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水莼菜出“黄金”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ssi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柱县委、县政府在和黄水地区的农户充分沟通后,给了陈胜利一个满意的答复:实行“公司 基地 农户 品牌”的经营模式,公司和农民签订《莼菜规范化种植合同》,建立1万亩种植基地。
  2005年6月20日,陈胜利投资1000万元的重庆祥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黄水镇落户。
   在这家年生产能力达1万吨的莼菜深加工企业的带动下,石柱莼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1.2万亩,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优质莼菜基地。
   “从当地土家山寨下午采摘的莼菜,第二天中午即可到达日本名古屋并摆上日本人的餐桌,从采摘到食用,时间总共不到24小时。”陈胜利说。
   特色资源 资本,让石柱县1万多户土家山民,依靠种植莼菜走上了致富路。
其他文献
1954年的第一次江南写生正是李可染深入探寻现实生活实践的开始,他迈出了试探性的一步,师造化,到大自然中进行中国画改革的探索。虽然以写生的方式改革中国画并不是李可染的首创,但是此时的李可染确实将改革中国画的命运与自己相连,这是50年代一位中国画家面对厄运时的自觉意识,源自内心最深处的艺术良知与责任担当。然而只有这些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拥有改革的勇气与能力,因为中国画的改革不仅仅要面向生活,还要拥有深
开栏语:  森林重庆、畅通重庆、健康重庆、平安重庆、宜居重庆,这五大重庆是我市提升城市形象,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的载体和抓手,为了及时报道五大重庆建设的进展,本刊特从本期开始将“和谐重庆”栏目更名为“五大重庆”,欢迎读者踊跃来稿。  ——本刊编辑部    ■ 温情洋溢的拆迁公告    “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一座城市也总会有让人留恋的过去。旧房子、旧街道……都
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有许多令人着迷的小事:一件喜欢的旧衣裳、夜晚的低语、无花果的滋味……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微小的幸福。报纸上的案件  你刚刚和孩子吵了一架,过会上班又要对上司忍气吞声。不过现在,你正在浴缸里读报纸。首页上有重大新闻。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位厨师在确认妻子出轨后,将其杀害、分尸并水煮了四天,被发现时,尸体只剩下一点头骨,警方正是通过这一点点残骸确认受害人为厨师的妻子。然后你又读
“既然大家都说我是全村最富的,那我就选个全村最穷的!”去年3月,城口县厚坪乡云峰村党支部要求有帮扶能力的党员与贫困户签订帮扶责任书,三组组长、党员袁自林第一个站起来挑了块硬骨头——帮扶流浪汉苏仕青。  30岁出头的苏仕青,穷是出了名的。前些年,他的父亲长年患病卧床不起,母亲是个哑巴,一家三口挤在一个岩洞里,一个铁罐、两张用木板搭起的床、两床破棉絮,就是他家的全部家当。苏仕青靠帮别的村民打工混口饭吃
重庆人热衷于“打麻将”、“斗地主”,淡于学习、疏于读书。这种漠然于文化的现象,是有目共睹的。市委书记汪洋大力倡导领导干部多读书,并以此带动全社会形成浓郁的学习风气,使读书这样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在重庆成为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对此,我很有同感。   我1983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因为书的诱惑,申请分配到馆藏水平堪称亚洲第一的国家图书馆(那时叫北京图书馆,简称“北图”)工作。那是一个对知识如饥似渴
冲出峡谷——计划单列时期(1983—1997)  【使命】  1983年,农村改革已取得显著成效,如何把改革引向城市和企业,成了全国深化改革的重要议题。在这个特殊的背景下,邓小平提出一个重大命题:“四川面积太大了,重庆的经济实力没能得到充分体现,应考虑如何让重庆发挥更大作用!”为了破解这一命题,1983年1月7日,重庆市委、市政府将一套完整的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呈递到四川省委、省政府。三天后,四川正式
编者按:3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重庆代表团的审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胡锦涛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为重庆发展导航定向,激励“重庆舰”破浪前行。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做好新阶段重庆工作的重要指南,是推动重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方针。学习、宣传和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全市首要的政治任务。    深刻认识胡锦涛总书记对做好新阶段重庆工作的重要指示,进一
别梦薇,小名甜甜,沙坪坝区某小学六年级学生。这位只有11岁的小姑娘,多次在全市、全国的才艺表演中捧杯拿奖,小小年纪就星光灿烂。“小明星”的成长之路,是她的父母,用浓浓的爱铺就的。  小甜甜的父母都是共产党员,父亲别桦是沙坪坝区供电局检安公司高试班班长,母亲石露是沙坪坝区供电局“95598”热线电话话务员。这是一个十分普通的家庭,特别一点的是,石露年轻时当过文艺兵,现在依然是供电局的文艺骨干。这位曾
在西藏那片神秘的土地上,耀府从戎戍边20年,20年军人生活,造就了一个有责任感的男人。  1984年,耀府回重庆合川探亲,通过战友介绍,认识了在合川市工商局上班的我。从此,我们俩书信往来,传递彼此的情感。我们谈理想,谈工作,谈彼此的生活,信越来越厚,情越来越真。  我第一次到耀府老家去,在院子里看见一个80岁左右的瞎眼老太太,脸上很脏,流着鼻涕。耀府走上前去,拿纸轻轻地为老太太擦鼻涕,然后打水给她
编辑同志:  你好!时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上下说得最多的一句话,随处可见大标语,口号喊得震天响,仿佛“新农村”是一件指日可待、轻而易举的事。可是,作为一个在农村工作多年的镇干部,我想给你们反映一个困扰我多年的心病:新农村确实好,但没有“新农民”,谁来建设它呢?  以我所在的镇为例。我镇总人口4.5万,辖14个村和3个居委会,常年在外务工的农民有1.1万人。可以这样说,留守在农村中的,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