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同伴冲突在学校生活中是特别常见、难以避免的现象,也是困扰老师们的一个教育难题。而良好协商模式不仅可以有效化解中学生同伴冲突,还对中学生健康成长有着诸多深远影响。本文从课内课外两条途径,着力通过良好协商模式去解决中学生同伴冲突这一现实行为,助力中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 良好协商;中学生;同伴冲突
长期以来,中学生同伴冲突事件频频发生。解决同伴冲突一直是困扰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难题,尤其是被后续复杂艰辛的处理过程所困扰。最重要的是,如果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冲突,有时即使看似处理完毕,但冲突还会猝不及防地再次复燃。我有幸看到华东师范大学沈晓敏教授分享的《交涉教育的未来》译文,对其中“良好协商”解决中学生同伴冲突的教育模式感触颇深,也从中受到启发并努力付诸实践,获得一定实效。
一、良好协商模式处理同伴冲突的要义及价值
1.良好协商的概念
同伴是处于相同年龄阶段的人或者是心理成熟度大致相当的人,而同伴冲突就是在同伴互动中出现了排斥、侵犯和敌视之类的问题。目前,在解决策略上,往往有躲避、威胁、忍耐、忽略和协商等方法。显然,前面4种都没有从实质上去解决问题根源。而协商则不同,它通过双方共同参与,就决策和结果达成共识,进而有效化解冲突。
何谓良好协商的模型?可以引用《交涉教育的未来》中关于橘子的案例来解析什么是“良好的协商”。
姐姐和弟弟为了争一个橘子而发生了口角。
①不进行协商,姐姐独占橘子。(发生冲突,一方满足,另一方怨气十足)
姐姐的满足度=100分 弟弟的满足度=0分
总计100分
②进行协商,橘子一人一半。(未发生冲突,但满足度都减半)
姐姐的满足度=50分 弟弟的滿足度=50分
总计100分
③良好协商,姐姐分得橘子皮,弟弟分得果实。(双方幸福感陡增)
姐姐的满足度=100分 弟弟的满足度=100分
总计200分
显然③的解决方法更令人满意,甚至因双方的利益得以百分百满足,彼此间还进一步合作,关系进一步亲密化。
《交涉教育的未来》讲义中指出:协商的结果使得所有当事人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最初的目的,得到了满足和认可,用经济学用语就是“带来帕累托改进的协商”。尽力进行上述这种协商,直到再怎么继续协商也无法带来帕累托改进的时候,我们将这种状态称为“帕累托最优”。要被评价为良好协商,最终就一定要无限接近帕累托最优。
2.良好协商的价值
冲突会带来很多不利因素,甚至有时会带来巨大危害,但冲突可以促进中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去自我中心化,提高中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也有利于中学生形成规则意识、合作意识等。因此我们要通过良好协商化解冲突,让学生在冲突和解决冲突中得到学习,从而更好地促进中学生个性的完善、人际交往技能的提升以及对社会适应力的提高。
二、良好协商模式处理同伴冲突的途径及策略
面对青少年冲突,法治教育不能简单地普及法律常识和规范行为习惯,也不能片面强调预防违法犯罪教育,而忽视培养青少年基于公平、民主的理念,以和平方式化解纠纷、理性表达诉求的能力。为此学校经历了从初期聚焦“法制”,到立足“法治”,进而探索“以法育人”的特色发展历程,并从课内外并举开展教育和培养,为“良好协商”处理同伴冲突奠定了良好基础。
1.构建以法育人的法治课程体系
学校不断完善以法育人课程体系架构,致力于学生现代公民的角色塑造和核心素养构建,培养具有协商意识、法治素养的现代公民。
抓实基础型课程。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新教材更注重从学生个体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表达、分享、交流进而引导个体对自身经验进行反思,再以经验冲突、思想碰撞、协商共认等过程促进学生个体经验的调整、扩展。如七年级的《做情绪情感的主人》,教学内容包括应对情绪的方法、影响情绪表达的相关因素、情绪调节的方法等,学生学会控制情绪,冲突相应地便会减少。
生成拓展型课程。注重学生对一些法律法规的解读、社会现象的理解。如学校组建法治演讲社、小小法律通社、法治辩论赛社,分别教育学生明理敬法、引导学生解读法治理论、教会学生思辨社会热点等。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用法律知识理性分析社会矛盾,促进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的提升。
开发研究型课程。每个学生最终都要走向社会。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参与社会治理、建设同心家园的实践研究,让学生充分感悟到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优越性的根本体现。如组织学生开展“换届选举中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当地水土治理和城市管理应用”等研究型课程学习,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等。
2.搭建彰显特色的交流互动平台
我们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广泛开展体验式、实战性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场景的反应能力和应对技巧,掌握表达策略和交流方式,为培养未来具有法治精神、协商素养的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模拟法庭。以真人真事为素材,由学生分任各个角色,通过法庭审理、法庭教育、法庭宣判等环节对某一民事或刑事案件进行法庭庭审。学员们不仅体验到庭审氛围的庄严肃穆、了解庭审过程的规范有序,更重要的是熟悉了一些法庭辩论的技巧和诉讼方法,尤其是控辩双方据理力争、灵活应变的互动环节,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口才表达能力、思辨能力、运用综合知识的能力。
模拟政协。为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政治协商制度,模拟政协社团应运而生。在导师指导下,小政协委员们深入社会,选取意义较为深远的议题。如基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绿色治理”理念,小委员们确立以“关于区域实施居民垃圾分类建议”为议题展开专访与调研,他们还变身为政府方、居民方和专家方,几方围绕某些矛盾焦点进行争议。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尤其是了解和体会中国特色的民主协商政治制度。 听证会制度。为体现学校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的办学思想,形成依法决策、民主参与、自我管理的工作机制和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一些学生管理制度是经学生听证会、家委会协商、教师咨询、学校校务会四条途径汇总的建议和审核,最终制定出台。如《学生“在校手机”使用管理办法》《学生校服的制定》以及《教室空调使用与管理》等学生管理制度。
三、良好协商模式处理同伴冲突的方式与原则
下面通过分析两个典型的成功案例,阐述良好协商模式处理同伴冲突的方式。
案例1:
邵某是一名初一学生,其父是某公司老板,平时忙于工作无暇顾及他,惯用金钱满足邵某的一切,致使邵某嚣张跋扈。班内同学都不愿意和他交往,而邵某为排泄孤独情绪常常会搞些恶作剧,以引起他人注意,却更引发同学的不满。一次,邵某不停摇动桌子,发出与地面摩擦的刺耳声,引起石某的反感,积怨已久的石某,转身就把邵某桌子上的东西全掀翻了,邵某心爱的水杯也摔坏了。
事后班主任让作为班干部的石某自行处理此次冲突。没想到事后邵某非但没要石某经济赔偿,还一改往日脾气,变得越来越温顺。从侧面了解到,石某在协商中主动邀约邵某成为他们小组的成员。这点让邵某非常激动,因为有了好朋友且融入集体,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而石某也认识到自己的职责与使命,大家相处融洽、互帮互助。
这个案例最终以良好协商达到双方都认可和满意的结果,原因在于:双方都认识到对方的利益;班干部承担责任、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是协商达成的重要因素。
案例2:
小杨是一名高二学生,校篮球队的核心人物,球技也得到公认。一次体育活动课(两个班一起的大课),小杨和本班几个男生一起玩篮球。这时隔壁班的张某也加入了进来,小杨忽然觉得近期张某老来凑热闹,心中顿生厌恶。趁其不备,小杨突然将球砸向了张某,瞬间张某右脸颊红肿了起来,令张某气愤的是,自己并没得到道歉,反而看到对方奸笑的表情,随即发生了争斗。班主任知道后,进入了冷处理阶段。后来小杨提出自己处理解决,班主任顺势答应了他的请求。
后来事情发展得很顺利,双方不仅握手言和,还常常一起切磋球技。从侧面了解到:当天小杨主动找张某协商,坦诚自己是因考试没考好,导致情绪失控,恳请张某原谅,并约好周日请张某吃饭作为赔礼。小杨沟通中知道张某也酷爱篮球,因没进入校队而猛练球技时,爽快答应和他一起练球。而张某看到校队主力居然主动邀约,也非常乐意,两人经此事后反而成了亲密的玩伴。
此案例可知,很多冲突是因一时情绪作祟而引起的,是非曲直也心知肚明,如果讓双方去协商解决,处理得好,比老师没完没了地说教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要实现良好协商,需要注意以下方式和原则:
1.聚焦问题而摒弃人的干扰
良好协商必须建立在尊重、信任的基础上,因此必须将人与问题分开思考,即“看淡人物,关注问题”。对于案例中嚣张霸道的邵某,如果我们在处理冲突时,带有惯性思维,即“肯定是邵某的问题”,就不容易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协商,更不可能发生后续邵某能够坦诚、和谐地融入集体中。
2.聚焦利益而非立场
当双方关于某一问题意见不同时,我们要重视的不是对立的意见、立场、要求或主张,而是背后的根本理由。如橘子事件中,姐姐和弟弟双方都说“橘子是我的”,但他们“想要橘子”这一立场的理由却各不相同。姐姐“要做蛋糕需要橘子皮”,弟弟“想吃果肉”。如果能够互相理解对方的根本理由,双方有可能互相合作,便能实现令双方都满足的冲突解决。
3.注重平等对话而非压制对方
沟通是指为了相互理解而进行的交流,这就要建立在平等公正的基础上,而不要过于强调自己的理由。要注意语气、语调、说话的频率等,甚至在手势、动作等方面都要下功夫。此外,善于倾听、尝试询问、了解彼此的需要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且能增进协商的良好氛围。
4.注重利益扩大化原则
通过协商,化解双方之间的冲突,不失为一种较为满意的结果,但如果我们还能让更多人受益,不仅利益扩大化,对双方当事人来讲,他们内在尊严与生命价值也得以充分满足和体现,从而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断超越自我、实现更高的价值,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当然要达到“良好协商”,除了上述几个方面,还有尊重、公平、包容、学会换位思考、强调客观标准等诸多因素。
中学生同伴冲突的解决是一个复杂问题,良好协商模式解决中学生同伴冲突更是一个难题。而且每一个突发事件也不是千篇一律,其处理方式也不一定能完全复制。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协商意味着学生参与,体现民主,良好协商更是注重学生的发展性、社会性和未来性,对教育工作者而言,是责任也是使命,我们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日]野村美明,江口勇治.交涉教育的未来[M].沈晓敏、潘嘉
屹译,商事法务出版社,2015.
[2]张丽娜.4-8岁儿童气质、同伴关系与同伴冲突解决策略之间关系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
[3]苗玲冉.同伴冲突对中学生发展的积极作用[D].首都师范大学,2014.
[关键词] 良好协商;中学生;同伴冲突
长期以来,中学生同伴冲突事件频频发生。解决同伴冲突一直是困扰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难题,尤其是被后续复杂艰辛的处理过程所困扰。最重要的是,如果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冲突,有时即使看似处理完毕,但冲突还会猝不及防地再次复燃。我有幸看到华东师范大学沈晓敏教授分享的《交涉教育的未来》译文,对其中“良好协商”解决中学生同伴冲突的教育模式感触颇深,也从中受到启发并努力付诸实践,获得一定实效。
一、良好协商模式处理同伴冲突的要义及价值
1.良好协商的概念
同伴是处于相同年龄阶段的人或者是心理成熟度大致相当的人,而同伴冲突就是在同伴互动中出现了排斥、侵犯和敌视之类的问题。目前,在解决策略上,往往有躲避、威胁、忍耐、忽略和协商等方法。显然,前面4种都没有从实质上去解决问题根源。而协商则不同,它通过双方共同参与,就决策和结果达成共识,进而有效化解冲突。
何谓良好协商的模型?可以引用《交涉教育的未来》中关于橘子的案例来解析什么是“良好的协商”。
姐姐和弟弟为了争一个橘子而发生了口角。
①不进行协商,姐姐独占橘子。(发生冲突,一方满足,另一方怨气十足)
姐姐的满足度=100分 弟弟的满足度=0分
总计100分
②进行协商,橘子一人一半。(未发生冲突,但满足度都减半)
姐姐的满足度=50分 弟弟的滿足度=50分
总计100分
③良好协商,姐姐分得橘子皮,弟弟分得果实。(双方幸福感陡增)
姐姐的满足度=100分 弟弟的满足度=100分
总计200分
显然③的解决方法更令人满意,甚至因双方的利益得以百分百满足,彼此间还进一步合作,关系进一步亲密化。
《交涉教育的未来》讲义中指出:协商的结果使得所有当事人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最初的目的,得到了满足和认可,用经济学用语就是“带来帕累托改进的协商”。尽力进行上述这种协商,直到再怎么继续协商也无法带来帕累托改进的时候,我们将这种状态称为“帕累托最优”。要被评价为良好协商,最终就一定要无限接近帕累托最优。
2.良好协商的价值
冲突会带来很多不利因素,甚至有时会带来巨大危害,但冲突可以促进中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去自我中心化,提高中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也有利于中学生形成规则意识、合作意识等。因此我们要通过良好协商化解冲突,让学生在冲突和解决冲突中得到学习,从而更好地促进中学生个性的完善、人际交往技能的提升以及对社会适应力的提高。
二、良好协商模式处理同伴冲突的途径及策略
面对青少年冲突,法治教育不能简单地普及法律常识和规范行为习惯,也不能片面强调预防违法犯罪教育,而忽视培养青少年基于公平、民主的理念,以和平方式化解纠纷、理性表达诉求的能力。为此学校经历了从初期聚焦“法制”,到立足“法治”,进而探索“以法育人”的特色发展历程,并从课内外并举开展教育和培养,为“良好协商”处理同伴冲突奠定了良好基础。
1.构建以法育人的法治课程体系
学校不断完善以法育人课程体系架构,致力于学生现代公民的角色塑造和核心素养构建,培养具有协商意识、法治素养的现代公民。
抓实基础型课程。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新教材更注重从学生个体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表达、分享、交流进而引导个体对自身经验进行反思,再以经验冲突、思想碰撞、协商共认等过程促进学生个体经验的调整、扩展。如七年级的《做情绪情感的主人》,教学内容包括应对情绪的方法、影响情绪表达的相关因素、情绪调节的方法等,学生学会控制情绪,冲突相应地便会减少。
生成拓展型课程。注重学生对一些法律法规的解读、社会现象的理解。如学校组建法治演讲社、小小法律通社、法治辩论赛社,分别教育学生明理敬法、引导学生解读法治理论、教会学生思辨社会热点等。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用法律知识理性分析社会矛盾,促进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的提升。
开发研究型课程。每个学生最终都要走向社会。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参与社会治理、建设同心家园的实践研究,让学生充分感悟到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优越性的根本体现。如组织学生开展“换届选举中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当地水土治理和城市管理应用”等研究型课程学习,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等。
2.搭建彰显特色的交流互动平台
我们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广泛开展体验式、实战性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场景的反应能力和应对技巧,掌握表达策略和交流方式,为培养未来具有法治精神、协商素养的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模拟法庭。以真人真事为素材,由学生分任各个角色,通过法庭审理、法庭教育、法庭宣判等环节对某一民事或刑事案件进行法庭庭审。学员们不仅体验到庭审氛围的庄严肃穆、了解庭审过程的规范有序,更重要的是熟悉了一些法庭辩论的技巧和诉讼方法,尤其是控辩双方据理力争、灵活应变的互动环节,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口才表达能力、思辨能力、运用综合知识的能力。
模拟政协。为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政治协商制度,模拟政协社团应运而生。在导师指导下,小政协委员们深入社会,选取意义较为深远的议题。如基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绿色治理”理念,小委员们确立以“关于区域实施居民垃圾分类建议”为议题展开专访与调研,他们还变身为政府方、居民方和专家方,几方围绕某些矛盾焦点进行争议。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尤其是了解和体会中国特色的民主协商政治制度。 听证会制度。为体现学校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的办学思想,形成依法决策、民主参与、自我管理的工作机制和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一些学生管理制度是经学生听证会、家委会协商、教师咨询、学校校务会四条途径汇总的建议和审核,最终制定出台。如《学生“在校手机”使用管理办法》《学生校服的制定》以及《教室空调使用与管理》等学生管理制度。
三、良好协商模式处理同伴冲突的方式与原则
下面通过分析两个典型的成功案例,阐述良好协商模式处理同伴冲突的方式。
案例1:
邵某是一名初一学生,其父是某公司老板,平时忙于工作无暇顾及他,惯用金钱满足邵某的一切,致使邵某嚣张跋扈。班内同学都不愿意和他交往,而邵某为排泄孤独情绪常常会搞些恶作剧,以引起他人注意,却更引发同学的不满。一次,邵某不停摇动桌子,发出与地面摩擦的刺耳声,引起石某的反感,积怨已久的石某,转身就把邵某桌子上的东西全掀翻了,邵某心爱的水杯也摔坏了。
事后班主任让作为班干部的石某自行处理此次冲突。没想到事后邵某非但没要石某经济赔偿,还一改往日脾气,变得越来越温顺。从侧面了解到,石某在协商中主动邀约邵某成为他们小组的成员。这点让邵某非常激动,因为有了好朋友且融入集体,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而石某也认识到自己的职责与使命,大家相处融洽、互帮互助。
这个案例最终以良好协商达到双方都认可和满意的结果,原因在于:双方都认识到对方的利益;班干部承担责任、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是协商达成的重要因素。
案例2:
小杨是一名高二学生,校篮球队的核心人物,球技也得到公认。一次体育活动课(两个班一起的大课),小杨和本班几个男生一起玩篮球。这时隔壁班的张某也加入了进来,小杨忽然觉得近期张某老来凑热闹,心中顿生厌恶。趁其不备,小杨突然将球砸向了张某,瞬间张某右脸颊红肿了起来,令张某气愤的是,自己并没得到道歉,反而看到对方奸笑的表情,随即发生了争斗。班主任知道后,进入了冷处理阶段。后来小杨提出自己处理解决,班主任顺势答应了他的请求。
后来事情发展得很顺利,双方不仅握手言和,还常常一起切磋球技。从侧面了解到:当天小杨主动找张某协商,坦诚自己是因考试没考好,导致情绪失控,恳请张某原谅,并约好周日请张某吃饭作为赔礼。小杨沟通中知道张某也酷爱篮球,因没进入校队而猛练球技时,爽快答应和他一起练球。而张某看到校队主力居然主动邀约,也非常乐意,两人经此事后反而成了亲密的玩伴。
此案例可知,很多冲突是因一时情绪作祟而引起的,是非曲直也心知肚明,如果讓双方去协商解决,处理得好,比老师没完没了地说教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要实现良好协商,需要注意以下方式和原则:
1.聚焦问题而摒弃人的干扰
良好协商必须建立在尊重、信任的基础上,因此必须将人与问题分开思考,即“看淡人物,关注问题”。对于案例中嚣张霸道的邵某,如果我们在处理冲突时,带有惯性思维,即“肯定是邵某的问题”,就不容易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协商,更不可能发生后续邵某能够坦诚、和谐地融入集体中。
2.聚焦利益而非立场
当双方关于某一问题意见不同时,我们要重视的不是对立的意见、立场、要求或主张,而是背后的根本理由。如橘子事件中,姐姐和弟弟双方都说“橘子是我的”,但他们“想要橘子”这一立场的理由却各不相同。姐姐“要做蛋糕需要橘子皮”,弟弟“想吃果肉”。如果能够互相理解对方的根本理由,双方有可能互相合作,便能实现令双方都满足的冲突解决。
3.注重平等对话而非压制对方
沟通是指为了相互理解而进行的交流,这就要建立在平等公正的基础上,而不要过于强调自己的理由。要注意语气、语调、说话的频率等,甚至在手势、动作等方面都要下功夫。此外,善于倾听、尝试询问、了解彼此的需要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且能增进协商的良好氛围。
4.注重利益扩大化原则
通过协商,化解双方之间的冲突,不失为一种较为满意的结果,但如果我们还能让更多人受益,不仅利益扩大化,对双方当事人来讲,他们内在尊严与生命价值也得以充分满足和体现,从而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断超越自我、实现更高的价值,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当然要达到“良好协商”,除了上述几个方面,还有尊重、公平、包容、学会换位思考、强调客观标准等诸多因素。
中学生同伴冲突的解决是一个复杂问题,良好协商模式解决中学生同伴冲突更是一个难题。而且每一个突发事件也不是千篇一律,其处理方式也不一定能完全复制。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协商意味着学生参与,体现民主,良好协商更是注重学生的发展性、社会性和未来性,对教育工作者而言,是责任也是使命,我们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日]野村美明,江口勇治.交涉教育的未来[M].沈晓敏、潘嘉
屹译,商事法务出版社,2015.
[2]张丽娜.4-8岁儿童气质、同伴关系与同伴冲突解决策略之间关系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
[3]苗玲冉.同伴冲突对中学生发展的积极作用[D].首都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