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8月13日,以色列和黎巴嫩同意停火的消息传来后,远嫁黎巴嫩的中国媳妇赵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黎以冲突爆发后,中国驻黎巴嫩大使馆多次打电话问她是否愿意回国,而且可以带上丈夫与孩子。但是,赵颖都婉言谢绝了,因为战争需要她的身为医生的丈夫留下,而她则深爱着丈夫和儿子。
为家庭谢绝撤侨选择留下
今年33岁的赵颖在黎巴嫩的华人圈里是名人。2004年香港亚洲电视台《寻找他乡的故事》摄制组赴黎采访“嫁到黎巴嫩的中国女人”,赵颖就是接受采访的6位中国太太中的一位。2006年年初,中国维和部队官兵到达黎巴嫩后,赵颖还曾热情地帮助他们寻找阿语翻译,推荐了一个在中国读过两年书的黎巴嫩姑娘。
“7月19日凌晨1点,我的手机响了,这是以色列攻打黎巴嫩以来第六次接到大使馆的电话了,问我是否要随希腊的客船离开。每次有中国团队撤离的时候,大使馆总会给我打电话,问这次我要不要走。尽管每次的回答都是不走,但他们从没有放弃过。而且我被告知我的黎巴嫩籍先生和孩子都可以一同撤离。这让我感到莫大的安慰,感到这个撤离方案的人性关怀!”赵颖婉言谢绝中国驻黎巴嫩大使馆的好意是因为她的丈夫是名医生,战争需要身为医生的丈夫留下,而她则深爱着丈夫和儿子。
“中国有句俗话叫‘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我不能因为这里有一点战火就拔腿就跑,这不是我的性格!”赵颖说自己不离开黎巴嫩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她居住的地方在黎巴嫩东北部,这一带相对安全,除了公司开始放假、超市有点缺货之外,几乎感觉不到战火的丝毫威胁。
赵颖的丈夫爱德梦是一家中医治疗中心的主治医师,虽然病人比往常少了一半,但他依旧坚守在治疗中心。“在缺少药物的情况下,针灸治疗还是很重要的。”爱德梦还总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爱德梦在家乡有固定的病人,因此他必须每周回一次北方的家乡,到周一再赶回贝鲁特工作。虽然两头跑很累,但爱德梦总觉得,自己是医生,几十个病人预约了,即使最后只有一个病人来,也该留在诊所里。丈夫这样做,赵颖虽然有些担心,但同时也感到很自豪:人生总会有些事很难做出选择。是为了保全自己放弃病人,还是为了病人放弃自身安全?赵颖支持丈夫选择了后者。
赵颖远在北京的妈妈十分担心女儿的安全,希望每天都能听到女儿的声音,但因为电话信号不好,妈妈常打不通赵颖的电话。有一次,妈妈一个上午连拨了8遍国际长途都没有联系上赵颖,老人家非常着急,当终于联系到赵颖后,妈妈立刻劝她赶快回北京。从那以后,为了不让妈妈担心,赵颖每天都上网,让朋友通知妈妈,自己一切安好。
上帝安排了奇妙而浪漫的邂逅
说起与丈夫爱德梦·易卜拉欣的相识,赵颖至今仍感叹那是上帝安排的一次奇妙而浪漫的邂逅。
赵颖出生于湖北省襄樊市。1990年,她考入北京的一所学校,毕业后在北京过着悠闲的白领生活。每天下班后,赵颖都去东三环一家高级女子健身俱乐部健身,练瑜伽,跳拉丁舞、恰恰,蒸桑拿,做美容,生活简单而有规律。
赵颖打小是由姥姥带大的,因此她和姥姥的感情特别深。有一年春节她回家过年,得知姥姥住院了,赶紧到医院探望姥姥。待假期结束回到北京后,妈妈告诉她:“姥姥得的可能是癌症。”
这个消息对赵颖来说是莫大的打击,她边哭边在租住的小屋里上网,反复查找有关癌症的治疗方法,就这样过了一天一夜。这时她的好友打电话来,约她一起去酒吧散心,以前从不去酒吧的赵颖决定去放松一下自己的心情。
赵颖和朋友去了工体旁边的一个酒吧。那天酒吧的气氛很热烈,大家都在尽情地跳舞,赵颖的女友也加入了狂欢的队伍,赵颖则自己在一旁喝酒。凌晨3点多,赵颖的女友还没有要走的意思,她只好一个人先离开了。
街上没有一个行人,呼吸着冬夜清冽的空气,赵颖觉得心情舒畅了一些。这时,她身后忽然传来一个男人的声音:“还这么早,你就要走了吗?”赵颖回过头,看见一个外国男人站在酒吧门口,银色的月光洒在他的脸上,使他看上去那么清秀和纯净。接着,那个人又说:“不要走,我们一起再待一会儿吧。”
仿佛有一种上天注定的默契,赵颖和他一起去了另一个酒吧。两人像已经认识了多年一样,有说不完的话。在谈话中,赵颖得知这个男人叫爱德梦·易卜拉欣,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系94届,当时,爱德梦是一家公司的市场部经理。
淡淡的熏香、醉人的鸡尾酒、精致的蛋糕……俩人就这样天南地北地聊着,直到酒吧里只剩下他们两个人。
认识5天后,赵颖便决定和爱德梦结婚。“我知道我会嫁给一个外国人,因为我有很强的第六感,但是我没有想到会嫁给黎巴嫩人。当先生告诉我他是黎巴嫩人的时候,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找出一张世界地图,看看黎巴嫩在哪里。我一个一个地找,到最后发现它在地中海海边,是一个很小的国家。我说:‘好吧!’无论如何,这个国家在地中海的海边,一定会很美,实际上也确实是这样。”
战火闯入中国媳妇的生活
2001年,赵颖决定追随丈夫定居贝鲁特。家人很舍不得她,因为他们知道黎巴嫩是个战乱不断的国家。但爸爸妈妈相信女儿的判断,没有阻拦她。只是妈妈在他们临走前,对女婿说了一句话:“如果她在黎巴嫩不开心,就让她回来吧。”幸运的是,赵颖拥有美满的婚姻与幸福的家庭,爱德梦从来没有让她不开心过。
初到黎巴嫩的时候,一切对于赵颖来说都是新鲜又陌生的。而最让赵颖吃惊的是这里的民风。在这个村庄里,大家从来都不关大门,永远敞开的门使客人来往不断。赵颖刚到丈夫位于黎巴嫩北方村庄的家,周围热情淳朴的邻居就前来拜访,络绎不绝。
当然异国婚姻难免会产生一些习惯上的冲突,但是因为爱德梦非常熟悉中国文化,两人相处得一直很融洽。有时两人也会因为意见不合而争吵,这时候爱德梦总是采取冷处理的办法:“那好吧,我先离开一会儿,我们都冷静一下。”可当他拉开门要出去的那一刻,赵颖就会觉得:“我如此爱这个男人,我不能让他离开。”两人总是在那一瞬间言归于好。
爱德梦家是一个大家庭,他有4个兄弟。“幸好他们能听得懂英语,所以我能用英语跟他们沟通,有些太复杂的情感,我便让先生帮我转达。但更多的时候我都不用言语,而会多为他们做一些事情,多替他们着想,这样他们就会了解我,而且也会对我很好。”就这样,她得到了丈夫一家人的爱护,更令他们对中国人产生了一种亲切的感觉。“因为我的原因,他们想了解更多关于中国的一些东西,包括中国的饮食、文化,所以我愿意做一个中国文化的使者。”
赵颖在融入了他乡的家庭生活的同时,也开始了自己的事业,她的主要工作是在自己办的中文中心里教中文。赵颖原来在大学学的是市场营销,她最初开办中文中心时,也把这项工作当作了一门生意。不过,她的收费只是原来那些培训机构的一半,而且她还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给一些想在中国市场投资的黎巴嫩商人做顾问与咨询。
虽然这份工作使她收入颇丰,但身处异国的赵颖总想为传播中国文化做点什么。她给中国驻黎巴嫩大使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很快,大使就让夫人给她回了信,称赞她是在黎巴嫩的所有中国太太中最有想法的一个。
在中国驻黎巴嫩大使馆的支持下,赵颖决定和黎巴嫩具有百年历史的大学圣约瑟学院策划成立一所孔子学院,目的是传播中国文化。这个项目已有了实质性进展,国内的学校已经安排好教师与学生,一切手续都已办妥。但没想到,这一切都被战火无情地阻隔了。
昔日平静的生活被突然而来的战火改变,最大的改变则是生活中有了恐惧。赵颖说:“那天,不止一两架的以色列战斗机晚上11时的时候在贝鲁特和朱尼湾上空低空盘旋了近10分钟。我们一家坐在沙发上,我看见我老公一头的汗,当时真的害怕了,想象着炸弹会随时落下来,掉在我和家人的头上。我们只有祈祷。因为儿子坐在我怀里,他能感受到我的心跳,于是我强作镇静,这10分钟如同10年一样漫长。”
用博客抒发心中的悲愤
因为看到战争带来满目疮痍,因为看见那么多无辜的百姓伤亡,赵颖心中充满惋惜、悲愤,她觉得自己心里有太多的东西要表达。“很多中国人并不了解中东的情况,我希望把我的所见所闻如实地记录下来,让中国读者了解一个真实的中东。”
来黎巴嫩之前,赵颖还曾在北京智联招聘网担任市场部主任,因此她首先想到了用互联网来发布日记。于是,赵颖与中国国内一家网站的编辑取得了联系,对方的工作人员很快为她开通了博客,还帮助她发布每天的日记。
《要勇敢!要坚持!》《美丽的国家,为什么如此弱小》《撤侨记》《哀悼的一周》……从7月10日开始,赵颖在那家知名网站上开了一个名为“战火中的黎巴嫩”的博客。在这些充满忧伤的标题背后,赵颖把战争中每一天的所见所闻和感受都呈现在网页上,让远离战火的人们能感受到战争的残酷,珍惜和平生活。
在写博客的同时,赵颖也时刻关注着中国维和官兵的安危。2006年8月6日上午,在得知3名中国维和官兵受伤的消息后,她赶紧拨通了中国驻黎巴嫩大使馆的电话。“3名官兵只是轻伤,并无大碍。目前除了在哨所值班的官兵之外,其余的人都躲在掩体之中。由于外面交战激烈,目前工兵营无法执行任何维和任务,只能继续在哨所观察,掌握外界的状况。”刘向华大使的话让赵颖放下了悬着的心。
赵颖4岁的儿子小米根本不懂得炮火的残酷,更不知道他的国家正处于战火之中。有时看见窗外的炮火,他总会问妈妈:“那是鞭炮吗?”为了不给孩子的童年留下阴影,赵颖便说“是的”。然后儿子会吵着要出去玩。赵颖就哄他说,这个“鞭炮”长大了才能玩。
“战事平息后,你有什么打算?”记者问赵颖。“继续做中东地区第一家远程中文教育网站;继续因战争搁置的在黎孔子学院项目;继续中国医疗中心招商项目。除此之外,我还会带我儿子回北京通州看望家人和我的网友,带回中国的民间援助资金,同时也帮助中国公司介入黎巴嫩的战后重建。”
责编/伊和和
E-mail:yihehe@163.com
为家庭谢绝撤侨选择留下
今年33岁的赵颖在黎巴嫩的华人圈里是名人。2004年香港亚洲电视台《寻找他乡的故事》摄制组赴黎采访“嫁到黎巴嫩的中国女人”,赵颖就是接受采访的6位中国太太中的一位。2006年年初,中国维和部队官兵到达黎巴嫩后,赵颖还曾热情地帮助他们寻找阿语翻译,推荐了一个在中国读过两年书的黎巴嫩姑娘。
“7月19日凌晨1点,我的手机响了,这是以色列攻打黎巴嫩以来第六次接到大使馆的电话了,问我是否要随希腊的客船离开。每次有中国团队撤离的时候,大使馆总会给我打电话,问这次我要不要走。尽管每次的回答都是不走,但他们从没有放弃过。而且我被告知我的黎巴嫩籍先生和孩子都可以一同撤离。这让我感到莫大的安慰,感到这个撤离方案的人性关怀!”赵颖婉言谢绝中国驻黎巴嫩大使馆的好意是因为她的丈夫是名医生,战争需要身为医生的丈夫留下,而她则深爱着丈夫和儿子。
“中国有句俗话叫‘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我不能因为这里有一点战火就拔腿就跑,这不是我的性格!”赵颖说自己不离开黎巴嫩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她居住的地方在黎巴嫩东北部,这一带相对安全,除了公司开始放假、超市有点缺货之外,几乎感觉不到战火的丝毫威胁。
赵颖的丈夫爱德梦是一家中医治疗中心的主治医师,虽然病人比往常少了一半,但他依旧坚守在治疗中心。“在缺少药物的情况下,针灸治疗还是很重要的。”爱德梦还总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爱德梦在家乡有固定的病人,因此他必须每周回一次北方的家乡,到周一再赶回贝鲁特工作。虽然两头跑很累,但爱德梦总觉得,自己是医生,几十个病人预约了,即使最后只有一个病人来,也该留在诊所里。丈夫这样做,赵颖虽然有些担心,但同时也感到很自豪:人生总会有些事很难做出选择。是为了保全自己放弃病人,还是为了病人放弃自身安全?赵颖支持丈夫选择了后者。
赵颖远在北京的妈妈十分担心女儿的安全,希望每天都能听到女儿的声音,但因为电话信号不好,妈妈常打不通赵颖的电话。有一次,妈妈一个上午连拨了8遍国际长途都没有联系上赵颖,老人家非常着急,当终于联系到赵颖后,妈妈立刻劝她赶快回北京。从那以后,为了不让妈妈担心,赵颖每天都上网,让朋友通知妈妈,自己一切安好。
上帝安排了奇妙而浪漫的邂逅
说起与丈夫爱德梦·易卜拉欣的相识,赵颖至今仍感叹那是上帝安排的一次奇妙而浪漫的邂逅。
赵颖出生于湖北省襄樊市。1990年,她考入北京的一所学校,毕业后在北京过着悠闲的白领生活。每天下班后,赵颖都去东三环一家高级女子健身俱乐部健身,练瑜伽,跳拉丁舞、恰恰,蒸桑拿,做美容,生活简单而有规律。
赵颖打小是由姥姥带大的,因此她和姥姥的感情特别深。有一年春节她回家过年,得知姥姥住院了,赶紧到医院探望姥姥。待假期结束回到北京后,妈妈告诉她:“姥姥得的可能是癌症。”
这个消息对赵颖来说是莫大的打击,她边哭边在租住的小屋里上网,反复查找有关癌症的治疗方法,就这样过了一天一夜。这时她的好友打电话来,约她一起去酒吧散心,以前从不去酒吧的赵颖决定去放松一下自己的心情。
赵颖和朋友去了工体旁边的一个酒吧。那天酒吧的气氛很热烈,大家都在尽情地跳舞,赵颖的女友也加入了狂欢的队伍,赵颖则自己在一旁喝酒。凌晨3点多,赵颖的女友还没有要走的意思,她只好一个人先离开了。
街上没有一个行人,呼吸着冬夜清冽的空气,赵颖觉得心情舒畅了一些。这时,她身后忽然传来一个男人的声音:“还这么早,你就要走了吗?”赵颖回过头,看见一个外国男人站在酒吧门口,银色的月光洒在他的脸上,使他看上去那么清秀和纯净。接着,那个人又说:“不要走,我们一起再待一会儿吧。”
仿佛有一种上天注定的默契,赵颖和他一起去了另一个酒吧。两人像已经认识了多年一样,有说不完的话。在谈话中,赵颖得知这个男人叫爱德梦·易卜拉欣,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系94届,当时,爱德梦是一家公司的市场部经理。
淡淡的熏香、醉人的鸡尾酒、精致的蛋糕……俩人就这样天南地北地聊着,直到酒吧里只剩下他们两个人。
认识5天后,赵颖便决定和爱德梦结婚。“我知道我会嫁给一个外国人,因为我有很强的第六感,但是我没有想到会嫁给黎巴嫩人。当先生告诉我他是黎巴嫩人的时候,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找出一张世界地图,看看黎巴嫩在哪里。我一个一个地找,到最后发现它在地中海海边,是一个很小的国家。我说:‘好吧!’无论如何,这个国家在地中海的海边,一定会很美,实际上也确实是这样。”
战火闯入中国媳妇的生活
2001年,赵颖决定追随丈夫定居贝鲁特。家人很舍不得她,因为他们知道黎巴嫩是个战乱不断的国家。但爸爸妈妈相信女儿的判断,没有阻拦她。只是妈妈在他们临走前,对女婿说了一句话:“如果她在黎巴嫩不开心,就让她回来吧。”幸运的是,赵颖拥有美满的婚姻与幸福的家庭,爱德梦从来没有让她不开心过。
初到黎巴嫩的时候,一切对于赵颖来说都是新鲜又陌生的。而最让赵颖吃惊的是这里的民风。在这个村庄里,大家从来都不关大门,永远敞开的门使客人来往不断。赵颖刚到丈夫位于黎巴嫩北方村庄的家,周围热情淳朴的邻居就前来拜访,络绎不绝。
当然异国婚姻难免会产生一些习惯上的冲突,但是因为爱德梦非常熟悉中国文化,两人相处得一直很融洽。有时两人也会因为意见不合而争吵,这时候爱德梦总是采取冷处理的办法:“那好吧,我先离开一会儿,我们都冷静一下。”可当他拉开门要出去的那一刻,赵颖就会觉得:“我如此爱这个男人,我不能让他离开。”两人总是在那一瞬间言归于好。
爱德梦家是一个大家庭,他有4个兄弟。“幸好他们能听得懂英语,所以我能用英语跟他们沟通,有些太复杂的情感,我便让先生帮我转达。但更多的时候我都不用言语,而会多为他们做一些事情,多替他们着想,这样他们就会了解我,而且也会对我很好。”就这样,她得到了丈夫一家人的爱护,更令他们对中国人产生了一种亲切的感觉。“因为我的原因,他们想了解更多关于中国的一些东西,包括中国的饮食、文化,所以我愿意做一个中国文化的使者。”
赵颖在融入了他乡的家庭生活的同时,也开始了自己的事业,她的主要工作是在自己办的中文中心里教中文。赵颖原来在大学学的是市场营销,她最初开办中文中心时,也把这项工作当作了一门生意。不过,她的收费只是原来那些培训机构的一半,而且她还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给一些想在中国市场投资的黎巴嫩商人做顾问与咨询。
虽然这份工作使她收入颇丰,但身处异国的赵颖总想为传播中国文化做点什么。她给中国驻黎巴嫩大使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很快,大使就让夫人给她回了信,称赞她是在黎巴嫩的所有中国太太中最有想法的一个。
在中国驻黎巴嫩大使馆的支持下,赵颖决定和黎巴嫩具有百年历史的大学圣约瑟学院策划成立一所孔子学院,目的是传播中国文化。这个项目已有了实质性进展,国内的学校已经安排好教师与学生,一切手续都已办妥。但没想到,这一切都被战火无情地阻隔了。
昔日平静的生活被突然而来的战火改变,最大的改变则是生活中有了恐惧。赵颖说:“那天,不止一两架的以色列战斗机晚上11时的时候在贝鲁特和朱尼湾上空低空盘旋了近10分钟。我们一家坐在沙发上,我看见我老公一头的汗,当时真的害怕了,想象着炸弹会随时落下来,掉在我和家人的头上。我们只有祈祷。因为儿子坐在我怀里,他能感受到我的心跳,于是我强作镇静,这10分钟如同10年一样漫长。”
用博客抒发心中的悲愤
因为看到战争带来满目疮痍,因为看见那么多无辜的百姓伤亡,赵颖心中充满惋惜、悲愤,她觉得自己心里有太多的东西要表达。“很多中国人并不了解中东的情况,我希望把我的所见所闻如实地记录下来,让中国读者了解一个真实的中东。”
来黎巴嫩之前,赵颖还曾在北京智联招聘网担任市场部主任,因此她首先想到了用互联网来发布日记。于是,赵颖与中国国内一家网站的编辑取得了联系,对方的工作人员很快为她开通了博客,还帮助她发布每天的日记。
《要勇敢!要坚持!》《美丽的国家,为什么如此弱小》《撤侨记》《哀悼的一周》……从7月10日开始,赵颖在那家知名网站上开了一个名为“战火中的黎巴嫩”的博客。在这些充满忧伤的标题背后,赵颖把战争中每一天的所见所闻和感受都呈现在网页上,让远离战火的人们能感受到战争的残酷,珍惜和平生活。
在写博客的同时,赵颖也时刻关注着中国维和官兵的安危。2006年8月6日上午,在得知3名中国维和官兵受伤的消息后,她赶紧拨通了中国驻黎巴嫩大使馆的电话。“3名官兵只是轻伤,并无大碍。目前除了在哨所值班的官兵之外,其余的人都躲在掩体之中。由于外面交战激烈,目前工兵营无法执行任何维和任务,只能继续在哨所观察,掌握外界的状况。”刘向华大使的话让赵颖放下了悬着的心。
赵颖4岁的儿子小米根本不懂得炮火的残酷,更不知道他的国家正处于战火之中。有时看见窗外的炮火,他总会问妈妈:“那是鞭炮吗?”为了不给孩子的童年留下阴影,赵颖便说“是的”。然后儿子会吵着要出去玩。赵颖就哄他说,这个“鞭炮”长大了才能玩。
“战事平息后,你有什么打算?”记者问赵颖。“继续做中东地区第一家远程中文教育网站;继续因战争搁置的在黎孔子学院项目;继续中国医疗中心招商项目。除此之外,我还会带我儿子回北京通州看望家人和我的网友,带回中国的民间援助资金,同时也帮助中国公司介入黎巴嫩的战后重建。”
责编/伊和和
E-mail:yiheh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