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高校应该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并提出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针。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讲话时再次明确提出:“立德树人,这是教育事业发展必须始终牢牢抓住的灵魂。”近年来,“课程思政”逐渐成为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理念和实践创新。如何贯彻落实“三全育人”方针,肩负“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使命,成为每个体育工作者必须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1 课程思政是高校使命对体育课的时代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是高校为了有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而对大学生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和理想信念等方面进行的引导和培养的过程,归根到底,就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目的的最终实现依赖于教育性质和目的、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者、教育对象及其形成的整个教育过程等系统各要素的协同发展。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的系统工程,系统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当前,世界正处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期,新形势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了新的机遇,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新时代,高等教育也进入了新时代。
在新的历史方位和历史坐标上,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形势、新局面、新使命、新条件、新问题,教育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渗透到高校办学的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 高校体育课是一门重要的公共课,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加强高校体育课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新时代对体育课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强调“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相继发布,体育的时代已经来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民族复兴大任。面对当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复杂国际形势,高校如何深入挖掘体育课程思政元素,铸魂育人,加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切实改变“长于智、疏于德、弱于体”的现状,已成为迫在眉睫,不得不重视的一项紧要工作。
2 课程思政是高校体育课的题中之义
体育虽然被译作Physical education、Sport、Sports,但其实体育一词不是译自于英文,而是来自于日文。在日本,体育一词也不是一步到位的,经过不同表达和内涵演变直到19世纪70年代才完成从“体操”到“体育”的演进过程。体育是一项古老的文化活动,在整个古代社会,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都有很多地论述过体育但并没有出现“体育”这一概念。中国古代也有很多关于体育术语,如“角力”、“讲武”“养生”、“尚武”、“游息”等。
目前普遍认为,体育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广义的体育即社会文化活动。体育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它是社会总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制约,也为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服务。体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根据人生理、心理发展规律,以专门性的身体活动为基本手段,增强体质,发展人体运动能力,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一种有目的、有价值的社会活动。狭义的体育即身体教育,是通过身体活动,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技术,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它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一个重要方面。由此可见,无论是从广义上看,还是从狭义上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是体育本身的内涵之一。
按照现代教育的观点,体育课(Gym class)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主要使学生掌握体育与保健基础知识,基本技术、技能,实现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可见,实现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是体育课本身的重要内容和教育目标,又是实现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因此,课程思政对于体育课来说不是“外来物”,不是“神秘物种”,而是体育课的内在要求和本质属性。
3 体育课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客观需求
虽然我國体育运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体育事业存在诸多问题,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依然十分严重。体育道德领域上,默契球、黑哨、兴奋剂问题层出不穷;大众体育领域上,宅家族、卧床族、游戏族普遍存在;体育课程建设上,课程得不到重视,基础设施不完善、不完善、不达标;体质体能领域上,大学生体质检测不达标率偏高、优秀率偏低,校园里大胖墩、“四只眼”、“豆芽菜”还随处可见,学生身体素质问题比较明显,体育教育任重道远。
“体育强则中国强”。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未来,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根本力量,他们的体质健康问题事关党的国家前途和未来。“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可见,精神、体魄是的人的二个方面,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完全人格,首在体育。体育有助于大学生开发智力、提升沟通能力、增强心理素质、增强体质,还有利于培养团结协作、勇敢坚毅、吃苦耐劳的优良品格。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归根结底靠人才、靠教育。开展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注重立德树人,教育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志向高远、明德勤学、敢于担当、自强不息、守法明礼、崇尚科学、坚守梦想,拥有丰富的知识、健全的人格、高超的综合素养,培养成为牢记使命、勇立潮头、勇担重任的时代新人,这既是高校的神圣职责和重大使命,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客观需要和重要途径。
4 课程思政彰显高校体育课的天然优势
教育的最大意义在于精神塑造、价值引领和思想培育,以实现人的自由、充分而全面发展。铸魂育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遵循。体育课课程思政建设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先天优势,高校体育课应该充分挖掘思政元素,为培养“六有”(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奋斗精神,综合素质)时代新人贡献出自己的特有力量。
实施课程思政,重点在于抓好教师这个关键。教师是课程思政的主体,是课程思政的建设者、宣传者、践行者。要提高体育教师的思政质和能力,这是体育课课程思政的前提和基础。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一言一行都是课程思政的重要渠道和具体表现。因此,体育教师应更充分理解体育课的深刻内涵,牢固树立“课程思政”意识,自觉地以“六要”(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为基本要求,自觉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国际国内时代学习、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学习,把“六要”融入到课程理念、课程建设、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当中。
实施课程思政,教师的关键作用还体现在对课程思政元素的开发和利用。无论是国际国内奥运会、世界杯、世锦赛、亚运会,还是大运会、省运会;无论是视频观看、现场观看,还是参加比赛,无论是体育运动史等理论教学,还是体育课竞技训练;无论是竞技比赛,还是大众健身;无论是个体的拼搏,还是团队的合作,处处都是集体主义与爱国主义精神、拼搏精神、竞争意识和协作精神、规则意识与法治观念、诚实守信的品格、科学精神和审美能力思政元素,这些都充分彰显了体育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天然优势。
5 结语
体育课的课程思政并不仅是实然状态,更是一种应然状态;不是思想政治教育与体育课的简单嫁接,更不是机械拼凑,而是二者内在的统一和有机的融合。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习近平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思想实现路径研究——以高职课程思政为视角》(课题编号:XJK19BDY009)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1 课程思政是高校使命对体育课的时代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是高校为了有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而对大学生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和理想信念等方面进行的引导和培养的过程,归根到底,就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目的的最终实现依赖于教育性质和目的、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者、教育对象及其形成的整个教育过程等系统各要素的协同发展。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的系统工程,系统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当前,世界正处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期,新形势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了新的机遇,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新时代,高等教育也进入了新时代。
在新的历史方位和历史坐标上,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形势、新局面、新使命、新条件、新问题,教育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渗透到高校办学的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 高校体育课是一门重要的公共课,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加强高校体育课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新时代对体育课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强调“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相继发布,体育的时代已经来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民族复兴大任。面对当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复杂国际形势,高校如何深入挖掘体育课程思政元素,铸魂育人,加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切实改变“长于智、疏于德、弱于体”的现状,已成为迫在眉睫,不得不重视的一项紧要工作。
2 课程思政是高校体育课的题中之义
体育虽然被译作Physical education、Sport、Sports,但其实体育一词不是译自于英文,而是来自于日文。在日本,体育一词也不是一步到位的,经过不同表达和内涵演变直到19世纪70年代才完成从“体操”到“体育”的演进过程。体育是一项古老的文化活动,在整个古代社会,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都有很多地论述过体育但并没有出现“体育”这一概念。中国古代也有很多关于体育术语,如“角力”、“讲武”“养生”、“尚武”、“游息”等。
目前普遍认为,体育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广义的体育即社会文化活动。体育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它是社会总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制约,也为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服务。体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根据人生理、心理发展规律,以专门性的身体活动为基本手段,增强体质,发展人体运动能力,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一种有目的、有价值的社会活动。狭义的体育即身体教育,是通过身体活动,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技术,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它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一个重要方面。由此可见,无论是从广义上看,还是从狭义上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是体育本身的内涵之一。
按照现代教育的观点,体育课(Gym class)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主要使学生掌握体育与保健基础知识,基本技术、技能,实现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可见,实现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是体育课本身的重要内容和教育目标,又是实现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因此,课程思政对于体育课来说不是“外来物”,不是“神秘物种”,而是体育课的内在要求和本质属性。
3 体育课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客观需求
虽然我國体育运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体育事业存在诸多问题,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依然十分严重。体育道德领域上,默契球、黑哨、兴奋剂问题层出不穷;大众体育领域上,宅家族、卧床族、游戏族普遍存在;体育课程建设上,课程得不到重视,基础设施不完善、不完善、不达标;体质体能领域上,大学生体质检测不达标率偏高、优秀率偏低,校园里大胖墩、“四只眼”、“豆芽菜”还随处可见,学生身体素质问题比较明显,体育教育任重道远。
“体育强则中国强”。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未来,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根本力量,他们的体质健康问题事关党的国家前途和未来。“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可见,精神、体魄是的人的二个方面,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完全人格,首在体育。体育有助于大学生开发智力、提升沟通能力、增强心理素质、增强体质,还有利于培养团结协作、勇敢坚毅、吃苦耐劳的优良品格。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归根结底靠人才、靠教育。开展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注重立德树人,教育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志向高远、明德勤学、敢于担当、自强不息、守法明礼、崇尚科学、坚守梦想,拥有丰富的知识、健全的人格、高超的综合素养,培养成为牢记使命、勇立潮头、勇担重任的时代新人,这既是高校的神圣职责和重大使命,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客观需要和重要途径。
4 课程思政彰显高校体育课的天然优势
教育的最大意义在于精神塑造、价值引领和思想培育,以实现人的自由、充分而全面发展。铸魂育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遵循。体育课课程思政建设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先天优势,高校体育课应该充分挖掘思政元素,为培养“六有”(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奋斗精神,综合素质)时代新人贡献出自己的特有力量。
实施课程思政,重点在于抓好教师这个关键。教师是课程思政的主体,是课程思政的建设者、宣传者、践行者。要提高体育教师的思政质和能力,这是体育课课程思政的前提和基础。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一言一行都是课程思政的重要渠道和具体表现。因此,体育教师应更充分理解体育课的深刻内涵,牢固树立“课程思政”意识,自觉地以“六要”(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为基本要求,自觉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国际国内时代学习、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学习,把“六要”融入到课程理念、课程建设、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当中。
实施课程思政,教师的关键作用还体现在对课程思政元素的开发和利用。无论是国际国内奥运会、世界杯、世锦赛、亚运会,还是大运会、省运会;无论是视频观看、现场观看,还是参加比赛,无论是体育运动史等理论教学,还是体育课竞技训练;无论是竞技比赛,还是大众健身;无论是个体的拼搏,还是团队的合作,处处都是集体主义与爱国主义精神、拼搏精神、竞争意识和协作精神、规则意识与法治观念、诚实守信的品格、科学精神和审美能力思政元素,这些都充分彰显了体育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天然优势。
5 结语
体育课的课程思政并不仅是实然状态,更是一种应然状态;不是思想政治教育与体育课的简单嫁接,更不是机械拼凑,而是二者内在的统一和有机的融合。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习近平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思想实现路径研究——以高职课程思政为视角》(课题编号:XJK19BDY009)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