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影视公司在投资制作一部电视剧时,是否会将未来的收视率考量在内?收视率是制作公司通过电视剧作品的质量可以预控的么?影视公司在收视率方面又是如何与电视台合作的?
在新媒体兴起并蓬勃发展的今天,对于电视剧制作行业,收视率也许已经不再是唯一的参考标准。网络的欣欣向荣大力地冲击了传统媒体,电视剧、电视节目观众开始分层次分流,所谓的“唯收视率论”也日渐式微,影视公司对于一部剧效益的好坏判断也不再会仅仅局限于收视率这一方面量值。然而另一方面,网络媒介的兴起可以说仅仅是一夜之间,虽然如今网络点击率已被纳入一个量化的评判标准之中,但对于网络点击率真正的科学、权威统计仍未在这“一夜之间”建成。
因此,收视率仍然可以算得上一项重要的参考指标。但是如影视公司所言——“收视率很复杂,不是前期可以精准预判的。”影响收视率的因素方方面面,作为一个不可完全预判与掌控的变量,收视率有可能因为一个参演明星最新的负面新闻而跌,亦有可能因为一场将所有人困在家中的暴雨而涨。收视率的确是一个可以拿来沟通的量值,但不是绝对。对于影视制作公司,他们关注或看重的,也许并不是这样一个量化的数据,而是一部剧实打实的品质与口碑。
平台与收视率
电视指南:如今网络的观众群和电视的观众群是不同的?
乔柏华:网络上的观众与电视机前的观众肯定不是完全一样的,即便电视的观众也不一样。不同卫视也都有自己不同的观众群。如果把湖南台的剧拿到北京台去播肯定播不好,把北京台的戏拿到上海台去播,可能也播不好。中国很大,电视观众的地域性也很强。比如偶像剧,台湾拍的是偶像剧,赵宝刚拍的也是偶像剧。但一个就在南方播得比较火,一个就是北方播得比较火。同时,一个剧的观众群也许偏向年轻、也许偏向中年、也许偏向老年,但很难做得很全面。如果做得很全面,肯定就是全年前三名了。比如《甄嬛传》,它其中可能有包括中国人的共性在里面,那反响就会非常好。
电视指南:前期制作时,是否也会考虑到平台和收视群体的关系?
乔柏华:在做剧的时候,肯定也要先想好这部剧是适合南方播还是适合北方播,是适合湖南卫视播还是其他卫视播,因为湖南的观众群现在是最年轻的,其次就是浙江和江苏……你要选择好你的播出平台。比如四川的平台就喜欢看打仗的、热闹的、快节奏的,但如果给他们放一个生活剧,可能反响就不是那么好。现在电视剧有有深度的也有狗血的,如果把有深度的剧放在狗血的平台播,那肯定不行,把狗血的剧放在有深度的平台播,那也不对。所以平台不同,差异很大。平台是很重要的。
购剧与收视率
电视指南:电视台在购剧的时候会以收视率来作为尺标来购买么?
乔柏华:会,有的台就会偏收视率。
电视指南:Q:电视剧未来播出的收视率是否会影响价格?
乔柏华:有的时候会。像“对赌协议”就是给你一个基本可以接受的正常价格,如果戏播的不好,就每集往下减多少钱,如果收视率越来越高,就每集往上涨多少钱。
电视指南:那涨钱和减钱在收视率上的具体量值是多少呢?
乔柏华:有很多种情况,有的时候是看排名。比如我的平台之前一直是第十名的位置,而这次播出的戏到达了全国第五名,那这次比原本涨了五个位置,那可能每集就多给五万或者多少钱。
电视指南:电视台在购剧时是否会将公司之前几部戏的收视情况作为参考标准?
乔柏华:这是一个参考值,但不绝对。如果这次拿出来是一部很烂的戏,那电视台也不会因为你之前的业绩好就去买你的。但是比如你前两部同类题材的戏收视都不错,那下一部电视台可能会比较倾向于你。但像《青春期撞上更年期2》不就是反例吗?所以这个不会作为绝对标准来参考。
前期制作与收视率
电视指南:Q:影视公司在前期制作时怎么考量一个作品?
乔柏华:我觉得现在电视剧制作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基本上是凭感觉。这方面更多是影视公司一个经验的问题——之前这个类型的戏搭配什么样导演、什么样演员、拍完之后适合剪成多少集等等,各个方面都要考量。比如某一个演员可能非常没有观众缘,观众很不喜欢看他(她)的戏,那就不要用这个演员;某个导演拍戏很糙,那就不用他(她);剧本自己就可以判断,首先这个剧本吸不吸引你个人,吸不吸引你的团队,吸不吸引演员过来演。如果大家都觉得这是一部很好的文学作品,如果你拍的时候不拍得太糙,最后呈现成一部电视剧作品也不会很差。
电视指南:Q:前期制作的时候是否会对收视率进行一个预判?
乔柏华:这现在还并不是一个工业性的行业,我们不能像商业金融业一样精确。这个行业的变化性太强,制作的变化、播出的变化、演员的变化……所以对于制作方,哪怕是电视台,对收视率都很难做出精准的预判。
收视率是由多重因素组成的,其中包括电视台的排播,以及前面说过的这部戏适不适合对方平台……如果对方的平台给的价格很高,即便有的时候这部剧并不适合这个平台,但对我们制作公司来说价格是合适的,那我们就卖了。所以收视率是由很多复杂的因素组成的,不单单是一部戏好与坏的问题。收视率这方面很难预判与控制,所以我们制作的时候,只能去找最好的剧本、最合适的导演、最合适的演员,尽力去做到一个最好。那之后相关收视率的一些因素就是很不可控的了,比如这部戏在夏天播还是冬天播,结果都会不一样。暑期档怎么排播,寒假档怎么排播,电视台大概都知道在什么时间段观众喜欢看什么戏,但这个只能尽量去谈。制作方最能把握的,就是争取把自己的戏在那个类型里做到最好。
电视指南:现在是否某个特定类型电视剧收视率会比较吃香?因而制作方会去跟风制作这一类型剧?
乔柏华:对于中国电视剧制作业来说,现在很多创新的东西拍不了,不管是政策的原因,还是技术上的不足。因为拍不了所以只能无限地复制原来的一些东西。但对于现代戏来说,故事其实都是大同小异,生活就是那些事,所以在故事上可能很难有什么创新。我们能做的就是找新鲜的切入点,不一样的演员,某一个段落的创新。而电视台跟制作方说的也不是“我们要某一类型剧”,而永远是“我们要好剧”。好剧是什么剧?好剧是没有概念的,只有当你拍出来之后,大家看了之后都觉得这个剧吸引人、好看,那就是“好剧”。
在新媒体兴起并蓬勃发展的今天,对于电视剧制作行业,收视率也许已经不再是唯一的参考标准。网络的欣欣向荣大力地冲击了传统媒体,电视剧、电视节目观众开始分层次分流,所谓的“唯收视率论”也日渐式微,影视公司对于一部剧效益的好坏判断也不再会仅仅局限于收视率这一方面量值。然而另一方面,网络媒介的兴起可以说仅仅是一夜之间,虽然如今网络点击率已被纳入一个量化的评判标准之中,但对于网络点击率真正的科学、权威统计仍未在这“一夜之间”建成。
因此,收视率仍然可以算得上一项重要的参考指标。但是如影视公司所言——“收视率很复杂,不是前期可以精准预判的。”影响收视率的因素方方面面,作为一个不可完全预判与掌控的变量,收视率有可能因为一个参演明星最新的负面新闻而跌,亦有可能因为一场将所有人困在家中的暴雨而涨。收视率的确是一个可以拿来沟通的量值,但不是绝对。对于影视制作公司,他们关注或看重的,也许并不是这样一个量化的数据,而是一部剧实打实的品质与口碑。
平台与收视率
电视指南:如今网络的观众群和电视的观众群是不同的?
乔柏华:网络上的观众与电视机前的观众肯定不是完全一样的,即便电视的观众也不一样。不同卫视也都有自己不同的观众群。如果把湖南台的剧拿到北京台去播肯定播不好,把北京台的戏拿到上海台去播,可能也播不好。中国很大,电视观众的地域性也很强。比如偶像剧,台湾拍的是偶像剧,赵宝刚拍的也是偶像剧。但一个就在南方播得比较火,一个就是北方播得比较火。同时,一个剧的观众群也许偏向年轻、也许偏向中年、也许偏向老年,但很难做得很全面。如果做得很全面,肯定就是全年前三名了。比如《甄嬛传》,它其中可能有包括中国人的共性在里面,那反响就会非常好。
电视指南:前期制作时,是否也会考虑到平台和收视群体的关系?
乔柏华:在做剧的时候,肯定也要先想好这部剧是适合南方播还是适合北方播,是适合湖南卫视播还是其他卫视播,因为湖南的观众群现在是最年轻的,其次就是浙江和江苏……你要选择好你的播出平台。比如四川的平台就喜欢看打仗的、热闹的、快节奏的,但如果给他们放一个生活剧,可能反响就不是那么好。现在电视剧有有深度的也有狗血的,如果把有深度的剧放在狗血的平台播,那肯定不行,把狗血的剧放在有深度的平台播,那也不对。所以平台不同,差异很大。平台是很重要的。
购剧与收视率
电视指南:电视台在购剧的时候会以收视率来作为尺标来购买么?
乔柏华:会,有的台就会偏收视率。
电视指南:Q:电视剧未来播出的收视率是否会影响价格?
乔柏华:有的时候会。像“对赌协议”就是给你一个基本可以接受的正常价格,如果戏播的不好,就每集往下减多少钱,如果收视率越来越高,就每集往上涨多少钱。
电视指南:那涨钱和减钱在收视率上的具体量值是多少呢?
乔柏华:有很多种情况,有的时候是看排名。比如我的平台之前一直是第十名的位置,而这次播出的戏到达了全国第五名,那这次比原本涨了五个位置,那可能每集就多给五万或者多少钱。
电视指南:电视台在购剧时是否会将公司之前几部戏的收视情况作为参考标准?
乔柏华:这是一个参考值,但不绝对。如果这次拿出来是一部很烂的戏,那电视台也不会因为你之前的业绩好就去买你的。但是比如你前两部同类题材的戏收视都不错,那下一部电视台可能会比较倾向于你。但像《青春期撞上更年期2》不就是反例吗?所以这个不会作为绝对标准来参考。
前期制作与收视率
电视指南:Q:影视公司在前期制作时怎么考量一个作品?
乔柏华:我觉得现在电视剧制作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基本上是凭感觉。这方面更多是影视公司一个经验的问题——之前这个类型的戏搭配什么样导演、什么样演员、拍完之后适合剪成多少集等等,各个方面都要考量。比如某一个演员可能非常没有观众缘,观众很不喜欢看他(她)的戏,那就不要用这个演员;某个导演拍戏很糙,那就不用他(她);剧本自己就可以判断,首先这个剧本吸不吸引你个人,吸不吸引你的团队,吸不吸引演员过来演。如果大家都觉得这是一部很好的文学作品,如果你拍的时候不拍得太糙,最后呈现成一部电视剧作品也不会很差。
电视指南:Q:前期制作的时候是否会对收视率进行一个预判?
乔柏华:这现在还并不是一个工业性的行业,我们不能像商业金融业一样精确。这个行业的变化性太强,制作的变化、播出的变化、演员的变化……所以对于制作方,哪怕是电视台,对收视率都很难做出精准的预判。
收视率是由多重因素组成的,其中包括电视台的排播,以及前面说过的这部戏适不适合对方平台……如果对方的平台给的价格很高,即便有的时候这部剧并不适合这个平台,但对我们制作公司来说价格是合适的,那我们就卖了。所以收视率是由很多复杂的因素组成的,不单单是一部戏好与坏的问题。收视率这方面很难预判与控制,所以我们制作的时候,只能去找最好的剧本、最合适的导演、最合适的演员,尽力去做到一个最好。那之后相关收视率的一些因素就是很不可控的了,比如这部戏在夏天播还是冬天播,结果都会不一样。暑期档怎么排播,寒假档怎么排播,电视台大概都知道在什么时间段观众喜欢看什么戏,但这个只能尽量去谈。制作方最能把握的,就是争取把自己的戏在那个类型里做到最好。
电视指南:现在是否某个特定类型电视剧收视率会比较吃香?因而制作方会去跟风制作这一类型剧?
乔柏华:对于中国电视剧制作业来说,现在很多创新的东西拍不了,不管是政策的原因,还是技术上的不足。因为拍不了所以只能无限地复制原来的一些东西。但对于现代戏来说,故事其实都是大同小异,生活就是那些事,所以在故事上可能很难有什么创新。我们能做的就是找新鲜的切入点,不一样的演员,某一个段落的创新。而电视台跟制作方说的也不是“我们要某一类型剧”,而永远是“我们要好剧”。好剧是什么剧?好剧是没有概念的,只有当你拍出来之后,大家看了之后都觉得这个剧吸引人、好看,那就是“好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