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所以,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在阅读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掌握语言文字,是阅读教学的基本功能
培养学生对书面语言的理解能力,是阅读教学的一个最重要目标。书面语言就是指课文的字、词、句、段、篇,只有通过听、说、读、写等一系列的训练,才能培养学生对书面语言的理解能力。读懂文章,是最基本的阅读能力,如果学生根本读不懂课文,阅读教学的一切训练都是空中楼阁。只有在读懂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探究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方法,才能让学生不断积累语文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创作做好准备,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学好语言文字,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注重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分析,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把我们的语文课上成了思想政治课、历史课、自然科学课,这都是抛开了语言文字训练的结果。课堂上,教师一串又一串的提问和烦琐的讲解挤占了学生自悟的时间,磨灭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的只不过是部分“好学生”而已。训练不踏实,一套套“花架子”,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效果不大。阅读教学只停留在“理解”课文内容这一层上,而对实实在在的“运用”语言文字没有落实,这应在阅读教学中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学生对范文语言的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的全部过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言文字训练。
(一)整体感受文本的语言,是初读阶段的基本要求。
学生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必须先从整体上去感受文本内涵的美,并通过诵读感受文本语言的美。主要的做法还是让他们走进课文,利用各种形式的读——范读、配乐朗读、赛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激起学生对文本的兴趣,再让他们通过指名读、齐读和自由读,对文本产生具体的感受。在指导学生学习某一部分时,可以通过教师引读、指名读、默读或有感情地朗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受,同时还要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使朗读更加具体有效。
在教学《紫藤萝瀑布》一文时,学生朗读描写紫藤萝开得旺盛一段,我指导学生:怎样通过读,从文字里联想到画面,感受作者此刻对生命的感悟,对生命的敬仰。通过这样的朗读指导,学生不仅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美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还增强了阅读的兴趣。在阅读教学中,读要贯穿在课堂的始终,读是重要的感受、领悟语言文字的手段。
(二)细心品味和理解文本的语言,是精读阶段的主要任务。
1.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对重点词语精品细悟。整体感悟只是一个概括的整体印象,要深入理解文本,还需要精细地分析和探究,才能对文章的思想感情有更深层次的体会和理解。在这个体会和理解的过程中,抓住重点词语进行赏析, 是善于指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关键。
教学《乡愁》一诗,我就通过一个问题——“作者通过几个意象来写乡愁”,四个词语——“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引导学生进行体会。
2.联系上下文深入分析,平常词语寓深情。如教学《芦花荡》一文 ,要想深入了解老头子的英雄爱国行为,就要通过作者对他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走进他的精神世界;另外通过品赏作者所创设的诗般意境,以及作者清新的语言,对了解老头子的人性美、灵魂美也大有帮助。
(三)引导学生通过熟读、背诵来积累语言并练习写作, 是熟读阶段的最终目的。
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语言积累的意识。课文里的语言是经过加工、提炼的,合乎规范的,背诵若干这样的文章,对于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会有不少帮助。除了背诵以外,还有听写、摘抄等,这些都是记忆性积累。另外,我们要适当地安排具有创造性积累的训练,如复述课文、改写等。复述课文时,不必要求学生非要用自己的语言,如果能将范文语言放在口头上来练,使其意皆若出于我之心,使其言皆若出于我之口,那实际上已是学生在初步内化范文的语言了。
改写也是一种积累语言的好方法。吕叔湘先生说:“改写,各种方式的改写,各种范围的改写,实在是作文的最好准备。”改写作为一种常用的训练方式,除了要求学生熟悉课文的内容外,还要求学生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要动脑筋找到新的表达形式,要靠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去完成。只要安排得当,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会因此而加深,使阅读教学向写作教学延伸,达到读写相互促进的目的。
比如,学习《木兰诗》这篇课文,为了让学生真正懂得木兰替父从军的忠和孝,教师安排学生进行这样的练习:用第一人称来改写《木兰诗》,用人物心理活动的叙述代替课文中第三人称的描写。改写有多种多样的训练形式,如,变换人称写、变换文体写、变换顺序写、扩写、缩写等。选择哪种形式要从实际出发,这样才能使改写训练适合具体课文,更加具有实效。
再比如,学习《奇妙的克隆》这篇课文,在学完课文之后,了解了有关克隆的知识后,教师安排了一个练习:你如果成为克隆专家,你准备克隆什么?通过这样的训练,巩固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阅读教学是语言文字训练的主阵地,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个主阵地,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作用。语文学习任务繁重,内容庞杂,学习语文要循序渐进,只有通过日积月累和长期熏陶,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没有一劳永逸的法宝,也不可能几日速成。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语文方面许多项目都要经过不断练习,锲而不舍,养成习惯,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同时,语言的学习离不开生活,语文素养的提高不能只靠课堂上的几节课,课本中的几篇课文,我们要让语文教学实现从课堂到校园、家庭、社会的延伸,创造大量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把学生学到的语文知识全面内化为学生的能力,让语文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掌握语言文字,是阅读教学的基本功能
培养学生对书面语言的理解能力,是阅读教学的一个最重要目标。书面语言就是指课文的字、词、句、段、篇,只有通过听、说、读、写等一系列的训练,才能培养学生对书面语言的理解能力。读懂文章,是最基本的阅读能力,如果学生根本读不懂课文,阅读教学的一切训练都是空中楼阁。只有在读懂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探究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方法,才能让学生不断积累语文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创作做好准备,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学好语言文字,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注重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分析,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把我们的语文课上成了思想政治课、历史课、自然科学课,这都是抛开了语言文字训练的结果。课堂上,教师一串又一串的提问和烦琐的讲解挤占了学生自悟的时间,磨灭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的只不过是部分“好学生”而已。训练不踏实,一套套“花架子”,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效果不大。阅读教学只停留在“理解”课文内容这一层上,而对实实在在的“运用”语言文字没有落实,这应在阅读教学中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学生对范文语言的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的全部过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言文字训练。
(一)整体感受文本的语言,是初读阶段的基本要求。
学生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必须先从整体上去感受文本内涵的美,并通过诵读感受文本语言的美。主要的做法还是让他们走进课文,利用各种形式的读——范读、配乐朗读、赛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激起学生对文本的兴趣,再让他们通过指名读、齐读和自由读,对文本产生具体的感受。在指导学生学习某一部分时,可以通过教师引读、指名读、默读或有感情地朗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受,同时还要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使朗读更加具体有效。
在教学《紫藤萝瀑布》一文时,学生朗读描写紫藤萝开得旺盛一段,我指导学生:怎样通过读,从文字里联想到画面,感受作者此刻对生命的感悟,对生命的敬仰。通过这样的朗读指导,学生不仅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美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还增强了阅读的兴趣。在阅读教学中,读要贯穿在课堂的始终,读是重要的感受、领悟语言文字的手段。
(二)细心品味和理解文本的语言,是精读阶段的主要任务。
1.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对重点词语精品细悟。整体感悟只是一个概括的整体印象,要深入理解文本,还需要精细地分析和探究,才能对文章的思想感情有更深层次的体会和理解。在这个体会和理解的过程中,抓住重点词语进行赏析, 是善于指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关键。
教学《乡愁》一诗,我就通过一个问题——“作者通过几个意象来写乡愁”,四个词语——“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引导学生进行体会。
2.联系上下文深入分析,平常词语寓深情。如教学《芦花荡》一文 ,要想深入了解老头子的英雄爱国行为,就要通过作者对他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走进他的精神世界;另外通过品赏作者所创设的诗般意境,以及作者清新的语言,对了解老头子的人性美、灵魂美也大有帮助。
(三)引导学生通过熟读、背诵来积累语言并练习写作, 是熟读阶段的最终目的。
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语言积累的意识。课文里的语言是经过加工、提炼的,合乎规范的,背诵若干这样的文章,对于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会有不少帮助。除了背诵以外,还有听写、摘抄等,这些都是记忆性积累。另外,我们要适当地安排具有创造性积累的训练,如复述课文、改写等。复述课文时,不必要求学生非要用自己的语言,如果能将范文语言放在口头上来练,使其意皆若出于我之心,使其言皆若出于我之口,那实际上已是学生在初步内化范文的语言了。
改写也是一种积累语言的好方法。吕叔湘先生说:“改写,各种方式的改写,各种范围的改写,实在是作文的最好准备。”改写作为一种常用的训练方式,除了要求学生熟悉课文的内容外,还要求学生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要动脑筋找到新的表达形式,要靠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去完成。只要安排得当,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会因此而加深,使阅读教学向写作教学延伸,达到读写相互促进的目的。
比如,学习《木兰诗》这篇课文,为了让学生真正懂得木兰替父从军的忠和孝,教师安排学生进行这样的练习:用第一人称来改写《木兰诗》,用人物心理活动的叙述代替课文中第三人称的描写。改写有多种多样的训练形式,如,变换人称写、变换文体写、变换顺序写、扩写、缩写等。选择哪种形式要从实际出发,这样才能使改写训练适合具体课文,更加具有实效。
再比如,学习《奇妙的克隆》这篇课文,在学完课文之后,了解了有关克隆的知识后,教师安排了一个练习:你如果成为克隆专家,你准备克隆什么?通过这样的训练,巩固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阅读教学是语言文字训练的主阵地,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个主阵地,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作用。语文学习任务繁重,内容庞杂,学习语文要循序渐进,只有通过日积月累和长期熏陶,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没有一劳永逸的法宝,也不可能几日速成。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语文方面许多项目都要经过不断练习,锲而不舍,养成习惯,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同时,语言的学习离不开生活,语文素养的提高不能只靠课堂上的几节课,课本中的几篇课文,我们要让语文教学实现从课堂到校园、家庭、社会的延伸,创造大量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把学生学到的语文知识全面内化为学生的能力,让语文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