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安乐死”引起的思考

来源 :祝您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wei5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6年6月,在我国陕西汉中发生了首例“安乐死”事件。不久,死者的女儿以谋杀罪控告了医生。对此,检察机关于1989年9月批准逮捕了被告,受理此案的汉中市人民法院也于1990年3月15日进行了公开审理。
  在庄严的法庭上,麦芒对针尖,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唇枪舌战。公诉人说:“在现今的中国,任何人对他人实施‘安乐死’都是违法的;被告犯有故意杀人罪,应当受到法律的追究”。辩护人则声称:“被告人的目的是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而解除病人的痛苦本来就是医生的职责,一个医生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工作,何罪有之?”双方各执一词,莫衷一是。也许是法官出于慎重而未立即判决。于是,此案一拖就是6年,直至1992年6月28日汉中市人民法院才再度开庭,断然作出了被告无罪的终审判决,终于使这桩长达6年之久轰动全国的“安乐死”案件划上了句号。
  下面,首先让我们看看——
  
  何谓“安乐死”
  
  “安乐死”,英文为Euthanasia,意为“安乐的死法”。就是用死亡来使病人安逸地摆脱痛苦。换言之,是对那些救活无望,行将告别人世而陷于垂死挣扎中的病人,采用药物或其它措施促使其安然死去。这样,“安乐死”即主张由医务人员用医学方法去帮助临终病人非自然死亡,它包括“被动安乐死”和“主动安乐死”两种。前者指通过“不给或撤除治疗而导致病人死去”;后者指通过“注射药物或其它方法,积极地促使病人安然离去”。它的公开提出在西方已有50多年的历史,如今巳如同浪潮一样冲击着西方世界,似乎大有风行之势。但在我国。情况却大不一样,至1987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才首次召开了关于“安乐死”问题的讨论会。从而使其得以在我国公开亮相。目前,它已成为我国医学、法学和伦理学界辩论的热门话题,但它还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确实是——
  
  众说纷纭
  
  一种观点认为;在现代医学不可能彻底解除临终病人痛苦和挽留其生命的情况下,实施“安乐死”是有价值的。其一,个人能真正掌握自己的生死大权,可消除无法避免和无法忍受的临终痛苦,体现人有生的权利,也有免受疾病折磨的权利,维护人的尊严。其二。死亡是事物发展过程中自然秩序的一部分,“安乐死”可使病人免遭痛苦,减轻家庭和国家的负担,是一种理想的归宿方式,是目前在死亡过程中最佳的价值选择。其三。从伦理学意义上讲,它充实了医学人道主义的内容。尊重濒死者的愿望,结束低质量的生命,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国家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因此,实施“安乐死”,乍眼看来,似乎是“天方夜谭”,不可思议,但细而观之,不仅是必要的,也是符合道德的,而且表明了人类自身文明化程度的提高。
  然而,反对者则以人道主义为依据,认为医生对病人“赠”其“安乐死”,人为地结束病人的生命,违反了人类自然生存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有悖于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天职。实为变相杀人,慈善杀人,是极不人道的可恶行为。它还将给人提供报复和犯罪的条件,退化人的求生本能,消极医学科学的发展,而且还与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社会习俗和现行的法律准绳、医德标准,存在着严重的冲突和对抗。因此,认为“安乐死”在我国不宜实施和不可能获得社会认可。
  由此看来,在当今中国的条件下,“安乐死”的实施,从总体上看,又必然是——
  
  困难重重
  
  这是因为,在当前,我国既缺乏现行法律的有力保证,又在医学与伦理学上缺乏系统全面的论证,更缺少有效的“安乐死”宣传理论,特别在我们这个富有浓烈人情味的国度里,传统的道德观念依然在维系着某种感情,封建文化中愚昧落后的弊端和温情脉脉的面纱,似乎又总是与“安乐死”无缘。因此,即便是“安乐死”被证实是科学和道德的东西,也必然难以在实践中为人们所接受。难怪有人预言:“安乐死有被所谓‘情感’扼杀在襁褓之中的危险。”甚至就连那个开创了我国第一个“主动安乐死”先例的医生,也就是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位被告,虽然被人们誉为“第一个吃螃蟹”的英雄。后来也为此而后悔不迭,说是“干了件大糊涂事”,看来,今天如果还有人送来同样一只“螃蟹”,他肯定是不会再吃第二次的。说明“安乐死”在我国仍然还是一个尚未降生的“婴儿”,一切都还在希望与绝望中挣扎。但人们毕竟还是看到,在当前国内外“安乐死”浪潮的猛烈冲击下,人们传统的道德观念,也不可能不受到极大的动摇,由此人们完全有理由——
  
  满怀信心
  
  尽管“安乐死”目前在我国仍受到非议,很难名正言顺地实施,但“安乐死”作,为人类自身文明化的一个环节和因素,是人类自身不断完善和文明进步的象征,它的根本目的是旨在减轻临终病人的痛苦,消除患者和家庭的精神、心理以及经济上的沉重负担;作为一项医疗行为,医生基于病人的请求为其实施“安乐死”,也就不存在所谓对人的生命权利的侵犯,相反,是对病人权利和利益的充分尊重与保护。当前,全世界每天约有10余万人在绝症的煎熬中死去。有30多万人依靠药物维系着发发可危的生命,许多人虽然没有尝试过“折磨死”的滋味,但人们都目睹过“折磨死”的惨景。按理,一个人从生到死都应该是幸福的,人们不但要求“生得欢乐”,而且还要求“死得安祥”。因而不管人们过去、现在和将来如何看待“安乐死”,其最终必将被人们所接受。从目前“安乐死”在我国和世界的发展势头来看,我国自1988年9月天津医学院成立全国第一家“临终关怀研究所”后,如今已有多家医院设置了专为临终病人服务的专门病房。英国的临终关怀机构有200余家,美国则多达2000余家。又据北京有关方面对500例的问卷调查表明,认为“安乐死”可行者为399例,占79.8%;1989年2月中央电台还收到350多封听众来信,其中90%以上的人都赞成实施“安乐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9日,荷兰议会已通过了于1994年开始实施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安乐死”的法律,使实施“安乐死”受到法律保护。上述现状表明,“安乐死”在西方,同时也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开始萌动,人们已发现了新观念的端倪,开始了科学地面对人生,人们的道德选择已开始由习俗化、情感化,向理性化、社会化过渡。人们有理由相信,作为“优死”的一项措施,“安乐死”在我国一定能像计划生育、优生、优育一样,最终被承认其社会意义、道德价值和法律地位而得以贯彻实施,它只不过是时间的迟早和采取哪种方式的问题罢了。因此,只要我们从自己的国情出发,结合当前我国医学科学、卫生事业发展的实际,借鉴国外经验,正确地制定法律条文,“安乐死”在我国的实施,就一定能变为:合情,合理,合法!
其他文献
分享
期刊
人体206块骨骼的悉心保护,离不开平衡膳食、积极锻炼和避免吸烟。然而,由于身体、激素及生活方式的变化,女性一生中不同年龄段还应有各自不同的护骨措施。美国《真简单》杂志最新载文,刊出美国国家骨质疏松症基金会临床负责人、哥伦比亚大学医学教授菲里西娅·柯斯曼博士等多位专家总结出的“女人一生护骨指南”,指出女性保护骨骼的措施应随着年龄增长而调整。  一生应坚持  1 保持有益于骨骼健康的饮食习惯 应该多吃
美国哈佛医学院的乔安博士及其同事,在重审了200多项重要研究之后,不久前提出了可以避免心脏病突发的八项措施:    1、戒烟    吸烟是冠心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心脏病总死亡率的21%是由吸烟造成的。吸烟可使人们患心脏病的机会增加1倍以上,使死于心脏病的危险性增加70%。每天吸1~14支烟的人,死于冠心病的危险比不吸烟的高67%,若每日吸25支以上,死亡危险高3倍。值得庆幸的是,戒烟后,这种危险可逐
【摘 要】 现阶段我国税制是以流转税为主体,目前正在进行的“营改增”将会对所涉行业税负产生重大影响。建筑行业是下一步“营改增”的工作重点,文章以建筑业上市公司中国建筑为例,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利用其2014年度财务报告,详细分析“营改增”对其税负的影响,然后运用理论推导“营改增”对建筑行业税负影响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营改增”; 建筑业; 流转税税负; 所得税税负  【
敞开前门堵后门    从我们目前调查情况看,病人或家属给医务人员送“红包”大体有如下情况:第一种是出于感激。这是大多数;第二种是攀比,听说别人送了觉得自己不送不好看;第三种是花钱买个安全感;第四种是花钱图个方便;第五种是确实有极少数医生、护士暗示或公开索要钱物。在对医务人员实行监督方面,我们除继续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外,还公开服务号码、公开监督电话、公开各科当日床位和空床数、公开主要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
鼻出血,亦称鼻衄。多由鼻炎、外伤及维生素缺乏等引起。笔者运用吹耳法进行治疗,效果颇佳。此法简便易行,尤适于一般群众掌握运用。方法如下:  让患者端坐,头稍后仰。医者站于患者侧面,吸气一口,然后对准患者耳孔徐徐吹之,使耳内压力增高。一般左衄吹右,右衄吹左,或双耳皆吹。连吹2~3次即可立时止血,如仍不止,可间隔一分钟再吹2~3次即止。  吹耳治鼻出血的机理目前尚不完全明了。据分析,可能是因为气流刺激内
山中的夜向来宁谧,虫儿的浅吟低唱让夜显得愈发寂寞。赵均又和往常一样,喃喃低语思念妻子。月华如水,洒落一地,引他抬头望向夜空,想起了很多年前的那个月夜。那晚的寒山别墅热闹极了,连缀成串的红灯笼,火红欲燃的喜幔,烘托着一场人生至欢的喜事。  在见到文俶之前,他只知道父母为他选的妻子出生在书画世家,她的曾祖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徵明,她亦是一位远近闻名的画家。自幼就和父母隐居在寒山的赵均,心性质朴单纯,
问:心脏人工起搏是怎么回事?  答:70年代开始,我国逐步应用心脏人工起搏器来治疗严重缓慢心律失常,因此而挽救了大量的垂危病人。到80年代,这一治疗手段又扩大到多种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并在全国各地大中医院普及。所谓心脏人工起搏,是把一根心脏起搏导管,经静脉插到右心室或右心房,并接上一台起搏器,然后按照患者个体情况定时发放脉冲,刺激心房或心室,使其产生收缩,以替代或帮助患病的心脏,达到正常工作的效果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白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令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隙。”  上面这段节自《鸿门宴》的话中,沛公一会儿“臣与将军”,一会儿“将军与臣”,是史书流传有误,还是沛公有意为之?要弄清这句话的真正含意,须深入探究此话产生的心理背景。  刘邦进入咸阳后,与民约法三章,得到百姓的支持,关中王的梦想指日可待。然而沛
捷步登上16层楼,总共不到12分钟。朝朝如此,一次不塌。此举并非壮年后生所为,而是81岁高龄的江南名医干祖望的生活一景。  干老早年被称作江南“医怪”,医道“狂徒”,因其病案奇、出方奇、思路奇曾遭到大肆非议。干老的怪还怪在脾气上。人骂他,他也骂人,只是不生气。该到他“唱戏”,脸一抹,便“粉墨登场”,看病讲学依然神采飞扬。干老最突出的怪还在于养身学说的“离经叛道”,独树一帜。干老认为饮食起居严守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