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一个太信奉实用主义价值观的人来说,肯定认为我们的学科没什么用。认为学经济,乃至于学广告、学会计、学工程更有用。我记得有一年五四,好像是八九十年代之交,那时候我还不是北大的教师,北大学生会把我请来,参加一个座谈会。我记得站出来一个学生,慷慨陈词,说学校应该为社会服务,学校学的东西应该是直接服务于社会的,学的东西要有用处,我们有很多没用的课程学它干什么?因此学校要改革。我有些听不下去,就接着他发了言。我说,要是照着这个同学的话,清点一下北大,是不是好多院系应该撤掉呢?学梵文干什么,学考古干什么?算来算去,我们学校好多院校可以取缔。好多你以为有用的院系,仔细看看,还是没用,很多数学成果不知道怎么应用,500年以后才能用上呢。数学今天的前沿成果,500年以后才能应用呢,做它干什么?我们的人民还没吃好饭呢。这个同学提的,实际上是一个极大的问题。荒诞之处在于,在这个校园里这个问题居然没解决。我们如果只搞立竿见影的学问,我们的知识,我们整个的文化积累,将是何等地狭窄。我们上不了天,入不了地,不通古今,就知道眼下身前。我们大学是干这个的吗?大学不是干这个的。
诸位,科学研究的动力是什么?科学家走入科学殿堂的动力是什么?我说不是追求有用,乃至于不是为了经世济民。是受他的好奇心驱使,他没有办法,只有去从事这样的工作,不然自己无法解脱。为什么说不是为了有用?他不能告诉我们用处在什么地方。还不像我,今天可能一定程度上告诉你社会学有什么用了,你听了以后,觉得还有一点道理。有些人排头比我大多了,成果比我高多了,你问他那些成果有什么用啊?一问一个准,说不出来。你问爱因斯坦,相对论有什么用?说不出来。你问陈景润,哥德巴赫猜想有什么用啊?说不出来。像这样比较过硬的例子还不能帮你说明这个问题吗?他们进入科学领域,不是为了有用,不是为了追求有用,是兴趣和好奇心所驱使。
那么是有用的东西对人类的用处大,还是无用的东西对人类用处大呢?你会说:“老师,你这话有语病,无用的东西还怎么有用?”问题就在这儿呢。眼下无用的东西日后可能有大用。眼下有用的东西,对我们充其量是个小用。庄子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你老说有用没用,你脚下踩的一块地方是对你最有用的地方,但如果你把你脚下没踩的地方都去掉,怎么样?你就像站在山头上一样,寸步难行了。如果我们把很多无用的知识都扔掉,我们就不能在这个世界上立足。
不久前去世的华裔大数学家陈省身,做过一个演讲,非常生动。他在演讲开场白中讲道,欧几里得在两千多年前,提出这样一个说法,说空间中只存在着5种正多面体,多一种也没有,就这5种。大家都知道这5种都是什么样的吗?第一个是正四面体,就是三角底面;第二个是正六面体,就是正方体;第三个是正八面体,两个四面三角形上下接在一块;第四个是正十二面体,五边形组成的;最后一个呢,正二十面体,二十个三角形组成的。陈省身说,欧几里得在两千多年前,就说有一种正二十面体,可以给你画出来,可以给你捏出来。陈省身说,在大自然当中,两千年来一直没有看到一个自然的、或矿物质的结晶、或一种生物,它的形状是正二十面体。这意味着什么呢?正二十面体只存在于人的思维当中,不存在于真实的自然界当中。但是到了两千多年以后,我们终于在真实的世界里面看到了正二十面体,这个真实的世界里存在的这个正二十面体和欧翁脑子概念里的那个正二十面体遭遇了。可欧翁当年那个大脑里构思出来的这个正二十面体,对人类现实生活没有用途,长时间以来一直没有派上用场。大家知道在真实的世界里存在的这个正二十面体吗?就是骚扰中国社会、令无数人病倒的SARS病毒,它就是一个正二十面体。它又有了一定的变异,冠状正二十面体,就是每一个面上还长出了一个小的冠状。前沿的数学成果,要在多少年后走向应用,造福于社会呢?通常是三五百年吧。有些几乎永远不能走入实用。这样的例子很多,哥德巴赫猜想就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造福于人类。那么直接做这个事干吗呢?直接做这个事服务于科学系统,服务于数学系统,使数学宝库里面的知识越来越丰富,数学体系越来越严整。但是这个武器暂时和大家的吃喝没关系,乃至于和航天都没关系,和我们最高级的一种应用没关系。它太领先了。
反过来说,最实用的东西也意味着最常规的东西。一亩地多产几斤粮食,多实用啊。中国有个水稻专家袁隆平,他培养的良种每亩产一千多斤,太伟大了。但是如果人类只有农业文明,没有任何别的文明形态,行吗?换句话说,如果人类眼睛只盯着农业,那就连农业自身都发展不了。农业自身的发展尚且依赖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所以说,实际上对我们最有用的东西对我们只有小用处。我们开发了很多很多暂时看起来无用的东西,这些东西最后可能转化成一个个副产品,这些副产品将极大地造福于人类。谁能否认文字的功效?文字原来是干什么的?文字原来是个很滑稽的东西。知识分子的前身是什么?知识分子的前身是巫。什么是巫呢?巫是搞预卜的。部落要打仗,打仗风险太大了。打不打呀?该不该打呀?你来给算一卦,于是在篝火边上烤起了牛的肩胛骨,或龟甲,烤完以后看看那个裂纹,预言一下,然后把它记录下来。记录的那东西叫什么呢?后来叫甲骨文。占卜有什么用处?打胜仗和它有什么关系啊?打胜仗不是取决于膂力过人吗?不是取决刀刃坚硬吗?它不取决于这些侏儒,算卜有什么用处?我们可以有把握地说,它是当时的无用之学,但又肯定不是一点用处没有。马林诺夫斯基告诉我们,当水手们遇到风浪的时候,巫术使大家信心倍增,从而有助于他们战胜暴风。没有信心,可能很早就溃败了。所以你不能说巫术没有用。同样,占卜可以鼓舞士气。已经占卜过了,我们是天命所系,这股劲儿便陡然增长。占卜过后,要煞有介事地记下一些符号。那些符号当时不过是服务于占卜的,但最后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变成了文字。可以说,文字产生于一种无用之学。如果当年的部落首领都是高度实用,那就没有巫的出现,就没有甲骨文,也就没有日后的文字。文字出台时用处狭窄,后来才光大。
我希望我的观点,我的想法,能够使一部分同学摆脱实用主义的价值观。我相信在座的有些人,深深地陷入实用主义价值观,一直以为学的东西虚了一点,不如学工程,盖起大楼多实在啊。事实上,人类文化宝库里的大多数东西,没有实际用处。没有实际用处的东西要比有直接实际用处的东西的知识含量大得多。无用之学最后才有大用处。光看着粮食和土地不行。我半生所学都是无用之学,我愿意为无用之学论证,无用之学才有最大的用处。
摘编自郑也夫《与本科生谈:论文与治学》
诸位,科学研究的动力是什么?科学家走入科学殿堂的动力是什么?我说不是追求有用,乃至于不是为了经世济民。是受他的好奇心驱使,他没有办法,只有去从事这样的工作,不然自己无法解脱。为什么说不是为了有用?他不能告诉我们用处在什么地方。还不像我,今天可能一定程度上告诉你社会学有什么用了,你听了以后,觉得还有一点道理。有些人排头比我大多了,成果比我高多了,你问他那些成果有什么用啊?一问一个准,说不出来。你问爱因斯坦,相对论有什么用?说不出来。你问陈景润,哥德巴赫猜想有什么用啊?说不出来。像这样比较过硬的例子还不能帮你说明这个问题吗?他们进入科学领域,不是为了有用,不是为了追求有用,是兴趣和好奇心所驱使。
那么是有用的东西对人类的用处大,还是无用的东西对人类用处大呢?你会说:“老师,你这话有语病,无用的东西还怎么有用?”问题就在这儿呢。眼下无用的东西日后可能有大用。眼下有用的东西,对我们充其量是个小用。庄子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你老说有用没用,你脚下踩的一块地方是对你最有用的地方,但如果你把你脚下没踩的地方都去掉,怎么样?你就像站在山头上一样,寸步难行了。如果我们把很多无用的知识都扔掉,我们就不能在这个世界上立足。
不久前去世的华裔大数学家陈省身,做过一个演讲,非常生动。他在演讲开场白中讲道,欧几里得在两千多年前,提出这样一个说法,说空间中只存在着5种正多面体,多一种也没有,就这5种。大家都知道这5种都是什么样的吗?第一个是正四面体,就是三角底面;第二个是正六面体,就是正方体;第三个是正八面体,两个四面三角形上下接在一块;第四个是正十二面体,五边形组成的;最后一个呢,正二十面体,二十个三角形组成的。陈省身说,欧几里得在两千多年前,就说有一种正二十面体,可以给你画出来,可以给你捏出来。陈省身说,在大自然当中,两千年来一直没有看到一个自然的、或矿物质的结晶、或一种生物,它的形状是正二十面体。这意味着什么呢?正二十面体只存在于人的思维当中,不存在于真实的自然界当中。但是到了两千多年以后,我们终于在真实的世界里面看到了正二十面体,这个真实的世界里存在的这个正二十面体和欧翁脑子概念里的那个正二十面体遭遇了。可欧翁当年那个大脑里构思出来的这个正二十面体,对人类现实生活没有用途,长时间以来一直没有派上用场。大家知道在真实的世界里存在的这个正二十面体吗?就是骚扰中国社会、令无数人病倒的SARS病毒,它就是一个正二十面体。它又有了一定的变异,冠状正二十面体,就是每一个面上还长出了一个小的冠状。前沿的数学成果,要在多少年后走向应用,造福于社会呢?通常是三五百年吧。有些几乎永远不能走入实用。这样的例子很多,哥德巴赫猜想就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造福于人类。那么直接做这个事干吗呢?直接做这个事服务于科学系统,服务于数学系统,使数学宝库里面的知识越来越丰富,数学体系越来越严整。但是这个武器暂时和大家的吃喝没关系,乃至于和航天都没关系,和我们最高级的一种应用没关系。它太领先了。
反过来说,最实用的东西也意味着最常规的东西。一亩地多产几斤粮食,多实用啊。中国有个水稻专家袁隆平,他培养的良种每亩产一千多斤,太伟大了。但是如果人类只有农业文明,没有任何别的文明形态,行吗?换句话说,如果人类眼睛只盯着农业,那就连农业自身都发展不了。农业自身的发展尚且依赖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所以说,实际上对我们最有用的东西对我们只有小用处。我们开发了很多很多暂时看起来无用的东西,这些东西最后可能转化成一个个副产品,这些副产品将极大地造福于人类。谁能否认文字的功效?文字原来是干什么的?文字原来是个很滑稽的东西。知识分子的前身是什么?知识分子的前身是巫。什么是巫呢?巫是搞预卜的。部落要打仗,打仗风险太大了。打不打呀?该不该打呀?你来给算一卦,于是在篝火边上烤起了牛的肩胛骨,或龟甲,烤完以后看看那个裂纹,预言一下,然后把它记录下来。记录的那东西叫什么呢?后来叫甲骨文。占卜有什么用处?打胜仗和它有什么关系啊?打胜仗不是取决于膂力过人吗?不是取决刀刃坚硬吗?它不取决于这些侏儒,算卜有什么用处?我们可以有把握地说,它是当时的无用之学,但又肯定不是一点用处没有。马林诺夫斯基告诉我们,当水手们遇到风浪的时候,巫术使大家信心倍增,从而有助于他们战胜暴风。没有信心,可能很早就溃败了。所以你不能说巫术没有用。同样,占卜可以鼓舞士气。已经占卜过了,我们是天命所系,这股劲儿便陡然增长。占卜过后,要煞有介事地记下一些符号。那些符号当时不过是服务于占卜的,但最后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变成了文字。可以说,文字产生于一种无用之学。如果当年的部落首领都是高度实用,那就没有巫的出现,就没有甲骨文,也就没有日后的文字。文字出台时用处狭窄,后来才光大。
我希望我的观点,我的想法,能够使一部分同学摆脱实用主义的价值观。我相信在座的有些人,深深地陷入实用主义价值观,一直以为学的东西虚了一点,不如学工程,盖起大楼多实在啊。事实上,人类文化宝库里的大多数东西,没有实际用处。没有实际用处的东西要比有直接实际用处的东西的知识含量大得多。无用之学最后才有大用处。光看着粮食和土地不行。我半生所学都是无用之学,我愿意为无用之学论证,无用之学才有最大的用处。
摘编自郑也夫《与本科生谈:论文与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