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要求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实施创新教育。而数学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主渠道。而要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仅靠常规的课堂教学难以如愿,因此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创造性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学法、教法融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具体做法如下。
一、变“一般——特殊”的演绎式教学为“特殊——一般”的归纳式教学
教学模式不仅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还直接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长期以来,数学教学大多使用“一般——特殊”的演绎式教学模式:教师先给学生介绍概念或规律,再给学生立标准,然后据此讲解实例,向学生说明标准的正确性,让学生凭标准练习,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与之相反的归纳法是“特殊——一般”的教学思路:教师先演示实例或现象,然后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探索例子或现象背后与之相关的共同规律,从而引导出概念或规律。例如:在教授商不变的规律时,教师先不给出规律,而是列出算式,让学生计算,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被除数与除数各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时商的变化情况,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然后再举例验证,从而得出商不变的规律。由此可见,这种教学方法,强调学生主动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創造性思维。
二、鼓励求异,充分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即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就是要让学生突破常规,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最佳方案。这种思维方式能锻炼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式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关系,它可以使学生思维灵活、思路开阔;而集中式思维则具有普遍性、稳定性、持久性的迁移效果,是学生掌握规律性知识的重要思维方式。如在“十几减9、8”这一内容的教学时,我按常规的方法教12-9:把12分成10和2,10减9得1,1加2得3,所以12-9=3。然后分组交流讨论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几分钟后有的小组说:“老师12-9,2减9不够减,我们是倒着减的。先用9减2得7,再用10-7得3,因此12-9=3。”还有的说:“因为9和1组成10,所以1加被减数个位上的2得3,所以12-9=3。”因此,在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有所发展,能够促进其创造思维的发展。
三、突破教材,教学不限于教材、教参,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猜想
在创造性教学中精心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解决新课题相关的猜想,当学生出现幼稚的质疑甚至错误的猜想时,教师不应该简单地加以否决,而应引导学生通过类比推理、验证假设、发散思维、学习交流和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在猜想、质疑和验证过程中充分锻炼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激发热情,课堂小结改为学生汇报的形式
让学生汇报学习成果是创造性教学不可缺少的终结性教学环节,在教学中通过学生汇报学习收获的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指导学生参与实质性总结的学习,教师再从学生的反馈,以及反馈的广泛性及时了解学生的达标程度,从而切实掌握本节课实际完成的教学任务。如在上“圆的认识”这一节课时,让学生做完巩固练习后,课堂小结改为学生汇报学习收获的形式,即让学生说说本节课掌握了哪些知识,还存在哪些疑问。学生的学习热情普遍高涨并能踊跃发言,有的学生说懂得了找圆心、半径、直径,有的说知道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等。这样变教师小结为学生学习汇报的形式,不仅使教师能及时了解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而且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
综上所述,本文是笔者在数学课堂创造性教学的几点浅陋认识,不足之处在所难免,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改善和提高,才能真正实现数学课堂的创造性教学。
一、变“一般——特殊”的演绎式教学为“特殊——一般”的归纳式教学
教学模式不仅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还直接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长期以来,数学教学大多使用“一般——特殊”的演绎式教学模式:教师先给学生介绍概念或规律,再给学生立标准,然后据此讲解实例,向学生说明标准的正确性,让学生凭标准练习,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与之相反的归纳法是“特殊——一般”的教学思路:教师先演示实例或现象,然后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探索例子或现象背后与之相关的共同规律,从而引导出概念或规律。例如:在教授商不变的规律时,教师先不给出规律,而是列出算式,让学生计算,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被除数与除数各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时商的变化情况,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然后再举例验证,从而得出商不变的规律。由此可见,这种教学方法,强调学生主动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創造性思维。
二、鼓励求异,充分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即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就是要让学生突破常规,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最佳方案。这种思维方式能锻炼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式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关系,它可以使学生思维灵活、思路开阔;而集中式思维则具有普遍性、稳定性、持久性的迁移效果,是学生掌握规律性知识的重要思维方式。如在“十几减9、8”这一内容的教学时,我按常规的方法教12-9:把12分成10和2,10减9得1,1加2得3,所以12-9=3。然后分组交流讨论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几分钟后有的小组说:“老师12-9,2减9不够减,我们是倒着减的。先用9减2得7,再用10-7得3,因此12-9=3。”还有的说:“因为9和1组成10,所以1加被减数个位上的2得3,所以12-9=3。”因此,在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有所发展,能够促进其创造思维的发展。
三、突破教材,教学不限于教材、教参,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猜想
在创造性教学中精心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解决新课题相关的猜想,当学生出现幼稚的质疑甚至错误的猜想时,教师不应该简单地加以否决,而应引导学生通过类比推理、验证假设、发散思维、学习交流和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在猜想、质疑和验证过程中充分锻炼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激发热情,课堂小结改为学生汇报的形式
让学生汇报学习成果是创造性教学不可缺少的终结性教学环节,在教学中通过学生汇报学习收获的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指导学生参与实质性总结的学习,教师再从学生的反馈,以及反馈的广泛性及时了解学生的达标程度,从而切实掌握本节课实际完成的教学任务。如在上“圆的认识”这一节课时,让学生做完巩固练习后,课堂小结改为学生汇报学习收获的形式,即让学生说说本节课掌握了哪些知识,还存在哪些疑问。学生的学习热情普遍高涨并能踊跃发言,有的学生说懂得了找圆心、半径、直径,有的说知道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等。这样变教师小结为学生学习汇报的形式,不仅使教师能及时了解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而且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
综上所述,本文是笔者在数学课堂创造性教学的几点浅陋认识,不足之处在所难免,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改善和提高,才能真正实现数学课堂的创造性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