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留清气满乾坤

来源 :台港文学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ai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戊戌秋日,碧空如洗。午后,斜阳映照下,客厅显得敞亮些了。眼前一尊瓷盘,温润白底,梅花旁逸,饰以古诗名句: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落款:项南一九九四年三月北京。
  项南最喜欢、最常引用的这一诗句,见之于王冕《墨梅》。
  我家洗砚池边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元·王冕《墨梅》
  这首题画诗,诗人将梅花人格化,形象化地体现了自己的人生追求。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如同梅香,与天地共存。追忆往事,项南形象愈益清晰。
  也是在1994年,《台港文学选刊》创办十周年。回首来时路,甘苦备尝,感慨万端。我们给项南去信,恳切希望能够再次得到他的勉励和指导。我们的期待没有落空。项南果然寄来了贺辞:
  台港文学选
  窗口加纽带
  苦斗十年整
  骄骄海内外
  凝视项南道劲的手迹,心潮翻涌。“苦斗”二字,道尽开拓之艰难困苦!当时,著名评论家、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唐达成在贺辞中,用一段诗意化的文字,对此作了形象概括:“筚路蓝缕,倍历艰辛,为了给文学交流架起一座灿烂桥梁,编辑诸同仁劈波斩浪,运土填石,孜孜石乞石乞,在所不辞。”
  《台港文学选刊》于1984年9月创刊。我们常说,这是“应运而生”。1984,可谓特殊的年份。八闽大地上,改革开放热风浩荡。这年2月,邓小平视察厦门。项南提出,要将厦门特区由2.5平方公里扩大到全岛,争取建成自由港。3月下旬,55位厂长经理联名写信,呼吁“松绑放权”,项南立即要求《福建日报》在一版头条发表,亲自撰写按语,说此信“情辞恳切,使人有一种再不改革、再不放权真的就不能前进了的感觉……”5月中旬,项南为《福建日报》写了社论《让“包”字进城》。他认为,一搞放权,一搞承包,一放一包,可以很快把企业搞活。一时间,形成浓厚的舆论场。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思想文化领域,改革开放产生强劲的动力。也正是在这一年,邓小平明确提出“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中英两国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当时全省上下,充溢着解放思想、勇闯禁区的氛围,从领导到基层,渴盼在两岸关系上开创新局面。《台港文学选刊》于焉问世。
  小至一家文学期刊,大至一省建设事业,若要脱颖而出,拓开新生面,岂能一帆风顺!
  改革开放之初,中央决定广东、福建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然而,“左”的影响根深蒂固,积重难返,各项工作徘徊不前。紧要关头,项南受命主政福建,负起拨乱反正重责。1981年1月14日,项南抵达福州。6天之后,他在省党代表会议上作了《谈思想解放》的报告。结束讲话时,他意犹未尽,朗声道:“我想抒发一下自己对福建的感情和渴望:闽之水何泱泱,闽之山何苍苍,若要福建起飞快,就看思想解放不解放。”
  项南思维超前,胆魄超群。有人称他“项大胆”。
  有太多、太多的“第一次”:
  第一次提出在廈门特区建设“自由港”;
  第一次提出建设高速公路;
  第一次提出“让世界了解福建,让福建了解世界”;
  第一次提出因地制宜,大念“山海经”:
  第一次提出重视资源保护,消灭“森林赤字”;
  第一次提出支持企业“松绑放权”,推动企业改革;
  第一次提出“乡镇企业一枝花”,福建经济靠乡镇企业打头阵;
  第一次提出“以智取胜”,引进人才……
  在项南的强力推动下,接连出现了多个“第一家”:
  厦门高崎国际机场,中国第一家完全利用外资建设,并由地方政府管理的机场;
  福日电视机公司,在中国落户的第一家中外合资经营公司;
  福州程控电话,中国第一家引进的全自动的程控电话……
  假如从细微处看,还可以加上许多,比如《台港文学选刊》,中国第一家专门介绍台湾、香港、澳门及海外华文作家作品的期刊。
  虽然只是一本文学杂志,凭心而论,一路走来,实属不易。
  台港澳地区以及海外文坛,活跃着不少闽籍人士。改革开放之初,《福建文艺》(《福建文学》)便开始介绍旅港闽籍作家作品,后来范围逐渐扩大,不受限于闽籍。1982年伊始,《福建文学》开设“台湾文学之窗”,陈章武和笔者兼任责任编辑,逐期介绍台湾作品,以短篇小说为主,大多附以福建社科院刘登翰、包恒新、张默芸、黄拔光等学者的评析文章,受到读者欢迎。在这个基础上,汇集梳理和分析省内外读者的意见,并适时吸纳来闽参加学术活动的香港作家的建议,1984年6月酝酿创办《台港文学选刊》。当时,杨滢担任省文联党组书记,张贤华、丁仃、季仲为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李光为秘书长。省文联领导迅即上报。何少川时任省委宣传部部长,副部长中王仲莘分管新闻出版和外宣,许怀中分管文艺,明确给予支持。申请报告当天呈送,当天就批准。6月8日,省委宣传部致函省文联党组,同意出版《台港文学选刊》,提出:“望你们注意把关,着重选登健康、进步、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台港文学作品。同时,应注意加强评论工作。另外,为保证增刊质量,《选刊》需配备专职编辑人员。”6月25日,福建省出版事业管理局也下达同意出版《台港文学选刊》的通知,并于8月2日颁发“报刊杂志出版证书”(闽版刊字第106号)。刚创刊时,《台港文学选刊》作为《福建文学》增刊,《福建文学》主编季仲、副主编蔡海滨、陈章武分别兼任《台港文学选刊》正、副主编,笔者为“专职编辑人员”,许江兼职美编。早先设《台港文学选刊》编辑组,后称编辑室。1987年8月,根据报刊整顿工作精神,《台港文学选刊》改由福建省文联主办、主管,季仲兼任主编,笔者担任副主编,专职。龚万山兼任美编,楚楚、宋瑜先后加盟,担任文编。这是后话。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创刊在即,我们敬请项南撰写发刊词。这并不纯是出于他身居高位,藉以“借光”。三年间,项南力排“左”的干扰,革故鼎新,从实际出发,倡导建设“八大基地”,其中包括对台工作基地。他重视对台、对侨、对外工作,提出一系列极具前瞻性的主张,在海内外引起良好反响。项南在宣传部门工作多年,对办报、办刊堪称行家里手,请他撰写发刊词,再合适不过了。果然,约稿信送去没多久,《窗口和纽带》就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后来才知道,那时按照中央统一安排,福建省委正开展党建专项工作,时间之紧,责任之重,可想而知。7月3日,他还在作有关总结:7月6日,就应约写了这篇文章。足见他是何等重视!
  窗口和纽带
  项南
  地处祖国东南的闽、台、港,可说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也可以说是一个国家,三种社会。
  如何促使不同制度、不同社會的人增进了解,消除隔阂,求同存异,进而融会贯通,和谐默契?文化的交流,可能是一个较好的途径。
  不论是台湾、香港,还是大陆,人民都是聪明、勤奋的,都渊源于一个古老的文化传统,都蕴藏着光耀夺目的艺术珍宝,都以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无比自豪。也无论是追溯往事,还是展望未来,我们都能发现,共同的东西远比差异之点多得多。
  《台港文学选刊》将成为瞭望台港社会的文学窗口,联系海峡两岸的文化纽带,团结三种社会力量的一种精神象征。
  我认为,这个选刊是可以担当起这一任务的。因此,我也相信,这个选刊是会受到炎黄子孙的欢迎和喜爱的。
  (1984年7月6日于福州)
  项南还附有信函:“遵嘱为《港台文学选刊》写了代序,你们看是否能用,请修改。清样送我一阅。”他并就《台港文学选刊》第一期拟载作品提出具体建议,“当否请酌”。项南撰文,让我们喜不自禁。他的谦谦君子之风,也令人无比感动。我们果然大胆作了局部“修改”。根据刊物定位和文坛创作状况,确定刊名为《台港文学选刊》,而非《港台文学选刊》,该文为代发刊词,而非代序。项南欣然接受。
  项南看待对台对侨对外工作,高瞻远瞩。他提出经济特区和开放城市作为“窗口”,应当要从两面看,“我们可以透过‘窗口’往外看,人家也可以通过‘窗口’往里看”,不仅自己要朝外看,还要让人家往里看。对待《台港文学选刊》也要从两面看,既是“瞭望台港社会的文学窗口”,又是“联系海峡两岸的文化纽带”,而且是“一种精神象征”。
  项南一再为人们排忧解难,遮风挡雨,自身却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1986年春夏之交,项南离任返京。临走的一天,他突然来到省文联,据说是前来看望有事到福州住在文联招待所的一位画家朋友。这位画家外出,项南顺便看望了文联机关干部。事先并没有通知。当他来到《台港文学选刊》的办公室,我和那时也在场的楚楚一下怔住了。省文联领导向他做了介绍,他微笑着和我们握手。虽说从媒体上经常见他,但面对面,却是第一次。他的慈祥的笑容,平和的神态,让人倍感亲切,拘泥和不安立刻化为乌有。像是与一位可敬可亲的长者重逢。我们从未向他表示过谢意。只是按期寄赠一份刊物,也许借此向他汇报,我们为敞开“窗口”,为牵起“纽带”,始终在努力,按他的话说,在不懈地“苦斗”。
  时光流徙,带走了许多人和事,消失殆尽:也留下了一些,永志不忘,历久弥新。
  值此项南百年华诞之际,追忆往事,心绪难平。翻开《人民公仆项南》一书,扉页上写着:杨际岚同志留念
  汪志馨
  一九九八年十一月
  项南辞世一年之后,社会各方支持下,编印了这部纪念文集。项南夫人汪志馨题赠。我将珍存它,永久,永久……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医学也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纳米技术的引进将给生物医学领域带来一场深刻的革命,在研究和治疗人类重大疾病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就是一位纳米生物医学领域的科研之星——张峰教授。  作为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副院长,张峰教授向记者介绍说,纳米生物医学是利用纳米技术解决生物医学问题的交叉研究学科。近年来,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纳米生物医学,张峰在开发新型细胞
21世纪,水资源危机已成为世界各国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1977年,联合国水事会议就发出警告:“石油危机以后的下一个危机就是水的危机。”全球无数科学家为之心忧,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张静也是其中之一。2008年5月,张静作为海外引进优秀人才回国,开始了在水资源方面的研究与探索。  农业灌溉:滴“水”不漏  用水结构中,农业用水占社会总用水量比例最大。继以色列高效的农业灌溉技术极大地弥补了其先天不足的水资
刺 青  跟朋友喝咖啡聊天。她刚与某个女演员见过面,说到这女孩的刺青,形容给我听,怎么整条右手臂刺着一株藤蔓,蔓须曲折缠绕,最长的一根须蔓,一直蜿蜒到手背,仿佛血管静脉着了色伏贴在手背的皮肤上。  朋友形容得很美,我从她的言语衍生我的想象,而不知道为什么想象到的是藤蔓的凋萎。现在,年轻的丰实饱满的手臂刺上的刺青,等到二三十年后,或许皮肤变得松弛干燥,那蔓延的藤蔓,依旧停留在皮肤上,停留在或许骨节增
水生蔬菜是浙江省的传统特色蔬菜产业,新世纪以来,随着各级对水生蔬菜产业的重视,不断加大投入,使其得到了跨越式发展。特别是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牵头组织科研、推广、生产单位和企业组建的水生蔬菜科研团队,在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浙江省水生蔬菜产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浙江省水生蔬菜产业的大发展,与一个人深深地联系在一起,他就是金华市农科院院长郑寨生研究员
姜会林,长春理工大学原任校长,现任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兵工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光学学会常务理事。在光学系统设计、光电动态测试、空间激光通信技术等领域卓有建树。现已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50余项,正在主持总装备部和国家“863”等课题6项。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8项。获授权发明专利22项,发表学术论文21 5篇,出版
在奇妙的无机化学海洋里,他求知探索,耕耘收获;在传道授业解惑中,他因材施教,传递正能量。他说他要做教学与科研的守望者。  ——2012年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授予刘伟生院长颁奖词  作为教师,他诲人不倦,以爱播种,以心耕耘,先后指导毕业硕士生15届、博士生12届,为化学化工行业培养了数以百计的高水平专业人才;作为学者,他矢志科研,以学为基,以勤为力,在稀土功能配合物和稀土发光材料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富有
预警机是空基预警探测体系的信息枢纽和指挥中心,是空中多面手和力量倍增器,是现代空军的重要标志,已成为各国国防竞争的重点领域。2009年10月1日,建国60周年大阅兵上,空警2000预警机承载着国人的期待与自豪带领庞大机群从天安门广场呼啸而过,第一次展示在世人面前,标志着我国几代人的预警机梦想在此刻实现!  如果说预警机是国防装备领域的一顶皇冠,那么预警雷达便是这顶皇冠上的明珠。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2012年,对被誉为“光学摇篮”的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来说是值得庆贺的一年,这一年,它迎来了60岁生日。60年一甲子,甲子,在中国传统里是一个轮回的意思。60年前,在王大珩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努力下,作为新中国第一个应用光学和工程光学领域具有综合研究制造能力的科研机构,长春光机所先后参加了“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等多项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涌现出一批以蒋筑英、20多位两院院士为代表
温州医科大学基因组医学研究院联合国内两所科研机构首次发现了先天性腰椎峡部裂及腰椎滑脱患者的致病基因:SLC26A2基因编码的Stas功能域存在错义突变,导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腰椎峡部裂和腰椎滑脱。SLC26A2基因编码是一种在胚胎发育期腰骶椎软骨表达的硫转运蛋白,功能试验证明,突变损害了其转硫能力,而软骨细胞的硫转运障碍所致的腰椎软骨发育不良,与腰椎峡部裂及滑脱密切相关。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在我国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目前,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发病率最高的疾病,而腔内血管技术的发展使血管疾病的诊治水平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在这一领域,我国血管外科的发展可谓名列前茅。  2012年10月17日,由长海医院血管外科主办的2012年国际腔内血管学大会即将在上海召开,来自世界各国的腔内血管学专家将会在此济济一堂。而作为会议的主办方之一、长海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