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给学生作文下评语,则是这一环节中的点睛之笔。目前在小学作文教学中“重写作指导、轻写作评价”的问题十分普遍,这也是学生写作水平偏低的原因之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级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为此,教师应当打破“精批细改”的理念,积极引导学生不断提高写作的能力,努力到达成功的彼岸。
一、当前小学习作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的教学理念束缚教师的思想。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在作文课上,过度引导学生掌握写作知识,过于强调美化文章句子以及字迹工整情况,而忽略了对文章具体内容的个性化和创造性的要求。一般都习惯于通过等级来对学生的习作给予整体的评价,而不是对学生的习作优劣作出具体评讲,从而严重影响了小学生习作的积极性。
(二)教师忽视了习作讲评而过于注重指导。很多教师把习作讲评简单的看作是对作文训练的总结或者叫做二次辅导,只是强调“写”的训练,而忽视了“评”的重要性,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教学习惯。
(三)教学方式单一。目前教师大多都采取比较单一的教学形式,一般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在习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只参与其中的写,而不参与评的过程。这种教学方式只会让教师感觉教学很累,而学生也没有学习兴趣。
(四)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密。当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习作讲评课中,往往就文本而讲评,着眼于学生习作的遣词造句,而忽略了学生作文内容与学生所要表达的思想现实之间的关联度等问题。
(五)集体讲评有余,个别指导不足。笔者巡回听过不少小学语文老师的作文讲评课,发现大多数老师都是集体讲评多,个别指导少。集体讲评集中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固然是重要的,但对学生作文进步更有价值的却是个别指导。
二、小学习作评价采取的有效性策略
(一)从赏识角度作评价。赏识性地进行评讲策略应该运用在批改学生作文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和欣赏学生的作品。教师可以对学生实施赏识性批改,写好习作的评语。教师可以欣赏学生习作中的句子或者段落,尽量鼓励学生,少否定学生。多从正面提出建议,指明学生努力的方向。
(二)以典型范例作评价。以四年级一次习作“记一次大课间活动”为例,大多学生把观察到的活动内容写少了,更多的却在写自己的心理活动,不是在记叙活动。就此,教师作出了课堂评价,充分肯定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指导学生这篇记叙文应以记事为主,要把精彩的活动过程写具体,从而让学生明白了修改作文的方向。
(三)以大语文观作评价。首先,要针对知识与能力作评价,引导学生多积累材料、知识,并懂得如何去表达与应用;其次要针对过程与方法作评价,运用积极正面的评价,让学生通过调查、阅读、观察、思考、访谈等方式搜集生活中的资料,从而更好地运用于写作;再者,要针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评价,要注重评价学生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四)以生生互动作评价。通过互评互改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评改实践活动中。而教师在这一活动中,只是扮演着参与者与组织者的角色。要尊重学生的判断权,彰显学生的个性。
(五)让评价成为写作的延续。在评价过程中,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参与,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有所悟,尽量使自己的评语对学生下次写作起到引导作用,成为学生这次写作的延续、下次写作的起点。因此,在写作评价中,要感受童真、窥视内心。同时,要把展示交流当成作文评价的一项内容,让学生都品尝到成功的快乐。
(六)让评价成为重作的动力。学生在教师讲评完作文之后,会更深入地了解自己作文的具体情况,对自己的缺点更是刻骨铭心。教师则要要求学生针对自己作文的缺点,重新写作文,争取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片断性的重作,对写得不够好的片段重作一个片段;也可以让少数学生进行同题升格重作,让新写的作文能够脱胎换骨,从而把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到新的层次。
当然,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非常宽松的评价手段,并不是否定“精批细改”,只是在告诉我们,要尽可能地淡化学生对评价等级的重视,增强其对写作的自信心与兴趣。重视习作评价,引导学生对作文进行再修改、再重作,如此,即可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最终实现作文教学的目标。
王泽光,教师,现居江苏射阳。
一、当前小学习作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的教学理念束缚教师的思想。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在作文课上,过度引导学生掌握写作知识,过于强调美化文章句子以及字迹工整情况,而忽略了对文章具体内容的个性化和创造性的要求。一般都习惯于通过等级来对学生的习作给予整体的评价,而不是对学生的习作优劣作出具体评讲,从而严重影响了小学生习作的积极性。
(二)教师忽视了习作讲评而过于注重指导。很多教师把习作讲评简单的看作是对作文训练的总结或者叫做二次辅导,只是强调“写”的训练,而忽视了“评”的重要性,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教学习惯。
(三)教学方式单一。目前教师大多都采取比较单一的教学形式,一般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在习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只参与其中的写,而不参与评的过程。这种教学方式只会让教师感觉教学很累,而学生也没有学习兴趣。
(四)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密。当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习作讲评课中,往往就文本而讲评,着眼于学生习作的遣词造句,而忽略了学生作文内容与学生所要表达的思想现实之间的关联度等问题。
(五)集体讲评有余,个别指导不足。笔者巡回听过不少小学语文老师的作文讲评课,发现大多数老师都是集体讲评多,个别指导少。集体讲评集中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固然是重要的,但对学生作文进步更有价值的却是个别指导。
二、小学习作评价采取的有效性策略
(一)从赏识角度作评价。赏识性地进行评讲策略应该运用在批改学生作文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和欣赏学生的作品。教师可以对学生实施赏识性批改,写好习作的评语。教师可以欣赏学生习作中的句子或者段落,尽量鼓励学生,少否定学生。多从正面提出建议,指明学生努力的方向。
(二)以典型范例作评价。以四年级一次习作“记一次大课间活动”为例,大多学生把观察到的活动内容写少了,更多的却在写自己的心理活动,不是在记叙活动。就此,教师作出了课堂评价,充分肯定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指导学生这篇记叙文应以记事为主,要把精彩的活动过程写具体,从而让学生明白了修改作文的方向。
(三)以大语文观作评价。首先,要针对知识与能力作评价,引导学生多积累材料、知识,并懂得如何去表达与应用;其次要针对过程与方法作评价,运用积极正面的评价,让学生通过调查、阅读、观察、思考、访谈等方式搜集生活中的资料,从而更好地运用于写作;再者,要针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评价,要注重评价学生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四)以生生互动作评价。通过互评互改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评改实践活动中。而教师在这一活动中,只是扮演着参与者与组织者的角色。要尊重学生的判断权,彰显学生的个性。
(五)让评价成为写作的延续。在评价过程中,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参与,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有所悟,尽量使自己的评语对学生下次写作起到引导作用,成为学生这次写作的延续、下次写作的起点。因此,在写作评价中,要感受童真、窥视内心。同时,要把展示交流当成作文评价的一项内容,让学生都品尝到成功的快乐。
(六)让评价成为重作的动力。学生在教师讲评完作文之后,会更深入地了解自己作文的具体情况,对自己的缺点更是刻骨铭心。教师则要要求学生针对自己作文的缺点,重新写作文,争取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片断性的重作,对写得不够好的片段重作一个片段;也可以让少数学生进行同题升格重作,让新写的作文能够脱胎换骨,从而把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到新的层次。
当然,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非常宽松的评价手段,并不是否定“精批细改”,只是在告诉我们,要尽可能地淡化学生对评价等级的重视,增强其对写作的自信心与兴趣。重视习作评价,引导学生对作文进行再修改、再重作,如此,即可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最终实现作文教学的目标。
王泽光,教师,现居江苏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