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板桥诗词撷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选板桥诗词一○三首,并作了简要的注解和分析,十分有益。但注解尚嫌粗疏,有些地方甚至有错误,现摘出几条,略陈管见,以就教于选注者陈书良同志及方家。
一、“象山”是山
板桥诗《送友人焦山读书》开头云:“焦山须从象山渡,参差上下一江树。”陈注:“象山:县名,在浙江省东部。”(《板桥诗词撷英》8页)
浙江省东部的象山县距镇江的焦山,其间数百里,为什么上焦山要从数百里之外渡江呢?显然,陈注误。板桥诗中的象山非是浙江省东部的象山县,而是镇江焦山附近的山名。此山与大江之中的焦山相对,在长江南岸,气势雄伟,形若巨象,故名。山下有渡口,入焦山须从此处渡江,今仍如此,故板桥云“焦山须从象山渡”。
二、“焦山”在江心
板桥《送友人焦山读书》诗云:“几年不到大江滨,花枝鸟语春复春。”陈注:“‘几年’二句:是说几年都没有到长江之滨。山中花开鸟语,又是几个春秋了。大江:长江。焦山在长江边上”(《板桥诗词撷英》8页)。
焦山不在长江边上,而在大江江心。陈注误。焦山,原名谯山,因东汉末年焦光曾隐居于此,故名焦山。其山西北现尚有焦公洞,传为焦光隐居之处。焦山,位于镇江东北,满山苍翠,宛如碧玉,屹立江心,浪涛拍山,势若飞动,又称“浮玉山”,以其耸峙江心,气势雄伟,壮观天地,可以饱览大江风光而著名。清道光年间十五岁少年王和燮大书“中流砥柱”四字刻石,盛赞屹立江心的焦山。
三、“双峰”非是一峰
板桥诗《送友人焦山读书》云:“抱书送尔入山去,双峰觅我题诗处”。陈注:“双峰:焦山山峰之一。作者曾在那里题诗。”(《板桥诗词撷英》8页)
陈把“双峰”注为焦山山峰之一,非是。双峰,焦山上无此峰名,板桥也没有在上题什么诗。“双峰觅我题诗处”的双峰,是指两个山峰。焦山周两千米,高七十一米,上有两峰,一名玉峰,一名别峰。别峰、玉峰上皆有庵,郑板桥曾在别峰庵读书、赋诗、作画多年。板桥读书处至今尚在,故板桥“双峰觅我题诗处”当是告诉友人:在焦山的两峰中找我当年读书、题诗的地方吧!且正与诗题切合。
四、惊蛰不全在二月
板桥词《满江红·田家四时苦乐歌·春》云:“细雨轻雷,惊蛰后和风动土。”陈注:“惊蛰:节气,在阴历二月”。(《板桥诗词撷英》130页)
陈注不确。我国一般所称的阴历,是根据月球绕地球运行周期制定的。平年十二个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三百五十四天或三百五十五天(一年中哪一月大,哪一月小,年年不同),平均每年的天数比太阳年(365.24219天)约差十一天,故设置闰月,十九年里设置七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全年三百八十三天或三百八十四天。而节气,是表明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也就是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把一个太阳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按阳历说来,一般在三月五、六或者七日,按阴历则难以确定了。因为阴历每年比太阳年约差十一天,且有闰月,月分大小不一,故难定具体日期,一般在阴历正月或二月,笔者据《新编万年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编)统计,自一八四○年至二○○○年,一百六十一年间,惊蛰在阴历二月的有八十次,而在正月的有八十一次,比在阴历二月的还多一次,故单注“惊蛰,在阴历二月”则不确,应注为:惊蛰,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阴历正月或二月。
五、泰、岱乃-山
板桥《音布》诗,叙述一位正直的艺术家音布的不幸遭遇,发抒了作者自己对统治者不能不拘一格用人才的感慨。诗云:“泰岱嵩华自五岳,岂无别岭高嵯峨”。陈在该句下注曰:“泰、岱、嵩、华当然是五岳之列,难道说世上就没有别的高大的山峰吗?”(《板桥诗词撷英》61页)泰岱,陈书良同志用顿号把它们顿开,显然是把泰岱作为两座山,误。
《说文》载:“岱,泰山也”。
段玉裁注:“岱,大山也,大作太者,俗改也,域中最大之山,故曰大山,作太作泰皆俗。《尔雅·释山》曰:‘泰山为东岳’。《毛传》曰:‘东岳岱’。《尚书·尧典》‘至于岱宗’。《汉书·封禅书·郊祀志》曰:‘岱宗,泰山也’。《尚书·禹贡》‘职方皆曰岱’。在今山东泰安府泰安县北”。(《说文解字段注·山部》)泰、太、岱古音同。
《正字通》载:“东岳古但称太山,太、岱同音,故借代加山”。
由此可见,泰岱非是两山,乃是一山也。
六、“刍”不是锄草
板桥仿乐府体诗《孤儿行》,写一个孤儿受尽虐待的惨景,诗中有这样几句:“朝山汲水,暮刍养马。刍伤指,血流泻泻”。陈在“刍”下注云:“(cuò,错):锄草,刍,喂牲口的草。”(《板桥诗词撷英》67页)
陈注误。从时间上来看,焉有暮时锄草?锄草伤指又怎会“血流泻泻”?
查《说文》:“,斩刍也”。(《说文· 部》)
查《辞海》:“(cuò)(1)铡草。”(2)铡碎的草。”(《辞海》语词分册564页)
《现代汉语词典》亦载:“cuò<书>(1)铡(草),(2)铡碎的草。”(184页)
查众多的辞书,均未见“”作锄草解。而且从诗的内容看,,也是指铡(草),“刍”就是铡草。孤儿朝汲水,暮铡草,困苦不堪。铡草伤指,血流泻泻,才更合情理。也更加深刻地揭露了孤儿日夜操劳,受尽虐待的景况。
七、“江东”非是长江以东
板桥词《念奴娇·周瑜宅》歌颂了雄姿英发的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作用。词上阕开头云:“周郎年少,正雄姿历落,江东人杰”。陈注:“江东,长江以东,指东吴”。(《板桥诗词撷英》126页)
说“江东”指东吴倒也还说得过去,但说是“长江以东”就不妥了。
江东,在古代的诗、文中是常见的词。《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曾率“江东弟子八千人渡江而西”。
《汉书·诸葛亮传》有:“孙权据有江东”。
李清照有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些诗文中的“江东”都不是指长江以东,而是指江南或长江下游之地。
旧版《辞海》对此有注释:“江东,谓大江下游之地也。《史记·项羽纪》:‘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又魏禧《日录杂说》云:‘江有南北,而无东西。金陵、豫章俱在江南。对豫章言,则金陵居江南之东;对金陵言,则豫章居江南之西,故宋以金陵、太平、宁国、广德为江南东路,以今江西全省为江南西路’”。(765页)
故而说“江东”是长江以东是不妥的。
一九八四、十二、二十五
一、“象山”是山
板桥诗《送友人焦山读书》开头云:“焦山须从象山渡,参差上下一江树。”陈注:“象山:县名,在浙江省东部。”(《板桥诗词撷英》8页)
浙江省东部的象山县距镇江的焦山,其间数百里,为什么上焦山要从数百里之外渡江呢?显然,陈注误。板桥诗中的象山非是浙江省东部的象山县,而是镇江焦山附近的山名。此山与大江之中的焦山相对,在长江南岸,气势雄伟,形若巨象,故名。山下有渡口,入焦山须从此处渡江,今仍如此,故板桥云“焦山须从象山渡”。
二、“焦山”在江心
板桥《送友人焦山读书》诗云:“几年不到大江滨,花枝鸟语春复春。”陈注:“‘几年’二句:是说几年都没有到长江之滨。山中花开鸟语,又是几个春秋了。大江:长江。焦山在长江边上”(《板桥诗词撷英》8页)。
焦山不在长江边上,而在大江江心。陈注误。焦山,原名谯山,因东汉末年焦光曾隐居于此,故名焦山。其山西北现尚有焦公洞,传为焦光隐居之处。焦山,位于镇江东北,满山苍翠,宛如碧玉,屹立江心,浪涛拍山,势若飞动,又称“浮玉山”,以其耸峙江心,气势雄伟,壮观天地,可以饱览大江风光而著名。清道光年间十五岁少年王和燮大书“中流砥柱”四字刻石,盛赞屹立江心的焦山。
三、“双峰”非是一峰
板桥诗《送友人焦山读书》云:“抱书送尔入山去,双峰觅我题诗处”。陈注:“双峰:焦山山峰之一。作者曾在那里题诗。”(《板桥诗词撷英》8页)
陈把“双峰”注为焦山山峰之一,非是。双峰,焦山上无此峰名,板桥也没有在上题什么诗。“双峰觅我题诗处”的双峰,是指两个山峰。焦山周两千米,高七十一米,上有两峰,一名玉峰,一名别峰。别峰、玉峰上皆有庵,郑板桥曾在别峰庵读书、赋诗、作画多年。板桥读书处至今尚在,故板桥“双峰觅我题诗处”当是告诉友人:在焦山的两峰中找我当年读书、题诗的地方吧!且正与诗题切合。
四、惊蛰不全在二月
板桥词《满江红·田家四时苦乐歌·春》云:“细雨轻雷,惊蛰后和风动土。”陈注:“惊蛰:节气,在阴历二月”。(《板桥诗词撷英》130页)
陈注不确。我国一般所称的阴历,是根据月球绕地球运行周期制定的。平年十二个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三百五十四天或三百五十五天(一年中哪一月大,哪一月小,年年不同),平均每年的天数比太阳年(365.24219天)约差十一天,故设置闰月,十九年里设置七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全年三百八十三天或三百八十四天。而节气,是表明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也就是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把一个太阳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按阳历说来,一般在三月五、六或者七日,按阴历则难以确定了。因为阴历每年比太阳年约差十一天,且有闰月,月分大小不一,故难定具体日期,一般在阴历正月或二月,笔者据《新编万年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编)统计,自一八四○年至二○○○年,一百六十一年间,惊蛰在阴历二月的有八十次,而在正月的有八十一次,比在阴历二月的还多一次,故单注“惊蛰,在阴历二月”则不确,应注为:惊蛰,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阴历正月或二月。
五、泰、岱乃-山
板桥《音布》诗,叙述一位正直的艺术家音布的不幸遭遇,发抒了作者自己对统治者不能不拘一格用人才的感慨。诗云:“泰岱嵩华自五岳,岂无别岭高嵯峨”。陈在该句下注曰:“泰、岱、嵩、华当然是五岳之列,难道说世上就没有别的高大的山峰吗?”(《板桥诗词撷英》61页)泰岱,陈书良同志用顿号把它们顿开,显然是把泰岱作为两座山,误。
《说文》载:“岱,泰山也”。
段玉裁注:“岱,大山也,大作太者,俗改也,域中最大之山,故曰大山,作太作泰皆俗。《尔雅·释山》曰:‘泰山为东岳’。《毛传》曰:‘东岳岱’。《尚书·尧典》‘至于岱宗’。《汉书·封禅书·郊祀志》曰:‘岱宗,泰山也’。《尚书·禹贡》‘职方皆曰岱’。在今山东泰安府泰安县北”。(《说文解字段注·山部》)泰、太、岱古音同。
《正字通》载:“东岳古但称太山,太、岱同音,故借代加山”。
由此可见,泰岱非是两山,乃是一山也。
六、“
板桥仿乐府体诗《孤儿行》,写一个孤儿受尽虐待的惨景,诗中有这样几句:“朝山汲水,暮
陈注误。从时间上来看,焉有暮时锄草?锄草伤指又怎会“血流泻泻”?
查《说文》:“
查《辞海》:“
《现代汉语词典》亦载:“
查众多的辞书,均未见“
七、“江东”非是长江以东
板桥词《念奴娇·周瑜宅》歌颂了雄姿英发的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作用。词上阕开头云:“周郎年少,正雄姿历落,江东人杰”。陈注:“江东,长江以东,指东吴”。(《板桥诗词撷英》126页)
说“江东”指东吴倒也还说得过去,但说是“长江以东”就不妥了。
江东,在古代的诗、文中是常见的词。《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曾率“江东弟子八千人渡江而西”。
《汉书·诸葛亮传》有:“孙权据有江东”。
李清照有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些诗文中的“江东”都不是指长江以东,而是指江南或长江下游之地。
旧版《辞海》对此有注释:“江东,谓大江下游之地也。《史记·项羽纪》:‘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又魏禧《日录杂说》云:‘江有南北,而无东西。金陵、豫章俱在江南。对豫章言,则金陵居江南之东;对金陵言,则豫章居江南之西,故宋以金陵、太平、宁国、广德为江南东路,以今江西全省为江南西路’”。(765页)
故而说“江东”是长江以东是不妥的。
一九八四、十二、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