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德育内涵品质提升,需要着力管理科学化、教师专业化、课堂优质化和发展特色化。[1]而德育分管领导和骨干德育教师则是实现以上“四化”的基础。着力建设骨干德育教师队伍,是带动区域德育良性进展的关键,也是教师教育学院面临的重要课题。对此,我们以“德育干部、班主任和德育课教师”为研训主体,聚焦重点能力培养,转变研训方式,不断深化对教师德育专业发展内涵的理解,助推教师德育专业成长。
在当前的教师德育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德育分管领导往往是被忽视的群体,由于其所处的岗位以分管副校长和德育主任为主,容易被认为天然具备相应的道德领导力。然而,我们在调研摸底中发现,“学校德育工作任务繁杂,平时忙于应付处理各种事务,一般很少有时间精力潜心研究”是德育分管领导的普遍状态。这表明,大多数学校的德育分管领导处在“事务型”的工作状态和发展阶段,缺乏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自觉性。可以说,其德育领导力的发展处在停滞状态,亟需实现专业发展内涵的提升。
基于此,杭州钱塘新区围绕德育干部的主要工作职能,即德育顶层设计与管理,将提升其学校德育专业引领与管理能力设定为德育研训的重要目标,将“德育顶层设计和管理、德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德育重难点突破和学校特色德育建设”等作为主要的研训内容,精心设计研训课程。
德育分管领导研训力求实现德育管理学习的前沿性、科学性、实用性为一体,提升其德育“领导力”。在研训过程中,我们通过课题引领、联动研讨、自主选择的方式,建立起“区-校-组(个体)”三级研训网络,促进学员基于学校实际明确专业发展取向,确定研究课题,在过程性实践和反思中实现自身德育领导力的提升。
當前,德育质量评价是德育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钱塘新区以学生品德素养评价为主,于2018年在浙江省级立项课题“基于知行德育:区域学生品德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并以此作为深化区域德育特色体系的龙头课题。我们将德育分管领导的研训纳入课题研究,经过调研摸底,了解区内具有研究基础和条件的学校。之后,通过“任务选择—撰写方案—评估论证—修改优化—申报立项—团队探索”的审定程序,落实试点学校,由德育分管领导主抓落实,从不同途径开展学生品德素养评价研究。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采用专题讲座、参观体验、小组研讨、自我实践反思等多元途径,促进学员基于学校实际确定研究课题。“文海视角: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评价的设计与实施研究”“基于德育一体化的主题活动评价设计与实施研究”“臻美少年:小学生品德素养评价载体的设计与实施”“基于目标的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评价设计与实施”“指向品德素养培养的表现性评价——以《梦想课程》评价为例”“基于现场德育的主题活动评价的设计与实施研究”等课题纷纷立项。同时,教师教育学院针对课题进展和学校需求,相机邀请德育专家开设讲座,安排学员走进名校学习先进的德育管理经验,以课题引领区内各学校德育分管领导的专业发展。
经过各学校的课题研讨探索,钱塘新区初步建构了学生品德素养评价体系,并经过专家论证指导,形成了《杭州钱塘新区学生品德素养评价实施方案(试行稿)》。学校在区级方案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增补和微调,形成了校级、班级评价实施操作方案。而经由如此“研究性”的系列研训,区内各学校德育分管领导的知识结构和管理视野得到进一步拓宽,其管理思维实现了从“事务型”向“研究型”的转变,为学校教师德育专业化发展夯实了管理基础。
毋庸置疑,在我国班主任的德育专业化发展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而且其专业成长是一个相对“特殊”的教师德育专业化问题,它是班主任懂得怎样对自己的教育内容、语言和行动的意义具有清醒的意识以及怎样在学生身上得到实现。[2]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区内大多数班主任都已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但是缺乏经验的提炼和总结;同时,青年班主任的成长普遍成为学校校本培训的重点和难点。
多年来,省市区各级一年一度的“班主任基本功大赛”早已成为浙江班主任专业发展的重要赛事,深受班主任和学校的认可和重视。大赛历经多年实践,形成了包含专业理论考试、案例分析与处理、主题班会设计等在内的多元环节,不断深化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内涵。我们在调研中发现,随着现代教育对班主任专业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班主任基本功大赛逐渐成为使班主任从“经验型”向“智慧型”转型的关键事件。正是通过比赛,许多班主任不断打磨自身的专业行为,逐渐形成带班智慧,并成长为骨干班主任,乃至名班主任。
基于此,我们将“骨干班主任”和“新秀班主任”作为德育研训的主体,以“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为抓手,将大赛内容作为研修的主要内容,将“备赛、参赛、思赛”作为研训课程的设计思路,推行“五位一体”研训范式,即“学”——学习班主任专业理论,“练”——情景模拟,“研”——主题研讨,“赛”——以赛促培,“思”——经验的反思提炼。研训过程聚焦不同发展阶段班主任的“基本功”锤炼,“骨干”班主任围绕班级建设理论学习、案例分析与班会设计、工作室建设、德育论文撰写等核心内容,引领这些有经验的班主任展开德育研究和班级文化建设,为成立班主任工作室做准备;“新秀”班主任则聚焦班级管理理论学习、案例分析与班会设计、德育论文撰写,着力锤炼基本功,提升班级管理能力,快速走向成熟。由此,助推班主任从“经验型”走向“智慧型”,走上德育专业发展的快车道。
自2016年课程更名以来,传统的德育课教师面临着新的发展需求,同时,也迎来了德育教师发展的春天。如何引领道德与法治教师,乃至各学科教师适应新教材、变革新理念,不仅“会上课”,还要“上好课”,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对教师德育专业化的要求,成为我们着重思考的问题。其中,如何理解和使用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优化自身的教学能力,则是大多数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 为此,教师教育学院立足教材解读与课堂教学,针对处在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开展不同的研训。普通教师以教材分析与解读、听课学习与校本实践为主要研训内容,通过集中讲座、网络教研、同伴互助、自我实践反思等方式,力求实现正确解读与使用教材;骨干教师则以教材分析解读、课堂教学实践、论文撰写为研训内容,除了集中讲座、同伴互助、自我实践反思等常规方式,还增加考察观摩、线上研讨的研训方式,力求提升其教材解读、优化课堂教学能力的目标;名师则以教学示范、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为研训内容,除了常规培训方式,还要开展课例研讨,发挥教学研究和示范引领作用。
例如,在统编《道德与法治》二年级新教材全面推进实施中,提升教师解读和使用新教材能力,有序有质推进国家德育课程实施成为德育研训的首要任务。我们聚焦新教材,开展了“理论学习—课例观摩—自主设计—实践操作—二级传导”的“五步式”集中培训。教研员在培训前开展专题讲座,围绕目标研制、内容构建、学习方式转变和评价优化等内容,结合优秀案例详细指导;带领老师们通过课例观摩和自主实践开展研讨,最后由参加培训的教师回校后进行二级传导,夯实研训过程,分享学习成果。
为了使研训更具专业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教育学院结合学校和教师的个性化需求,针对区内所有道德与法治教师开展问卷调查,把握其教龄、自身优势、成长需求等内容。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教师具有专业发展的较强需求,但由于身兼数职,时间精力难以聚焦,有外出学习培训的愿望,但无法克服工学矛盾;希望借助课题研究提升专业水平,但是找不到合适的研究项目等。由此,教师教育学院开创了“订单式”指导机制,从专业意识形成、教材解读、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方面,开展点对点的深入指导。这一举措深受教师和学校欢迎,有效促进了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教材理解和课堂教学能力,也间接提升了各学科教师的育德能力。
通过调研、看台账等方式发现,区内大部分学校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比较重视,在课程的设置、备课、实施、教研、评价等环节运作比较规范。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教研方式,所有道德与法治教师参与了新教材培训,基本掌握了教材的编写理念和使用规范,新教材在开发区得到了较好推进。部分名师、骨干教师在参与各级教研活动展示和点对点的指导过程中,还积累了一批优秀教学案例,为广大一线任课教师提供了教学示范。
历经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德育研训,钱塘新区初步形成了德育干部、德育名师、骨干教师、新秀教师四个层级的德育教师发展梯队。德育干部的德育建设与管理领导力进一步增强,部分德育副校长负责的课题成果还荣获省市奖项,并能将德育工作的重难点形成课题,带领学校教师开展研究与探索;越来越多的班主任通过不断锤炼基本功,成长为“智慧型”班主任;能“上好课”的德育课教师队伍日益壮大。而四级梯队德育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必将带来学校德育内涵与品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协良.中小学教师能力建设区域推进研究——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5.
[2]严昕.基于"工作室"的區域德育研训模式的构建与践行——以浙江省嘉兴市为例[J].中小学德育,2014(12):39.
(作者单位:杭州钱塘新区教师教育学院浙江杭州
一、聚焦“领导力”:引领德育干部从“事务型”走向“研究型”
在当前的教师德育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德育分管领导往往是被忽视的群体,由于其所处的岗位以分管副校长和德育主任为主,容易被认为天然具备相应的道德领导力。然而,我们在调研摸底中发现,“学校德育工作任务繁杂,平时忙于应付处理各种事务,一般很少有时间精力潜心研究”是德育分管领导的普遍状态。这表明,大多数学校的德育分管领导处在“事务型”的工作状态和发展阶段,缺乏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自觉性。可以说,其德育领导力的发展处在停滞状态,亟需实现专业发展内涵的提升。
基于此,杭州钱塘新区围绕德育干部的主要工作职能,即德育顶层设计与管理,将提升其学校德育专业引领与管理能力设定为德育研训的重要目标,将“德育顶层设计和管理、德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德育重难点突破和学校特色德育建设”等作为主要的研训内容,精心设计研训课程。
德育分管领导研训力求实现德育管理学习的前沿性、科学性、实用性为一体,提升其德育“领导力”。在研训过程中,我们通过课题引领、联动研讨、自主选择的方式,建立起“区-校-组(个体)”三级研训网络,促进学员基于学校实际明确专业发展取向,确定研究课题,在过程性实践和反思中实现自身德育领导力的提升。
當前,德育质量评价是德育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钱塘新区以学生品德素养评价为主,于2018年在浙江省级立项课题“基于知行德育:区域学生品德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并以此作为深化区域德育特色体系的龙头课题。我们将德育分管领导的研训纳入课题研究,经过调研摸底,了解区内具有研究基础和条件的学校。之后,通过“任务选择—撰写方案—评估论证—修改优化—申报立项—团队探索”的审定程序,落实试点学校,由德育分管领导主抓落实,从不同途径开展学生品德素养评价研究。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采用专题讲座、参观体验、小组研讨、自我实践反思等多元途径,促进学员基于学校实际确定研究课题。“文海视角: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评价的设计与实施研究”“基于德育一体化的主题活动评价设计与实施研究”“臻美少年:小学生品德素养评价载体的设计与实施”“基于目标的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评价设计与实施”“指向品德素养培养的表现性评价——以《梦想课程》评价为例”“基于现场德育的主题活动评价的设计与实施研究”等课题纷纷立项。同时,教师教育学院针对课题进展和学校需求,相机邀请德育专家开设讲座,安排学员走进名校学习先进的德育管理经验,以课题引领区内各学校德育分管领导的专业发展。
经过各学校的课题研讨探索,钱塘新区初步建构了学生品德素养评价体系,并经过专家论证指导,形成了《杭州钱塘新区学生品德素养评价实施方案(试行稿)》。学校在区级方案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增补和微调,形成了校级、班级评价实施操作方案。而经由如此“研究性”的系列研训,区内各学校德育分管领导的知识结构和管理视野得到进一步拓宽,其管理思维实现了从“事务型”向“研究型”的转变,为学校教师德育专业化发展夯实了管理基础。
二、锤炼“基本功”:助推班主任从“经验型”走向“智慧型”
毋庸置疑,在我国班主任的德育专业化发展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而且其专业成长是一个相对“特殊”的教师德育专业化问题,它是班主任懂得怎样对自己的教育内容、语言和行动的意义具有清醒的意识以及怎样在学生身上得到实现。[2]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区内大多数班主任都已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但是缺乏经验的提炼和总结;同时,青年班主任的成长普遍成为学校校本培训的重点和难点。
多年来,省市区各级一年一度的“班主任基本功大赛”早已成为浙江班主任专业发展的重要赛事,深受班主任和学校的认可和重视。大赛历经多年实践,形成了包含专业理论考试、案例分析与处理、主题班会设计等在内的多元环节,不断深化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内涵。我们在调研中发现,随着现代教育对班主任专业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班主任基本功大赛逐渐成为使班主任从“经验型”向“智慧型”转型的关键事件。正是通过比赛,许多班主任不断打磨自身的专业行为,逐渐形成带班智慧,并成长为骨干班主任,乃至名班主任。
基于此,我们将“骨干班主任”和“新秀班主任”作为德育研训的主体,以“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为抓手,将大赛内容作为研修的主要内容,将“备赛、参赛、思赛”作为研训课程的设计思路,推行“五位一体”研训范式,即“学”——学习班主任专业理论,“练”——情景模拟,“研”——主题研讨,“赛”——以赛促培,“思”——经验的反思提炼。研训过程聚焦不同发展阶段班主任的“基本功”锤炼,“骨干”班主任围绕班级建设理论学习、案例分析与班会设计、工作室建设、德育论文撰写等核心内容,引领这些有经验的班主任展开德育研究和班级文化建设,为成立班主任工作室做准备;“新秀”班主任则聚焦班级管理理论学习、案例分析与班会设计、德育论文撰写,着力锤炼基本功,提升班级管理能力,快速走向成熟。由此,助推班主任从“经验型”走向“智慧型”,走上德育专业发展的快车道。
三、优化“教学力”:促进学科教师从“会上课”走向“上好课”
自2016年课程更名以来,传统的德育课教师面临着新的发展需求,同时,也迎来了德育教师发展的春天。如何引领道德与法治教师,乃至各学科教师适应新教材、变革新理念,不仅“会上课”,还要“上好课”,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对教师德育专业化的要求,成为我们着重思考的问题。其中,如何理解和使用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优化自身的教学能力,则是大多数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 为此,教师教育学院立足教材解读与课堂教学,针对处在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开展不同的研训。普通教师以教材分析与解读、听课学习与校本实践为主要研训内容,通过集中讲座、网络教研、同伴互助、自我实践反思等方式,力求实现正确解读与使用教材;骨干教师则以教材分析解读、课堂教学实践、论文撰写为研训内容,除了集中讲座、同伴互助、自我实践反思等常规方式,还增加考察观摩、线上研讨的研训方式,力求提升其教材解读、优化课堂教学能力的目标;名师则以教学示范、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为研训内容,除了常规培训方式,还要开展课例研讨,发挥教学研究和示范引领作用。
例如,在统编《道德与法治》二年级新教材全面推进实施中,提升教师解读和使用新教材能力,有序有质推进国家德育课程实施成为德育研训的首要任务。我们聚焦新教材,开展了“理论学习—课例观摩—自主设计—实践操作—二级传导”的“五步式”集中培训。教研员在培训前开展专题讲座,围绕目标研制、内容构建、学习方式转变和评价优化等内容,结合优秀案例详细指导;带领老师们通过课例观摩和自主实践开展研讨,最后由参加培训的教师回校后进行二级传导,夯实研训过程,分享学习成果。
为了使研训更具专业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教育学院结合学校和教师的个性化需求,针对区内所有道德与法治教师开展问卷调查,把握其教龄、自身优势、成长需求等内容。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教师具有专业发展的较强需求,但由于身兼数职,时间精力难以聚焦,有外出学习培训的愿望,但无法克服工学矛盾;希望借助课题研究提升专业水平,但是找不到合适的研究项目等。由此,教师教育学院开创了“订单式”指导机制,从专业意识形成、教材解读、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方面,开展点对点的深入指导。这一举措深受教师和学校欢迎,有效促进了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教材理解和课堂教学能力,也间接提升了各学科教师的育德能力。
通过调研、看台账等方式发现,区内大部分学校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比较重视,在课程的设置、备课、实施、教研、评价等环节运作比较规范。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教研方式,所有道德与法治教师参与了新教材培训,基本掌握了教材的编写理念和使用规范,新教材在开发区得到了较好推进。部分名师、骨干教师在参与各级教研活动展示和点对点的指导过程中,还积累了一批优秀教学案例,为广大一线任课教师提供了教学示范。
历经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德育研训,钱塘新区初步形成了德育干部、德育名师、骨干教师、新秀教师四个层级的德育教师发展梯队。德育干部的德育建设与管理领导力进一步增强,部分德育副校长负责的课题成果还荣获省市奖项,并能将德育工作的重难点形成课题,带领学校教师开展研究与探索;越来越多的班主任通过不断锤炼基本功,成长为“智慧型”班主任;能“上好课”的德育课教师队伍日益壮大。而四级梯队德育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必将带来学校德育内涵与品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协良.中小学教师能力建设区域推进研究——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5.
[2]严昕.基于"工作室"的區域德育研训模式的构建与践行——以浙江省嘉兴市为例[J].中小学德育,2014(12):39.
(作者单位:杭州钱塘新区教师教育学院浙江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