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开启思维的钥匙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fg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边形的内角和”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综合与实践”这一领域的内容,属于规律探索类课型。教材安排这一实践活动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得出一个结论,而是重在让学生经历规律探索的过程与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发现的眼光、科学严谨的态度、归纳概括的能力。怎样在活动中开启学生的思维呢?严育洪老师为我们做了很好的诠释。
  【片段一】 导入:变开门见山为曲径通幽
  师(出示三角尺):三角尺有什么用?
  生1:可以用来画三角形。
  生2:可以用来测量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生3:还可以用相同的三角形拼出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三角形。
  师:三角尺是什么形状的?
  生4:三角形。
  师:这个三角形特殊吗?特殊在哪里?
  生5:有一个角是直角。
  师:你们还知道什么?
  生6:一个角是60°,另一个角是30°。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7:90°+60°+30°=180°。
  师:刚才我们看了特殊三角形,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般三角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片段二】 演示:化抽象笼统为抽丝剥茧
  1.特殊的四边形的内角和。
  师:从三角形的内角和,你想到了什么?
  师:你觉得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生1: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我想180°除以3,每个角就是60°,四边形的内角和就是240°。
  师:你非常善于动脑筋。
  生2:我觉得可能是360°。
  师:两位同学有了不同的想法,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四边形的内角和。同样,我们先从特殊的四边形开始研究。
  师(出示正方形):这个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生:90°×4=360°。
  师:由正方形你还能想到什么?长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2.直角梯形的内角和。
  师:这是一个直角梯形,另外两个角的度数可以知道吗?
  师:有量角器的可以用量角器量,没有量角器的可以用三角尺拼一拼。
  (学生测量。)
  教师展示学生不同的测量方法:
  师: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这个钝角是120°,右下角的这个锐角是多少度?这个梯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生:90°+90°+120°+60°=360°。
  师:这样拼,把这个梯形分成了两个三角形,现在能知道这个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了吗?
  师:360°+180°怎么会多出来180°呢?
  生:把它分成两个图形后,多出来了两个直角,所以要减去180°。
  师:不同的分法都能得到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你觉得哪种方法简单呢?分的时候有什么特点?
  生:分的时候要分成两个三角形,这样就比较简单。
  师:那也就是说这条线段应该是连接两个顶点的线段。
  3.一般的四边形的内角和。
  (学生自己画,自己分,教师展示学生作品。)
  师:现在你知道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了吗?刚才那位同学说的240°是不正确的。
  【片段三】 列表:变纷繁复杂为清晰明了
  师:我们刚才从特殊的四边形到一般的四边形,都研究出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由四边形类比,我们可以想到什么?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那五边形的内角和是不是720°呢?
  师:你能不能自己画一个五边形,再怎样可以得到它的内角和呢?
  (学生自由画,教师展示学生作品点评。)
  师:看来五边形的内角和不是720°,而是540°。
  师:由五边形继续往下研究,你知道六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吗?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整理一下研究过的图形。
  【片段四】拓展:从点到为止到触类旁通
  师:继续往下研究,如果研究十六边形,你觉得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生:16-2=14,14×180°。
  师:你是怎么看出要16减2的?
  那么多边形的内角和怎么算?多边形的内角和=(边数-2)×180°。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回顾一下学习的过程,我们先从最简单的三边形开始研究,再研究复杂的四边形、五边形,等等,研究每一种图形的时候都是按先特殊后一般的顺序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来研究。并且,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排除错误的猜想,从而找到正确的答案。从简单的问题想起,有序思考,是探索规律的有效方法。
  ……
  【赏析】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在这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所有的知识是不太现实的,如何利用课上的这有限的时间让学生具有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思维能力,在解决问题时能融会贯通、以不变应万变呢?这需要教师给学生一把开启思维的钥匙: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积累学习活动的经验,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拥有积极的探索精神。严育洪老师的“多边形的内角和”这节课可以归纳为三个关键词:唤醒,点拨,改变。
  一、唤醒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发、唤醒和鼓舞。”一疑激起千层浪。教师要善于激疑,让“问题”这朵浪花在课堂的海洋里“自由驰骋”。
  一把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尺,在严老师手里成了“激疑”最自然的工具:三角尺有什么用?三角尺的形状有什么特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而这每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都与本课所学知识密切相关:“量”“拼”“算”,这是解决多边形内角和的有针对性的具体方法;“从特殊到一般”,这是探索规律的思维方法;三角形的内角和是旧知,更是新知“多边形内角和”的生长点。以常见的学习工具激疑,营造了宽松舒适的教学氛围,创造了思维诞生与思维飞翔的乐土,它消除了学生的紧张心理,让学生心情舒畅,迅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二、点拨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课堂中,教师是“引路人”,时刻伴随在学生的左右给予必要的帮助,让学生的思维不断发展、提升。
  1.点化:在情境中生成。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本节课中,严老师以学生生活中所熟知的三角尺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材料,根据已有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创造性地设计了有一个钝角是120度的直角梯形,并以此为突破口,让学生在特殊的情境中生成四边形内角和,通过对不同学生的反馈,形成鲜明对比,使学生获得求四边形内角和的方法。
  2.点明:在梳理中萌发。当探索出四边形的内角和后,学生可以很自然地想要探索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严老师给予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地探索。当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也探索出后,严老师问学生,你还想探索几边形的内角和,学生顺口说七边形、八边形,但是严老师直接问:“十六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问题的跳跃性非常大,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梳理问题:与其教师会梳理,不如教会学生自己梳理。教会学生梳理的过程也是培养他们创造力和思考能力的过程,是一个让他们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当学生从表格中进行梳理,找到多边形边数与连接顶点分成的三角形个数的关系的时候,也就找到了多边形内角和的解决方法。
  3.点燃:在批判中创生。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点燃学生的思维,就是要引导学生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挑战书本,独抒己见。在教学本节课时,严老师注重让学生猜想,不管是对是错,只要想得有道理,就已经是开启了思维之门。在严老师的课堂上,有学生猜“四边形的内角和就是240°”,有教师设“五边形的内角和是720°”,这些都不是问题,只要寻找到正确的研究方向,自然会有收获。
  三、改变
  现代认知结构理论认为: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我们要改变模仿、记忆的常规学习模式,以“问题”为抓手,在与学生一起尝试、探究、合作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1.激疑趣:由师想转为生想。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学生的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生活经验、家庭教养等都会影响他们学习的生命体验,影响他们智力生活的质量。在严老师的课堂上,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问题:“由这个,你能想到什么?”“你有什么想说的?”“对于他的想法,你觉得怎么样?”严老师尊重每一个学生,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思考的时间,在严老师的课堂上,学生不是跟着老师走,而是老师伴着学生想。
  2.指疑路:从浅表走向深层。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使其注意力高度集中,进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本节课中,对于四边形的内角和的研究,严老师把目光聚焦在梯形的内角和的研究上。教学设计并没有像教材上那样简单地把一个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算出内角和是360°,而是让学生通过量、拼、算等多种方法得出梯形的内角和。这样的设计从“是什么”(分成两个三角形)找到了“为什么”(分成两个三角形留下的痕迹,就是连接顶点的线段)的根源,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激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向预定目标迈进。
  3.留疑味:把句号变成问号。教学要沿着学生的思维轨迹自然行走,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自发地学习。在严老师的课堂上,学生能够自由地学习,但是,一堂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研究的结束,严老师教学的内容往往不是一堂课能够完成的,他总会把课堂上有疑惑的内容留给学生继续去研究。严老师在教学本课时把凹多边形的知识以及外角、外角和的知识稍作渗透,为学生课后继续研究内容和思维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方向。
其他文献
我时常想,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教师最怕什么呢?我的回答是“小问题灾难”。小问题也即“呈现型”问题,就是靠提取记忆就能回答的问题。小问题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泛滥成灾,还体现在学生把原来属于“发现型”和“创新型”的问题,人为地矮化成“呈现型”问题来“记忆”,学生探索、创新的潜能就是这样被活生生地打磨掉了。阅读教学的课堂,需要“发现型”和“创新型”的问题来支撑。给“发现”一个地位,就是给“探索”一个空间;
期刊
2015年7-9月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开展了全国历史教学片断网上评比活动,作为评委,笔者有幸观摩了许多优质教学片断,收获颇丰。其中,江苏省包海英老师执教的《甲午海战中国战败的原因和启迪》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好作品不忍独享,故述诸笔端,与各位同仁共赏。  我们学习战争史不是为了铭记仇恨,而是从中汲取智慧,展望未来。该作品并未纠结于战争过程的描述,而是把重点放在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和从中获得的
期刊
《伯牙绝弦》,知音的源本。在名师罗才军的课堂上,它被改写成了一部纵跨2500多年的名章。在罗老师的巧妙引导下,孩子们在纵情吟诵中感悟知音,在高山流水中赏析知音,在破琴绝弦中体会祭知音的深情,在千古传唱中承接怀知音的夙愿。引导的精巧源自对文本的阐幽探赜,对学情的触感理解,最为关键的是课堂策略的巧设妙用。一堂课的倾听中,感觉伴随着文笔的起承转合,融润其中的知音情感在起伏回荡。  在小语教学中,本文的核
期刊
长期以来,幼儿园以集体教学为主要活动组织形式。但是近年来,随着区域活动的引入,这一局面开始被打破。幼儿园教师在组织活动时主要有“互不侵犯”和“有所偏重”两种类型。“互不侵犯型”教师将创设的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割裂开来,投放材料基本与主题无关,也基本不更新。“有所偏重型”教师则又分为两种:一种是重集体活动,轻区域活动的教师;另一种是重区域活动,轻集体活动的教师。第一种教师由于观念仍未转变,虽然创设了一
期刊
当今社会,从国际争端到经济往来,从电视访谈节目到邻里生活交往,对话无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们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达成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同样离不开对话。“对话”正充盈着如今的语文课堂, 成为一种表现全新理念的教学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和阅读教学是对话的过程”。如何抓住对话契机,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效对话,使课堂“对话”展现精彩,著
期刊
2014年12月,南京市育英第二外国语学校韦叶标老师执教的《秋天》一课在江苏省初中语文优秀课竞赛中获得第一名。每当我读到韦叶标老师的上课实录时,总会想起两句诗:“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句出自《诗经·卫风·淇奥》,字面意是指加工玉石象牙时,不仅要用切、琢来破料定型,还要以磋、磨来进行精细的加工。玉石象牙,天赋丽质,但唯有经过巧匠的切磋琢磨,方能尽显华美,成为令人惊叹的艺术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
期刊
程少堂教授提出:“理想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洋溢着一种语文课独有的迷人的氛围和人性之美,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强烈的兴趣,进而使师生双方都得到共同发展。”为追求这一理想境界,笔者在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山雨》一课的教学时,在“语文主题学习”思想的引领下,依据文本特点,充分统合了课程资源。课前两周,师生共读了有关“雨”的文字,欣赏“雨”的图画,听唱“雨”的乐曲,在主题拓展环节统合了“古典诗词中的雨”和“现代作
期刊
一、试题总体评价  江西省2015年中考英语试题是以国家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江西省教育考试院编写的《江西省2015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英语学科说明》为依据命制的。  试卷全面考查了学生听、说、读、写四项技能,重点考查学生在特定语境下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试题题干语境清晰、语言规范,试题选材时代感强,更为重要的是试题充分考虑了江西省初中英语教学的实际,兼顾初高中衔接和切
期刊
读书,可以明礼、启智,可以养心境、定精神,提升气质、净化心灵。读古诗词尤其如此。  刚入学时懵懂,虽然不太懂“锄禾日当午”的艰辛,不能领略“拂堤杨柳醉春烟”的优美,但朗诵时的沉醉却不让于他人。  渐渐地,从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读的诗词多了,古人的所见所感、长吟短叹,便宛如一幅长卷在心头缓缓铺开,恍若“眼前万里江山”。读到入境融情处,那登高望远把酒临风、身居茅屋心忧天下的落魄诗人形象仿佛也有自己的影
期刊
我是一名“70后”,出生在江西省弋阳县南岩镇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在我记忆中的童年时代,农村生活很贫困,物质也极为匮乏,普通农民家庭根本没有书。但是我却因为我大姐的原因,作为一个农民的孩子却有幸与书结缘。“文革”末期,我风华正茂的大姐嫁给了一位城里下放知青。上世纪70年代末,下放知青陆续返城,我的大姐也随着姐夫一同返城。由于刚刚返城没有工作,他们便在城里信江边摆了一个书摊,靠卖书谋生。大姐有一次回娘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