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期高校学生在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心理素质、社会交往、就业观念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矛盾、困惑和不容忽视的心理问题。解决这些心理问题需要家庭和社会正确地认识和引导,学校要采取多项措施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有效疏导。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问题 对策
为做好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进素质教育,承德民族师专自2003年起在全校组织实施了大学生心理疏导工程。在承德各高校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2003年6月、2005年5月、2009年1月,我们先后三次以承德民族师专在校生为主,以驻承德其他几所高校的大学生为辅,随机抽取2000名大学生为样本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分析,并针对他们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三次调查显示:有17.1%—21.3%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障碍或心理异常表现,有的甚至还相当严重。我们的调查结果与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公布的这方面调查结果“有18.6%—22.7%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障碍或心理异常表现”基本一致。
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对其自身成长、学校稳定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非同寻常的影响。因此,高等学校应针对造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特定因素,进行有效疏导。
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
新时期大学生在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心理素质、社会交往、就业观念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矛盾、困惑和不容忽视的心理问题。
主要表现在:一是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突出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乐于助人;只求权利,不尽义务;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却不能以礼待人;对社会要求高,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心理问题。对自己要求低。面对社会现实与自己理想目标的反差,很容易产生失落、消极、无望等情绪。二是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缺乏应对压力和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三是渴望和异性接触是一种普遍现象。当前大学生恋爱人数呈增长趋势,但是,由于大学生心理并不成熟,有的还没有形成正确的恋爱观,一些大学生的恋爱动机并不是出于爱情本身,而是为了弥补内心的空虚,同时伴有摆脱孤独或随大流的从众心理。个别学生因失恋导致苦闷、消极,遭受严重的精神创伤,甚至产生绝望和报复杀人的后果。四是激烈的就业竞争造成部分大学生出现择业心理危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本条件之一,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构建和谐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应针对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有效的疏导。
一是要建立立体化心理工作平台。几年来承德民族师专积极构建健全的立体化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具体包括:为每一个大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在每届新生入学后,即对他们进行心理测试,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建立心理高危人群预警机制。对测试中发现有较严重的心理障碍的学生,列为重点观察、监控对象。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或讲座。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教学计划,排入列表。建立心理咨询室。学校应根据在校学生人数配备必要的专业心理咨询师和仪器设备,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专业化服务。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心理工作队伍。除了配备专职的心理教师和咨询师外,学校还应对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学生骨干进行培训,使其掌握心理工作的基本技能,成为延伸在广大学生心中的心理工作触角。建立网上心理咨询平台。针对目前在观念上心理咨询还不被人们广泛接受的情况,学校应在校园网上开通心理咨询热线,满足学生的需要。
二是要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努力建设能够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应围绕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经常开展生动活泼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寓教于文化活动之中,不断提升大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等内在品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是要大力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是他们今后容入社会环境、发展职业生涯的重要条件,也是他们在大学期间培养合作共事思想、保持健康情绪,促进学业完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人际交往的核心内容,一是沟通,二是合作。要培养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日常交往活动,要敢于面对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主动与他人交往。要把握人际交往的艺术和技巧,真诚与人相处,以诚交友,宽容他人。学会团队合作公事,学会善解人意,学会赞美,学会换位思考。
四是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发育基本成熟,面对大学生的情感需求,学校既不能不闻不问不管,也不能单纯去“堵”,而是要进行教育引导。应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正确处理好男女之间的情感问题。正确的恋爱是应对对方负责任的。面对失恋进行自我调节,千万不要丧失理智,更不要走极端。要教育和引导学生不要轻易相信网恋,更不要轻率的与网友见面。以免被“恋人”骗钱劫色,造成轻则失财失身、重则丧命的严重后果。
五是积极做好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工作。学校的奖学金、勤工助学、助学贷款、社会资助、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帮困助学体系,以奖、勤、贷等“造血型”的帮困措施为主体,以助、补、免等“输血型”的帮困措施为补充,让学生因刻苦学习而得奖,因勤奋劳动而取酬,靠信誉而得贷。同时在“助、学、免”中感受到国家和学校的温暖。既要为特困生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又要使他们自觉地培养自立、自强意识,增强生活的承受能力。
六是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体系,有针对性地对各年级学生开展就业指导。高等学校要从新生入手,给予全程化的职业发展教育,即要确定适合于大学生心理特点和能力范围的职业发展方向,又要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备高等教育对人才发展后劲的需求和未来的适应性,提高择业竞争能力和择业后的发展能力。同时在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直接的就业实践基地,开展就业实践活动。要吸收社会上的专家学者、校外知名企业负责人共同组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使就业师资逐步走向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作者单位:承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问题 对策
为做好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进素质教育,承德民族师专自2003年起在全校组织实施了大学生心理疏导工程。在承德各高校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2003年6月、2005年5月、2009年1月,我们先后三次以承德民族师专在校生为主,以驻承德其他几所高校的大学生为辅,随机抽取2000名大学生为样本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分析,并针对他们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三次调查显示:有17.1%—21.3%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障碍或心理异常表现,有的甚至还相当严重。我们的调查结果与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公布的这方面调查结果“有18.6%—22.7%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障碍或心理异常表现”基本一致。
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对其自身成长、学校稳定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非同寻常的影响。因此,高等学校应针对造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特定因素,进行有效疏导。
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
新时期大学生在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心理素质、社会交往、就业观念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矛盾、困惑和不容忽视的心理问题。
主要表现在:一是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突出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乐于助人;只求权利,不尽义务;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却不能以礼待人;对社会要求高,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心理问题。对自己要求低。面对社会现实与自己理想目标的反差,很容易产生失落、消极、无望等情绪。二是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缺乏应对压力和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三是渴望和异性接触是一种普遍现象。当前大学生恋爱人数呈增长趋势,但是,由于大学生心理并不成熟,有的还没有形成正确的恋爱观,一些大学生的恋爱动机并不是出于爱情本身,而是为了弥补内心的空虚,同时伴有摆脱孤独或随大流的从众心理。个别学生因失恋导致苦闷、消极,遭受严重的精神创伤,甚至产生绝望和报复杀人的后果。四是激烈的就业竞争造成部分大学生出现择业心理危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本条件之一,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构建和谐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应针对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有效的疏导。
一是要建立立体化心理工作平台。几年来承德民族师专积极构建健全的立体化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具体包括:为每一个大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在每届新生入学后,即对他们进行心理测试,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建立心理高危人群预警机制。对测试中发现有较严重的心理障碍的学生,列为重点观察、监控对象。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或讲座。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教学计划,排入列表。建立心理咨询室。学校应根据在校学生人数配备必要的专业心理咨询师和仪器设备,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专业化服务。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心理工作队伍。除了配备专职的心理教师和咨询师外,学校还应对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学生骨干进行培训,使其掌握心理工作的基本技能,成为延伸在广大学生心中的心理工作触角。建立网上心理咨询平台。针对目前在观念上心理咨询还不被人们广泛接受的情况,学校应在校园网上开通心理咨询热线,满足学生的需要。
二是要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努力建设能够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应围绕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经常开展生动活泼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寓教于文化活动之中,不断提升大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等内在品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是要大力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是他们今后容入社会环境、发展职业生涯的重要条件,也是他们在大学期间培养合作共事思想、保持健康情绪,促进学业完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人际交往的核心内容,一是沟通,二是合作。要培养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日常交往活动,要敢于面对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主动与他人交往。要把握人际交往的艺术和技巧,真诚与人相处,以诚交友,宽容他人。学会团队合作公事,学会善解人意,学会赞美,学会换位思考。
四是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发育基本成熟,面对大学生的情感需求,学校既不能不闻不问不管,也不能单纯去“堵”,而是要进行教育引导。应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正确处理好男女之间的情感问题。正确的恋爱是应对对方负责任的。面对失恋进行自我调节,千万不要丧失理智,更不要走极端。要教育和引导学生不要轻易相信网恋,更不要轻率的与网友见面。以免被“恋人”骗钱劫色,造成轻则失财失身、重则丧命的严重后果。
五是积极做好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工作。学校的奖学金、勤工助学、助学贷款、社会资助、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帮困助学体系,以奖、勤、贷等“造血型”的帮困措施为主体,以助、补、免等“输血型”的帮困措施为补充,让学生因刻苦学习而得奖,因勤奋劳动而取酬,靠信誉而得贷。同时在“助、学、免”中感受到国家和学校的温暖。既要为特困生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又要使他们自觉地培养自立、自强意识,增强生活的承受能力。
六是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体系,有针对性地对各年级学生开展就业指导。高等学校要从新生入手,给予全程化的职业发展教育,即要确定适合于大学生心理特点和能力范围的职业发展方向,又要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备高等教育对人才发展后劲的需求和未来的适应性,提高择业竞争能力和择业后的发展能力。同时在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直接的就业实践基地,开展就业实践活动。要吸收社会上的专家学者、校外知名企业负责人共同组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使就业师资逐步走向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作者单位:承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