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学生的心理、生理和年龄特点决定了教师要付出很多精力,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去关爱学生,勤于培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人们说世上有两种职业不容有失,一是医生,一是老师。
【关键词】教学;新课程;武功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000-01
一、课程改革现状
1.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的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时下课程改革方兴未艾,各种适应新理念的教学方式如百花竟放,千姿百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在知识更新加快,传播渠道多样化的今天,教师已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
于是作为教师的我们也确实有些“乱花渐欲迷人眼”了。教了二十多年的书,本以为经验丰富,走进课堂可以信手拈来,可是在新课程理念的实施过程中发现越来越不会上课了。传统教学太死板,以学生为主体怕落实不到位,小组讨论怕课堂把控不好,是先教后学,还是先学后教,真是无所适从,招招受制。
闲瑕之余又翻起了金庸的武侠小说。读罢掩卷沉思,这金庸的武侠小说确实了得,除了令人荡气回肠的英雄气慨,心驰神往的高深武功,还蕴含着颇值得我们借鉴的教育理念。金老先生笔下的武功门派众多,主人公天资各异,且看郭靖靠勤奋,杨过靠聪明,张无忌天性随和,这都是天生的,后天学也学不来。
2.教学中的“活学”+“活用”。
加强自身修养,做学生为人的楷模。教师工作是整个学校工作的至关重要的一环。教师教学作为直接领导者、组织者和教育者,其责任尤其重大。由于教师教学处于教育管理工作的第一线,面对的是一张张不同的面孔,接触的是一个个生龙活虎、心理状态不同、情绪波动性大、性格及品行尚未定型、可塑性较大的学生,这也就决定了教师的工作的难度大、任务重。教育“活学活用”显得有尤其重要和明显。
在金庸所有武侠小说里,但独孤九剑不一样,唯一一门有学习方法的武功,而且,这个方法还是普适的,不仅限于学武,可用于学一切知识。我们且看令狐冲学独孤九剑,从二流门派的弟子跻身一流高手的全过程。华山思过崖, 田伯光第N次制服了令狐冲,逼他随自己下山,风清扬忍不住现身指点,让令狐冲按“白虹贯日”+“有凤来仪”+“金雁横空”+“截剑式”的顺序使三十招华山剑法。令狐冲使了第一招,剑尖朝天,第二招就接不下去了。风清扬说什么来着:“蠢材,蠢材!无怪你是岳不群的弟子,拘泥不化,不知变通。剑术之道,讲究如行云流水,任意所至。你使完那招“白虹贯日”,剑尖向上,难道不会顺势拖下来吗?剑招中虽没这等姿势,难道你不会别出心裁,随手配合么?”令狐冲练了一遍,就剑术大进,不但跟田伯光过了一百多招(之 前连三十招都接不住),还在风清扬的提醒下,以手当剑,点中穴位,赢了田伯光。
书中写到,岳不群教徒极严,弟子使剑,稍有差池就会纠正,每招都得练到十全十美才行。令狐冲是大弟子,为博赞许,更是一板一眼,不敢怠慢。毫无疑问,岳不群是应试教育的拥趸,坚持用标准答案教徒弟。弟子们拷贝完剑招,就纹丝不动、一个一个地存进脑子里,临敌的时候,要在极短的时间内,连续调出几十个、几百个匹配的,找不着、找错了,不是输就是死,想想这华山派能活下来也是奇迹了。反观风清扬的教育理念:“招数是死的,发招之人却是活的……学招时要活学,使招时要活使。“所谓“活学”,就是学的时候就得了解这知识可能怎么用、可以怎么变化,硬背下来、死透了的知识,用的时候想让它立马活过来,可能吗?
二、常态观摩非“止痒”
教学活动能否高效,关键在于我们设计和实施的教学活动能否精确、有力、准时地切中目标。“隔靴挠痒”的感觉我们大家可能都体会过,就是很不舒服,明知道“痒”在哪儿,也做出了“搔”的努力,但就是解决不了问题,“痒”依然“我行我素”。我们的课堂教学,和令狐冲学剑法还真是异曲同工呢。如今课改名师“各大门派”,众说纷纭,尽展风采。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大家当然是力争学得“上乘武功”,以求课堂上大显身手。于是观摩、学习各种公开课、观摩课,如火如荼。有些人一下就“打通了任督二脉”,掌握了要领,有的却是一招一式铭记于心却收效甚微。我想我们致命的弱点便是停留在“一招一式”上,成了课改的传声筒。别人先学后教,你也来个不议不讲,别人掌声激励,你也来个“啪啪啪,你真棒!”。這样反而弄巧成拙,导致热闹的课堂之余学生学到的东西却铢两分寸,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教学如武功,应活学活用,不同的课改理念要融会贯通。同一篇课文,同一篇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师可以上出不同的味。教学设计是死的,人是活的。我们还是要注重教学功底的训,克服一招一式模仿的缺点。我想风老先生令狐冲的武功传授方式对我们会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作者简介:刘文辉 男 1969·10-,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教于福建省建宁县职业中学。1990年7月毕业于福建省三明市师范专科学校,政教专业,获大专学历,2011年9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获教育管理专业网络教育本科学历。任教十几年来,对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取得较为显著地成绩,多次受到上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好评。2009年被福建省教育厅授予“福建省优秀农村教师”称号。
【关键词】教学;新课程;武功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000-01
一、课程改革现状
1.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的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时下课程改革方兴未艾,各种适应新理念的教学方式如百花竟放,千姿百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在知识更新加快,传播渠道多样化的今天,教师已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
于是作为教师的我们也确实有些“乱花渐欲迷人眼”了。教了二十多年的书,本以为经验丰富,走进课堂可以信手拈来,可是在新课程理念的实施过程中发现越来越不会上课了。传统教学太死板,以学生为主体怕落实不到位,小组讨论怕课堂把控不好,是先教后学,还是先学后教,真是无所适从,招招受制。
闲瑕之余又翻起了金庸的武侠小说。读罢掩卷沉思,这金庸的武侠小说确实了得,除了令人荡气回肠的英雄气慨,心驰神往的高深武功,还蕴含着颇值得我们借鉴的教育理念。金老先生笔下的武功门派众多,主人公天资各异,且看郭靖靠勤奋,杨过靠聪明,张无忌天性随和,这都是天生的,后天学也学不来。
2.教学中的“活学”+“活用”。
加强自身修养,做学生为人的楷模。教师工作是整个学校工作的至关重要的一环。教师教学作为直接领导者、组织者和教育者,其责任尤其重大。由于教师教学处于教育管理工作的第一线,面对的是一张张不同的面孔,接触的是一个个生龙活虎、心理状态不同、情绪波动性大、性格及品行尚未定型、可塑性较大的学生,这也就决定了教师的工作的难度大、任务重。教育“活学活用”显得有尤其重要和明显。
在金庸所有武侠小说里,但独孤九剑不一样,唯一一门有学习方法的武功,而且,这个方法还是普适的,不仅限于学武,可用于学一切知识。我们且看令狐冲学独孤九剑,从二流门派的弟子跻身一流高手的全过程。华山思过崖, 田伯光第N次制服了令狐冲,逼他随自己下山,风清扬忍不住现身指点,让令狐冲按“白虹贯日”+“有凤来仪”+“金雁横空”+“截剑式”的顺序使三十招华山剑法。令狐冲使了第一招,剑尖朝天,第二招就接不下去了。风清扬说什么来着:“蠢材,蠢材!无怪你是岳不群的弟子,拘泥不化,不知变通。剑术之道,讲究如行云流水,任意所至。你使完那招“白虹贯日”,剑尖向上,难道不会顺势拖下来吗?剑招中虽没这等姿势,难道你不会别出心裁,随手配合么?”令狐冲练了一遍,就剑术大进,不但跟田伯光过了一百多招(之 前连三十招都接不住),还在风清扬的提醒下,以手当剑,点中穴位,赢了田伯光。
书中写到,岳不群教徒极严,弟子使剑,稍有差池就会纠正,每招都得练到十全十美才行。令狐冲是大弟子,为博赞许,更是一板一眼,不敢怠慢。毫无疑问,岳不群是应试教育的拥趸,坚持用标准答案教徒弟。弟子们拷贝完剑招,就纹丝不动、一个一个地存进脑子里,临敌的时候,要在极短的时间内,连续调出几十个、几百个匹配的,找不着、找错了,不是输就是死,想想这华山派能活下来也是奇迹了。反观风清扬的教育理念:“招数是死的,发招之人却是活的……学招时要活学,使招时要活使。“所谓“活学”,就是学的时候就得了解这知识可能怎么用、可以怎么变化,硬背下来、死透了的知识,用的时候想让它立马活过来,可能吗?
二、常态观摩非“止痒”
教学活动能否高效,关键在于我们设计和实施的教学活动能否精确、有力、准时地切中目标。“隔靴挠痒”的感觉我们大家可能都体会过,就是很不舒服,明知道“痒”在哪儿,也做出了“搔”的努力,但就是解决不了问题,“痒”依然“我行我素”。我们的课堂教学,和令狐冲学剑法还真是异曲同工呢。如今课改名师“各大门派”,众说纷纭,尽展风采。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大家当然是力争学得“上乘武功”,以求课堂上大显身手。于是观摩、学习各种公开课、观摩课,如火如荼。有些人一下就“打通了任督二脉”,掌握了要领,有的却是一招一式铭记于心却收效甚微。我想我们致命的弱点便是停留在“一招一式”上,成了课改的传声筒。别人先学后教,你也来个不议不讲,别人掌声激励,你也来个“啪啪啪,你真棒!”。這样反而弄巧成拙,导致热闹的课堂之余学生学到的东西却铢两分寸,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教学如武功,应活学活用,不同的课改理念要融会贯通。同一篇课文,同一篇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师可以上出不同的味。教学设计是死的,人是活的。我们还是要注重教学功底的训,克服一招一式模仿的缺点。我想风老先生令狐冲的武功传授方式对我们会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作者简介:刘文辉 男 1969·10-,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教于福建省建宁县职业中学。1990年7月毕业于福建省三明市师范专科学校,政教专业,获大专学历,2011年9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获教育管理专业网络教育本科学历。任教十几年来,对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取得较为显著地成绩,多次受到上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好评。2009年被福建省教育厅授予“福建省优秀农村教师”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