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1世纪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世纪,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加强调整体素质,搞好素质教育,是我们需要共同探讨的问题。素质教育要取得切实的进展,必须相应地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关键词]素质 素质教育 教师素质 教师教育体系
[作者简介]李婷(1978- ),女,河北廊坊人,廊坊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河北 廊坊 065000)
[中图分类号]G6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27-0060-0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多极化趋势日益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我国提出“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需要高素质的教师”,素质教育若要取得切实的进展,必须相应地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一、对素质教育的认识
素质是指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人才素质应包括四个方面,即: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也就是通过后天教育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
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人才素质作为重要内容和目的的教育。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素质教育思想所强调的是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或者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要更加注重素质的提高。素质教育思想的关键就是要正确处理好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促进三者间的协调发展。由此,素质教育给高等教育中的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赋予了新的内涵,对现行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相应的,对教师素质的提高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对教师素质的认识
所谓教师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的相应的基本素质有:对人民教育事业无限忠诚;高度的事业心和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正确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育管理能力和方法;公正廉洁的品质;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只有具备这些基本素质,才能有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三、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性
学校是培育人的机构,对于受教育者来说,在学校产生教育影响的各种因素中,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也就是说在学校的教育设施、教育环境、教材、教师等诸多因素中,教师是最基本、最具有主观能动作用的,因而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因此,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秀、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发展教育、办好学校的根本大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四、面向21世纪教师的素质要求
(一)对师德的新要求
师德,顾名思义是指教师的品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体现为外在的对教育行为的导向作用,另一方面体现为内在的对学生的熏陶作用。
素质教育作为面对全体学生的全面教育,要求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负责,不放弃一个学生,要从各方面促使他们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和谐发展。要善于发现差生的长处,扬长补短,因材施教,把转化、提高差生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
(二)对教师文化素质的新要求
21世纪,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首先要从满足于学历达标中走出来,向文化科学知识的深度发展;其次要从满足于所教学科知识的局限中走出来,向文化科学知识的广度发展。
1.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21世纪的教育将对人类社会、时代发展具有前所未有的普遍持久、深刻的基础性价值影响,因此它要求教师在认识教育的未来性、生命性和社会性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育活动观。
2.具备多层次复合的专业知识结构。教师要具有当代科学和人文两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工具性学科的扎实基础和熟练运用的技能技巧,以及专业性知识与技能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及开展教学教研的知识与技能。
(三)对教师能力素质的新要求
1.努力提高教学整体实施能力。在教学的运行过程中,要努力将学生、教材(知识)、教师、教学方法与手段这四大要素协同运行,和谐发展。
2.努力提高教育整体实施能力。教育改革涉及教学的各个要素,同时牵动着教学各要素以及与教学相关的各层级系统。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具备教育整体实施的能力,而不局限于本学科的教学的过程,应统观全局。
(四)对教师群体素质提高的要求
整体改革,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素质教育的任务决定了必须进行整体改革。正是这种发展趋势决定了所有的教师都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没有这种教师群体素质的提高,就没有整体改革,也就无法顺畅地推行素质教育。
五、提高教师素质的基本途径
(一)深化用人制度改革,建立有效的激励竞争机制
1.改革规章制度,强化激励机制。学校规章制度改革就是要在可操作、可执行的前提下,让规章制度引导人们开拓、创造、争优。要把强化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教育管理改革的第一目标。是否重视人,是否重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教育改革成功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素。
2.教师参与决策是对其最大的激励。教师参与决策可以让教师主动地参与改革,体会改革,理解改革,从而促进教师主动地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教法的更新,使教育改革能够成功。
(二)科学选拔人才,实施“资格准入制”
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应该能以更快的速度、更精准的角度,从更广的领域获取最新、最完备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教师应该具备各方面的能力素质。
1.教育科研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是基础教师教育所必备的能力,是创造优异工作成绩的重要条件。现代教师要成为新的教育实践者和研究者,就必须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造性人才,传统的“教书匠”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因此,教师必须从经验型教师转向科研型教师,以研究者的姿态,进行教育教学,并在不断的研究与探索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2.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师的教育对象是人,教师需要与学生之间进行精神的沟通,情感的交流,引导学生健康活泼地成长。同时,教师也要具备与同事融洽相处、合作共事的能力。教育不仅涉及学校,而且还涉及家庭及社会,因此教师应具备与家长、社区人员沟通与合作的能力,保证全面而有效地进行教育工作。
3.获取信息的能力。在21世纪,教师应具备获取信息的能力。信息的获得、加工、处理和运用是教师的基本功。未来教师要有独立获取和分析信息的能力,要能够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吸取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经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传递给学生,同时注意学生对信息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4.学习能力。未来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要求教师成为终身学习者。新时代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才能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教学效率,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从而把握时代的脉搏和教育改革的方向,培养更有利于社会的建设人才。
(三)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教育是培养与培训师资的专业教育,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是有效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支撑。其功能在于:为院校带来了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新的发展模式;为院校教师提供了解对教师教育需求的机会;唤醒教师积极追求专业发展的愿望,从而主动投入到教育研究、教学改革中,并形成对自己教育行为、教育模式和身边发生的教育想象进行反思的习惯和态度;使教师重新认识自己和学生,在实践中融入更多理性思考。
(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建立学习型教师组织机制
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大背景下,积极创建学校、教师共同努力来提高教师素质的氛围,形成教师个人要求学习、学校自主组织培训的新格局。这是加强教师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促进教师职业发展,使教师始终保持高素质、高水平的重要保证。
总之,素质教育的发展急需教师素质的提高,只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于新建.素质教育探讨[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
[2]熊诚,黄日耀.教师素质教育论[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0.
[关键词]素质 素质教育 教师素质 教师教育体系
[作者简介]李婷(1978- ),女,河北廊坊人,廊坊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河北 廊坊 065000)
[中图分类号]G6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27-0060-0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多极化趋势日益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我国提出“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需要高素质的教师”,素质教育若要取得切实的进展,必须相应地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一、对素质教育的认识
素质是指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人才素质应包括四个方面,即: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也就是通过后天教育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
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人才素质作为重要内容和目的的教育。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素质教育思想所强调的是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或者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要更加注重素质的提高。素质教育思想的关键就是要正确处理好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促进三者间的协调发展。由此,素质教育给高等教育中的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赋予了新的内涵,对现行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相应的,对教师素质的提高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对教师素质的认识
所谓教师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的相应的基本素质有:对人民教育事业无限忠诚;高度的事业心和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正确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育管理能力和方法;公正廉洁的品质;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只有具备这些基本素质,才能有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三、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性
学校是培育人的机构,对于受教育者来说,在学校产生教育影响的各种因素中,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也就是说在学校的教育设施、教育环境、教材、教师等诸多因素中,教师是最基本、最具有主观能动作用的,因而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因此,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秀、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发展教育、办好学校的根本大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四、面向21世纪教师的素质要求
(一)对师德的新要求
师德,顾名思义是指教师的品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体现为外在的对教育行为的导向作用,另一方面体现为内在的对学生的熏陶作用。
素质教育作为面对全体学生的全面教育,要求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负责,不放弃一个学生,要从各方面促使他们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和谐发展。要善于发现差生的长处,扬长补短,因材施教,把转化、提高差生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
(二)对教师文化素质的新要求
21世纪,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首先要从满足于学历达标中走出来,向文化科学知识的深度发展;其次要从满足于所教学科知识的局限中走出来,向文化科学知识的广度发展。
1.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21世纪的教育将对人类社会、时代发展具有前所未有的普遍持久、深刻的基础性价值影响,因此它要求教师在认识教育的未来性、生命性和社会性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育活动观。
2.具备多层次复合的专业知识结构。教师要具有当代科学和人文两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工具性学科的扎实基础和熟练运用的技能技巧,以及专业性知识与技能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及开展教学教研的知识与技能。
(三)对教师能力素质的新要求
1.努力提高教学整体实施能力。在教学的运行过程中,要努力将学生、教材(知识)、教师、教学方法与手段这四大要素协同运行,和谐发展。
2.努力提高教育整体实施能力。教育改革涉及教学的各个要素,同时牵动着教学各要素以及与教学相关的各层级系统。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具备教育整体实施的能力,而不局限于本学科的教学的过程,应统观全局。
(四)对教师群体素质提高的要求
整体改革,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素质教育的任务决定了必须进行整体改革。正是这种发展趋势决定了所有的教师都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没有这种教师群体素质的提高,就没有整体改革,也就无法顺畅地推行素质教育。
五、提高教师素质的基本途径
(一)深化用人制度改革,建立有效的激励竞争机制
1.改革规章制度,强化激励机制。学校规章制度改革就是要在可操作、可执行的前提下,让规章制度引导人们开拓、创造、争优。要把强化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教育管理改革的第一目标。是否重视人,是否重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教育改革成功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素。
2.教师参与决策是对其最大的激励。教师参与决策可以让教师主动地参与改革,体会改革,理解改革,从而促进教师主动地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教法的更新,使教育改革能够成功。
(二)科学选拔人才,实施“资格准入制”
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应该能以更快的速度、更精准的角度,从更广的领域获取最新、最完备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教师应该具备各方面的能力素质。
1.教育科研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是基础教师教育所必备的能力,是创造优异工作成绩的重要条件。现代教师要成为新的教育实践者和研究者,就必须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造性人才,传统的“教书匠”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因此,教师必须从经验型教师转向科研型教师,以研究者的姿态,进行教育教学,并在不断的研究与探索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2.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师的教育对象是人,教师需要与学生之间进行精神的沟通,情感的交流,引导学生健康活泼地成长。同时,教师也要具备与同事融洽相处、合作共事的能力。教育不仅涉及学校,而且还涉及家庭及社会,因此教师应具备与家长、社区人员沟通与合作的能力,保证全面而有效地进行教育工作。
3.获取信息的能力。在21世纪,教师应具备获取信息的能力。信息的获得、加工、处理和运用是教师的基本功。未来教师要有独立获取和分析信息的能力,要能够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吸取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经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传递给学生,同时注意学生对信息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4.学习能力。未来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要求教师成为终身学习者。新时代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才能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教学效率,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从而把握时代的脉搏和教育改革的方向,培养更有利于社会的建设人才。
(三)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教育是培养与培训师资的专业教育,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是有效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支撑。其功能在于:为院校带来了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新的发展模式;为院校教师提供了解对教师教育需求的机会;唤醒教师积极追求专业发展的愿望,从而主动投入到教育研究、教学改革中,并形成对自己教育行为、教育模式和身边发生的教育想象进行反思的习惯和态度;使教师重新认识自己和学生,在实践中融入更多理性思考。
(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建立学习型教师组织机制
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大背景下,积极创建学校、教师共同努力来提高教师素质的氛围,形成教师个人要求学习、学校自主组织培训的新格局。这是加强教师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促进教师职业发展,使教师始终保持高素质、高水平的重要保证。
总之,素质教育的发展急需教师素质的提高,只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于新建.素质教育探讨[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
[2]熊诚,黄日耀.教师素质教育论[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