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面向全体学生,重新整合了历史知识体系,淡化处理了一些学生难于理解的理论和概念。精选内容,删减了一些偏的、旧的知识,把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通过设计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手实践、质疑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教育的目的。
针对新教材对知识点不作过多、过细讲解的要求,应有利于教师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发挥的特点,新学期开始后,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组织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和创新学习上,力求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质疑
教师需要利用有启发性的问题吸引学生,在交流对话中唤起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中学生思维的探求性。
比如提到彩陶时,我提出:原始人怎么会想到用火烧泥做陶呢?学生通过讨论提出几种观点:(1)用泥盛肉放在火上烤,泥土变硬优型就是陶;(2)森林大火后,地面被烧硬给人们的启示;(3)半坡人房屋中有火坑,火坑周围的土变硬给了人们灵感;(4)把泥土作成型用来煮粟,火烧之后就是陶。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再仿造历史上这个发现的过程。
在教学中,我尽可能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和时间,让他们发表见解,提出疑问,保护他们探求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到成功的快乐。
二、认真组织探究课与课外活动
精心设计“学习与探究课”。每一个学习主题后的“学习与探究课”是“北师大版”教科书新设的内容,是对传统教科书的重大改革。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探究式创造性学习起重要作用。这一课型的设立要求教师改变“一支粉笔一本书,走进教室满堂灌”的教学状况,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了解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设计《了解身边的“历史”》一课时,除要求每个学生通过调查制作一棵家族树,介绍家庭成员状况外,我还组织学生自愿结合为四个小组,分别完成四个题目:①探讨学校的发展与未来;②我这13年;③中国文字的起源与演进;④信息交流的实现。每个学生各负责查找一部分资料,由组长整理并写出调查报告。然后在课堂上集体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学生通过活动在了解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的同时,深刻体会到在探求中获得知识的快乐,也实现了自我教育;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共同合作的重要;体验到挫折与成功的经验。这无疑会增强学生的个人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
另外,重视每节课的“活动建议”,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在学生读书的基础上,我将在学期末指导学生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运用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就学生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收集材料,发表个人见解;使学生在探究中读,在读书中思,在思考后写,形成历史学习的良性循环。
三、“谈古论今”,引导学生探索现实
提倡“谈古论今”,不仅能丰富教材内容,使之“活化”“升华”,而且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把了解过去与认识现实乃至预见未来联系起来,使历史教学更贴近时代,以显现历史课程的实用性和应用性。
学习“商鞅变法”时,让学生了解变法背景以及变法使秦强大,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但由于触及旧贵族的利益,在秦孝公死后商鞅被车裂而死,从这一情况中可使学生认识到改革的必然性、艰巨性。随后,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看待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事业。在探求中加深了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识。
“谈古论今”,在教学中除了“以古鉴今”的内容外,还包括“就古评古”“鉴往知来”“以古证今”“中外相鉴”等含义。“北师大版”新教材删繁就简,给教学中“谈古论今”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教学实践中“谈古论今”也具有某种社会实践的意义,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形成一个启发式、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局面,引导学生探索现实具有重要作用。
在新理念指导上的课程改革,必将为中国基础教育迎来一个明媚的春天,我国正处于社会巨大变迁的历史转折时期,迫切要求培养和塑造适合时代要求的具有新素质新的精神面貌的一代新人。素质教育的主要对象虽然是年轻一代学生,但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对历史教师的要求——教师本身也需要提高整体素质。时代呼唤历史教育工作者必须有所建树,为完成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多做探索,多做努力。新教材必将成为灿烂春天里的一朵奇葩。◆(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县莲塘实验学校)□责任编辑:田禾雨
针对新教材对知识点不作过多、过细讲解的要求,应有利于教师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发挥的特点,新学期开始后,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组织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和创新学习上,力求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质疑
教师需要利用有启发性的问题吸引学生,在交流对话中唤起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中学生思维的探求性。
比如提到彩陶时,我提出:原始人怎么会想到用火烧泥做陶呢?学生通过讨论提出几种观点:(1)用泥盛肉放在火上烤,泥土变硬优型就是陶;(2)森林大火后,地面被烧硬给人们的启示;(3)半坡人房屋中有火坑,火坑周围的土变硬给了人们灵感;(4)把泥土作成型用来煮粟,火烧之后就是陶。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再仿造历史上这个发现的过程。
在教学中,我尽可能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和时间,让他们发表见解,提出疑问,保护他们探求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到成功的快乐。
二、认真组织探究课与课外活动
精心设计“学习与探究课”。每一个学习主题后的“学习与探究课”是“北师大版”教科书新设的内容,是对传统教科书的重大改革。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探究式创造性学习起重要作用。这一课型的设立要求教师改变“一支粉笔一本书,走进教室满堂灌”的教学状况,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了解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设计《了解身边的“历史”》一课时,除要求每个学生通过调查制作一棵家族树,介绍家庭成员状况外,我还组织学生自愿结合为四个小组,分别完成四个题目:①探讨学校的发展与未来;②我这13年;③中国文字的起源与演进;④信息交流的实现。每个学生各负责查找一部分资料,由组长整理并写出调查报告。然后在课堂上集体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学生通过活动在了解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的同时,深刻体会到在探求中获得知识的快乐,也实现了自我教育;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共同合作的重要;体验到挫折与成功的经验。这无疑会增强学生的个人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
另外,重视每节课的“活动建议”,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在学生读书的基础上,我将在学期末指导学生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运用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就学生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收集材料,发表个人见解;使学生在探究中读,在读书中思,在思考后写,形成历史学习的良性循环。
三、“谈古论今”,引导学生探索现实
提倡“谈古论今”,不仅能丰富教材内容,使之“活化”“升华”,而且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把了解过去与认识现实乃至预见未来联系起来,使历史教学更贴近时代,以显现历史课程的实用性和应用性。
学习“商鞅变法”时,让学生了解变法背景以及变法使秦强大,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但由于触及旧贵族的利益,在秦孝公死后商鞅被车裂而死,从这一情况中可使学生认识到改革的必然性、艰巨性。随后,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看待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事业。在探求中加深了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识。
“谈古论今”,在教学中除了“以古鉴今”的内容外,还包括“就古评古”“鉴往知来”“以古证今”“中外相鉴”等含义。“北师大版”新教材删繁就简,给教学中“谈古论今”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教学实践中“谈古论今”也具有某种社会实践的意义,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形成一个启发式、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局面,引导学生探索现实具有重要作用。
在新理念指导上的课程改革,必将为中国基础教育迎来一个明媚的春天,我国正处于社会巨大变迁的历史转折时期,迫切要求培养和塑造适合时代要求的具有新素质新的精神面貌的一代新人。素质教育的主要对象虽然是年轻一代学生,但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对历史教师的要求——教师本身也需要提高整体素质。时代呼唤历史教育工作者必须有所建树,为完成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多做探索,多做努力。新教材必将成为灿烂春天里的一朵奇葩。◆(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县莲塘实验学校)□责任编辑:田禾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