教小鸭》和3分8秒的《黑雁妈妈教小黑雁》,可谓洞入精微、妙趣横生,学生观得聚精会神,赏得津津有味。它的教学过程不再是风干学生的想象,绳规学生的思维,桎梏学生的手脚,而是激发学生的情趣,放飞学生的想象,洞开学生的心门。一如微课《邀非老师到课堂来》的教学过程——从写句到造段再到“出书”,没有洞入精微的指导过程,就没有妙趣横生的习作过程。它的教学艺术不再是靠做做表演,对对口型,玩玩噱头来哗众取宠,而是使心灵在场的每个人都有着强悍的心理冲击与曼妙的精神享受。一如《邀非老师到课堂来》的艺术魅力,便体现在观课老师发来的微信上——
“偶然机会,9月19日听到孙建锋老师一堂习作教学的微课,使对教学不求上进的我,数次回忆课堂,是什么吸引我呢?诸多因素,无从评说,我准备模仿这节课,它多么有情趣啊!
导入——孙老师让学生直呼其名,三字、两字、一字,逐字递减,学生越喊越亲——新颖;导写——从写一句话到写一段话,从写一段话到编一本书,由简入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到渠成——实在;导评——从谁先站起来评到谁先来到讲台评,从三个人主动上台评到一群人蜂拥而至评,学生评写一浪高过一浪……评写,从鼓励学生‘化用创新’,到‘怂恿’学生站上凳子,从老师蹲在学生身边,到学生偎依在老师身旁,课堂评价随机生成、创意无限——灵动;导向——‘放手、等待、鼓励’是‘大爱’,‘不教而教’是大教。观课之中赏心悦目,观课之后醍醐灌顶——大气。我想,学生应该感谢您,家长应该感谢您,民族应该感谢您!非常荣幸听到这堂含金量100%的微课,这是微课中的上品。”
“感谢观课老师的微信评议。”我微信回复,“《邀非老师到课堂来》还在路上,更加洞入精微而又妙趣横生的微课还在下一个路口等我。”
“微课”的人在哪里
“微课”的人在哪里?
回答这个问题考量的是“微课”的向度。
为上课而上课的课,往往是“人在课中”;为养人而上课的课,常常是“课在人中”。
“课在人中”是“微课”自觉追求的向度。
“微课”之“课在人中”有两个含义:一是通过“微课”教学,老师要发现并体会自己作为一个生命个体——人的存在。这个人在“微课”中不啻是一个教者,更是一个“学”者。一个值得向学生学习的“学”者。这样的“学”者要有一种自觉的意愿,努力把自己“教”成一个学生,把自己教回课堂,把自己教回童年。二是“课在人中”的人是儿童。儿童是我们的过去完成时,那时我们也像儿童一样自然。因此,当我们与儿童一起在课堂时,发现他们的自然状态就会让我们回忆起自己的过去,进一步看到我们身上的不自然。愈发现我们身上的不自然,愈觉得我们与儿童在一起非常感动。我们感动,并不是因为我们有力量,我们已经完善,可以站在一定的高度俯视儿童 ,而是因为我们的境遇受到限制,我们已经被规定,儿童却没有被规定,还有无限可规定的可能性,他们不受任何限制,可以童言无忌、化用词语——“置‘险’地而后生”,可以随心所欲、直抒胸臆——“两位妈妈都是教学高手,它们的教学有相同之处:一是鼓励,鼓励孩子自己尝试上台阶、跳悬崖;二是放手,放手让它们努力去做,一次次摔倒在台阶下,一次次碰到崖壁上,妈妈都视而不见,真正地放手;三是大爱,大爱是为了孩子的生存,让孩子在跳上、跳下中学会生存的本领。” 因为人不能写出比他自己更真实的东西了,所以儿童习作中哪怕是一个新词、一个新句都仿佛一粒粒新鲜的种子,播在本真的土壤里等待萌发。习作中,每每读到儿童那纯洁、自由、浪漫的想象,那天真无邪、完美无瑕而又前途无量的想象,难道你不觉得他们是一件圣物? 唯有这样的圣物才能发现“两位妈妈教学的共同之处是不教而教,‘不教’是它们没有说一句话,没有做一个动作,没有提任何要求;‘教’是说它们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它们‘跳’,让它们自己教自己。不教而教是大教,就像孙老师没有教我们具体写作文的方法,但是我们却从中学到了很多种方法。”与其说这是他们在习作中的一种了不起的“发现”,不如说这是他们在用儿童的语言跟非儿童的语言做斗争,以理念的伟大摧毁任何经验的伟大! 可以断言,在如此语境中成长起来的人,即便在知性的判断中可能失去的东西,在理性的判断中定会赢回来。
“微课”的美在哪里
在我看来,生命是一种展现的过程。
生命的展现过程体现在“维持自身”,而维持自身就是在它自身范围内实行自我开放和自我展开。一切生命过程,都是力图通过自身的维持和延续,来不断弥补生命自身的欠缺。在这个意义上说,生命就是“活着”,就是“延续生存”。
生命从来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它不是通过一次性的创造活动就可以一蹴而就的。生命需要在它的延绵中实现一再更新化的创造活动。不停超越生存障碍,永不满足地实现生存环境的更新,生命才能克服原先的欠缺,不断地弥补其生存中所感受的“不满”,填补其部分的 “空白”,也补偿其消耗的部分。
假若站在生命哲学的高度,审视《邀非老师到课堂来》中的鸭妈妈和黑雁妈妈放手让孩子“跳上、跳下”的“教学”旨意,领悟的是动物“延续生存”的美学之道。当我们引领学生与V影文本对话——学生视通万里、思接千载、悄然动容、幡然悟道、倾珠吐玉、言人人殊——“我为黑雁妈妈点赞,因为她的爱是大爱,她懂得生存是没有办法教的,而现实生活是残酷的……”一种精神生命的“延续生存”便在微课中潜滋暗长。
生命的“延续生存”使得“微课”的美并不空洞,每一个以生命美唤醒并激活生命美,以生命美滋养并增长生命美,以生命美提升并升华生命美的教学场景都是“微课”美的集合里不可或缺的主打元素。
作者简介
孙建锋,语文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特约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特聘讲师、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编委。致力于对话教学研究,是对话教学的开拓者与先行者。在《人民教育》《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等具有影响的教育刊物发表文章200余篇。著有《享受语文》《享受对话教学》《唤醒生命的对话》等书。
时间:2015年9月19日
地点:山东省德州市
班级:黎明小学六(4)班
实录:
师:同学们,目光炯炯、自信满满,精神面相真好!
(孩子们一听,顿时明眸生辉、气宇轩昂、劲头十足!)
师:我们迎来了一个好时机——
“邀非教师到课堂来”,请他们上一些好玩的课给大家看。
你们喜欢吗?
生(响亮作答):喜欢!
师:“邀非教师到课堂来”,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这“非老师”可能不是一般的老师吧!
生:“邀非教师到课堂来”,上的不是普通的课。
生:我认为“非老师”也许不是一个真正的老师。
师:都有自己的理解与看法,这是勤于思考的结果。
大家想不想看看“非老师”是怎样上课的?
生(充满期待):想!
师:我们一同走进第一课——《鸭妈妈教小鸭子》。
(生吃惊的表情!)
师:看过《鸭妈妈教小鸭子》吗?
生(摇摇头):没有!
师:一定想先睹为快吧!《鸭妈妈教小鸭子》这一课一共2分22秒,每一分钟都很奇妙,每一秒钟都很养眼。你打算怎样观看这一课?
生: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心去想。
生:我会带着自己的疑问去看。
师:怀揣不同的观看动机,自然就会看出不同的理解。用孩子的眼睛观看,以孩子的心去想,一定能看出童真、童趣!
下面有请鸭妈妈闪亮登场——(播放V影2分22秒)
(V影《鸭妈妈教小鸭子》主要讲述了鸭妈妈站在台阶上等着小鸭子自己上台阶。显然第一个台阶离地面不高爬上去不成问题,从上第二个台阶开始,便有了分化——只有一只率先登上第二个台阶,其余的虽然用力,但是一下子还是上不去。这时,第二个台阶上捷足先登的那只小鸭子已经当仁不让地开始向第三个台阶进行了第一次起跳,显然它的下场是人仰马翻,跌落下来……这时,它趴下来稍稍歇了片刻,积蓄了体能的它又从台阶的左侧发起了第二次冲锋,虽然没有成功,但是它又快速换到台阶的右侧进行冲击,第三次,它成功地跃上了第三个台阶……接下去,又有三只小鸭子也登上了第二个台阶,它们不畏多次摔跤,也成功地跃上第三个台阶……随后,十一只小鸭子都上了第三个台阶,最后,只剩下一只小鸭子在向第三个台阶做第六次试跳……鸭妈妈始终在等待,等待最后一个孩子上来……第七次,最后一个小鸭子也成功了……)
(生目不转睛地观看V影。)
师:如果说我们的学习也像上台阶,那么小鸭子上台阶给我们学习的启示是——(请写一句话,时间两分钟。)
(生奋笔疾书。)
(两分钟后)
师:让我们一起交流,共同分享。
生:如果说我们的学习也像上台阶,那么小鸭子上台阶给我们学习的启示是——做任何事情只要坚持不懈,最终一定会成功!
师:很励志的一句话!写到类似意思的同学请起立!孙老师把一份“礼物”(一个信封)请她(刚刚读作文的学生)代表收下,课后与站立的同学共同分享,这份礼物与“坚持不懈做事”有关系。
接着,让我们听听第二种写法,第二种声音。
生:小鸭子上台阶和我们的学习一样,要成功都要靠努力,靠汗水。
师:是的,小鸭子每跳上一个台阶,我们学习每取得一次进步,无不需要付出辛勤的汗水!
还有第三种声音吗?
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成功,不能依靠任何人!
师:哪怕是——
生:自己的爸爸妈妈。
师: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靠天、靠地、靠父母,不算是好汉!
第四种声音——
生:一口吃不了大胖子,学习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步来,谁都不能一步登天!
师:一步步来,一个个台阶上,最后“一步登天”了,丑小鸭也变成了——
生:白天鹅!
师:小鸭子上台阶给我们学习的启示多多……你们每写出一句启示,每读出“一种声音”都上了一个台阶……给自己不断攀登新台阶掌声!
(生鼓掌。)
师:如果说老师教学生就像鸭妈妈教小鸭子上台阶一样,那么老师应该从鸭妈妈那儿借鉴一些好的教学方法——
第一……第二……第三……(请写一段话,时间五分钟。)
(生快速行文,师巡视指导。)
(五分钟后)
师:请自告奋勇,让我们一起分享你的精彩习作!
生:如果说老师教学生就像鸭妈妈教小鸭子上台阶一样,那么老师应该从鸭妈妈那儿借鉴一些好的教学方法——第一,学生有问题,能自己解决的就让他自己解决,既不要把他“拉上台阶”,也不要把他“拖上台阶”,更不要把他“抱上台阶”。第二,有困难让学生自己去克服,风雨之后总会有彩虹。第三,耐心等待学生,允许他们摔跟头,允许他们犯错误。每个跟头,每次错误,都是美丽的。 师:你贵姓?
生:宋。
师:宋老师是孙老师的老师,因为你教给我一个金句——“每个跟头,每次错误,都是美丽的”。你的语言闪闪发光,你的智慧熠熠生辉!聆听你的习作是一种精神享受!
(热烈鼓掌)
生:我跟他写得不一样,不是按第一、第二、第三,而是概括成一句话。
师:不拘一格,请讲——
生:我看到鸭妈妈这位老师,只是站在最上面的平台上等待小鸭子,鼓励它们一个个上台阶。
师:你哪里听到鸭妈妈鼓励的声音?
生:我是心里感受到的。
师:心有灵犀一点通!
(掌声)
生:第一,好老师是让学生自己去努力,自己去实现,自己上台阶,老师只要耐心等待。
师:没有耐心等待,好多一下子上不了台阶的就会“失败”!
生:第二,老师要像鸭妈妈一样营造一个氛围,让“小鸭子”互帮互助。
师:小鸭子有互帮互助?
生:看到前面的跳上去,后面的也追赶。
师:哦!第一个上去的小鸭子跟第二个上去的做了榜样,第三个上去的受到第二个上去的鼓舞,他们在精神上互帮互助!是吗?
生:嗯!
师:我懂你!高兴吗?
生:高兴!
师:接着读——
生:第三,好老师相信学生能行!
师:说你行,你就行!孙老师送你一份“礼物”(一个信封),请课后打开与同学们分享。
师:邀请到我们课堂来上课的,不仅有鸭妈妈,还有另外一位。想见一见吗?
生:想!
师:让我们一同走进第二课——《黑雁妈妈教小黑雁》。这节课3分零8秒。你做好观看的心理准备了吗?
生:用心、眼去看,因为他是十分罕见的。
师:让我们用心去看,走进那精妙绝伦的教学场景。
(V影《黑雁妈妈教小黑雁》3分8秒,主要讲了黑雁妈妈让孵化不久的小黑雁从90多米高的悬崖上跳下地面,自己去寻找食物。在高高的悬崖上,一只小黑雁凌空一跃,向下坠落……身体多次摔在峭壁上……最后“咚”的一声着地。这时,等在下面的黑雁妈妈一声长鸣,扇动翅膀扑了过去……小黑雁抖一抖绒毛,站在了妈妈身边……)
(生聚精会神地观看。)
师:《黑雁妈妈教小黑雁》仿佛一块磁铁,深深吸附你的眼,磁化你的心。你愿意为谁点赞呢?并写出理由来。(一句话,三分钟)
我为 点赞,因为 。
(生迅速用笔说话。)
(三分钟后)
师:愿意到前台来展示的,请——
(生争先恐后)
师:哇,这么多同学踊跃交流,按照先后顺序吧。
生:我为小黑雁点赞,因为它勇敢地从90多米高的悬崖峭壁上跳下,置险地而后生,令我震撼!
师:以前听到的词语是置……?
生:置死地而后生。
师:它改动了一个字,灵活化用。这就是创新!给予掌声!
(生鼓掌。)
师:我们在习作中,在遣词造句的时候,可以巧妙地化用词语,让人耳目一新!你是创意的代表,这里只需要把险加上双引号,别人对你的化用就会心领神会了。
生:我为黑雁妈妈点赞,因为她的爱是大爱,她懂得生存是没有办法教的,而现实生活是残酷的,小黑雁跳下来有可能摔死,也有可能存活,但待在悬崖上只会白白地饿死。
师:请你站到凳子上去。不害怕吧!
生:不害怕!
师(这时,师快速移动到离读习作同学最远的后排两位同学身边,问他们):她说的什么?
生(男生):我为黑雁妈妈点赞,因为她的爱是大爱,生存是没有办法教的,而现实生活是残酷的。
生(女生):生存是没有办法教的,而现实生活是残酷的,小黑雁跳下来有可能摔死,也有可能存活,但待在悬崖上只会白白地饿死。
师:请你(那位高高站在凳子上的女同学)回头看,你有两个朋友:一个女朋友,一个男朋友。当你读习作的时候,他们无论坐多远,都认真聆听你的声音,记住你美丽的话语!
生:谢谢!
师:你两眼放光,童真真美!你愿意把你的习作再读一遍吗?
生:我为黑雁妈妈点赞,因为她的爱是大爱,她懂得生存是没有办法教的,而现实生活是残酷的,小黑雁跳下来有可能摔死,也有可能存活,但待在悬崖上只会白白地饿死。
师: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期望我有一个能这样开启我心智的妈妈!时光飞驰,有一天,你也会为人母,你会教给你的孩子什么?
生:生存是没有办法教的,而现实生活是残酷的。
师:我感佩你的灵动与开启。这是赠送给你的“礼物”(一个信封),课后与大家分享!
师:观看了两段V视,我发现鸭妈妈和黑雁妈妈都是教学高手,它们的教学有相同之处——
一是……
二是……
三是……
(请写一段话八分钟完成。)
(生唰、唰、唰,一个个笔尖在纸上自由舞蹈……)
(八分钟后)
师(躬身、微笑面对两位比肩而坐的学生):你有一个苹果,她有一个苹果,你们互相交换各自的苹果,最终每人有……
生:一个苹果。
师:你们的习作互相交换,读了之后,每个人获得了……
生:两篇作文。
师:好!我们彼此交换习作,相互欣赏!
(生交换阅读)
师:自由读习作,共同分享。
生:两位妈妈都是教学高手,它们的教学有相同之处:一是鼓励,鼓励孩子自己尝试上台阶、跳悬崖;二是放手,放手让它们努力去做,一次次摔倒在台阶下,一次次碰到崖壁上,妈妈都视而不见,真正地放手;三是大爱,大爱是为了孩子的生存,让孩子在跳上、跳下中学会生存的本领。 师:你觉得他的习作……
生:“鼓励、放手、大爱”,概括得很准确!
生:我认为改为“放手、等待、大爱”,既准确,又上口。因为鸭妈妈在平台上“等待”,黑雁妈妈在悬崖下“等待”,“等待”是它们教学的共同之处。
(鼓掌)
生:妈妈们都是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它们明白只有付出才有收获!
师:放手、付出、收获!多么励志、多么富有哲理的语言!真好!
生:一是两位妈妈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自己的未来;二是两位妈妈懂得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真意;三是两位妈妈让孩子自己领略生活的真谛。
师:像个男子汉,读得铿锵有力!三分写,七分读啊!
敢于到前台来读吗?
(生蜂拥而至)
师:我们蹲下来,慢慢欣赏……
(同学们偎依在老师周围。)
师(把话筒送到对面的一位同学跟前):请——
生:我发现两位妈妈教学的共同之处是不教而教,“不教”是它们没有说一句话,没有做一个动作,没有提任何要求;“教”是说它们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它们“跳”,让它们自己教自己。不教而教是大教,就像孙老师没有教我们具体写作文的方法,但是我们却从中学到了很多种方法。
师:你不是在表扬鸭妈妈和雁妈妈,你是在委婉地表扬——
生:(齐声)孙老师!
师(诙谐地):你真会“拍马屁”!
(热烈的掌声与会心的笑声交织在一起。)
请大家轻轻地回到座位去……
(生悄悄地回到座位。)
师:请看,孙老师带来了什么?(两张粉色的A4纸,纸的上面印有“邀非老师到课堂来”,下面是德州市 学校六年级 班合著 )这是书的封面,请把你们的习作集中在一起(按照课堂的习作展示过的和未展示的分成两部分),我们装订成书。
生(两名学生代表落款):德州市 黎明学校六年级(4)班合著
师:祝贺自己出书了!送给孙老师做个纪念好吗?
(生双手捧给老师。)
师:天地为室,万物为本,万法为师。
邀更多的非老师到课堂来!
到我们的心里来,
请他们开讲,
我们谛听!
(下课!同学们,后会有期!)
思考:
“微课”的魂在哪里
何为“微课”?
有人说,“微课”就是小于40分钟上完一节课;
有人说,“微课”就是上一个浓缩的教学片段;
有人说,“微课”就是围绕某个知识点展开精彩的教学活动;
…………
在我看来,“微课”除了要有一定的“时度”与“效度”外,还要有一定的“质度”。
“质度”指涉的是“微课”的灵魂,“微课”的灵魂在其“微妙”。
“微妙”之“微”意味着课要洞入精微;“微妙”之“妙”则意味着课要妙趣横生。
“洞入精微”“妙趣横生”的微课,“景深”要足够深,“景宽”要足够宽;“妙趣”要足够高,“情怀”要足够远。它不再囿于坐在教材文本的井底来观天,而是还学生习作天空的气象万千。一如微课《邀非老师到课堂来》的教学文本——2分22秒的《鸭妈妈教小鸭》和3分8秒的《黑雁妈妈教小黑雁》,可谓洞入精微、妙趣横生,学生观得聚精会神,赏得津津有味。它的教学过程不再是风干学生的想象,绳规学生的思维,桎梏学生的手脚,而是激发学生的情趣,放飞学生的想象,洞开学生的心门。一如微课《邀非老师到课堂来》的教学过程——从写句到造段再到“出书”,没有洞入精微的指导过程,就没有妙趣横生的习作过程。它的教学艺术不再是靠做做表演,对对口型,玩玩噱头来哗众取宠,而是使心灵在场的每个人都有着强悍的心理冲击与曼妙的精神享受。一如《邀非老师到课堂来》的艺术魅力,便体现在观课老师发来的微信上——
“偶然机会,9月19日听到孙建锋老师一堂习作教学的微课,使对教学不求上进的我,数次回忆课堂,是什么吸引我呢?诸多因素,无从评说,我准备模仿这节课,它多么有情趣啊!
导入——孙老师让学生直呼其名,三字、两字、一字,逐字递减,学生越喊越亲——新颖;导写——从写一句话到写一段话,从写一段话到编一本书,由简入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到渠成——实在;导评——从谁先站起来评到谁先来到讲台评,从三个人主动上台评到一群人蜂拥而至评,学生评写一浪高过一浪……评写,从鼓励学生‘化用创新’,到‘怂恿’学生站上凳子,从老师蹲在学生身边,到学生偎依在老师身旁,课堂评价随机生成、创意无限——灵动;导向——‘放手、等待、鼓励’是‘大爱’,‘不教而教’是大教。观课之中赏心悦目,观课之后醍醐灌顶——大气。我想,学生应该感谢您,家长应该感谢您,民族应该感谢您!非常荣幸听到这堂含金量100%的微课,这是微课中的上品。”
“感谢观课老师的微信评议。”我微信回复,“《邀非老师到课堂来》还在路上,更加洞入精微而又妙趣横生的微课还在下一个路口等我。”
“微课”的人在哪里
“微课”的人在哪里?
回答这个问题考量的是“微课”的向度。
为上课而上课的课,往往是“人在课中”;为养人而上课的课,常常是“课在人中”。
“课在人中”是“微课”自觉追求的向度。
“微课”之“课在人中”有两个含义:一是通过“微课”教学,老师要发现并体会自己作为一个生命个体——人的存在。这个人在“微课”中不啻是一个教者,更是一个“学”者。一个值得向学生学习的“学”者。这样的“学”者要有一种自觉的意愿,努力把自己“教”成一个学生,把自己教回课堂,把自己教回童年。二是“课在人中”的人是儿童。儿童是我们的过去完成时,那时我们也像儿童一样自然。因此,当我们与儿童一起在课堂时,发现他们的自然状态就会让我们回忆起自己的过去,进一步看到我们身上的不自然。愈发现我们身上的不自然,愈觉得我们与儿童在一起非常感动。我们感动,并不是因为我们有力量,我们已经完善,可以站在一定的高度俯视儿童 ,而是因为我们的境遇受到限制,我们已经被规定,儿童却没有被规定,还有无限可规定的可能性,他们不受任何限制,可以童言无忌、化用词语——“置‘险’地而后生”,可以随心所欲、直抒胸臆——“两位妈妈都是教学高手,它们的教学有相同之处:一是鼓励,鼓励孩子自己尝试上台阶、跳悬崖;二是放手,放手让它们努力去做,一次次摔倒在台阶下,一次次碰到崖壁上,妈妈都视而不见,真正地放手;三是大爱,大爱是为了孩子的生存,让孩子在跳上、跳下中学会生存的本领。” 因为人不能写出比他自己更真实的东西了,所以儿童习作中哪怕是一个新词、一个新句都仿佛一粒粒新鲜的种子,播在本真的土壤里等待萌发。习作中,每每读到儿童那纯洁、自由、浪漫的想象,那天真无邪、完美无瑕而又前途无量的想象,难道你不觉得他们是一件圣物? 唯有这样的圣物才能发现“两位妈妈教学的共同之处是不教而教,‘不教’是它们没有说一句话,没有做一个动作,没有提任何要求;‘教’是说它们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它们‘跳’,让它们自己教自己。不教而教是大教,就像孙老师没有教我们具体写作文的方法,但是我们却从中学到了很多种方法。”与其说这是他们在习作中的一种了不起的“发现”,不如说这是他们在用儿童的语言跟非儿童的语言做斗争,以理念的伟大摧毁任何经验的伟大! 可以断言,在如此语境中成长起来的人,即便在知性的判断中可能失去的东西,在理性的判断中定会赢回来。
“微课”的美在哪里
在我看来,生命是一种展现的过程。
生命的展现过程体现在“维持自身”,而维持自身就是在它自身范围内实行自我开放和自我展开。一切生命过程,都是力图通过自身的维持和延续,来不断弥补生命自身的欠缺。在这个意义上说,生命就是“活着”,就是“延续生存”。
生命从来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它不是通过一次性的创造活动就可以一蹴而就的。生命需要在它的延绵中实现一再更新化的创造活动。不停超越生存障碍,永不满足地实现生存环境的更新,生命才能克服原先的欠缺,不断地弥补其生存中所感受的“不满”,填补其部分的 “空白”,也补偿其消耗的部分。
假若站在生命哲学的高度,审视《邀非老师到课堂来》中的鸭妈妈和黑雁妈妈放手让孩子“跳上、跳下”的“教学”旨意,领悟的是动物“延续生存”的美学之道。当我们引领学生与V影文本对话——学生视通万里、思接千载、悄然动容、幡然悟道、倾珠吐玉、言人人殊——“我为黑雁妈妈点赞,因为她的爱是大爱,她懂得生存是没有办法教的,而现实生活是残酷的……”一种精神生命的“延续生存”便在微课中潜滋暗长。
生命的“延续生存”使得“微课”的美并不空洞,每一个以生命美唤醒并激活生命美,以生命美滋养并增长生命美,以生命美提升并升华生命美的教学场景都是“微课”美的集合里不可或缺的主打元素。
作者简介
孙建锋,语文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特约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特聘讲师、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编委。致力于对话教学研究,是对话教学的开拓者与先行者。在《人民教育》《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等具有影响的教育刊物发表文章200余篇。著有《享受语文》《享受对话教学》《唤醒生命的对话》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