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家乡在哪里

来源 :中华家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ke86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次,我们一家三口乘火车远行,同车的一位老人问我们:“你们是哪里人呀?”我和女儿同时作了回答,但答案却迥异,我说“河北”,女儿说“北京”。我和老公尴尬相视一笑。尽管我和老公是典型的“家乡控”,一年中的节假日:春节、清明、五一、中秋……几乎都是同一主题“带孩子回老家”,可如此用心的嫁接并没有让女儿把我们的老家看作是她的家乡。看来,她对家乡的理解在汉语大词典里,在她所填的表格“籍贯”一栏里,而我们却是根植在心里。
  这又怎么能怪她呢?
  家乡是一个历史文化和现实情感的复合体,几千年农耕文化影响下的乡土观念曾深深根植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里,于是有了古代官员对告老还乡、归田园居生活孜孜不倦的追求;有了游子们落叶归根的深厚情结;有了文人骚客“日暮乡关何处是”式的乡愁;有了亿万百姓故土难离的悲欢离合,有了人们舌尖上独特的乡土味蕾……是啊,家乡离不开它的田园山水、祖辈父母和手足亲情、乡邻乡音、童年伙伴、乡土美味。可对于这个城市化如此快且把迁徙往来作为家常便饭的时代来说,真得很难让孩子在头脑里形成一个稳定的家乡观。
  因此,对于生于城市长于城市的孩子们来说,有没有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家乡并不是一件必要的事情,新一代有新一代的生活和情感,为何非要有淡淡的乡愁来牵绊?为何非要把他们的根归于某乡土的一隅?因此,带孩子认识和亲近父母的家乡,其意义在于:通过和孩子一起观览家乡的点滴变化、倾听我们小时候的成长故事,这会让孩子变得更理解、接受和认同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情感及行为,这是多么有价值的亲子方式!同时,当我们把最熟知的家乡作为让孩子观世界和体验地域文化的窗口时,潜移默化中拉近了孩子与自身生活环境乃至国家的情感距离,实际上这已超越了一厢情愿的寻根意义。
  未来,孩子的生活范围会更广阔更丰富,当某一天,他离开生养他的国度到另一种文化氛围里生活时,相信,那时他一定会说,我的家乡是中国!这就足够了。
其他文献
红色文化,是一种由特定的历史所形成的文化资源。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发展,从抗战到解放战争,从革命到建立新中国的过程中形成的,并在“红色旗帜”指导下形成了红色
伊拉克米桑油田集输干线EPC项目要求管道进行内防腐,内防腐的质量决定了管线的运行安全和寿命。管道内防腐中,单根管内部防腐可通过工厂化内喷涂满足,但是现场施工中焊缝内部
曾约一位90后作者写一篇关于“我与爸爸”的文章,文章发来后,发现作者把文章写成了声讨父亲的“檄文”,作者整个童年满满地充斥着父亲的漠视、高压和打骂,这种“父为子纲”式的伤与痛让人难过。但另一种存在同样让人忧心。在一个旅游景点曾看到一位爸爸被七八岁的女儿撕打啃咬着却依然讨好地哄着:“马上去买,马上去买。”这分明是“儿为父纲”。  成為父亲不难,成为一名合格的父亲很难,有人可能一辈子没想过这个问题,有
“做幸福妈妈,养快乐孩子”是我们每一位妈妈的愿望和追求。然而在写下“幸福”二字时,心里却不由自主地想到了马航失联灾难事件,撕心裂肺的痛让我们惊悸幸福与不幸原来挨得那么近,这让很多人开始重新审视和思考自己的生活和人生,尤其是我们习以为常的亲情和家庭,正像有网友所感慨的:“这一辈子我们会遇到很多人:至亲、挚爱,好好把握和珍惜每一个出现在自己生命里的人,用心去爱与呵护,不要等到失去了,才追悔当初。”“好
家里有一棵养了多年的冬珊瑚绿植,一年四季都枝繁叶茂、果实累累,玛瑙一样的红果一拨掉落又一拨长成,总是那么赏心悦目。一天,我想给这棵冬珊瑚松一下土,拨开繁茂枝叶,才发现盆里不知何时生出很多嫩苗,挤挤挨挨,正努力地生长着。一想,这应该是那些掉落的种子落入泥土后,新发的芽苗。对这些茁壮的小苗,我小心地移出来一些,另行培植,没多长时间,家里又多了几盆年轻的冬珊瑚。  有些成长,不能忽略。于冬珊瑚是,于孩子
数字媒体技术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发展非常迅速的技术。本文阐述了数字媒体技术在办公事务中的应用,展望了应用前景。
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情是“大国小农”,小农户家庭经营是我国农业的基本面,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处理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的关系,有助于解决小农户生产经营中面临的困难,将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的大格局。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我国建设现代农业的前进方向和必由之路。而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重要的服务主体之一,已经逐渐融入当代农民的生活,并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城镇
餐饮行业作为服务行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其人力资源管理中普遍存在着员工低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绩效及高离职率“两低一高”的问题。为探究餐饮行业员工满意度对员工工作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