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校品牌建设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zhengpen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近年来正规高校名单逐年扩充,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截至2015年5月21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553所(含独立设置民办普通高校447所,独立学院275所,中外合作办学7所)。与2014年相比,总数增加了307所,增长率超过了13.6%。
  可以预见,未来一个时期,随着社会转型、高等教育市场的不断细分以及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的日益高涨,高校间在生源、师资、科研以及学生就业方面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并逐步形成高校间的分化格局。为了应对这种竞争态势,高校亟需加强品牌建设,塑造品牌形象,以吸引学生、家长、企业的关注,争取竞争优势。
  关键词:高校;品牌建设;特色化;差异性
  一、品牌的涵义及作用
  品牌首先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现在营销学之父现代营销学之父科特勒在《市场营销学》中的定义,品牌是销售者向购买者长期提供的一组特定的特点、利益和服务。品牌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体现产品或企业核心价值;用于识别与竞争对手的区别;品牌是质量和信誉的保证;品牌能给予产品附加值,增加产品或企业的信任度和追随度等。
  在当今信息社会中,品牌已不仅仅局限于商业品牌,还有城市品牌、高校品牌等。高校品牌,从狭义来说,是指学校的名称和可以作为高校名称的标志(校名、校徽等VI系统),从广义来说,是指高校在教育发展中累积的优质教育资源,被社会公众认可的具有个性化特色的教育体系、教育环境、师资队伍、学生素质等。
  二、高校品牌建设的意义
  (一)找准高校定位,走高校特色化道路
  近年来高校名录的不断扩大和各间高校的不断扩招,带来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使得教育质量受到严峻的挑战,社会大众对高校教育的认可度日益下降,而近年来高校盲目的走“综合大学”的道路,使各个高校的辨识度越来越低。创建高校品牌,是高校找准定位,不断强化自身特色,并对自身建设特色进行高度概括的行为。
  (二)发挥品牌凝聚力,形成师生员工的向心力
  高校良好的品牌形象,对内部师生员工具有凝聚的作用,不仅能使团队和成员产生自豪感,增强师生员工对高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之愿意留在这个企业里,还有利于提高员工素质,以适应高校发展的需要,是全体师生员工以主人翁的态度工作,关心高校发展,为提升高校竞争力而奋斗。
  (三)发挥品牌信誉优势,为高校发展获得更多资源
  品牌是取得公众信任的标志,是大学内在品质和外在表现的统一。高校品牌一旦形成,将使政府、社会、家长和学生对学校产生一种亲和力和认同感,与高校相关的任何事业无不被打上品牌的烙印。而良好的大学品牌不但吸引学生和家长,也将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更优秀的师资甚至政府的政策倾斜,将使大学的办学资源、发展空间和发展机会得到极大的拓展,从而给学校发展营造良好的软环境。
  (四)发挥品牌影响力,增强高校竞争力
  目前,除了高校数量不断增加,高等教育的形式也日益多元化。受教育者有了更多的选择权,高校间,高校与各教育机构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高校品牌的树立,能够通过细分市场,直接找到目标受教育者。对于受教育者而言,高校品牌意味着高质量、高品位,是受教育的首选。
  三、高校品牌建设的现状
  高校品牌形象是对大学富有个性的大学精神、行为规范等信息加以提炼,通过整体形象设计,利用整体表达体系传达给公众,使其对大学产生一致的认同感,以形成良好的大学印象,从而提升大学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具体包括三个方面,即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和视觉识别系统VIS(Visual Identity System)。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重视自身的品牌建设,投巨资,请专家进行策划设计形象,尽管手册印制漂亮,但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高校理念雷同、宽泛、混乱,丧失品牌特征
  理念是高校的核心价值、办学思想和大学精神的体现上。对于传统的一些高校,我们随处可见的是“求实、创新、严谨”等校训,而对于新兴的高校,则表现为跟风,随着国家政策市场环境在不停的改变自己的“理念”,一夜之间,可以从实践教育变成创业教育、从实用型大学到研究型大学,不断的随着时代的口号在变。这也造成了高校品牌理念的雷同、宽泛、混乱。
  (二)高校定位模糊,品牌特色不明显
  新高校的不断涌现,其定位不同程度的表现了分类不清、定位不明、特征迷失、目标趋同、盲目升格和盲目追求“大而全”、“综合化”等问题,高校间的差异化特征正在消失。
  (三)对市场缺乏评估和准确预测,品牌建设缺乏前瞻性
  纵观当今高校,除了一些名牌重点高校在通过长久的良好教学成果的累积,已自动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形象外,很多高校的品牌建设工作仍处在摸索阶段。在高校品牌建设工作中,对市场调查分析、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专门研究工作并不够重视,很多品牌形象的确定直接取决于闭门造车和盲目跟风,缺乏对市场机会的挖掘和自身特色的结合。如此一来,导致高校品牌形象缺乏前瞻性,也造成了高校品牌形象“日新月异”的尴尬局面。
  四、高校品牌建设的建议
  (一)多方面沟通,全方位调研,为品牌形象建设奠定基础
  树立高校品牌形象,需要大学理念共识化,识别设计系统化,对外传播多元化。这就要求我们进行品牌形象设计的时候对内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沟通,了解大学所处的环境和层次,做好高等教育行业政策背景、行业发展现状、行业竞争环境的分析研究,了解政府、社会、学生、家长对大学教育的需求和期望,为规划有市场前瞻性有特色的高校品牌形象奠定基础。
  (二)突出特点,提出差异化的特色品牌形象
  在大学品牌建设中,定位极其重要。定位应该从战略定位、理念定位和文化定位出发,强调特色和差异性,这样才能在众多的高校中突出重围。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做好调研和规划外,还必须把品牌建设规划与高校学科发展规划、校园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三大规划结合,统筹考虑,科学定位。
  (三)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制度落实,维护品牌形象的统一
  高校品牌形象建设工作是一项投入大,而且难在短期内见效的工作。为了真正起效,他需要领导高度重视,把品牌建设作为重点强校工程之一,狠抓落实,他需要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参与,满腔热情的投身其中,这些都需要有制度落实,明确品牌形象管理规范,责任到人,避免品牌形象建设中的盲目性、随意性。
  (四)做好品牌保护,注重危机公关
  高校良好品牌一旦形成,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无形资产,甚至超过其全部有形资产。由于高校具有巨大的人才优势、科技优势,社会上很容易出现借助学校品牌进行企业或商品宣传的行为,高校应该做好品牌保护,避免校名、校徽等被企业或私人滥用。
  此外,突发的某些公共危机事件对品牌建设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青岛38元的大虾通过网络的发酵几乎毁了山东近亿元的城市品牌建设。同理,针对可能影响高校品牌形象的事件要制定应对方案,做好高校危机公关,最大限度的做好品牌形象维护。
  【参考文献】
  [1]张宗伟.地方高校品牌的创建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4.
  [2]王海忠.品牌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其他文献
诚信是人类的普遍道德要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诚信的要义是真实无欺不作假、真诚待人不说谎、践行约定不食言。  一、诚信的意义解读  把诚信拆开来看,“诚”的意思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真心实意,如:开诚布公;②“真是”,的确;③果真;④中国古代哲学术语。“信”的字面释义有很多,能与“诚”相配成意的有:①诚实,不欺;②确实,如:信而有征;③信用,如:守信,失信;
作为改革与创新时代精神的精华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向当代的重要出场路径 ,作为通融中西古今学术思想资源而又富于创造性的哲学门类———中国管理哲学 ,自苏州大学崔绪治
为保障临床输血安全、及时、有效,我院对所有手术备血及需要输血治疗的患者都进行输血前抗体筛选实验.现将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我院肿瘤患者抗体筛选的结果报告如下.
目的:对心理干预用于儿童牙科畏惧症护理中的价值予以研究,为证实其具有应用和推广价值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取我院儿童牙病科的儿童牙科畏惧症患儿324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独自看着夜空的星星,在夜幕上,仿佛千万个破洞,我想起了一千二百年前诗圣杜甫的这首诗歌.
我记事较早,平时与同龄人唠起小时候的事情,他们自愧不如.rn记得三岁那年初秋的一个傍晚,随着天渐渐地黑下去,下起了濛濛细雨.一家五口刚吃完晚饭,父亲与母亲低声嘀咕几句匆
来到海南,最先迎接我们的是海风.海风迎面轻轻地吹来,沁人心脾,令人心旷神怡.rn12月中旬,北方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了,海南岛却暖意融融、绿遍天涯.坐在沙滩上,看着海浪轻
摘 要:在文学作品中,作家通过对社会生活规律性认识与描述寄寓人文关怀,在对作品中人物的生命、尊严、价值、生存状态以及未来命运的深切关注中连接历史理性。《简爱》中,历史理性与人文关怀紧密相连。  关键词:历史理性;人文关怀;《简爱》  陆机的《文赋》讲到:诗缘情而绮靡,在此把情感作为抒情作品的灵魂。巴尔扎克谈他的小说:“以热情为元素”。在情感抒发的同时也同样需要对历史理性的关照。“历史理性要有人文的
一直以来我都是个爱音乐的孩子.rn陶喆·黑色柳丁rn带着坏孩子的反叛思想我把那张叫的CD买了回来.听了之后让我瞬间有了一种排山倒海的坚持,这种奔腾在骨子里的坚持在弱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