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uin6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多媒体技术日趋成熟的阶段,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已成为小学音乐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教师应在音乐教学中着眼于多媒体技术的优点,有意识地促进自身角色的转变。
  加强直观性、生动性,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对单一的听教师演奏(唱)或录音磁带感到枯燥、单调,注意力容易分散。充满美感的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地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的力度、速度、情绪。学生在欣赏优美的画面和MIDI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生动的形象,好像身临其境一般,并激发了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如指导学生欣赏《京调》时,教师就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先让学生观看四大戏曲,通过对比,初步了解京剧特点,再结合录像,引导学生了解京剧四大行当及各自表演特点。为使学生加深印象,教师又出示乐器,表现京胡的高亢,二胡的吟哦,月琴的的潺潺流水以及板、鼓、锣、钹等乐器的热烈气氛,让学生感受不同乐器所带来的音响效果。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会大大增加,而且师生的情感也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
  入情入境,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只有以高度的注意力,屏气静心地完全沉浸于音乐中,方能入情、入境、动情、联想,体验并思辨音乐所表达的各种丰富多彩、细致的感情色调,得到艺术享受。当前,绝大多数学生对教材中的民歌、戏曲音乐、管弦乐、交响乐、歌剧、舞剧音乐等非常陌生甚至排斥。上课时,由于缺乏主动的内心期待和体验,难以进入音乐,对抽象、流动的音响无法把握,更难以感受音乐形象,体验音乐情感,势必导致欣赏效果不佳。
  例如,在欣赏《渔舟唱晚》的时候,乐曲背景知识、曲式结构、作者介绍等的讲解与乐曲的欣赏不能同步进行,这样即使教师一边欣赏一边讲解,或一段欣赏完了再讲解,都会破坏音乐的整体性,削弱了音乐的艺术魅力,影响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想象,以及欣赏音乐的兴趣。多媒体能使音乐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更加鲜明。教师可以先介绍作品的内容,再播放制作好的课件,音乐响起后,画面一幅一幅地出现,下面配以文字说明,学生既感受到了乐曲的美,又理解了乐曲的内容,深刻地感受到了乐曲所表达的意境。
  深化美育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这已经成为音乐教育界的共识。因此,教师在给学生传授乐理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创造力的同时,必须有机地融进审美教育。在唱歌和欣赏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能生动直观地表现歌曲所描绘的美丽自然风光、多彩的活动场景等,对深化音乐教学中的美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如在教唱《歌唱祖国》这首歌时,我采用了录像形式。教唱前,我首先播放优秀影片《开国大典》片段让学生观看: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下壮观的阅兵场面,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那激动人心的场面,使每个学生产生出一种热爱祖国的情感。再播放歌曲录像时,一幅幅表现伟大祖国繁荣昌盛、蒸蒸日上场景的雄伟画面相继出现,主题部分加入了男女音色及速度、力度等手法的处理,整个课件画面绚丽多彩,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而且由于提供了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题材,也使这节课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音乐教育是感染人、启发人的一种活动。与传统模式的音乐教学相比,多媒体技术确实为音乐教学提供了先进的教学手段,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许多缺憾,为学生创设了充满活力与生机的学习环境。
  (作者单位:河北迁安市第四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已逐渐成为中小学的一门必修课程。为了满足信息技术的教学及信息技术学科水平测试的需要,现在学校的学生机房都配置了数量较多的计算机,性
微博从2009年开始受到广大网友的追捧。有关数据显示,在2010年的3月至6月,国内微博市场月覆盖人数从5452万增长到10,307万。在不足一年的短短时间内,微博使用者突破1亿人,而且这种增长速度呈线性递增。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人都会用微博、写微博。  对于教师,是否也有开微博的必要呢?在Web2.0时代的教育领域,微博具有随时随地传播、零距离对话交流、跨平台发布分享等功能,能够很好地成为个人的
多年来,“传奇教室”一直在我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2010年11月学校的机房在滞后了很多年之后终于也可以网上了。高兴之余却要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上网与“
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整合,不是被动的融入,也不是简单的结合,而是一种高层次的主动适应,强调一种高度的和谐与自然,使教师与学生、教材、教学媒体等各个要素经过有机组合,达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以高效达成课堂教学目标。它们的整合优化会带来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等一系列的变革。  优化内容展示的方式 学生对物理课程缺乏热情,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物理学习过程比较枯燥、乏味。现代信息技术的
网络教学之所以能兴起与发展,必然有其潜在的优势。人们通过将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进行比较,看到了网络教学的许多优点,因而对它大加赞誉,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我们仅仅从技术的单一角度来看待网络教学,经常会模糊我们的视线,导致实践的盲从。我们需要而且有必要从不同的角度,对网络教学进行冷静扫描,以期获得一个较为客观的描述。  一、围绕教学与管理,认清师生与技术的关系  在网络教学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