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重庆市传统物流企业发展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找出了在企业经营理念、管理理念、产品特征、成本效率,人力资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强化经营战略,管理精细化,加强资源整合等对策。
关键词:传统物流企业;经营战略;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142-01
重庆市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建设西部地区现代服务业高地,第二就要建设西部地区国际物流中心。近年来,重庆市随着寸滩两路保税港区和西永综合保税区的建立,主城“三基地四港区”的建设和发展,重庆物流得到了飞速发展,重庆的传统物流企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新兴的民营物流企业、外资物流企业也纷纷进驻重庆市场,以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区为例,目前已经入驻物流企企业就达400余家。随着国家、市政府对物流业的支持,重庆物流企业不断增多,虽有良好的物流大环境,但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外来物流企业的冲击,重庆市传统物流企业正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十字路口。
一、重庆市传统物流企业发展现状
重庆市是一江两翼三洋国际物流大通道的国家级物流枢纽,通过三基地四港区建设,渝新欧铁路通车,实现水、陆、空无缝衔接。重庆市物流大环境绽放出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DB SCHERKER、APL等国际知名物流企业强势进驻,新宁物流、利耀国际物流等新兴民营物流纷纷入驻,重庆传统的物流企业的本土优势正在逐渐缩小。就传统物流企业的发展而言,主要呈现三大特点。
(一)自身发展缓慢,传统项目优势日益缩小。
传统物流企业虽然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由于发展速度过于缓慢,一些在公路运输、集装箱运输、江河运输等传统项目不再是独家经营,先天优势正在逐渐消失。
(二)市场环境开放,民营外资企业强势冲击。
重庆物流大环境的喜人形势,吸引力大量的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进驻重庆市场,他们先进的管理模式,精细化的管理手段,正规的用人制度,严格的流程控制对传统物流企业形成了强势冲击。
(三)机遇与挑战并存,企业面临重新洗牌。
未来的重庆物流市场,还将进一步发展壮大,国际物流枢纽的作用还会一进步加强。物流市场总量在扩大,物流业务需求的类型也在发生变化,传统物流企业拥有了更多的发展选择,强化优势项目或者转型其他物流产品,例如金融物流、汽车物流、农产品物流等。同时,由于外资物流企业或民营物流企业的强势进驻,竞争日趋惨烈,不进则退,或发展或消亡。
二、重庆市传统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
在当今世界,物流业都在向着高效率、低成本、规范化化、集成性、信息化方向努力的时候,传统物流企业后继乏力,有些跟不上时代的节奏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缺乏经营战略,思想保守、固步自封、创新性差。一些重庆本土老牌物流企业,多年来都在固步自封,只看到近几十年自身取得进步,车辆数量的提升和仓储面积的扩大。在日新月异的重庆物流市场面前,缺乏应对,缺乏开拓和变革的勇气,坐失难得的发展良机。
(二)管理粗放、责任意识淡漠、事业心不强。物流行业历史并不长,传统物流企业的管理层多是非专业出生,更多的凭借多年的资历和经验走上如今的管理岗位。由于缺乏系统的学习和培训,他们的管理模式比较粗放,对职责权利缺乏系统的梳理,对工作流程缺乏有效分析和改善,部分干部存在着得过且过的心态,缺乏事业心。
(三)资源、功能整合不够,各自为政,缺乏核心产品。传统物流企业多以自身传统强项作为自己的主打产品,例如重庆中集物流有限公司的集装箱运输,重庆长安民生物流有限公司的汽车物流等。这些企业往往也在此基础上从事其他环节的物流经营活动,仓储、配送、货代等。在经营这些拓展项目时,基本上各公司完全放手让各分公司部分经理去操作,经常出现重复性的硬件投入和人力资源的分散,物流功能的重合,甚至出现分公司之间的内部竞争,缺乏资源和功能的整合,缺乏供应链的整合,呈现出优势项目不强,其余项目一般的均衡化的特征,没有形成核心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
(四)资产使用效率低,管理成本较高。部分企业高层好大喜功,重视硬件投入,忽视软件建设。企业资金更多用于土地征用,建设房屋和车辆等设备投入,很少开展中基层员工培训和管理能力提升。对于已经处于领导岗位的中层以上干部缺乏能上能下的勇气和决心,干部人数越来越多,待遇越来越好,管理成本越来越高。
(五)人才流失严重,高层次人才匮乏。这些物流企业用人制度也远远不如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那样灵活,论资排辈的现象也还时有发生。真正有能力的科班出生的员工流失严重,人才储备几乎断档,真正的高级经营人才凤毛麟角。
三、重庆市传统物流企业发展对策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传统物流企业的出路在哪里?绝不在于一成不变的守着手中的基业。穷则变,变则通。
(一)树立战略发展思想,打造核心竞争力。针对日益激烈的物流市场,传统物流企业更应该树立战略发展思想。如果优势项目能够继续保持,进一步强化自己的传统优势项目,加强物流功能的整合,开发配套系列服务,优化流程,精简手续,提高效率,加强交流学习,学习沿海城市同类型企业的经验,始终保持在该领域的本土领先地位。如果优势项目已经缺乏优势,后继乏力,传统物流企业就需要考虑转型,开发新的产品,寻找新的核心产品,逐步转型,应对危机。
(二)加强人力资源规划,培养梯队管理人才。现在的物流企业,缺中高层物流人才,不缺底层操作人员。物流公司都想从市场上招聘有经验的管理人员,但这些人即为紧缺,几乎很难招聘到。就目前的物流人才市场来看,普通高校物流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好的工作,很多物流公司将大专生和本科生与高中毕业生同样对待,都从基层开始积累经验,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激烈和考核以及必要的指导,这些潜力型人才往往在他们未成为人才时就放弃了,或转行或跳槽。这种现象对物流公司人才人力资源管理者来说,确实是一种打击,就更不愿意培养大学生了,即使招到也是一样的低工资、苦劳力。于是就出现了大学生不愿意去物流公司,物流公司也长期缺乏物流人才的尴尬局面。究其根源,物流公司就应该踏踏实实的和高校合作,以合理的待遇、细心的指导和较为明显的考核晋升机制来培养并留住人才,培养出真正属于企业自己的梯队人才,才能真正解决物流公司中高层人才紧缺的问题。
(三)树立精细化管理思想,激活员工工作积极性。物流是较为特殊的行业,是需要精打细算节约成本才能创造利润的行业,粗放型管理已经不能适应物流行业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目标责任制、严格的绩效制度等,积极推进工作标准化,将物流公司的管理精细到每一步流程,每一名员工,激活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才能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总而言之,重庆市传统物流企业在市场竞争加剧时,已经有些后劲不足,各种弊端纷纷凸显,只有加强企业战略管理,打造核心产品,树立精细化管理,并加强人力资源的的规划和管理,才能提升生存能力和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并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耿媛媛.双汇物流公司核心竞争力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4):36-37.
[2]刘维林.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J】.商业研究,2004,(8 ):145—146.
[3]蒋学伟.持续竞争优势[M J.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7- 15.
[4]吴言忠,王颖.提升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研究【J】.集团经济研究 ,2004(8):8—12.
[5]叶怀珍,胡异杰.物流系统优化对策的探讨【J】.四川工业学院学报 ,2003(4)56—61.
作者简介:
1.宋伦斌,后勤工程学院物流工程硕士,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国际物流。
2.冯云,后勤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物流信息系统、物流配送。
关键词:传统物流企业;经营战略;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142-01
重庆市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建设西部地区现代服务业高地,第二就要建设西部地区国际物流中心。近年来,重庆市随着寸滩两路保税港区和西永综合保税区的建立,主城“三基地四港区”的建设和发展,重庆物流得到了飞速发展,重庆的传统物流企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新兴的民营物流企业、外资物流企业也纷纷进驻重庆市场,以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区为例,目前已经入驻物流企企业就达400余家。随着国家、市政府对物流业的支持,重庆物流企业不断增多,虽有良好的物流大环境,但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外来物流企业的冲击,重庆市传统物流企业正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十字路口。
一、重庆市传统物流企业发展现状
重庆市是一江两翼三洋国际物流大通道的国家级物流枢纽,通过三基地四港区建设,渝新欧铁路通车,实现水、陆、空无缝衔接。重庆市物流大环境绽放出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DB SCHERKER、APL等国际知名物流企业强势进驻,新宁物流、利耀国际物流等新兴民营物流纷纷入驻,重庆传统的物流企业的本土优势正在逐渐缩小。就传统物流企业的发展而言,主要呈现三大特点。
(一)自身发展缓慢,传统项目优势日益缩小。
传统物流企业虽然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由于发展速度过于缓慢,一些在公路运输、集装箱运输、江河运输等传统项目不再是独家经营,先天优势正在逐渐消失。
(二)市场环境开放,民营外资企业强势冲击。
重庆物流大环境的喜人形势,吸引力大量的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进驻重庆市场,他们先进的管理模式,精细化的管理手段,正规的用人制度,严格的流程控制对传统物流企业形成了强势冲击。
(三)机遇与挑战并存,企业面临重新洗牌。
未来的重庆物流市场,还将进一步发展壮大,国际物流枢纽的作用还会一进步加强。物流市场总量在扩大,物流业务需求的类型也在发生变化,传统物流企业拥有了更多的发展选择,强化优势项目或者转型其他物流产品,例如金融物流、汽车物流、农产品物流等。同时,由于外资物流企业或民营物流企业的强势进驻,竞争日趋惨烈,不进则退,或发展或消亡。
二、重庆市传统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
在当今世界,物流业都在向着高效率、低成本、规范化化、集成性、信息化方向努力的时候,传统物流企业后继乏力,有些跟不上时代的节奏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缺乏经营战略,思想保守、固步自封、创新性差。一些重庆本土老牌物流企业,多年来都在固步自封,只看到近几十年自身取得进步,车辆数量的提升和仓储面积的扩大。在日新月异的重庆物流市场面前,缺乏应对,缺乏开拓和变革的勇气,坐失难得的发展良机。
(二)管理粗放、责任意识淡漠、事业心不强。物流行业历史并不长,传统物流企业的管理层多是非专业出生,更多的凭借多年的资历和经验走上如今的管理岗位。由于缺乏系统的学习和培训,他们的管理模式比较粗放,对职责权利缺乏系统的梳理,对工作流程缺乏有效分析和改善,部分干部存在着得过且过的心态,缺乏事业心。
(三)资源、功能整合不够,各自为政,缺乏核心产品。传统物流企业多以自身传统强项作为自己的主打产品,例如重庆中集物流有限公司的集装箱运输,重庆长安民生物流有限公司的汽车物流等。这些企业往往也在此基础上从事其他环节的物流经营活动,仓储、配送、货代等。在经营这些拓展项目时,基本上各公司完全放手让各分公司部分经理去操作,经常出现重复性的硬件投入和人力资源的分散,物流功能的重合,甚至出现分公司之间的内部竞争,缺乏资源和功能的整合,缺乏供应链的整合,呈现出优势项目不强,其余项目一般的均衡化的特征,没有形成核心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
(四)资产使用效率低,管理成本较高。部分企业高层好大喜功,重视硬件投入,忽视软件建设。企业资金更多用于土地征用,建设房屋和车辆等设备投入,很少开展中基层员工培训和管理能力提升。对于已经处于领导岗位的中层以上干部缺乏能上能下的勇气和决心,干部人数越来越多,待遇越来越好,管理成本越来越高。
(五)人才流失严重,高层次人才匮乏。这些物流企业用人制度也远远不如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那样灵活,论资排辈的现象也还时有发生。真正有能力的科班出生的员工流失严重,人才储备几乎断档,真正的高级经营人才凤毛麟角。
三、重庆市传统物流企业发展对策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传统物流企业的出路在哪里?绝不在于一成不变的守着手中的基业。穷则变,变则通。
(一)树立战略发展思想,打造核心竞争力。针对日益激烈的物流市场,传统物流企业更应该树立战略发展思想。如果优势项目能够继续保持,进一步强化自己的传统优势项目,加强物流功能的整合,开发配套系列服务,优化流程,精简手续,提高效率,加强交流学习,学习沿海城市同类型企业的经验,始终保持在该领域的本土领先地位。如果优势项目已经缺乏优势,后继乏力,传统物流企业就需要考虑转型,开发新的产品,寻找新的核心产品,逐步转型,应对危机。
(二)加强人力资源规划,培养梯队管理人才。现在的物流企业,缺中高层物流人才,不缺底层操作人员。物流公司都想从市场上招聘有经验的管理人员,但这些人即为紧缺,几乎很难招聘到。就目前的物流人才市场来看,普通高校物流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好的工作,很多物流公司将大专生和本科生与高中毕业生同样对待,都从基层开始积累经验,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激烈和考核以及必要的指导,这些潜力型人才往往在他们未成为人才时就放弃了,或转行或跳槽。这种现象对物流公司人才人力资源管理者来说,确实是一种打击,就更不愿意培养大学生了,即使招到也是一样的低工资、苦劳力。于是就出现了大学生不愿意去物流公司,物流公司也长期缺乏物流人才的尴尬局面。究其根源,物流公司就应该踏踏实实的和高校合作,以合理的待遇、细心的指导和较为明显的考核晋升机制来培养并留住人才,培养出真正属于企业自己的梯队人才,才能真正解决物流公司中高层人才紧缺的问题。
(三)树立精细化管理思想,激活员工工作积极性。物流是较为特殊的行业,是需要精打细算节约成本才能创造利润的行业,粗放型管理已经不能适应物流行业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目标责任制、严格的绩效制度等,积极推进工作标准化,将物流公司的管理精细到每一步流程,每一名员工,激活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才能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总而言之,重庆市传统物流企业在市场竞争加剧时,已经有些后劲不足,各种弊端纷纷凸显,只有加强企业战略管理,打造核心产品,树立精细化管理,并加强人力资源的的规划和管理,才能提升生存能力和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并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耿媛媛.双汇物流公司核心竞争力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4):36-37.
[2]刘维林.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J】.商业研究,2004,(8 ):145—146.
[3]蒋学伟.持续竞争优势[M J.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7- 15.
[4]吴言忠,王颖.提升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研究【J】.集团经济研究 ,2004(8):8—12.
[5]叶怀珍,胡异杰.物流系统优化对策的探讨【J】.四川工业学院学报 ,2003(4)56—61.
作者简介:
1.宋伦斌,后勤工程学院物流工程硕士,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国际物流。
2.冯云,后勤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物流信息系统、物流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