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别人说从事农业赚不到钱,得靠情怀。我是不信的。”2017年是陈登峰回上海市奉贤区老家种水稻的第三年,“粮食丰收了,预计一年收入有七八十万元吧。”
陈登峰没有夸张。回到家乡后,他陆续承包了上海市奉贤区金汇镇周家村80%的农用地,加上邻村的部分土地,共计1300亩,全部种植了水稻。由他制定的水稻种植和收割规则,连老一辈的职业农民都不得不服气。
喜欢逆风而上的人
沿曲折的乡间小道驱车至田野深处,一小排蓝色的简易板房是陈登峰成立的贤佑合作社“总部”。陈登峰是国内最早从事出口性质的跨境电商的从业者。他把中国产的东西卖到日本。2010年的冬天,国内购物网站已经举起了“双十一”的营销大旗,跨境电子商务日渐成风,海外进口商品成为了老百姓购物的新选择。但是陈登峰偏偏要逆风而行。他在日本的电商平台上注册了第一家自己的网店,最开始卖上海七浦路批发来的衣服,渐渐加入义乌的小商品,以及电脑、电器。日币兑人民币汇率较高的一段时间里,陈登峰一个月创下了20万元人民币的销售额。
陈登峰每挣一分钱,都投进店里,不断扩大公司规模。很快,仅靠留日同学业余帮助打理店铺、发货理货的经营模式便不可持续。陈登峰自费将刚刚大学毕业的表弟送去日本,接手经营店铺,并在当地注册了自己的贸易公司。
从电商到水稻种植
贸易公司的关闭源于陈登峰有些执拗的性格。日币大跌,他建立起来的庞大体系难以为继,又不想缩小规模,干脆就不做了。事实上,陈登峰退出市场后,不少曾跟着他的员工仍沿用这种商业模式和上下游关系做起了线上小店,生活富足。
2015年,陳登峰回到家乡承包了100亩地。别人以为他创业不成,于是放弃城市的生活。
谁知,陈登峰是执意和土地杠上了。他发现当地的传统农业面临严峻的“断档”现象。“踏实种地的都是老农民,能够为家庭农场提供农机服务的农机站师傅也都在50岁上下。一旦他们退休,地没人种了,粮食从哪里来?”陈登峰这样说道。
和初次创业一样,第一年挣的钱,他又投进土地里;第二年,他投入所有积蓄,把生产规模扩大了13倍,购置了用于农事服务的拖拉机、播种机、插秧机、收割机等大小型农机,甚至还有喷洒农药用的专业无人机。
陈登峰告诉记者,从播种到收割,农民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在与老天赛跑,在与时间赛跑。谁拥有了农机,谁就拥有了安排农事活动的主动权,产量和质量在客观条件上才能得以保障。目前,陈登峰有了周边地区最全、最大数量的农机设备,不仅提高了在自种土地上的工作效率,还为周边家庭农场的4000亩土地提供整套的农机服务。
期待建立种养生态圈
短短3年,陈登峰实现了对周边土地的有效整合,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个体农户向规范化、抱团式发展的转变。
陈登峰的农机服务也将从中端服务拓展到前端、后端,在种植期,帮助周边农户统筹早、中、晚品种规模,为以后的分时段上市、销售做好准备;在收粮期,统一回收、统一销售,解决粮食生产的后顾之忧。“作为一名新农人,我特别希望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将被破坏的生态循环体系重新建立起来。”他的期待是在乡下的一座农场里,能看到粮食、蔬菜、瓜果,能看到鸡鸭、牛羊、鱼虾,它们在同一个自然体系里彼此依存,相互供给。不再需要过多的人为干预,也不会给生态环境带来多余的负担。
(上海 海观)
陈登峰没有夸张。回到家乡后,他陆续承包了上海市奉贤区金汇镇周家村80%的农用地,加上邻村的部分土地,共计1300亩,全部种植了水稻。由他制定的水稻种植和收割规则,连老一辈的职业农民都不得不服气。
喜欢逆风而上的人
沿曲折的乡间小道驱车至田野深处,一小排蓝色的简易板房是陈登峰成立的贤佑合作社“总部”。陈登峰是国内最早从事出口性质的跨境电商的从业者。他把中国产的东西卖到日本。2010年的冬天,国内购物网站已经举起了“双十一”的营销大旗,跨境电子商务日渐成风,海外进口商品成为了老百姓购物的新选择。但是陈登峰偏偏要逆风而行。他在日本的电商平台上注册了第一家自己的网店,最开始卖上海七浦路批发来的衣服,渐渐加入义乌的小商品,以及电脑、电器。日币兑人民币汇率较高的一段时间里,陈登峰一个月创下了20万元人民币的销售额。
陈登峰每挣一分钱,都投进店里,不断扩大公司规模。很快,仅靠留日同学业余帮助打理店铺、发货理货的经营模式便不可持续。陈登峰自费将刚刚大学毕业的表弟送去日本,接手经营店铺,并在当地注册了自己的贸易公司。
从电商到水稻种植
贸易公司的关闭源于陈登峰有些执拗的性格。日币大跌,他建立起来的庞大体系难以为继,又不想缩小规模,干脆就不做了。事实上,陈登峰退出市场后,不少曾跟着他的员工仍沿用这种商业模式和上下游关系做起了线上小店,生活富足。
2015年,陳登峰回到家乡承包了100亩地。别人以为他创业不成,于是放弃城市的生活。
谁知,陈登峰是执意和土地杠上了。他发现当地的传统农业面临严峻的“断档”现象。“踏实种地的都是老农民,能够为家庭农场提供农机服务的农机站师傅也都在50岁上下。一旦他们退休,地没人种了,粮食从哪里来?”陈登峰这样说道。
和初次创业一样,第一年挣的钱,他又投进土地里;第二年,他投入所有积蓄,把生产规模扩大了13倍,购置了用于农事服务的拖拉机、播种机、插秧机、收割机等大小型农机,甚至还有喷洒农药用的专业无人机。
陈登峰告诉记者,从播种到收割,农民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在与老天赛跑,在与时间赛跑。谁拥有了农机,谁就拥有了安排农事活动的主动权,产量和质量在客观条件上才能得以保障。目前,陈登峰有了周边地区最全、最大数量的农机设备,不仅提高了在自种土地上的工作效率,还为周边家庭农场的4000亩土地提供整套的农机服务。
期待建立种养生态圈
短短3年,陈登峰实现了对周边土地的有效整合,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个体农户向规范化、抱团式发展的转变。
陈登峰的农机服务也将从中端服务拓展到前端、后端,在种植期,帮助周边农户统筹早、中、晚品种规模,为以后的分时段上市、销售做好准备;在收粮期,统一回收、统一销售,解决粮食生产的后顾之忧。“作为一名新农人,我特别希望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将被破坏的生态循环体系重新建立起来。”他的期待是在乡下的一座农场里,能看到粮食、蔬菜、瓜果,能看到鸡鸭、牛羊、鱼虾,它们在同一个自然体系里彼此依存,相互供给。不再需要过多的人为干预,也不会给生态环境带来多余的负担。
(上海 海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