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幼儿园户外环境景观是影响儿童户外游戏的重要因素,适宜儿童发展的户外环境景观应将自然、游戏和儿童发展有效结合,以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协调发展。本研究以某幼儿园18名5~6岁幼儿为研究对象,通过斯米兰斯基量表和游戏检核表,对幼儿在自然园林景观游戏场地和人工游戏场地中发生的角色扮演游戏进行观察评价,以此分析不同户外环境景观对幼儿角色扮演游戏的承载性,结果表明相比于人工游戏场地,自然园林景观游戏场地更易诱发幼儿的角色扮演游戏;幼儿在自然园林景观游戏场地中的角色扮演游戏类型更丰富,游戏水平也更高。幼儿园应走出把角色扮演游戏定位为室内游戏的局限,尽最大努力从空间布局、行为设施、游戏道具等方面设计和创建具有自然气息的户外环境,从而最大限度地支持儿童自发、自主的户外角色扮演游戏,同时让儿童在户外自然园林景观中得到类似大自然的熏陶。
[关键词] 户外环境景观;户外游戏场地;角色扮演游戏;教育环境
一、问题提出
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渠道与最佳的学习方式。[1][2]在游戏中,儿童通过想象和充满趣味的互动来和现实世界联系在一起。游戏能够帮助孩童梳理自己的想法、发展对环境的理解、建立自我意识。[3][4][5]角色扮演游戏是儿童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的一种游戏。[6]它涉及对象的转换、塑造和自我认同,容许孩子消化生活、创造生活,是儿童旺盛创造力的宣泄渠道。[7]角色扮演游戏可以使儿童将认知、运动、情感和语言技能多维结合,使大脑创造或增强突触链接,[8]从而提升儿童的记忆力、自律性等多方面能力。[9]在角色扮演游戏过程中,儿童通过互动感知同伴情绪,从而学会解决冲突与矛盾,进而改善同伴关系,[10]儿童对话能力和多种交往表现形式的发展都得到进步。[11]因此,具备能开展儿童角色扮演游戏的幼儿园环境场地尤为重要。
角色扮演游戏作为儿童游戏的主要构成部分,逐渐进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范围。现有研究内容主要从游戏特点、游戏内容、游戏材料等角度出发。[12]在游戏特点方面,邱学青在其研究中指出角色扮演游戏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游戏主题的社会性、游戏情景的概括性、游戏材料和行为的假象性、角色扮演的多样性等;[13]刘焱指出,角色扮演游戏区别于建构游戏与表演游戏,是儿童遵照内心自主选择游戏角色、游戏内容以及游戏情节发展方向的游戏。[14]在游戏内容方面,姚伟指出角色扮演游戏内容主要有五个方面,分别为游戏主题、材料、角色、动作、情节。[15]游戏材料方面,邓倩倩指出,角色扮演游戏材料要从区域活动、游戏材料属性、幼儿使用游戏材料状况的角度进行配备。[16]国内学者往往将视线聚焦于如何在幼儿园室内开展角色扮演游戏,[17][18][19]而忽略了在户外开展角色扮演游戏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自然教育的概念首先由启蒙思想家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提出,他提倡儿童到自然中去,到环境中体验,从而建立人与自然的关系。户外游戏场所为儿童提供了与阳光、空气、水和植物充分接触的机会。已有研究证明,经常与自然接触的儿童也被证实有着更强的心理素质、认知能力和更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20][21][22][23]自然是没有规范的,允许儿童的游戏超出预定的主题范围。科斯科(Cosco)观察到,相比自然场地,精心设计的人工游戏场地对儿童具有较小的吸引力,也许这意味着自然元素较高的灵活性与可塑性能够提供更多的游戏机会。[24]因此,幼儿园创设具有自然气息的户外游戏环境,才能更好地支持儿童开展户外角色扮演游戏,从而获得来自角色扮演游戏与自然教育的双重益处。
虽然儿童户外游戏场地环境划分在某种程度上是任意的,但就整体类型而言,不同类型游戏场地内部的变化可能会有很大差异。在每一个活动场地里,研究者将根据潜在的行为需求将这些行为设施分类为自然行为设施或人工行为设施:自然行为设施界定为主要由有机材料的原始形式组成(树、草地、原木、石头、水、沙子等);相反的,人工行为设施是由大量生产元素所组合而成(混凝土道路、塑料模型结构、砖结构等)。同行为设施一样,笔者也对可移动的游戏道具分为自然道具和人工道具:自然类的道具是指来自自然界的道具(树叶、石头、木材等);人工类的游戏道具包括了所有人工制造的道具(沙铲、橡胶球、牛奶箱等)。基于以上,笔者定义“自然园林景观游戏场地”(以下简称自然场地)为一种主要由自然物构成的行为设施和游戏道具所形成的游戏场地;“人工游戏场地”(以下简称人工场地)为一种主要由人工类游戏道具和成品类游戏设施构成的游戏场地。比起人工场地中一成不变的人工行为设施与人工道具,自然园林景观场地中可以随着季节变化的自然元素能够激发更多数量与更深水平的角色表演游戏。自然园林景观场地中的大树、灌木丛不仅作为环境行为设施,并且它的叶子、种子、枝干等作为游戏道具可以给角色扮演游戏带来更多种可能性。[25][26]有研究表明,远离大型电机驱动设备活动的自然环境提供的安静空间对角色扮演游戏更具包容性。[27]
创设自然园林景观游戏场地目的在于在游戏过程中为儿童提供类似在大自然中活动与互动的经验与体验,以弥補儿童远离自然的现状与缓解“自然缺失症”。与此同时,自然园林景观游戏场地的理念与视角正可以和幼儿园应为儿童角色扮演游戏提供自然的户外环境的追求相吻合,因此可以尝试从自然园林景观游戏场地设计理念与视角来审视和分析幼儿园当前的户外环境,探究其在支持儿童角色扮演游戏开展方面的作用。探究不同的儿童户外游戏场地种类与儿童角色扮演游戏的关系,由此判断游戏场地内的自然元素对儿童角色扮演游戏的促进与儿童角色扮演游戏种类与层次的丰富是否有积极作用,对日后自然教育式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提出意见与参考,以及为户外角色扮演游戏场所的创设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场地
研究场地选择南京市某幼儿园,幼儿园主要户外活动场地围绕教学楼围合的中心广场,并按照以上概念将场地分为人工场地和自然场地。人工场地由人工行为设施(橡胶地面、砖结构)与人工游戏道具(沙铲、锅、塑料盒)组成;自然场地由自然行为设施(腐叶和草皮覆盖的自然地面、沙坑、大型木质爬架、原木座凳)与自然游戏道具(树叶、灌木丛、石子、沙子)形成。 (二)研究对象
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儿童通过与同伴的互动,儿童的发展价值得到不断提升,而儿童开展角色扮演游戏的质量决定了这种游戏对于儿童发展价值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因此在此次研究过程中,因变量即是儿童分别在人工场地和自然场地自发开展的角色扮演游戏的质量。
研究对象选择入读幼儿园中(1)班的18名儿童,将其作为整个研究周期的参与者,年龄分布在5~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岁,其中男孩10名,女孩8名(生理、心理均健康)。选择中班原因如下,中班有一定经验但水平还不是很高,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考察中班在不同场地中的角色扮演游戏表现,才能看出作为环境的不同场地因素对儿童角色扮演游戏的影响,从而达到此项研究的目的。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观察法,运用斯米兰斯基量表(Smilansky scale for evaluation of dramatic and sociodramatic play)[28]与改编自桑德拉·海德曼(Sandra Heidemann)和迪波拉·休伊特(Deborah Hewitt)的《游戲检核表》[29]共同组成儿童角色扮演游戏类型和水平的分析框架。
斯米兰斯基量表将儿童角色扮演游戏划分为五种,分别为:模仿单人角色扮演、假想(make-believe)对象、假想行为和场景、互动(Interaction)、言语交际。这些行为分别具体表现为:模仿单人角色,孩子使用自我参照,通过模仿声音或动作进行角色扮演,延展出超越自身的性格特征;假想对象,孩子对着虚空进行对话、互动行为,模拟一个实际对象;假想的行为和场景,孩子通过对着虚空进行对话、互动行为模拟身处的场景;互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孩子合作进行角色扮演游戏,一个孩子命令、解释、提供游戏道具或者给同伴手势,同伴倾听、接收他的意图和按照他的建议来完成角色扮演游戏;言语交际,在游戏场景中搭档直接的口头对话,孩子通过说话表达扮演角色的特征。
根据以上行为,可以进一步确认角色扮演游戏类型:单人角色扮演游戏(Solitary Dramatic)、社会角色扮演游戏(Socio Dramatic)、复合性社会角色扮演游戏(Complex Sociodramatic)。单人角色扮演游戏是发生模仿单人角色扮演、假想对象、假想行为和场景三种角色扮演行为之一的游戏行为;社会角色扮演游戏是在发生互动的情况下,发生模仿单人角色扮演、假想对象、假想行为和场景以及言语交际四种角色扮演行为之一的游戏行为;复合性社会角色扮演游戏需要玩家更高的认知和社会技能,是在发生互动的情况下,发生模仿单人角色扮演、假象对象、假象行为和场景、言语交际中至少三种行为并且具有一定持久性的角色扮演行为。
《游戏检核表》以“物品假装” “游戏情境的语言表达” “游戏的持续性”三个维度来考察儿童角色扮演游戏的水平。每个维度有3个不同发展程度的指标,如“物品假装”——不使用物品假装、使用真实物品、使用假象物品替代真实物品;游戏情景的语言表达——没有使用语言交流、用语言向同伴描述、与同伴共同创造游戏情节;游戏的持续性——0~5分钟、5~10分钟、10分钟以上。为更清楚地体现游戏水平,我们对游戏水平进行打分,每项满分2分,总分6分。
研究团队利用幼儿园在每日上午9:00~9:30的日常自由活动进行观察,18位儿童自由选择在A或B场地进行游戏(儿童对A和B场地均熟悉)。在得到幼儿园的支持与安排下,研究小组自2018年9月3日到2018年10月5日(每周各1天,共5周,每次半小时)进行观察。研究小组为9人(7位大学生、2位老师),每位观察者对2名儿童同时进行观测。在观察前进行“制订目标—计划—前期观察—观察—数据记录与整理—评价游戏技能”的过程的培训,在观察过程中将使用计时器和自绘的记录表格。
角色扮演游戏中,如果游戏时间少于10分钟,幼儿将无法建立完整的游戏场景,从而无法获得游戏益处,[30]所以研究团队使用10分钟作为一个观察单元。在半小时儿童自主选择游戏过程中,观察儿童的行为特征、同伴交往方式和游戏持续时间,记录同伴之间的交谈方式和内容。
为避免观察者的介入对数据产生影响,实验将前一周定义为过渡期,不计入最后数据;为了避免开始和结束的影响,研究团队采用每个观察周期的中间一个单位时间作为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避免教师的介入、引导和支持,教师只在有危险情况下允许介入儿童活动。此外,实验记录的是儿童“自发”开展的角色扮演游戏,所以研究团队将所有其他类型的游戏都归类为“其他例行任务”,比如上厕所或由老师主使的行为会被排除在分析之外。
观察并记录在两个场地中发生角色扮演行为数量,发生角色扮演行为的儿童中是否发生模仿单人角色扮演、假想对象、假想行为和场景、互动、言语交际行为,以及各场地开展的每种类型的角色扮演游戏的水平评分,最后将数据进行汇总,运用图表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 参与角色扮演游戏的人次分析
研究团队对自然园林景观游戏场地和人工游戏场地中儿童发生角色扮演游戏的人次进行统计分析(表1),判断场地类型的变化对角色扮演游戏的发生频率是否有显著影响。
在自然园林景观游戏场地和人工游戏场地参与角色扮演游戏儿童总人次分别为124、85,平均人次分别为15.50、10.63,未参与角色扮演游戏的儿童人次分别为20、59,平均人次为2.50、7.38。
在自然园林景观游戏场地中,参与角色扮演游戏的儿童人次远远大于在人工游戏场地进行角色扮演游戏的儿童的人次。由此可知,自然园林景观游戏场地可以激发更高的角色扮演游戏发生频率,更能为儿童提供更多角色扮演的机会。
(二)参与角色扮演游戏的类型分析
研究团队对自然园林景观游戏场地(表2)和人工游戏场地(表3)中儿童发生角色扮演游戏的类型进行统计分析,判断场地类型的变化对角色扮演游戏的类型是否有显著影响。 (三)自然园林景观游戏场地中角色扮演游戏的水平更高
游戏体验感对角色扮演游戏质量也存在很大影响。在自然游戏场地中,活动自由度高、主题不限、游戏道具丰富、空间尺度宜人,在这种情况下儿童更愿意将注意力集中在单人与单人、单人与环境、单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的互动中。自然游戏场地空间较开阔,不同主题间的空间划定设置不明确,这为不同主题的交流提供可能性,在两个主题交流融合的过程中,两方使用的低结构自然材料可重新赋予意义,同时满足假象、互动、言语交际,自如地进行社会角色扮演游戏与复杂社会角色扮演游戏之间的转换。另一方面,自然游戏场地未规定儿童利用道具进行角色扮演游戏的区域,儿童可自主选择活动对象和活动类型,尊重单人角色扮演活动的发生,也鼓励儿童的合作行为。在儿童思维发展层面引导自主自发地对游戏主题进行思考与拓展,自我判断合作的必要性,有助于丰富生活经验。
五、教育建议
一个将艺术美、技术美、自然美三者合而为一的户外环境景观,是儿童进行角色扮演游戏的最佳空间,它不僅对角色扮演游戏的承载性更大,而且往往能够引导儿童触发更多的角色扮演游戏机会,增强儿童户外活动的自由玩耍度和身心的健康发展。但是我国的基本现状是:幼儿园倾向于将角色扮演游戏当成是室内游戏,认为在室内开展这类游戏已能满足儿童的游戏需求,因此无须在户外开展。这是极为不可取的。当前的幼儿园尤其是城市幼儿园在无法建成森林幼儿园的客观环境限制下,对于如何遵循“自然化”的理念和视角,尽最大努力设计和创建具有自然气息的户外环境,从而最大限度地支持儿童自发、自主的户外角色扮演游戏,同时让儿童得到类似大自然的熏陶,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空间布局
在设计中将其定位于一个有组织的自然游戏场地。设计策略上利用自然行为设施作为控制点塑造有引导作用的功能分区。建议根据角色扮演游戏类型设置多样的空间体验。进行单人角色扮演行为的儿童期望强烈的私密感和对空间的控制权,一个安静且围合度高的小空间,例如小木屋、灌木四面限定的圆形空间,可容许儿童自如地进行游戏;而复合性社会角色扮演游戏要求多人合作进行,那么不仅仅需要一个开阔的、自然行为设施丰富的空间,而且要求不同功能分区高度交互,既有明确的路径相连接,又在主题上有一定关联。
(二)行为设施
自然物构成的行为设施作用于功能分区内部,起到控制儿童角色扮演游戏发生效果的作用。在幼儿园有限的面积中创造一个具有自然气息的户外环境,可通过模糊景观元素和行为设施完成,使得自然景观不仅“可看”更“可玩”。由于儿童身体条件的限制,在移动过程中触摸地面时间最长,游戏进程中植物利用率最大,从铺地选择和植物配置两方面入手,操作难度小,作用效果好。例如用耐践踏草皮局部配置开花草本、沙坑配置卵石和小灌木、木制品结合落叶乔木,既在时空异质性上满足儿童追求趣味性和多样性,又支持儿童席地而坐进行角色扮演游戏。
(三)游戏道具
在一定程度上自然物构成的行为设施可以转化为游戏道具的提供者,在天气、季节变化的作用下,掉落的枝条、花、叶可以作为良好的游戏道具;松散材料如碎木屑、砂和落叶层等缓冲材质也可转化为结构上易改变、游戏过程中易复原的游戏道具。采用类似自然材料进行装点,鼓励儿童独自或协作发展思维,也是创造自然情景式的场地环境的渠道之一。
幼儿园自然园林景观游戏场地可以给儿童带来更丰富与更高质量的角色扮演游戏体验。研究期望对未来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规划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在更好地促进学龄前儿童角色扮演游戏的同时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瞿葆奎.课外校外活动[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118.
[2]王小英.学前儿童的游戏与学习:内在的连结性[J].学前教育研究,2013(7):3-7.
[3]曹中平.儿童游戏的认知心理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0(3):37-39.
[4]RUBIN H, COPLAN J. Social and nonsocial play in childhood: an individual differences perspective[J].Multiple perspectives on play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1998:144-170.
[5]郭力平,许冰灵,李琳.游戏对于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J].心理科学,2001,24(6):749-751.
[6][11]李娟娟.开展大班幼儿户外角色游戏的有效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8(1):70-72.
[7][10]PETEAKOS H, HOWE N. The influence of the physical design of the dramatic play center on children’s play[J].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1996,11(1):63-77.
[8]BERGEN D. The role of pretend play in children’s cognitive development[J]. Early ChildhoodResearch
[关键词] 户外环境景观;户外游戏场地;角色扮演游戏;教育环境
一、问题提出
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渠道与最佳的学习方式。[1][2]在游戏中,儿童通过想象和充满趣味的互动来和现实世界联系在一起。游戏能够帮助孩童梳理自己的想法、发展对环境的理解、建立自我意识。[3][4][5]角色扮演游戏是儿童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的一种游戏。[6]它涉及对象的转换、塑造和自我认同,容许孩子消化生活、创造生活,是儿童旺盛创造力的宣泄渠道。[7]角色扮演游戏可以使儿童将认知、运动、情感和语言技能多维结合,使大脑创造或增强突触链接,[8]从而提升儿童的记忆力、自律性等多方面能力。[9]在角色扮演游戏过程中,儿童通过互动感知同伴情绪,从而学会解决冲突与矛盾,进而改善同伴关系,[10]儿童对话能力和多种交往表现形式的发展都得到进步。[11]因此,具备能开展儿童角色扮演游戏的幼儿园环境场地尤为重要。
角色扮演游戏作为儿童游戏的主要构成部分,逐渐进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范围。现有研究内容主要从游戏特点、游戏内容、游戏材料等角度出发。[12]在游戏特点方面,邱学青在其研究中指出角色扮演游戏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游戏主题的社会性、游戏情景的概括性、游戏材料和行为的假象性、角色扮演的多样性等;[13]刘焱指出,角色扮演游戏区别于建构游戏与表演游戏,是儿童遵照内心自主选择游戏角色、游戏内容以及游戏情节发展方向的游戏。[14]在游戏内容方面,姚伟指出角色扮演游戏内容主要有五个方面,分别为游戏主题、材料、角色、动作、情节。[15]游戏材料方面,邓倩倩指出,角色扮演游戏材料要从区域活动、游戏材料属性、幼儿使用游戏材料状况的角度进行配备。[16]国内学者往往将视线聚焦于如何在幼儿园室内开展角色扮演游戏,[17][18][19]而忽略了在户外开展角色扮演游戏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自然教育的概念首先由启蒙思想家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提出,他提倡儿童到自然中去,到环境中体验,从而建立人与自然的关系。户外游戏场所为儿童提供了与阳光、空气、水和植物充分接触的机会。已有研究证明,经常与自然接触的儿童也被证实有着更强的心理素质、认知能力和更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20][21][22][23]自然是没有规范的,允许儿童的游戏超出预定的主题范围。科斯科(Cosco)观察到,相比自然场地,精心设计的人工游戏场地对儿童具有较小的吸引力,也许这意味着自然元素较高的灵活性与可塑性能够提供更多的游戏机会。[24]因此,幼儿园创设具有自然气息的户外游戏环境,才能更好地支持儿童开展户外角色扮演游戏,从而获得来自角色扮演游戏与自然教育的双重益处。
虽然儿童户外游戏场地环境划分在某种程度上是任意的,但就整体类型而言,不同类型游戏场地内部的变化可能会有很大差异。在每一个活动场地里,研究者将根据潜在的行为需求将这些行为设施分类为自然行为设施或人工行为设施:自然行为设施界定为主要由有机材料的原始形式组成(树、草地、原木、石头、水、沙子等);相反的,人工行为设施是由大量生产元素所组合而成(混凝土道路、塑料模型结构、砖结构等)。同行为设施一样,笔者也对可移动的游戏道具分为自然道具和人工道具:自然类的道具是指来自自然界的道具(树叶、石头、木材等);人工类的游戏道具包括了所有人工制造的道具(沙铲、橡胶球、牛奶箱等)。基于以上,笔者定义“自然园林景观游戏场地”(以下简称自然场地)为一种主要由自然物构成的行为设施和游戏道具所形成的游戏场地;“人工游戏场地”(以下简称人工场地)为一种主要由人工类游戏道具和成品类游戏设施构成的游戏场地。比起人工场地中一成不变的人工行为设施与人工道具,自然园林景观场地中可以随着季节变化的自然元素能够激发更多数量与更深水平的角色表演游戏。自然园林景观场地中的大树、灌木丛不仅作为环境行为设施,并且它的叶子、种子、枝干等作为游戏道具可以给角色扮演游戏带来更多种可能性。[25][26]有研究表明,远离大型电机驱动设备活动的自然环境提供的安静空间对角色扮演游戏更具包容性。[27]
创设自然园林景观游戏场地目的在于在游戏过程中为儿童提供类似在大自然中活动与互动的经验与体验,以弥補儿童远离自然的现状与缓解“自然缺失症”。与此同时,自然园林景观游戏场地的理念与视角正可以和幼儿园应为儿童角色扮演游戏提供自然的户外环境的追求相吻合,因此可以尝试从自然园林景观游戏场地设计理念与视角来审视和分析幼儿园当前的户外环境,探究其在支持儿童角色扮演游戏开展方面的作用。探究不同的儿童户外游戏场地种类与儿童角色扮演游戏的关系,由此判断游戏场地内的自然元素对儿童角色扮演游戏的促进与儿童角色扮演游戏种类与层次的丰富是否有积极作用,对日后自然教育式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提出意见与参考,以及为户外角色扮演游戏场所的创设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场地
研究场地选择南京市某幼儿园,幼儿园主要户外活动场地围绕教学楼围合的中心广场,并按照以上概念将场地分为人工场地和自然场地。人工场地由人工行为设施(橡胶地面、砖结构)与人工游戏道具(沙铲、锅、塑料盒)组成;自然场地由自然行为设施(腐叶和草皮覆盖的自然地面、沙坑、大型木质爬架、原木座凳)与自然游戏道具(树叶、灌木丛、石子、沙子)形成。 (二)研究对象
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儿童通过与同伴的互动,儿童的发展价值得到不断提升,而儿童开展角色扮演游戏的质量决定了这种游戏对于儿童发展价值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因此在此次研究过程中,因变量即是儿童分别在人工场地和自然场地自发开展的角色扮演游戏的质量。
研究对象选择入读幼儿园中(1)班的18名儿童,将其作为整个研究周期的参与者,年龄分布在5~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岁,其中男孩10名,女孩8名(生理、心理均健康)。选择中班原因如下,中班有一定经验但水平还不是很高,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考察中班在不同场地中的角色扮演游戏表现,才能看出作为环境的不同场地因素对儿童角色扮演游戏的影响,从而达到此项研究的目的。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观察法,运用斯米兰斯基量表(Smilansky scale for evaluation of dramatic and sociodramatic play)[28]与改编自桑德拉·海德曼(Sandra Heidemann)和迪波拉·休伊特(Deborah Hewitt)的《游戲检核表》[29]共同组成儿童角色扮演游戏类型和水平的分析框架。
斯米兰斯基量表将儿童角色扮演游戏划分为五种,分别为:模仿单人角色扮演、假想(make-believe)对象、假想行为和场景、互动(Interaction)、言语交际。这些行为分别具体表现为:模仿单人角色,孩子使用自我参照,通过模仿声音或动作进行角色扮演,延展出超越自身的性格特征;假想对象,孩子对着虚空进行对话、互动行为,模拟一个实际对象;假想的行为和场景,孩子通过对着虚空进行对话、互动行为模拟身处的场景;互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孩子合作进行角色扮演游戏,一个孩子命令、解释、提供游戏道具或者给同伴手势,同伴倾听、接收他的意图和按照他的建议来完成角色扮演游戏;言语交际,在游戏场景中搭档直接的口头对话,孩子通过说话表达扮演角色的特征。
根据以上行为,可以进一步确认角色扮演游戏类型:单人角色扮演游戏(Solitary Dramatic)、社会角色扮演游戏(Socio Dramatic)、复合性社会角色扮演游戏(Complex Sociodramatic)。单人角色扮演游戏是发生模仿单人角色扮演、假想对象、假想行为和场景三种角色扮演行为之一的游戏行为;社会角色扮演游戏是在发生互动的情况下,发生模仿单人角色扮演、假想对象、假想行为和场景以及言语交际四种角色扮演行为之一的游戏行为;复合性社会角色扮演游戏需要玩家更高的认知和社会技能,是在发生互动的情况下,发生模仿单人角色扮演、假象对象、假象行为和场景、言语交际中至少三种行为并且具有一定持久性的角色扮演行为。
《游戏检核表》以“物品假装” “游戏情境的语言表达” “游戏的持续性”三个维度来考察儿童角色扮演游戏的水平。每个维度有3个不同发展程度的指标,如“物品假装”——不使用物品假装、使用真实物品、使用假象物品替代真实物品;游戏情景的语言表达——没有使用语言交流、用语言向同伴描述、与同伴共同创造游戏情节;游戏的持续性——0~5分钟、5~10分钟、10分钟以上。为更清楚地体现游戏水平,我们对游戏水平进行打分,每项满分2分,总分6分。
研究团队利用幼儿园在每日上午9:00~9:30的日常自由活动进行观察,18位儿童自由选择在A或B场地进行游戏(儿童对A和B场地均熟悉)。在得到幼儿园的支持与安排下,研究小组自2018年9月3日到2018年10月5日(每周各1天,共5周,每次半小时)进行观察。研究小组为9人(7位大学生、2位老师),每位观察者对2名儿童同时进行观测。在观察前进行“制订目标—计划—前期观察—观察—数据记录与整理—评价游戏技能”的过程的培训,在观察过程中将使用计时器和自绘的记录表格。
角色扮演游戏中,如果游戏时间少于10分钟,幼儿将无法建立完整的游戏场景,从而无法获得游戏益处,[30]所以研究团队使用10分钟作为一个观察单元。在半小时儿童自主选择游戏过程中,观察儿童的行为特征、同伴交往方式和游戏持续时间,记录同伴之间的交谈方式和内容。
为避免观察者的介入对数据产生影响,实验将前一周定义为过渡期,不计入最后数据;为了避免开始和结束的影响,研究团队采用每个观察周期的中间一个单位时间作为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避免教师的介入、引导和支持,教师只在有危险情况下允许介入儿童活动。此外,实验记录的是儿童“自发”开展的角色扮演游戏,所以研究团队将所有其他类型的游戏都归类为“其他例行任务”,比如上厕所或由老师主使的行为会被排除在分析之外。
观察并记录在两个场地中发生角色扮演行为数量,发生角色扮演行为的儿童中是否发生模仿单人角色扮演、假想对象、假想行为和场景、互动、言语交际行为,以及各场地开展的每种类型的角色扮演游戏的水平评分,最后将数据进行汇总,运用图表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 参与角色扮演游戏的人次分析
研究团队对自然园林景观游戏场地和人工游戏场地中儿童发生角色扮演游戏的人次进行统计分析(表1),判断场地类型的变化对角色扮演游戏的发生频率是否有显著影响。
在自然园林景观游戏场地和人工游戏场地参与角色扮演游戏儿童总人次分别为124、85,平均人次分别为15.50、10.63,未参与角色扮演游戏的儿童人次分别为20、59,平均人次为2.50、7.38。
在自然园林景观游戏场地中,参与角色扮演游戏的儿童人次远远大于在人工游戏场地进行角色扮演游戏的儿童的人次。由此可知,自然园林景观游戏场地可以激发更高的角色扮演游戏发生频率,更能为儿童提供更多角色扮演的机会。
(二)参与角色扮演游戏的类型分析
研究团队对自然园林景观游戏场地(表2)和人工游戏场地(表3)中儿童发生角色扮演游戏的类型进行统计分析,判断场地类型的变化对角色扮演游戏的类型是否有显著影响。 (三)自然园林景观游戏场地中角色扮演游戏的水平更高
游戏体验感对角色扮演游戏质量也存在很大影响。在自然游戏场地中,活动自由度高、主题不限、游戏道具丰富、空间尺度宜人,在这种情况下儿童更愿意将注意力集中在单人与单人、单人与环境、单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的互动中。自然游戏场地空间较开阔,不同主题间的空间划定设置不明确,这为不同主题的交流提供可能性,在两个主题交流融合的过程中,两方使用的低结构自然材料可重新赋予意义,同时满足假象、互动、言语交际,自如地进行社会角色扮演游戏与复杂社会角色扮演游戏之间的转换。另一方面,自然游戏场地未规定儿童利用道具进行角色扮演游戏的区域,儿童可自主选择活动对象和活动类型,尊重单人角色扮演活动的发生,也鼓励儿童的合作行为。在儿童思维发展层面引导自主自发地对游戏主题进行思考与拓展,自我判断合作的必要性,有助于丰富生活经验。
五、教育建议
一个将艺术美、技术美、自然美三者合而为一的户外环境景观,是儿童进行角色扮演游戏的最佳空间,它不僅对角色扮演游戏的承载性更大,而且往往能够引导儿童触发更多的角色扮演游戏机会,增强儿童户外活动的自由玩耍度和身心的健康发展。但是我国的基本现状是:幼儿园倾向于将角色扮演游戏当成是室内游戏,认为在室内开展这类游戏已能满足儿童的游戏需求,因此无须在户外开展。这是极为不可取的。当前的幼儿园尤其是城市幼儿园在无法建成森林幼儿园的客观环境限制下,对于如何遵循“自然化”的理念和视角,尽最大努力设计和创建具有自然气息的户外环境,从而最大限度地支持儿童自发、自主的户外角色扮演游戏,同时让儿童得到类似大自然的熏陶,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空间布局
在设计中将其定位于一个有组织的自然游戏场地。设计策略上利用自然行为设施作为控制点塑造有引导作用的功能分区。建议根据角色扮演游戏类型设置多样的空间体验。进行单人角色扮演行为的儿童期望强烈的私密感和对空间的控制权,一个安静且围合度高的小空间,例如小木屋、灌木四面限定的圆形空间,可容许儿童自如地进行游戏;而复合性社会角色扮演游戏要求多人合作进行,那么不仅仅需要一个开阔的、自然行为设施丰富的空间,而且要求不同功能分区高度交互,既有明确的路径相连接,又在主题上有一定关联。
(二)行为设施
自然物构成的行为设施作用于功能分区内部,起到控制儿童角色扮演游戏发生效果的作用。在幼儿园有限的面积中创造一个具有自然气息的户外环境,可通过模糊景观元素和行为设施完成,使得自然景观不仅“可看”更“可玩”。由于儿童身体条件的限制,在移动过程中触摸地面时间最长,游戏进程中植物利用率最大,从铺地选择和植物配置两方面入手,操作难度小,作用效果好。例如用耐践踏草皮局部配置开花草本、沙坑配置卵石和小灌木、木制品结合落叶乔木,既在时空异质性上满足儿童追求趣味性和多样性,又支持儿童席地而坐进行角色扮演游戏。
(三)游戏道具
在一定程度上自然物构成的行为设施可以转化为游戏道具的提供者,在天气、季节变化的作用下,掉落的枝条、花、叶可以作为良好的游戏道具;松散材料如碎木屑、砂和落叶层等缓冲材质也可转化为结构上易改变、游戏过程中易复原的游戏道具。采用类似自然材料进行装点,鼓励儿童独自或协作发展思维,也是创造自然情景式的场地环境的渠道之一。
幼儿园自然园林景观游戏场地可以给儿童带来更丰富与更高质量的角色扮演游戏体验。研究期望对未来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规划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在更好地促进学龄前儿童角色扮演游戏的同时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瞿葆奎.课外校外活动[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118.
[2]王小英.学前儿童的游戏与学习:内在的连结性[J].学前教育研究,2013(7):3-7.
[3]曹中平.儿童游戏的认知心理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0(3):37-39.
[4]RUBIN H, COPLAN J. Social and nonsocial play in childhood: an individual differences perspective[J].Multiple perspectives on play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1998:144-170.
[5]郭力平,许冰灵,李琳.游戏对于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J].心理科学,2001,24(6):749-751.
[6][11]李娟娟.开展大班幼儿户外角色游戏的有效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8(1):70-72.
[7][10]PETEAKOS H, HOWE N. The influence of the physical design of the dramatic play center on children’s play[J].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1996,11(1):63-77.
[8]BERGEN D. The role of pretend play in children’s cognitive development[J]. Early Childhood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