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侧柏毒蛾是为害柏科植物的主要害虫,以幼虫取食叶危害,严重时造成植株叶片全部干枯,给林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使林业生态和绿化受到严重影响。本文对其发生发展规律进行观察研究,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方法,以期为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有效保护林业生态環境。
关键词 侧柏毒蛾;外形特征;发生规律;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 S763.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4-0138-01
侧柏毒蛾(Parocneria furva)是柏类树木的主要食叶害虫,在东北、青海、宁夏、陕西、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广西、四川等地均有分布,在甘肃省主要分布在兰州、庆阳、平凉、定西市(安定、陇西、通渭、临洮、岷县)。侧柏毒蛾主要为害侧柏、刺柏、黄柏、龙柏、桧柏等的嫩芽、嫩枝和老叶,使枝梢枯秃、发黄变干,生长势衰退,似干枯状,2~3年内不长新枝。一般1年发生2代,以幼虫和卵在皮缝和叶上过冬,次年4月下旬幼虫咬食叶片和嫩枝,使叶片断茬或缺刻,嫩枝韧皮部被食光,严重时整株树叶被吃光,致使树势衰弱死亡[1]。
1 外形特征
1.1 成虫
侧柏毒蛾的成虫为褐色,体长14~20 mm,翅展17~33 mm。雄虫触角羽毛状,呈灰黑色,体色近灰褐色,前翅无花纹。雌虫触角短栉齿状,呈灰白色;前翅浅灰色,翅面有齿状波纹,近中室处有一暗色斑点,外缘布有若干黑斑;后翅浅黑色,带花纹[1]。
1.2 卵
侧柏毒蛾的卵为扁圆球形,初产时为青绿色,后变为黄褐色。
1.3 幼虫
侧柏毒蛾的幼虫为老熟时体长23 mm,近灰褐色,腹部第6节、第7节背面中央各有1个淡红色的翻缩线。身体各节具有黄褐色毛瘤,上着生粗细不一的刚毛[1]。
1.4 蛹
侧柏毒蛾的蛹为灰褐色,头顶具毛丛,腹部各节具有灰褐色的斑点,上生白色细毛,腹末具有深褐色的钩状毛[1]。
2 发生发展规律
侧柏毒蛾在定西市 1年发生2代,以初龄幼虫在树皮缝内越冬。卵初孵化为青绿色,经6 h变为浅绿色,后变为黄褐色,卵孵化率高达92%。卵孵化多在8:00前,初孵化的幼虫具有趋光性,次年4月下旬幼虫出蛰,危害嫩叶尖端,致使叶片枯黄脱落,幼虫夜晚取食,白天潜伏,老熟后吐丝结薄茧化蛹,7月上旬羽化为成虫,于叶柄、叶片上产卵。第1代幼虫于8月中旬化蛹,8月下旬出现成虫。9月上中旬出现第2 代幼虫[1]。幼虫在树干的缝隙间、树皮下或树洞内隐伏,傍晚向树冠迁移危害,一段时间后在树皮缝内越冬。
3 防治方法
3.1 化学防治
5月中旬至6月中下旬,在低龄幼虫期可用高效氯氰菊酯、功夫等2 000~3 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20%杀灭菊酯)2 000~3 000倍液,或50%丙溴辛硫磷乳油(如国光依它)1 000~1 5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如国光乙刻)2 000倍液,或40%啶虫毒乳油(如国光必治)1 500~2 000倍液进行防治,重点喷淋害虫危害部位,喷药时药液尽量接触虫体,连用2次,间隔5~7 d[2-3]。
3.2 物理防治
4月至5月初刮树皮,消灭潜伏在树皮下、皮缝内的幼虫。6月下旬和9月中旬在树叶、树皮缝处人工振落捉蛹。侧柏毒蛾成虫具有趋光性,可于7月上中旬和9月中下旬成虫羽化期利用黑光灯诱杀,集中消灭;或用烟碱乳油烟雾熏杀。
3.3 生物天敌防治
保护、利用寄生蝇、胡蜂、猎蝽、蜘蛛等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卵期天敌有跳小蜂,幼虫期天敌有家蚕追寄蝇、狭颊寄蝇,蛹期天敌有广大腿小蜂、黄绒茧蜂。此外,还发现有鸟类、蜘蛛、蚂蚁、螳螂、胡蜂等天敌。
3.4 生物农药防治
产卵期用5%速杀威乳油400~700倍液、0.3%印楝素乳油1 000~2 000倍液、1.1%烟百素乳油1 000~1 500倍液、2%烟碱乳剂900~1 500倍液等集中喷洒枝干,消灭初孵幼虫;大龄幼虫可用8 000 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200倍液、20亿/g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可湿性粉剂300倍液等注射整个虫道[4]。
3.5 营林措施
加强林木抚育管理,适时及时修剪伐除,封山育林改善林木生长环境,促进林木生长环境良性循环,营造混交林,避免营造侧柏纯林。采取侧柏与沙棘、红柳、山毛桃、山杏等其他适宜树种混交造林,形成以侧柏为主体的块状混交林或带状混交林。
4 参考文献
[1] 马学福.青海省侧柏毒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控措施初报[J].农民致富之友,2017(2):118.
[2] 苏新林,胡长效.侧柏毒蛾幼虫空间分布及抽样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4,32(5):988-989.
[3] 史生慧,何静,安靖荣,等.侧柏毒蛾生活习性及防治技术[J].生物技术世界,2016(2):44-45.
[4] 徐莹,张辽川.新沂市侧柏毒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8):116.
关键词 侧柏毒蛾;外形特征;发生规律;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 S763.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4-0138-01
侧柏毒蛾(Parocneria furva)是柏类树木的主要食叶害虫,在东北、青海、宁夏、陕西、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广西、四川等地均有分布,在甘肃省主要分布在兰州、庆阳、平凉、定西市(安定、陇西、通渭、临洮、岷县)。侧柏毒蛾主要为害侧柏、刺柏、黄柏、龙柏、桧柏等的嫩芽、嫩枝和老叶,使枝梢枯秃、发黄变干,生长势衰退,似干枯状,2~3年内不长新枝。一般1年发生2代,以幼虫和卵在皮缝和叶上过冬,次年4月下旬幼虫咬食叶片和嫩枝,使叶片断茬或缺刻,嫩枝韧皮部被食光,严重时整株树叶被吃光,致使树势衰弱死亡[1]。
1 外形特征
1.1 成虫
侧柏毒蛾的成虫为褐色,体长14~20 mm,翅展17~33 mm。雄虫触角羽毛状,呈灰黑色,体色近灰褐色,前翅无花纹。雌虫触角短栉齿状,呈灰白色;前翅浅灰色,翅面有齿状波纹,近中室处有一暗色斑点,外缘布有若干黑斑;后翅浅黑色,带花纹[1]。
1.2 卵
侧柏毒蛾的卵为扁圆球形,初产时为青绿色,后变为黄褐色。
1.3 幼虫
侧柏毒蛾的幼虫为老熟时体长23 mm,近灰褐色,腹部第6节、第7节背面中央各有1个淡红色的翻缩线。身体各节具有黄褐色毛瘤,上着生粗细不一的刚毛[1]。
1.4 蛹
侧柏毒蛾的蛹为灰褐色,头顶具毛丛,腹部各节具有灰褐色的斑点,上生白色细毛,腹末具有深褐色的钩状毛[1]。
2 发生发展规律
侧柏毒蛾在定西市 1年发生2代,以初龄幼虫在树皮缝内越冬。卵初孵化为青绿色,经6 h变为浅绿色,后变为黄褐色,卵孵化率高达92%。卵孵化多在8:00前,初孵化的幼虫具有趋光性,次年4月下旬幼虫出蛰,危害嫩叶尖端,致使叶片枯黄脱落,幼虫夜晚取食,白天潜伏,老熟后吐丝结薄茧化蛹,7月上旬羽化为成虫,于叶柄、叶片上产卵。第1代幼虫于8月中旬化蛹,8月下旬出现成虫。9月上中旬出现第2 代幼虫[1]。幼虫在树干的缝隙间、树皮下或树洞内隐伏,傍晚向树冠迁移危害,一段时间后在树皮缝内越冬。
3 防治方法
3.1 化学防治
5月中旬至6月中下旬,在低龄幼虫期可用高效氯氰菊酯、功夫等2 000~3 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20%杀灭菊酯)2 000~3 000倍液,或50%丙溴辛硫磷乳油(如国光依它)1 000~1 5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如国光乙刻)2 000倍液,或40%啶虫毒乳油(如国光必治)1 500~2 000倍液进行防治,重点喷淋害虫危害部位,喷药时药液尽量接触虫体,连用2次,间隔5~7 d[2-3]。
3.2 物理防治
4月至5月初刮树皮,消灭潜伏在树皮下、皮缝内的幼虫。6月下旬和9月中旬在树叶、树皮缝处人工振落捉蛹。侧柏毒蛾成虫具有趋光性,可于7月上中旬和9月中下旬成虫羽化期利用黑光灯诱杀,集中消灭;或用烟碱乳油烟雾熏杀。
3.3 生物天敌防治
保护、利用寄生蝇、胡蜂、猎蝽、蜘蛛等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卵期天敌有跳小蜂,幼虫期天敌有家蚕追寄蝇、狭颊寄蝇,蛹期天敌有广大腿小蜂、黄绒茧蜂。此外,还发现有鸟类、蜘蛛、蚂蚁、螳螂、胡蜂等天敌。
3.4 生物农药防治
产卵期用5%速杀威乳油400~700倍液、0.3%印楝素乳油1 000~2 000倍液、1.1%烟百素乳油1 000~1 500倍液、2%烟碱乳剂900~1 500倍液等集中喷洒枝干,消灭初孵幼虫;大龄幼虫可用8 000 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200倍液、20亿/g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可湿性粉剂300倍液等注射整个虫道[4]。
3.5 营林措施
加强林木抚育管理,适时及时修剪伐除,封山育林改善林木生长环境,促进林木生长环境良性循环,营造混交林,避免营造侧柏纯林。采取侧柏与沙棘、红柳、山毛桃、山杏等其他适宜树种混交造林,形成以侧柏为主体的块状混交林或带状混交林。
4 参考文献
[1] 马学福.青海省侧柏毒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控措施初报[J].农民致富之友,2017(2):118.
[2] 苏新林,胡长效.侧柏毒蛾幼虫空间分布及抽样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4,32(5):988-989.
[3] 史生慧,何静,安靖荣,等.侧柏毒蛾生活习性及防治技术[J].生物技术世界,2016(2):44-45.
[4] 徐莹,张辽川.新沂市侧柏毒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8):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