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教育对社会进步起着莫大的作用,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音乐教育的功能在于它可以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审美、情感等方面的教育。审美主体通过对音乐的鉴赏活动获得启迪和教育,从而使自己的思想得到一定的升华。帮助人们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价值观。人们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与理性上的认知,在获得感受的同时,思想上也形成了科学的、理性的综合社会价值观。
关键词:音乐教育;艺术;社会;作用
音乐不仅是艺术门类的一脉,而且是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的。音乐,作为艺术殿堂特有的音符,是全人类共有的精神食粮。音乐作为一种艺术,除却本身的形式美感外,也能奏响内蕴的乐章,是人类思想交流的艺术化形式。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指音乐教育对人与社会所能起到的作用。根据音乐教育的功能,可将其分为审美功能和非审美功能,而这两类功能不可分离,并且,非审美功能要通过审美功能来实现。音乐教育的功能所产生的对社会群体的效应,主要表现为受教育者个体经音乐艺术的陶冶而导致的群体行为的和谐有序、健康向上,最终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与社会和谐。
音乐教育作为教育系统的一个分支,由于其特殊的社会功能和由此派生出的社会效应,将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可见,构建一个和谐社会,音乐和音乐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音乐是非常感性的东西,很多好音乐所包涵的情感是非常充实的。音乐是一门伟大的艺术,音乐让无数人动情,音乐表达着另一种情感的思维,音乐用另一种语言敲击人类的心灵,它用自己强大的感染力,使人达到精神和情感上的共鸣。这种共鸣,就具有一种社会共通性。音乐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富有鲜明的社会属性,它又时是一种具有广泛影响的精神文化现象,它的创作、表演和欣赏,会产生一定的社会功能。音乐也是人的活动,通过课堂,教师有意识地将音乐的感情传达给学生,而学生则接受这些情感的感染并体验这些情感,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音乐教育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想、艺术、情感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学音乐美有所感悟和启迪来深化思想,从而产生多方面的社会综合形式作用于社会,与社会紧密联系。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与作用是显著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音乐教育与社会的联系作用
音乐教育有很多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它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审美、情感等方面的教育,也可以陶冶受教育者的情操。审美主体通过对音乐的鉴赏活动获得启迪和教育,从而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得到一定的升华。音乐帮助人们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世界观和社会价值观。也就是说,人们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与理性上的认知,在获得感受的同时,思想上也形成了科学的、理性的、积极的综合社会价值观。因此,音乐教育与社会是密不可分的,会产生相互促进的作用,音乐教育会产生一定的社会功能,促进社会的进步。
积极的音乐给人向上的动力和前进的勇气。由音乐教育所产生的社会价值观与社会功能又会对音乐教育起到进一步的促进作用。音乐教育是一种“和谐的运动”的形式。而这种形式又是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在音乐教育的活动中,音乐作为桥梁和纽带,启发和培养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关系,使人们养成相互尊重、团结互助、遵守纪律、协调配合的精神,形成人与人之间密切和做的集体注意精神和群体意识,增强认同感、提高亲和力与凝聚力,这些对社会的稳定与有序运行等会起到特别大的促进作用。音乐教育也是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激发人们对音乐美的爱好和追求,在潜移默化中导致个体的精神陶冶与社会群体的和谐、稳定、健康向上等功能与效应,是艺术教育所独有的,是德育、智育、体育无法替代的,只有音乐教育才有如此神奇的作用和效果。
良好的音乐教育,可在引起人们思想感情的强烈共鸣的同时,通过教育传授、感悟、体验等方式,逐步把远大理想、崇高境界作为追求的目标,进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意识和规范的日常工作生活行为。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通过高亢、激昂的旋律,铿锵多变的节奏,深刻感人的文学内涵,多声部人声的混响,强烈地震撼、感染着欣赏者的心灵,激发人们的斗志,使之油然而生牢记历史、爱我中华、奋发向上的思想情感。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旋律凄凉婉转,断人心肠,听者不由得凄然泪下,一种怜惜生命、关爱弱势群体、互助互爱的大同理念不期而至。电影《音乐之声》中的《DO RE ME》又给人这样的理念: “国破家何在?”战争容不下欢乐的音乐,音乐呼唤着和平,传递着人们的心声:拥抱和平,远离战争!而民族管弦乐曲《彩云追月》旋律舒展悠扬,平和绵长,抹去了烦恼和浮躁,驱走了恶行和邪念,将人带入平安祥和、尽享天伦的温暖世界,使人对幸福的内涵、生活的真谛有了理性的认识和感悟。反映时代精神追求的优秀音乐作品,不仅能够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更主要的是引导人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让人们自觉地择善而行,从善弃恶,精神世界更加充实,人格更加完善,相互关系更加和谐,从而使音乐教育的潜移默化作用成为人们主动、有意识的行为,这样音乐也发挥了最大化的作用。
2、音乐教育与社会和谐的作用
在当今世界,由于社会的激烈竞争和高速的生活节奏,人们的身心经受着从未有过的压力,精神疾患成为难以控制的时代印记。人类应该拯救自身,特别是拯救自身的心理缺损,这已成为全世界共同的课题。而音乐审美教育对克服人的情感“异化”,放松人们的精神世界,使之身心和谐发展乃至全社会和谐发展都具有广泛的效用,而且是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
同时,音乐教育具有对人道德、精神、情操的影响功能。优秀的音乐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精神的象征和标志。音乐对人的影响,在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表现表式。在和平年代,音乐更多地是以娱乐的形式,表现出对人道德、精神、情操的潜移默化作用;而在战争年代,在民族存亡、国家安危的时刻,音乐会以号角式的呼唤鼓舞人心并直接作用于人的精神,给人以莫大的动力和勇气。 音乐可以娱人,同样也能够自娱。在音乐的欣赏和感受中,人们得到的恬静,心理和谐了,气氛融洽了,社会也就和谐了。和谐应该是全方位的,是整体的,是社会和谐、民族和谐、单位和谐、家庭和谐的有机统一体。而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件综合性强、影响久远的大事,是关乎到世界和平、社会长治久安的大事。因此,体现、倡导和谐理念的音乐艺术教育责任重大。音乐艺术教育要建立健全教育体制,深入挖掘音乐艺术教育的功能,特别是要加强对青少年的音乐教育工作,充分利用新闻、报纸、教科书、网络多媒体等传媒载体,广泛宣传,提升民众对音乐艺术教育的认知程度,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开展、重视音乐艺术教育的社会氛围,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的发展,使音乐教育深入人心。而人是组成社会的最基本单位。所以要实现社会和谐,必须先完成个人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和谐。在诸多影响因素中,营造、保持健康平和的心态至关重要,情绪稳定,心态健康,才能对周围瞬息万变的社会现象做出快速、准确的反映。音乐教育通过让人们了解优秀音乐作品,让音乐作品中声波的和谐组合,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协调人体各种组织、器官和系统,发挥其最大的运行潜能,使人愉悦的心情得以启迪和升华,使不良的情绪得到抑制,从而创造和谐的身体机能状态和情绪体验,促进身心的健康、健全发展,使整个社会得到和谐。因此,加强和发展音乐审美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3、音乐教育与审美素质的作用
音乐教育对美学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美育的角度看,音乐是美育诸多形式的纽带,音乐以其特有的音响美、节奏美、旋律美直接强化审美主体的审美感知,陶冶其情操。重视音乐的审美教育对于提高我们整体民族的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优秀的音乐作品,往往是由于他们透过稳定的共性把音乐和作曲家的情感、发展、变化生动地表现出来,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与束缚抒发自己的情感,从而拨动了人们的心弦,引起了人们的共鸣,让不同时代不同背景的欣赏者也同样受到感染,这就是音乐真正的美,也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精神享受。
音乐有着无穷的力量,音乐也是社会健康的感化力量。由于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的发展,透过优美、高尚、健康的音乐的熏陶,让人们对音乐的审美有了更新更深的感悟,对事物的理解更加美好,社会整体会显现出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使人们振奋精神、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工作,对未来抱有美好的希望,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去奋斗。
4、音乐教育与其他作用
在其他方面,音乐艺术教育也有重要的作用。音乐教育促进了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多方面的发展,它与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一起,导致了受教育者个体素质的全面提高,进而使社会群体的素质也得到提高,从而促进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使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而音乐教育非审美功能中的辅助作用,会导致受教者个体人格与道德素质的完善与提高,它进而导致社会群体精神风貌的健康向上,集体主义精神的增强。音乐艺术教育非审美功能中的益智、健体作用,也会导致受教育者个体智力水平和身心健康素质程度的提高。
音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的作用是显著的。它体现在社会中的方方面面,音乐教育不但有助于启发人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开启人的智力,激发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而且与思想教育、道德伦理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审美教育、智能教育、体育教育互相配合,互相渗透,对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是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培养人们在艺术方面的爱好与修养,是现代社会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一定要注重音乐教育的作用,使我们的民族素质有长足的进步,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 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2]《外国电影丛刊》. 中国电影出版社
[3] 曾遂今. 音乐社会学概论. 文化艺术出版社.
[4] 《简明牛津音乐史》上海音乐出版社
[5] 李德隆. 高师音乐教育学概论.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6] 刘菁. 浅谈电影音乐[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7(5)
[7] 江有标.器乐化音乐教育的思考[J].艺术百家2006,(6)
[8]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组编. 音乐欣赏(上). 上海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
谷振平(1976-),女,河北张家口人,讲师。研究方向:音乐学。
关键词:音乐教育;艺术;社会;作用
音乐不仅是艺术门类的一脉,而且是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的。音乐,作为艺术殿堂特有的音符,是全人类共有的精神食粮。音乐作为一种艺术,除却本身的形式美感外,也能奏响内蕴的乐章,是人类思想交流的艺术化形式。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指音乐教育对人与社会所能起到的作用。根据音乐教育的功能,可将其分为审美功能和非审美功能,而这两类功能不可分离,并且,非审美功能要通过审美功能来实现。音乐教育的功能所产生的对社会群体的效应,主要表现为受教育者个体经音乐艺术的陶冶而导致的群体行为的和谐有序、健康向上,最终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与社会和谐。
音乐教育作为教育系统的一个分支,由于其特殊的社会功能和由此派生出的社会效应,将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可见,构建一个和谐社会,音乐和音乐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音乐是非常感性的东西,很多好音乐所包涵的情感是非常充实的。音乐是一门伟大的艺术,音乐让无数人动情,音乐表达着另一种情感的思维,音乐用另一种语言敲击人类的心灵,它用自己强大的感染力,使人达到精神和情感上的共鸣。这种共鸣,就具有一种社会共通性。音乐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富有鲜明的社会属性,它又时是一种具有广泛影响的精神文化现象,它的创作、表演和欣赏,会产生一定的社会功能。音乐也是人的活动,通过课堂,教师有意识地将音乐的感情传达给学生,而学生则接受这些情感的感染并体验这些情感,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音乐教育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想、艺术、情感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学音乐美有所感悟和启迪来深化思想,从而产生多方面的社会综合形式作用于社会,与社会紧密联系。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与作用是显著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音乐教育与社会的联系作用
音乐教育有很多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它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审美、情感等方面的教育,也可以陶冶受教育者的情操。审美主体通过对音乐的鉴赏活动获得启迪和教育,从而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得到一定的升华。音乐帮助人们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世界观和社会价值观。也就是说,人们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与理性上的认知,在获得感受的同时,思想上也形成了科学的、理性的、积极的综合社会价值观。因此,音乐教育与社会是密不可分的,会产生相互促进的作用,音乐教育会产生一定的社会功能,促进社会的进步。
积极的音乐给人向上的动力和前进的勇气。由音乐教育所产生的社会价值观与社会功能又会对音乐教育起到进一步的促进作用。音乐教育是一种“和谐的运动”的形式。而这种形式又是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在音乐教育的活动中,音乐作为桥梁和纽带,启发和培养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关系,使人们养成相互尊重、团结互助、遵守纪律、协调配合的精神,形成人与人之间密切和做的集体注意精神和群体意识,增强认同感、提高亲和力与凝聚力,这些对社会的稳定与有序运行等会起到特别大的促进作用。音乐教育也是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激发人们对音乐美的爱好和追求,在潜移默化中导致个体的精神陶冶与社会群体的和谐、稳定、健康向上等功能与效应,是艺术教育所独有的,是德育、智育、体育无法替代的,只有音乐教育才有如此神奇的作用和效果。
良好的音乐教育,可在引起人们思想感情的强烈共鸣的同时,通过教育传授、感悟、体验等方式,逐步把远大理想、崇高境界作为追求的目标,进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意识和规范的日常工作生活行为。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通过高亢、激昂的旋律,铿锵多变的节奏,深刻感人的文学内涵,多声部人声的混响,强烈地震撼、感染着欣赏者的心灵,激发人们的斗志,使之油然而生牢记历史、爱我中华、奋发向上的思想情感。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旋律凄凉婉转,断人心肠,听者不由得凄然泪下,一种怜惜生命、关爱弱势群体、互助互爱的大同理念不期而至。电影《音乐之声》中的《DO RE ME》又给人这样的理念: “国破家何在?”战争容不下欢乐的音乐,音乐呼唤着和平,传递着人们的心声:拥抱和平,远离战争!而民族管弦乐曲《彩云追月》旋律舒展悠扬,平和绵长,抹去了烦恼和浮躁,驱走了恶行和邪念,将人带入平安祥和、尽享天伦的温暖世界,使人对幸福的内涵、生活的真谛有了理性的认识和感悟。反映时代精神追求的优秀音乐作品,不仅能够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更主要的是引导人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让人们自觉地择善而行,从善弃恶,精神世界更加充实,人格更加完善,相互关系更加和谐,从而使音乐教育的潜移默化作用成为人们主动、有意识的行为,这样音乐也发挥了最大化的作用。
2、音乐教育与社会和谐的作用
在当今世界,由于社会的激烈竞争和高速的生活节奏,人们的身心经受着从未有过的压力,精神疾患成为难以控制的时代印记。人类应该拯救自身,特别是拯救自身的心理缺损,这已成为全世界共同的课题。而音乐审美教育对克服人的情感“异化”,放松人们的精神世界,使之身心和谐发展乃至全社会和谐发展都具有广泛的效用,而且是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
同时,音乐教育具有对人道德、精神、情操的影响功能。优秀的音乐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精神的象征和标志。音乐对人的影响,在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表现表式。在和平年代,音乐更多地是以娱乐的形式,表现出对人道德、精神、情操的潜移默化作用;而在战争年代,在民族存亡、国家安危的时刻,音乐会以号角式的呼唤鼓舞人心并直接作用于人的精神,给人以莫大的动力和勇气。 音乐可以娱人,同样也能够自娱。在音乐的欣赏和感受中,人们得到的恬静,心理和谐了,气氛融洽了,社会也就和谐了。和谐应该是全方位的,是整体的,是社会和谐、民族和谐、单位和谐、家庭和谐的有机统一体。而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件综合性强、影响久远的大事,是关乎到世界和平、社会长治久安的大事。因此,体现、倡导和谐理念的音乐艺术教育责任重大。音乐艺术教育要建立健全教育体制,深入挖掘音乐艺术教育的功能,特别是要加强对青少年的音乐教育工作,充分利用新闻、报纸、教科书、网络多媒体等传媒载体,广泛宣传,提升民众对音乐艺术教育的认知程度,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开展、重视音乐艺术教育的社会氛围,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的发展,使音乐教育深入人心。而人是组成社会的最基本单位。所以要实现社会和谐,必须先完成个人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和谐。在诸多影响因素中,营造、保持健康平和的心态至关重要,情绪稳定,心态健康,才能对周围瞬息万变的社会现象做出快速、准确的反映。音乐教育通过让人们了解优秀音乐作品,让音乐作品中声波的和谐组合,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协调人体各种组织、器官和系统,发挥其最大的运行潜能,使人愉悦的心情得以启迪和升华,使不良的情绪得到抑制,从而创造和谐的身体机能状态和情绪体验,促进身心的健康、健全发展,使整个社会得到和谐。因此,加强和发展音乐审美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3、音乐教育与审美素质的作用
音乐教育对美学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美育的角度看,音乐是美育诸多形式的纽带,音乐以其特有的音响美、节奏美、旋律美直接强化审美主体的审美感知,陶冶其情操。重视音乐的审美教育对于提高我们整体民族的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优秀的音乐作品,往往是由于他们透过稳定的共性把音乐和作曲家的情感、发展、变化生动地表现出来,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与束缚抒发自己的情感,从而拨动了人们的心弦,引起了人们的共鸣,让不同时代不同背景的欣赏者也同样受到感染,这就是音乐真正的美,也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精神享受。
音乐有着无穷的力量,音乐也是社会健康的感化力量。由于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的发展,透过优美、高尚、健康的音乐的熏陶,让人们对音乐的审美有了更新更深的感悟,对事物的理解更加美好,社会整体会显现出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使人们振奋精神、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工作,对未来抱有美好的希望,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去奋斗。
4、音乐教育与其他作用
在其他方面,音乐艺术教育也有重要的作用。音乐教育促进了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多方面的发展,它与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一起,导致了受教育者个体素质的全面提高,进而使社会群体的素质也得到提高,从而促进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使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而音乐教育非审美功能中的辅助作用,会导致受教者个体人格与道德素质的完善与提高,它进而导致社会群体精神风貌的健康向上,集体主义精神的增强。音乐艺术教育非审美功能中的益智、健体作用,也会导致受教育者个体智力水平和身心健康素质程度的提高。
音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的作用是显著的。它体现在社会中的方方面面,音乐教育不但有助于启发人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开启人的智力,激发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而且与思想教育、道德伦理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审美教育、智能教育、体育教育互相配合,互相渗透,对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是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培养人们在艺术方面的爱好与修养,是现代社会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一定要注重音乐教育的作用,使我们的民族素质有长足的进步,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 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2]《外国电影丛刊》. 中国电影出版社
[3] 曾遂今. 音乐社会学概论. 文化艺术出版社.
[4] 《简明牛津音乐史》上海音乐出版社
[5] 李德隆. 高师音乐教育学概论.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6] 刘菁. 浅谈电影音乐[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7(5)
[7] 江有标.器乐化音乐教育的思考[J].艺术百家2006,(6)
[8]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组编. 音乐欣赏(上). 上海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
谷振平(1976-),女,河北张家口人,讲师。研究方向: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