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碑相关论文
汉代国家祭祀上承秦制,下启后世王朝祭礼,其间变化颇为剧烈。不仅国家祭祀格局有重大调整,皇帝以及臣僚在国家祭祀中的地位和参与......
碑刻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器物.作为书写记录的媒介载体,碑刻不仅承载了中国文化的核心理念——礼乐文明,而且是"器以藏礼"的重要表征.......
小链接: 清朝时书坛繁荣,名家辈出,然而能兼善诸体,尤以回腕执笔之法切入妙境者,唯晚清何绍基一人而已。 何绍基早年由颜真卿、欧......
小时候,常去山上的书院中玩,对那里的一草一木早已熟悉。几座屋宇,几口山洞,青砖石地,粉墙玄瓦,一声不响地安坐于山坳里,或许人们早已将它......
汉字是凝结无数中国人智慧的艺术宝藏。隶书作为汉字的一种,始创于秦朝,兴盛于汉代,尤其是东汉中后期的碑刻更是成为历史传承的典......
在我五岁那年,父亲把一本描红本放在我面前,递给我一支新毛笔,教我如何执笔,如何在双钩的红线里把笔画描出来。我感到新奇,握起笔胡乱涂......
《石门颂》摩崖是我国著名汉刻之一。它被书法界公认为是古隶中最早,占据首位的刻石,与《郙(fǔ)阁颂》《西狭颂》并称为“汉三颂”。......
《张迁碑》全称《汉故城长荡阴令君表颂》,亦称《张迁表颂》。《张迁碑》用笔以方折之势示人,厚劲古拙,苍浑朴茂;也参以圆笔,笔画严谨丰......
2010年11月,成都市区中心天府广场工地出土东汉巨型大碑,碑文颂扬东汉蜀郡太守裴君的家世、经历和业绩,但是没有明确点明碑主裴君......
2010年11月成都东御街发现两通汉代石碑,深埋于地下5米的砂石层内,由碑座、碑身、碑首三部分组成。两碑均为记东汉时期蜀郡太守李......
天府广场出土的两通汉碑,内容为纪念东汉晚期蜀郡两任太守的德政,属于功德碑之类。本文通过对碑文的初步释读,提出该两通汉碑是地......
目前流传的高凤翰(1683~1749年)《砚史》拓本,是清代道光年间王相(1789~1853年)请王子若(1788~1841年)及吴熙载(1799~1872年)重摹拓本......
《孔宙碑》(庄缙度藏本)延熹七年(一六四)七月刻立。隶书。碑阳十五行,行二十八字,碑额篆书二行十字。碑阴题额一行五字篆书,其下......
《曹全碑》,全称《汉合阳令曹全碑》。刻于东汉中平二年(185)。明代万历初年出土于陕西合阳县,1957年入藏西安碑林博物馆。由于此......
丰碑林立、蔚为大观的西安碑林,以其悠久的历史、众多的藏石、丰富的内容而著称于世。在这弥漫着古老色香的浩翰石林中,那些形态各......
童大年临《石门颂》 童大年(1873-1954),原名暠,字醒盒,又字心安、心龛、心庵,号性涵、松君五子,又号金鼇十二峰松下第五童子,斋号绿云......
这是由十五通书信汇为一册的艺术文献.也许这是中国艺术史上最感人的一部文献:就像凡高的三大卷书信集那样,震人心魄!这些信的作者......
The rising epigraphy during the period of Qian Long of the Qing Dynasty gave rise to a number of writers in the seal cut......
1980年,徐夫华下定决心继承家传的传拓手艺。他希望在不断练习中对这项古老的手艺进行改良和发展。于是,他每天往山上跑,一边寻找摩崖......
汉朝是中国文字的隶变时期,从小篆的一笔画变为隶书的四个主要笔画.隶书正体化的过程,在东汉时期留下了星汉灿烂的名碑刻石,也成为......
在书法诸体中,我最喜欢隶书,临习的时间相对较长,涉及的汉碑刻约10余种,尤以《张迁碑》用功最多,不下10通。自1982年最早接触《乙瑛碑》......
中国的文字书写历史漫长,文字的衍变缓慢而多彩,其中,攀上书法高峰的大师历代相望,构成一个独特的景观。碑拓正代表了这一文字书写历史......
汉碑作为研究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活化石,有着非常高的艺术价值。明代出土的《曹全碑》书写严谨、法度森严、灵秀飘逸、筋骨内存,被......
一鲍贤伦在当代是一个带有自己强烈符号特征与个性的书法家,立于古而变于古,取古流变,将古人的简帛和古隶写出了生气活力和一种幽......
罗丹认为,艺术品的诞生决定于其所处时代和环境。我们研究古代书法经典,自然有必要将其放置到那个时代社会和艺术背景下进行考察,才能......
碑是纪念性刻石,写碑要用正体,为了排列整齐,工匠划有界格。 汉人写碑用隶书,横平竖直,结构平正,易于整齐。但隶书有波挑,“石”字撇笔......
二十二、女字旁《乙瑛碑》中带女字旁的字极少。图42“如”字的女字旁写得收敛,笔笔结实,高矮宽窄与右边相匹配。二十三、木字旁图......
十六、三点水图36-1、36-2中“酒”字和“汉(汉)”字的三点水,出锋都向同一方向收束,显得紧凑。图36-3、36-4中两个“河”字的三点......
第四章《乙瑛碑》的偏旁写法世界上的文字分为表意文字和拼音文字两大类别,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它的形体蕴含着一定的意义。从字形的......
<正>清代隶书继承汉碑传统,又对隶书作出新的诠释,呈现多样的风格,致使清代书坛缤纷繁荣。清代书家集古体之大成,极尽变化之事,或......
笔画是最小的书写单位,是构成汉字的物质基础,它决定着汉字字形的基本走向。然而在隶书成熟之前,尚未形成明确的笔画概念,这是因为......
如果说将金石学介入经学是阮元通学表现的话,那么,他的通学还表现在将金石学介入书学,从而引起了清代书法史上的一场碑学运动。随......
作为近代的艺术大家,来楚生先生一生淡泊名利,不为时好所趋,潜心艺事,最终形成了独具风貌的"来氏三绝"--书、画、印.来先生书法四......
《麃孝禹碑》刻于西汉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发现于山东费县平邑集南,即今平邑县。现藏山东省博物馆,为国......
一 《读书杂志》是清代著名小学家王念孙的训诂学巨著,因是他在校读古史、诸子、汉碑以及集部若干篇目时所做的读书札记,故名......
汉代巴蜀地区的石刻隶书以其特有的面貌呈现于世人,并得到历代金石学家、书法家的关注。文章以西北汉简墨迹隶书及历代书论中的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