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会背景
高一(3)班是物化地组合班,这个班的学生男女比例悬殊,45个学生中只有6个女生;班级学生个性十足,活泼外向……由于以上原因,班级上课、自习和晚修纪律都不是很好。在班主任和班干部的共同努力下,班级纪律逐渐好转,有明显进步。然而,班级的晚修纪律距专注高效的晚修还有一段距离,所以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安静晚修”意识,培养学生入室即静、入座即学的习惯,让安静成为一种力量。
班会目标
1.认知目标:正确认知安静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嘈杂环境对学习的干扰。
2.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积极情绪,引导学生反思班级、小组、个人存在的纪律问题及分享感受。
3.行为目标:利用环境对比实验,让学生触动与分享;直面班务日志数据,引导小组反思与讨论、交流与展示,最终形成组规,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班会准备
1.纪律调研。提前收集分班至今高一年级晚修巡堂登记与班务日志关于纪律的登记,拍照截图并按周次进行汇总统计;从班务日志发现纪律表现较好的学生代表,询问班级纪律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嘈杂的时间节点。
2.实验设计与调研。查找记忆游戏的资料,仿照改编成学生所学的语文、数学、英语和物理的相关内容;手机录制学生在教室内制造的真实声音,插入到PPT中制造嘈杂环境;对四组实验设计时长,寻找非本班学生进行实验测试,从而调整时长与题目梯度;确定实验内容后,设计实验规则,以便获得真实实验数据。
3.道具与视频准备。给每个小组准备2张彩纸和1支签字笔;QQ录制视频“竹子为什么可以长这么高”,作为主题班会“环境”的切入点。
班会流程
环节一 问题导入,视频衔接,切入主题
1.带着疑问,观看“竹之篇”视频。竹其实属于草类,生长时有多少节以后就会是多少节,只不过在生长过程中,每节都拔高了而已。有的竹子跟普通的草一样高,只有10至15厘米高,而有的竹则高达40米以上,像参天大树。为什么有的竹可以长这么高呢?
2.教师点拨:竹在残酷的竞争中,依靠坚硬的外壳和身高优势,直立生长、节节高升,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顽强生存。为了获得与树比肩的资格,它始终专心致志、安安静静,然后迅速占领制高点。如果把学生比作竹,班级就是学生的成长环境,希望大家像竹一样专心致志节节高,我们的班级需要营造什么样的环境才有利于大家快速成长?
【设计意图】问题导入,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的竹可以长这么高”;观看形象生动的视频,不仅可以答疑解惑,渲染氛围,又可以平缓代入自身所处的班级环境。
环节二 环境对比实验,触发深刻感受
1.睿易云教学系统搭建实验平台,实现数据反馈快速准确。为了让学生了解什么样的班级环境才有利于自身专注的需要,教师通过平板课堂发题,让学生依次体验在嘈杂和安静两种环境下的限时记忆游戏。实验规则:在不知道问题的情况下,一分钟阅读相关内容,不能用笔记录信息,10秒钟作答提交,禁止讨论答案。
在嘈杂背景下,出示语文题。在PPT中插入1分钟本班学生课间的说话音频,点击音频,开始计时:从前有一个人,他认为自己的一只猫很了不起,就给他起了个外号,称之“虎猫”。第一个客人劝他说:“虎虽猛,不如龙之神也。”于是,他又把猫改名为“龙猫”。第二个客人劝他说:“龙升天,须浮云。”于是他又改为“云猫”。第三个客人说:“云故不敌风也。”他又改为“风猫”。第四个客人说:“围屏以墙,斯足蔽矣,风其如墙何?”于是他又名之“墙猫”。第五个客人说:“维墙虽固,维鼠穴之,墙斯圮矣。”结果,他那只可怜的猫竟号称“鼠猫”了。
声音消失则停止计时,点击进入下一页PPT,10秒内平板提交作答:
第四个客人将那只猫改名叫什么?( )
A.鼠貓 B.墙猫 C.风猫 D.云猫
在安静背景下,出示物理题。
……
2.记录实验数据,学生分享。嘈杂环境的背景音是本班学生发出的,在这种环境干扰下,学生读题时容易转移注意力,导致记忆力严重下降,学生实验过程中强烈的感受与实验数据吻合。实验结论:在嘈杂环境下语文题和英语题作答的准确率均远低于安静环境下的物理题和数学题。
3.教师小结:嘈杂环境对学习造成极大干扰,说明安静环境多么重要。那安静是什么?安静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修养,亦是境界。在公共场合喧哗,只顾自己的感受,是一种自私。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就是要学会安静。它不仅是一种非常良好的行为习惯,更是一种力量。
【设计意图】让学生身临其境方能感受深刻,又因为借助了“互联网+”,实现数据快速准确反馈;实验对比明显,有感受、有分享,与教师预测相同,才能让教师顺理成章地点题“安静环境”的重要性。
环节三 直面班级纪律数据
1.教师提问:我们班是否拥有安静的力量?晚修纪律怎么样呢?身处其中的你肯定最清楚,请你描述一下我们班级晚修的环境。
2.学生发言。请两位学生描述班级晚修时同学们的具体表现。
3.晚修纪律截图展示,用数据说话。年级晚修巡堂反馈班级晚修逐渐好转;班务日志统计数据也反馈晚修纪律在变好;截图中详细的记录,让学生动容。
4.教师小结:分班9周以来,我们发挥班主任、班长和值日班干的合力,班级纪律逐渐好转,可是这些人还不够,我们忘了发挥小组的力量。
【设计意图】通过真实的数据与截图,看到班级纪律的变化过程及仍存在的纪律问题,学生必定感触良多,从而引发羞耻心和思考,于是教师便可过渡到下一环节“小组安静的力量”。
环节四 小组讨论与约束,动用安静的力量
1.教师点拨:小组5-6人,距离最近,相互了解每个人的性格与表现。了解是否存在以下现象:上课有一小点疑问就和同桌理论;自习课上以讨论问题开始,闲聊告终;看到别人讲话,总忍不住要参与进来;晚修时玩魔方、用平板拍照等。
2.小组讨论:目前存在的纪律问题是什么?怎么解决它?把问题与方案写在彩纸上,平板拍照提交,每个小组只需提交一份。
3.小组代表发言:直面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安静的习惯,让安静成为一种力量。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触发学生内驱,能时时刻刻管理班级的一定是学生自己。把班级纪律问题交给学生讨论,让他们自己定下组规,相互约束、共同进步。
班会总结
教师总结:要想每个学生、小组、班级都像竹一样专注成长、节节高升,获得与树比肩的资格,就得创建班级安静的学习氛围。每一个学生都静下来,安安静静,这才是最好的读书环境。
高一(3)班是物化地组合班,这个班的学生男女比例悬殊,45个学生中只有6个女生;班级学生个性十足,活泼外向……由于以上原因,班级上课、自习和晚修纪律都不是很好。在班主任和班干部的共同努力下,班级纪律逐渐好转,有明显进步。然而,班级的晚修纪律距专注高效的晚修还有一段距离,所以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安静晚修”意识,培养学生入室即静、入座即学的习惯,让安静成为一种力量。
班会目标
1.认知目标:正确认知安静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嘈杂环境对学习的干扰。
2.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积极情绪,引导学生反思班级、小组、个人存在的纪律问题及分享感受。
3.行为目标:利用环境对比实验,让学生触动与分享;直面班务日志数据,引导小组反思与讨论、交流与展示,最终形成组规,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班会准备
1.纪律调研。提前收集分班至今高一年级晚修巡堂登记与班务日志关于纪律的登记,拍照截图并按周次进行汇总统计;从班务日志发现纪律表现较好的学生代表,询问班级纪律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嘈杂的时间节点。
2.实验设计与调研。查找记忆游戏的资料,仿照改编成学生所学的语文、数学、英语和物理的相关内容;手机录制学生在教室内制造的真实声音,插入到PPT中制造嘈杂环境;对四组实验设计时长,寻找非本班学生进行实验测试,从而调整时长与题目梯度;确定实验内容后,设计实验规则,以便获得真实实验数据。
3.道具与视频准备。给每个小组准备2张彩纸和1支签字笔;QQ录制视频“竹子为什么可以长这么高”,作为主题班会“环境”的切入点。
班会流程
环节一 问题导入,视频衔接,切入主题
1.带着疑问,观看“竹之篇”视频。竹其实属于草类,生长时有多少节以后就会是多少节,只不过在生长过程中,每节都拔高了而已。有的竹子跟普通的草一样高,只有10至15厘米高,而有的竹则高达40米以上,像参天大树。为什么有的竹可以长这么高呢?
2.教师点拨:竹在残酷的竞争中,依靠坚硬的外壳和身高优势,直立生长、节节高升,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顽强生存。为了获得与树比肩的资格,它始终专心致志、安安静静,然后迅速占领制高点。如果把学生比作竹,班级就是学生的成长环境,希望大家像竹一样专心致志节节高,我们的班级需要营造什么样的环境才有利于大家快速成长?
【设计意图】问题导入,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的竹可以长这么高”;观看形象生动的视频,不仅可以答疑解惑,渲染氛围,又可以平缓代入自身所处的班级环境。
环节二 环境对比实验,触发深刻感受
1.睿易云教学系统搭建实验平台,实现数据反馈快速准确。为了让学生了解什么样的班级环境才有利于自身专注的需要,教师通过平板课堂发题,让学生依次体验在嘈杂和安静两种环境下的限时记忆游戏。实验规则:在不知道问题的情况下,一分钟阅读相关内容,不能用笔记录信息,10秒钟作答提交,禁止讨论答案。
在嘈杂背景下,出示语文题。在PPT中插入1分钟本班学生课间的说话音频,点击音频,开始计时:从前有一个人,他认为自己的一只猫很了不起,就给他起了个外号,称之“虎猫”。第一个客人劝他说:“虎虽猛,不如龙之神也。”于是,他又把猫改名为“龙猫”。第二个客人劝他说:“龙升天,须浮云。”于是他又改为“云猫”。第三个客人说:“云故不敌风也。”他又改为“风猫”。第四个客人说:“围屏以墙,斯足蔽矣,风其如墙何?”于是他又名之“墙猫”。第五个客人说:“维墙虽固,维鼠穴之,墙斯圮矣。”结果,他那只可怜的猫竟号称“鼠猫”了。
声音消失则停止计时,点击进入下一页PPT,10秒内平板提交作答:
第四个客人将那只猫改名叫什么?( )
A.鼠貓 B.墙猫 C.风猫 D.云猫
在安静背景下,出示物理题。
……
2.记录实验数据,学生分享。嘈杂环境的背景音是本班学生发出的,在这种环境干扰下,学生读题时容易转移注意力,导致记忆力严重下降,学生实验过程中强烈的感受与实验数据吻合。实验结论:在嘈杂环境下语文题和英语题作答的准确率均远低于安静环境下的物理题和数学题。
3.教师小结:嘈杂环境对学习造成极大干扰,说明安静环境多么重要。那安静是什么?安静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修养,亦是境界。在公共场合喧哗,只顾自己的感受,是一种自私。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就是要学会安静。它不仅是一种非常良好的行为习惯,更是一种力量。
【设计意图】让学生身临其境方能感受深刻,又因为借助了“互联网+”,实现数据快速准确反馈;实验对比明显,有感受、有分享,与教师预测相同,才能让教师顺理成章地点题“安静环境”的重要性。
环节三 直面班级纪律数据
1.教师提问:我们班是否拥有安静的力量?晚修纪律怎么样呢?身处其中的你肯定最清楚,请你描述一下我们班级晚修的环境。
2.学生发言。请两位学生描述班级晚修时同学们的具体表现。
3.晚修纪律截图展示,用数据说话。年级晚修巡堂反馈班级晚修逐渐好转;班务日志统计数据也反馈晚修纪律在变好;截图中详细的记录,让学生动容。
4.教师小结:分班9周以来,我们发挥班主任、班长和值日班干的合力,班级纪律逐渐好转,可是这些人还不够,我们忘了发挥小组的力量。
【设计意图】通过真实的数据与截图,看到班级纪律的变化过程及仍存在的纪律问题,学生必定感触良多,从而引发羞耻心和思考,于是教师便可过渡到下一环节“小组安静的力量”。
环节四 小组讨论与约束,动用安静的力量
1.教师点拨:小组5-6人,距离最近,相互了解每个人的性格与表现。了解是否存在以下现象:上课有一小点疑问就和同桌理论;自习课上以讨论问题开始,闲聊告终;看到别人讲话,总忍不住要参与进来;晚修时玩魔方、用平板拍照等。
2.小组讨论:目前存在的纪律问题是什么?怎么解决它?把问题与方案写在彩纸上,平板拍照提交,每个小组只需提交一份。
3.小组代表发言:直面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安静的习惯,让安静成为一种力量。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触发学生内驱,能时时刻刻管理班级的一定是学生自己。把班级纪律问题交给学生讨论,让他们自己定下组规,相互约束、共同进步。
班会总结
教师总结:要想每个学生、小组、班级都像竹一样专注成长、节节高升,获得与树比肩的资格,就得创建班级安静的学习氛围。每一个学生都静下来,安安静静,这才是最好的读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