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手段日趋现代化,走向媒体化和网络化是大学英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对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来说,无论是英语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学习手段还是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都是一项新的挑战。
[关键词]大学英语 多媒体 网络教学 交互性
一、走向媒体化和网络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是必然趋势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为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基于网络和多媒体的的大学英语教学成为必然的趋势。教育部在2004年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指出,“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新的教学模式应体现英语教学的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应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尤其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二、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势
1.网络教学能创设出传统英语课堂无法比拟的语言环境。基于网络与多媒体的教学能提供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信息,能使教学变得更加直观、形象。众所周知,外语课堂中最需要的是真实的语言环境。把真实的语言引入课堂,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运用网络和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能为学生提供逼真生动的英语学习和交际环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从而大大提高英语教学效果。2.网络教学能极大地丰富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内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网络资源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视频和音频材料,如原版影视作品、纪录片、英语新闻、名人演讲、英文歌曲等,从而使得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内容更加充实、丰富。在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上,不管是背景知识的介绍,还是内容的讲解,老师都是单一地依靠一张嘴来叙述。而基于网络与多媒体的教学则可以通过形象生动的背景资料图片、紧扣主题的视频剪辑、图文并茂的词句讲解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种丰富鲜活的知识的展示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网络教学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而新的教学模式则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支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又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多媒体网络教室的环境中,学生不再受课堂教学时空的束缚,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借助电脑、光盘和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水平自由选择不同级别的学习内容,还可以自己设定目标,通过自测反馈信息指导自己的学习,以及时调整学习难度和进度。这种自主学习过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4.多媒体网络教学注重交互性。进行交互式学习,实现信息的反馈交流是网络教学优势的体现。多媒体网络教学能实现学生与计算机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多向交流。传统教学不能让每一位学生在每一节课上充分展示自己,而多媒体网络教学中每一位同学都能通过人机交互来获取均等的机会;同时,老师利用监控管理功能,可以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可以更好地对每一个学生进行管理。
三、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与教材配套的教学光盘提供了每一篇课文的背景知识、生词讲解、篇章结构以及疑难语句的讲解等,学生们完全可以在上机自学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学习语言知识。这样,教师就必须花时间去认真研究教学方法,去制作适合课堂教学的课件,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以避免简单重复光盘内容。2.《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新的教学模式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和合理继承现有教学模式中的优秀部分。”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不是万能的灵丹妙药,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课堂教学。课堂中多媒体教学的滥用只不过是浪费时间,学生由最初的新鲜感带来的学习热情也会逐渐熄灭(Healy 1999)。因此,传统课堂中板书、语言描绘、手势比划、实物演示、师生情感交流等做法仍不可或缺,教师在实践中应将传统教学的优秀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结合而形成更有效的新型教学模式。只有教师和多媒体两方面的优势都发挥出来,才能达到一种完美的结合。
王景惠认为(2002):英语的学习需求体现在五个方面:原汁原味的语言输入、多元的外语学习环境、自主的外语学习时间、及时的外语学习反馈、真实的外语环境。在计算机网络的帮助下这些需求都可以实现。在这种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中,学生能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材料进行学习,弥补传统课堂中听说训练的不足;老师也能随时了解、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可以更好地督促学生积极学习,提高他们的英语听说能力与其他应用能力。
计算机网络技术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作为大学英语教师,我们应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平台,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构建和实施一个基于网络与多媒体的教学新模式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Healy J.Failure to Connect[M].New York:Simon and Schuster,1999:1-25.
[关键词]大学英语 多媒体 网络教学 交互性
一、走向媒体化和网络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是必然趋势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为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基于网络和多媒体的的大学英语教学成为必然的趋势。教育部在2004年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指出,“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新的教学模式应体现英语教学的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应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尤其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二、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势
1.网络教学能创设出传统英语课堂无法比拟的语言环境。基于网络与多媒体的教学能提供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信息,能使教学变得更加直观、形象。众所周知,外语课堂中最需要的是真实的语言环境。把真实的语言引入课堂,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运用网络和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能为学生提供逼真生动的英语学习和交际环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从而大大提高英语教学效果。2.网络教学能极大地丰富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内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网络资源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视频和音频材料,如原版影视作品、纪录片、英语新闻、名人演讲、英文歌曲等,从而使得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内容更加充实、丰富。在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上,不管是背景知识的介绍,还是内容的讲解,老师都是单一地依靠一张嘴来叙述。而基于网络与多媒体的教学则可以通过形象生动的背景资料图片、紧扣主题的视频剪辑、图文并茂的词句讲解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种丰富鲜活的知识的展示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网络教学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而新的教学模式则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支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又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多媒体网络教室的环境中,学生不再受课堂教学时空的束缚,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借助电脑、光盘和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水平自由选择不同级别的学习内容,还可以自己设定目标,通过自测反馈信息指导自己的学习,以及时调整学习难度和进度。这种自主学习过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4.多媒体网络教学注重交互性。进行交互式学习,实现信息的反馈交流是网络教学优势的体现。多媒体网络教学能实现学生与计算机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多向交流。传统教学不能让每一位学生在每一节课上充分展示自己,而多媒体网络教学中每一位同学都能通过人机交互来获取均等的机会;同时,老师利用监控管理功能,可以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可以更好地对每一个学生进行管理。
三、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与教材配套的教学光盘提供了每一篇课文的背景知识、生词讲解、篇章结构以及疑难语句的讲解等,学生们完全可以在上机自学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学习语言知识。这样,教师就必须花时间去认真研究教学方法,去制作适合课堂教学的课件,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以避免简单重复光盘内容。2.《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新的教学模式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和合理继承现有教学模式中的优秀部分。”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不是万能的灵丹妙药,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课堂教学。课堂中多媒体教学的滥用只不过是浪费时间,学生由最初的新鲜感带来的学习热情也会逐渐熄灭(Healy 1999)。因此,传统课堂中板书、语言描绘、手势比划、实物演示、师生情感交流等做法仍不可或缺,教师在实践中应将传统教学的优秀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结合而形成更有效的新型教学模式。只有教师和多媒体两方面的优势都发挥出来,才能达到一种完美的结合。
王景惠认为(2002):英语的学习需求体现在五个方面:原汁原味的语言输入、多元的外语学习环境、自主的外语学习时间、及时的外语学习反馈、真实的外语环境。在计算机网络的帮助下这些需求都可以实现。在这种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中,学生能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材料进行学习,弥补传统课堂中听说训练的不足;老师也能随时了解、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可以更好地督促学生积极学习,提高他们的英语听说能力与其他应用能力。
计算机网络技术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作为大学英语教师,我们应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平台,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构建和实施一个基于网络与多媒体的教学新模式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Healy J.Failure to Connect[M].New York:Simon and Schuster,1999: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