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在中高职课程设置与课程标准有效衔接方面出现了较多的问题。课程设置不具有针对性、缺乏课程标准的指导性、课程内容缺乏一定的融合性、在课程之中不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都是需要改进的地方。本文分析,这些问题的出现是由于衔接过程之中缺乏顶层设计、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不当、缺乏与合作院校的沟通与交流等原因。因此,只有通过恰当的解决方式,才能真正解决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在中高职课程设置与课程标准有效衔接方面的种种问题。
关键词:旅游专业 中高职 课程 人才 模式
课 题:本文系河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立项课题“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研究”(课题编号:JZY17136)的阶段性成果。
新时期,组建新型职业教育体系、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全面培养人才是我国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中心任务。人才培养标准化是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也是培养专业型人才的必要保障。本文对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设置与课程标准衔接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对课程设置与课程标准衔接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阐释,最后针对中高职课程设置与课程标准衔接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包括共同建立完善的衔接机制、完善顶层设计、合理定位培养目标、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对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和完善等。
一、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设置与课程标准衔接存在的问题分析
1.课程设置不具有针对性
通常意义上,我国的中高职顺利衔接的前提是有层次地、递进化地培养专业性人才。与此同时,课程的设置与课程的定位对于培养专业性人才的目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3 3”分段这种全新的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将培養专业性人才的目标投向了市场火热的酒店领域和旅游领域。然而,一些课程的定位与市场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之间仍有很大差距。除此之外,中高职院校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数量和质量常常不能匹配旅游市场对专业型人才“高素养”“高知识储备”“高实践能力”的需求。
2.缺乏对课程标准的指导性
课程标准是教育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进行教学和教学质量评估的基础,因此,中高职课程的衔接需要一个明确的标准。一方面,目前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3 3”衔接课程在课程标准方面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大部分院校还是根据原有的教学大纲进行课程教学。然而,院校所要求达到的标准与旅游市场行业、岗位所需要的标准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另一方面,即便对院校的课程教学提出标准,但是由于多年养成的教育教学习惯,部分老师仍然会忽视既定的课程标准,在教学上仍然采用老旧的教学模式。由于以上种种原因,课程标准严重缺乏指导。
3.课程内容缺乏一定的融合性
教育课程内容的主要标准是适合和实用,能够满足中高职学生对于职业能力的需要。据统计和调查,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还没有完全脱离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往往注重形式而不注重内容和质量。课程所选取的内容不恰当,不能满足市场对人才的职业素养和知识文化的需求。经过对旅游管理专业中职与高职课程内容和教材进行考察,发现中职与高职的课程和教材内容出现大面积重叠。二者的课程内容在深度和广度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别,高职课程也没有做出比中职课程更高的要求。
4.在课程之中不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大量的知识储备和熟练的实践技能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要抓住的两大根本。实际上这两大根本不仅需要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掌握,旅游、导游等专业的学生更要牢牢掌握。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应该在把握合适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进行反复的、大量的社会实践,做到学以致用,做到内化与外化相结合,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据调查,由于多数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学生互动较少,导致学生普遍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堂上缺乏独立思考的机会,进而导致了学生实践的效果欠佳,不能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设置与课程标准衔接存在问题的原因
1.衔接过程之中缺乏顶层设计
中高职“3 3”课程设置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因此,做好顶层设计是衔接过程的必要前提。一方面,出台的文件大多是对整个课程设置与课程标准衔接的宏观指导性文件,例如,有关目标与人才培养的文件、有关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的文件、有关统筹教材建设的文件等等,这些宏观指导性文件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设置与课程标准衔接存在的问题。因此,对于课程衔接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具体的、规范性的顶层设计方案。
2.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不当
人才培养目标可以明确学生通过课程所需要学习的知识和所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同时,人才培养目标可以检验教育教学质量,还可以为中高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课程提供教学标准,为编写教材、组织教学和评估教学提供必要的依据。人才培养的目标需要对市场行业所需要的知识、素养、能力等方面进行细分。然而,老师和学生普遍对学生即将要承担的工作任务、能力和知识认识不足。
3.缺乏与合作院校的沟通与交流
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主导中高职旅游管理专业“3 3”分阶段培养和课程的有效衔接。高职院校应该做好协调和实施工作,中职院校应该密切配合,两类院校应该对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衔接等方面进行及时的协商和沟通。但当前现状与理想状态有差距,高职院校虽做出了某些相应措施,如与中职院校教师研讨课题,组织中职院校的学生参观校园等,但是,中高职院校整体活动次数过少,活动种类和形式单一,活动内容缺乏创新性。实际工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严重限制了中高职院校在课程、教学等方面的衔接。
4.受到传统的衔接模式的影响
五年一贯制的衔接方式和“3 2”分段式的衔接方式在传统的衔接模式上已经发展成为成熟的衔接模式、深受老师和学生普遍认同的衔接模式。但是,由于中职、高职院校之间相互独立,缺乏交流沟通,导致教学机制固化老旧,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出现重叠,这些问题影响了中高职“3 3”新型模式的构建。对此,要强化中高职“3 3”新型模式的根基,减小传统衔接模式影响的阻力。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3 3”分段培养一体化人才教育模式,就是研究如何让中职学校的毕业生能够顺利升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
关键词:旅游专业 中高职 课程 人才 模式
课 题:本文系河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立项课题“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研究”(课题编号:JZY17136)的阶段性成果。
新时期,组建新型职业教育体系、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全面培养人才是我国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中心任务。人才培养标准化是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也是培养专业型人才的必要保障。本文对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设置与课程标准衔接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对课程设置与课程标准衔接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阐释,最后针对中高职课程设置与课程标准衔接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包括共同建立完善的衔接机制、完善顶层设计、合理定位培养目标、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对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和完善等。
一、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设置与课程标准衔接存在的问题分析
1.课程设置不具有针对性
通常意义上,我国的中高职顺利衔接的前提是有层次地、递进化地培养专业性人才。与此同时,课程的设置与课程的定位对于培养专业性人才的目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3 3”分段这种全新的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将培養专业性人才的目标投向了市场火热的酒店领域和旅游领域。然而,一些课程的定位与市场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之间仍有很大差距。除此之外,中高职院校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数量和质量常常不能匹配旅游市场对专业型人才“高素养”“高知识储备”“高实践能力”的需求。
2.缺乏对课程标准的指导性
课程标准是教育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进行教学和教学质量评估的基础,因此,中高职课程的衔接需要一个明确的标准。一方面,目前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3 3”衔接课程在课程标准方面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大部分院校还是根据原有的教学大纲进行课程教学。然而,院校所要求达到的标准与旅游市场行业、岗位所需要的标准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另一方面,即便对院校的课程教学提出标准,但是由于多年养成的教育教学习惯,部分老师仍然会忽视既定的课程标准,在教学上仍然采用老旧的教学模式。由于以上种种原因,课程标准严重缺乏指导。
3.课程内容缺乏一定的融合性
教育课程内容的主要标准是适合和实用,能够满足中高职学生对于职业能力的需要。据统计和调查,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还没有完全脱离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往往注重形式而不注重内容和质量。课程所选取的内容不恰当,不能满足市场对人才的职业素养和知识文化的需求。经过对旅游管理专业中职与高职课程内容和教材进行考察,发现中职与高职的课程和教材内容出现大面积重叠。二者的课程内容在深度和广度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别,高职课程也没有做出比中职课程更高的要求。
4.在课程之中不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大量的知识储备和熟练的实践技能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要抓住的两大根本。实际上这两大根本不仅需要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掌握,旅游、导游等专业的学生更要牢牢掌握。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应该在把握合适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进行反复的、大量的社会实践,做到学以致用,做到内化与外化相结合,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据调查,由于多数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学生互动较少,导致学生普遍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堂上缺乏独立思考的机会,进而导致了学生实践的效果欠佳,不能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设置与课程标准衔接存在问题的原因
1.衔接过程之中缺乏顶层设计
中高职“3 3”课程设置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因此,做好顶层设计是衔接过程的必要前提。一方面,出台的文件大多是对整个课程设置与课程标准衔接的宏观指导性文件,例如,有关目标与人才培养的文件、有关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的文件、有关统筹教材建设的文件等等,这些宏观指导性文件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设置与课程标准衔接存在的问题。因此,对于课程衔接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具体的、规范性的顶层设计方案。
2.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不当
人才培养目标可以明确学生通过课程所需要学习的知识和所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同时,人才培养目标可以检验教育教学质量,还可以为中高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课程提供教学标准,为编写教材、组织教学和评估教学提供必要的依据。人才培养的目标需要对市场行业所需要的知识、素养、能力等方面进行细分。然而,老师和学生普遍对学生即将要承担的工作任务、能力和知识认识不足。
3.缺乏与合作院校的沟通与交流
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主导中高职旅游管理专业“3 3”分阶段培养和课程的有效衔接。高职院校应该做好协调和实施工作,中职院校应该密切配合,两类院校应该对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衔接等方面进行及时的协商和沟通。但当前现状与理想状态有差距,高职院校虽做出了某些相应措施,如与中职院校教师研讨课题,组织中职院校的学生参观校园等,但是,中高职院校整体活动次数过少,活动种类和形式单一,活动内容缺乏创新性。实际工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严重限制了中高职院校在课程、教学等方面的衔接。
4.受到传统的衔接模式的影响
五年一贯制的衔接方式和“3 2”分段式的衔接方式在传统的衔接模式上已经发展成为成熟的衔接模式、深受老师和学生普遍认同的衔接模式。但是,由于中职、高职院校之间相互独立,缺乏交流沟通,导致教学机制固化老旧,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出现重叠,这些问题影响了中高职“3 3”新型模式的构建。对此,要强化中高职“3 3”新型模式的根基,减小传统衔接模式影响的阻力。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3 3”分段培养一体化人才教育模式,就是研究如何让中职学校的毕业生能够顺利升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