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健身史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m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我来说,去医院和去健身房最大的障碍,就是迈进大门的那一刻,我会忽然觉得身体就不属于自己了。每年的健康检查尤为明显——从眼耳口鼻喉到五脏六腑,看着单子上的需检查项目被一项项打钩,身体早就“四分五裂”了。“我”被拆卸成好多个独立的部分,连身体最私密的地方都要像物品一样被陌生的专业人员仔细观察。整个过程谈不上舒适感,更没有安全感。以至于有一段时间提起医院,心中都隐隐带有抵触情绪。
  做完健康检查,报告出来不甚理想。医生说要多锻炼,不能总坐着。想想谨遵医嘱的重要性,一咬牙转头扎入了健身房,一个被奉为高质量现代都市生活必备空间的地方。如果没有在朋友圈里发过在健身房的自拍照,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个富有朝气热爱生活的年轻人。
  以前觉得自己对健身房敬而远之,是因为自己懒,加上羞于看到太多肌肉男。站在空旷无人的健身房里,看着整面墙镜子前的自己,才知道一直逃避的是——面对自己的身体。不同于家里狭长的穿衣镜,健身房整面墙的镜子让我的眼光无处可逃。这是一具在自己的审美体系里缺乏美感的瘦小身体。瘦并不总是什么好事儿,特别是當人们说你瘦得像竹竿、关切地问是不是营养不良的时候,更有甚者,开玩笑地怀疑你是不是被父母虐待了。有一回在家和父母谈及此事,他们庆幸地说,还好我们也不胖,不然岂不是更加“坐实”了虐待之说。
  无头苍蝇似的去健身房上了几节课后,终于分清了减脂增肌、有氧无氧之间的差别,也渐渐地知道,不同的动作要修炼的是身体的哪一部分。健身激发着我对身体局部的感知,随即也摧毁了“我”的整体感。我自以为已经习惯了“分割”身体,某次和朋友说起健身日常,朋友说:“我准备增重八斤。分一下就是:两片胸大肌,一斤;两条腿,三斤;两条手臂,二斤;背,一斤;肩膀,一斤。”虽然讶异又艳羡他把身体的局部精确到斤两的掌控感,心里还是不由得觉得这种计算方式很诡异,使他像一名卖肉的屠夫:肉体只是暂时依附在他身上的物品,而他可以随时决定剥离或者添加哪个部分。
  配合着健身的饮食计划和作息安排,也暴力地淡化了我的主观愿望。身体交给教练的饮食计划来喂养,生物钟要内置教练的谆谆教诲。进食的时候,萦绕在脑海里的想法从“我想吃什么”变成了“身体需要什么”:吃一个猕猴桃,好样的,补充了水果蛋白;接下来该吃两颗核桃,给身体增加一点脂肪;米饭嘛,就不吃太多了,毕竟碳水化合物的比例要控制在50%以下。
  这些都让我想起现代手段精细化培养的运动员。据说欧洲顶级俱乐部的足球队员,连饮食计划都是按照队员在场上的位置来区别配比的。我既无意也无能成为一名运动员,但通过健身规划,作为普通人也享受到了别致的体验——似乎越来越能够控制肉身了。这种控制感还逐渐蔓延到生活的其他方面,似乎一切都变得更加美好了。直到两个月之后,我满怀期待地站到体重秤上,数字没变。教练长叹一声:“你这不行啊!”
其他文献
这段时间关于“娘炮”的讨论热度惊人,在这些讨论里,所谓“娘炮”实际上标准很模糊。化浓妆、衣饰华丽是“娘”,动作夸张、表情娇柔是“娘”,甚至长相清秀、是花样美男也是“娘”。  按照这样的标准来看,《红楼梦》里似乎也可算是“娘炮大本营”。满眼望去,贾宝玉、秦钟、贾蓉、柳湘莲、北静王等无一例外都是“粉面珠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一类。  从抓周起,宝玉就表现出了对“钗环脂粉”的强烈兴趣。长大后更是调脂弄
喜欢《小王子》的读者应该记得,在书中第二十章,小王子来到地球后,偶然经过一座开满玫瑰的花园,见到里面的五千朵玫瑰,长得和B612行星上的那朵一模一样,于是惊觉他的玫瑰原来并非世间独一无二。他十分难过,并经历一场严重的身份危机。其后小王子遇上狐狸,得其启蒙,终于明白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是通过驯服来建立独一无二的关系。  在他们道别之际,狐狸叫小王子再回玫瑰园一趟。狐狸认为,只有这样,小王子才能重建他
夜芳:虽然我们这一代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但父母和国外的家庭基本都是一个家庭很多兄弟姐妹,总觉得当哥哥姐姐的都特别坚强些。不同的出生顺序在一个家庭对人的影响有多大呢?  温义飞答夜芳:随着中国生育政策的改变,我们这一代人成为了人类历史上唯一一批政策性的独生子女。今后的社会中,多子女家庭会成为常态。虽然回头还会分家产,但是很多人还是觉得有个兄弟姐妹也很好。  从经济学角度看,这样相当于你用一个尚未培养感
18岁那年,我活得好像就为了那一场考试,丝毫没有18岁该有的“生机勃勃” “活力四射”,后者的18岁,似乎只存在类似《绯闻女孩》的欧美影视剧里。  高考后,我用了整整七年,才敢回头整理这场经历。我想告诉高三的孩子:那场考试很重要,但是不是人生的全部,你我的未来,始终还是一个未知数。1  作为一个浙江人,从小在北京长大,能在北京上高中,却没有高考资格。当年北京外地人的孩子,是没有资格参加高考的。  
蒲松龄 19 岁时参加公务员海选,在县、府、道试中都获得第一名,成为秀才,小小年纪就在山东出了名。在那之后,蒲秀才屡战乡试屡不中,连候补公务员的队伍都没能进去。蒲松龄 71 岁时,朝廷实在不好意思,给了他个安慰奖,封他为贡生,每月工资四两。但这笔钱从来没进过蒲松龄的口袋,全被上面贪污了。他这一辈子基本都靠当老师养活一家子,偶尔给大官出主意挣点小钱。  按照当时的工资水平,一个私塾先生的年薪是 8
父母双职工,据说一岁就送我进保育院。  钢铁厂的保育院就在厂里,浸染在浓浓的焦炭味和铁锈味中。  很寂寞。似乎只有阿姨,没有老师。阿姨忙着做饭洗碗擦地,不和孩子说话。  我记得我成天成夜地不睡觉,扒着铁栏杆看深夜的高炉。好多个高炉,有的冒红光,有的冒紫光。我能一看好几个小时,也不和其他小朋友玩。  到了子夜时分,会有漂亮的年轻妈妈趁着休息,来给孩子喂苹果吃。她们穿着宽大的蓝色工服,用一把秀气的小调
什么样的清醒将会来临  【俄罗斯】叶夫图申科  王守仁/译  什么样的清醒将会来临,  我们的良心以后对我们会多么严峻,  如果有人在餐桌旁表示坦率,  而我们却没有觉察出敌人的奉承。  可怕的是不吸取任何教训,  出于热心过分的警惕,  再一次把不干净的愿望  加给叛逆的但是纯洁和幼稚的心。  热心于怀疑——不是功勋。  盲目的法官——不是人民的仆人。  比认敌作友更为可怕的,  是匆匆忙忙把朋
稍微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非常喜欢电子游戏。从上初中开始到现在,我玩了十多年的游戏。游戏是我持续时间最长,还一直保持着极高热情的爱好。准确地说,我不单纯是喜欢游戏能给我带来的快乐,我喜欢游戏,就像大多数人喜欢看书、喜欢看电影一样,把它当做一种现实世界里的梦想之地去热爱。  我也一直相信,很多和我一样在游戏圈里泡了好几圈的老玩家,或多或少会有几个关于游戏的故事,这些故事里可能有他们带着中二气息的青春,
自从去年 7 月辞职以来,我真是切身体会到了生活中的“绿色小轿车效应”。朋友圈里一波一波接連辞职的就不说了,连出来旅游住个青年旅舍都能遇到同道中人。到底是我体质太奇葩,还是因为我们第一批 90 后已经荣升“全中国最爱辞职的一群人”?  凭我对身边这些同龄人的观察和了解,我觉得我们这群人有个非常突出的特点:高度关注自身情绪,而且很容易陷入情绪低谷。暂且不论这点是好是坏,我只能说每一代人的性格一定会忠
都说选专业需谨慎,因为它关乎你的人生走向、前途和钱途。  但事实上,就算你如何绞尽脑汁地为自己选一个相对满意的专业,你也没办法左右专业自身的命运。  不久前,教育部公布了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有416个专业将被撤销。  据青塔整理的数据显示,2014年以前,我国高校撤销专业并不多,基本都在100个以下,而从2015年开始,撤销数量大幅上升,近四年撤销专业数量分别为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