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两会”,如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再次成为“焦点话题”中的“焦点”。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两会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鼓励在资本总量、人才结构、产业与国际合作企业相关性等方面有条件的中小企业“走出去”,并给予中小企业全面周到的法律咨询服务和所在国国情介绍,以控制风险。与此同时,商务部支持中小企业“走出去”的实施细则也将很快出台。
1“全球化”正成为推动中小企业
实现战略转型的关键
(一)“走出去”正成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中国是拥有中小企业数量最多、发展速度最快且是一个发展与转型并行的国家。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相当程度上是依赖于中小企业的崛起。如今,中国工商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超过1023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这批中小企业所创造的最终产品与服务价值、出口总额、交纳税收与就业人数,分别占全国的58.5%、68.3%、50.2%与80%以上,中小企业称得上是中国经济增长中最活跃的一环,也是全球产业链的重要产品提供者。
然而近些年,由于劳动力、资金、原材料、土地和资源环境成本不断攀升,人民币进入战略性升值通道,我国已经进入了高成本时代,这对于依赖于“成本驱动”以及处于全球产业链低端的中小企业而言,价值创造的空间越来越小,被淘汰出局的越来越多。特别是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之后,全球需求端的减少,各类保护主义风潮渐起以及新一轮全球产业洗牌的渐趋形成,都使中小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瓶颈和竞争压力,中小企业需要寻找新的突破,需要“闯关”海外市场。
而这一需求也得到了政策上的呼应。2010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新国36条)就明确指出,要“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并就开展国际化经营、培育民营跨国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支持组成联合体“抱团出海”等内容提出了指导性意见。鼓励中小企业“走出去”,正在成为国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二)中小企业要借助“全球化”实现战略升级
在这一背景下,中小企业必须学会驾驭全球化,下好“全球化”这盘棋。首先,中小企业担当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力军。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发轫于上世纪70年代末,几乎与改革开放同步。可以说,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中国经济和企业全球化的历史。进入新世纪之后,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資迅猛增长,从2001年的68.8亿美元,飙升到2010年的688.1亿美元。加入世贸组织十年来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29.2%,跃居全球第五大对外投资国。
在这场海外投资并购大潮中,国有企业发挥了突出作用,扮演中坚角色,为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开辟道路,拓展发展空间。2010年,中央直属国企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达到424.4亿美元,占总流量的70.5%,成为备受关注的投资主体。但是另一方面,不容忽视的一个事实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中,国有企业所占份额逐年下降,在过去五年里,已经由81%(2006年末)减少到66%(2010年末)。据统计,2010年,民营企业500强中,累计共有137家开展了对外投资,投资企业和项目592个,投资额达61.8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174%。
其次,采用战略联盟策略进行国际合作加速融入全球产业链,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可以根据企业的资源、能力和需求,选择供应链联盟、生产联盟、技术研发联盟等不同结盟形式,实现跳跃式发展。比如,奇瑞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高度重视战略联盟,2000年以来先后与国内外多家企业构建了供应合作链联盟、产销合作联盟、股权合作联盟、技术创新联盟等,显著地提升了竞争实力,是我国第一个将整车、CKD散件、发动机以及整车制造技术和装备出口至国外的轿车企业,连续7年居中国汽车出口销量第一,累计在海外的销量达到40万辆左右,10年全球累计销量200万辆,奇瑞的全球化整合让其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蜕变”。
2中小企业实现“全球化”
仍面临种种现实困境
由此看来,中小企业寻求突围的最好办法就是要利用国际产业链调整、国际分工重组的机遇,积极整合全球资源,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实现全面升级,实现价值链由低端向高端的攀升。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当前中国中小企业全球化整合资源依然面临种种困境:
一是我国中小企业不仅要与国内企业竞争还要同一些发达国家先进企业竞争,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小企业缺乏资金支持,融资相当困难,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还没有有效的衔接,无形资产在国外抵押受限。二是在产品技术日益分散化、复杂化的今天,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需要大量时间和成本投入,且具有很高风险。企业单纯依靠自己能力已经很难掌握竞争的主动权,迫切需要国家的科技支持。三是中小企业“走出去”仍然是凤毛麟角,并未形成跨国趋势,大多数企业在对外投资过程中缺乏全局性的战略理念。四是国际贸易保护的方式越来越隐蔽。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打着环保”的大旗,各类层出不穷的绿色壁垒渐成风潮,今后各国碳贸易摩擦、碳减排配额及其分配问题等都会高度与这种壁垒联系起来,增大了中小企业应对的难度。
3美日欧支持中小企业
实现“全球化”的经验借鉴
全球范围看,中小跨国企业的发展更具灵活性,更具竞争精神,发达国家政府在为推动本国中小企业的全球化开拓方面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出于改善长期以来居高不下的贸易逆差的考虑,采取各种措施大力鼓励和刺激科技型中小企业走国际化道路。在美国,中小企业在出口产品方面遇到困难时,有许多官方和非官方机构施以援手。政府代表小企业进行国际贸易谈判,减少小企业进入国外市场的贸易壁垒。为帮助小企业出口,美国在全国设立了19个出口援助中心,美国小企业管理局也有两个国际贸易办事处,大力支持中小企业有效地参与全球市场的竞争。
国际化最成功的日本企业基本都是中小企业,就连索尼、日立等今天的跨国企业在当初也不过是中小企业罢了。日本在1948年设置了中小企业厅,并在通商产业省的九个地方有派出机构,各都、道、府、县也设立了商工科或中小企业科,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全国性的中小企业行政组织网。政府在全国47个都道府县和12个大城市设立了中小企业指导所,为中小企业提供企业诊断和经营指导,每年诊断和指导的案件超过3万件。政府还建立了中小企业贷款保险公司、贷款担保公司,并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完整的金融服务体系,解决中小企业信用薄弱、获得贷款困难的问题。同时运用财政和税收措施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为帮助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日本政府专门制订了技术开发补助金制,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开发给予50%的资助。
欧洲许多国家都被成为“中小企业王国”。例如,人口仅800多万,内部消费市场有限的奥地利,十分重视中小企业的全球化拓展以及投资国外市场。2004年,奥地利联邦经济与劳动部和联邦商会联合启动了“走向国际”计划,采取措施开拓海外市场、培养外贸人才和建立国际商业联系,鼓励中小企业扩大商品和服务贸易出口。奥政府和商会在过去两年提供了1亿欧元扶持资金,大部分资金由联邦商会内的对外经济司具体负责使用,另有1/3资金通过国际旅游局和各联邦州的经济促进公司为企业提供服务。在联邦商会的具体操作下,奥推动中小企业“走向国际”的具体措施主要体现在市场开发与进入、外贸知识技能与人力资源、企业间商业联系的建立和为中小企业减负等4个方面,为中小企业走向国际提供了系统支撑。
4推动中小企业“全球化”
需要有系统性的政策支持
中小企业‘走出去’应该正成为经济战略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应积极引导和鼓励中小企业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参与全球合作。
通过全球化迅速获得研发、设计、高端制造、海外销售渠道、品牌等能力,这对于增强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至关重要,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释放中国经济的全部潜力。
在海外布局方面,应该以产业布局和提升竞争力为切入点,提高中小企业海外布局的效率和效益,例如,寻找农业、林业资源可考虑东南亚市场;需要提升技术能力可选择发达国家建立研发中心;从节约成本角度考虑,可考虑劳动力成本低,具有一定基础设施配套能力的发展中国家,要结合当地的区位优势和自身的竞争优势,选择更适合的投资目的地。
在金融支撑方面,可以参照国外经验设立特别金融机构或建立特别基金,例如英联邦开发公司、德意志开发公司、丹麦工业化基金、美国海外私人投资公司、日本海外经济合作基金、韩国进出口银行、亚洲四小龙的“海外创业资本基金”、“海外损失准备金制度”等,帮助中小企业实现海外融资的便利性。此外,在制度设计上,鼓励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目前最重要的金融支持政策是改革外汇管理制度,放松外汇管制,通过“藏汇于民”的方式实现对外直接投资自由化。
在网络构建方面,由于中国企业大规模开展对外投资的历史并不长,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观察才能总结出足够多的、具有借鉴意义的经验和规律,并建立起海外市场信息网络。在这方面,商业服务机构能够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它们经验丰富,拥有全球网络,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寻找项目、把握投资方向和进退时机,更全面地发现交易风险、制定保护条款,从而把风险降低到较低的水平。
1“全球化”正成为推动中小企业
实现战略转型的关键
(一)“走出去”正成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中国是拥有中小企业数量最多、发展速度最快且是一个发展与转型并行的国家。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相当程度上是依赖于中小企业的崛起。如今,中国工商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超过1023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这批中小企业所创造的最终产品与服务价值、出口总额、交纳税收与就业人数,分别占全国的58.5%、68.3%、50.2%与80%以上,中小企业称得上是中国经济增长中最活跃的一环,也是全球产业链的重要产品提供者。
然而近些年,由于劳动力、资金、原材料、土地和资源环境成本不断攀升,人民币进入战略性升值通道,我国已经进入了高成本时代,这对于依赖于“成本驱动”以及处于全球产业链低端的中小企业而言,价值创造的空间越来越小,被淘汰出局的越来越多。特别是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之后,全球需求端的减少,各类保护主义风潮渐起以及新一轮全球产业洗牌的渐趋形成,都使中小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瓶颈和竞争压力,中小企业需要寻找新的突破,需要“闯关”海外市场。
而这一需求也得到了政策上的呼应。2010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新国36条)就明确指出,要“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并就开展国际化经营、培育民营跨国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支持组成联合体“抱团出海”等内容提出了指导性意见。鼓励中小企业“走出去”,正在成为国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二)中小企业要借助“全球化”实现战略升级
在这一背景下,中小企业必须学会驾驭全球化,下好“全球化”这盘棋。首先,中小企业担当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力军。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发轫于上世纪70年代末,几乎与改革开放同步。可以说,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中国经济和企业全球化的历史。进入新世纪之后,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資迅猛增长,从2001年的68.8亿美元,飙升到2010年的688.1亿美元。加入世贸组织十年来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29.2%,跃居全球第五大对外投资国。
在这场海外投资并购大潮中,国有企业发挥了突出作用,扮演中坚角色,为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开辟道路,拓展发展空间。2010年,中央直属国企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达到424.4亿美元,占总流量的70.5%,成为备受关注的投资主体。但是另一方面,不容忽视的一个事实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中,国有企业所占份额逐年下降,在过去五年里,已经由81%(2006年末)减少到66%(2010年末)。据统计,2010年,民营企业500强中,累计共有137家开展了对外投资,投资企业和项目592个,投资额达61.8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174%。
其次,采用战略联盟策略进行国际合作加速融入全球产业链,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可以根据企业的资源、能力和需求,选择供应链联盟、生产联盟、技术研发联盟等不同结盟形式,实现跳跃式发展。比如,奇瑞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高度重视战略联盟,2000年以来先后与国内外多家企业构建了供应合作链联盟、产销合作联盟、股权合作联盟、技术创新联盟等,显著地提升了竞争实力,是我国第一个将整车、CKD散件、发动机以及整车制造技术和装备出口至国外的轿车企业,连续7年居中国汽车出口销量第一,累计在海外的销量达到40万辆左右,10年全球累计销量200万辆,奇瑞的全球化整合让其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蜕变”。
2中小企业实现“全球化”
仍面临种种现实困境
由此看来,中小企业寻求突围的最好办法就是要利用国际产业链调整、国际分工重组的机遇,积极整合全球资源,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实现全面升级,实现价值链由低端向高端的攀升。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当前中国中小企业全球化整合资源依然面临种种困境:
一是我国中小企业不仅要与国内企业竞争还要同一些发达国家先进企业竞争,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小企业缺乏资金支持,融资相当困难,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还没有有效的衔接,无形资产在国外抵押受限。二是在产品技术日益分散化、复杂化的今天,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需要大量时间和成本投入,且具有很高风险。企业单纯依靠自己能力已经很难掌握竞争的主动权,迫切需要国家的科技支持。三是中小企业“走出去”仍然是凤毛麟角,并未形成跨国趋势,大多数企业在对外投资过程中缺乏全局性的战略理念。四是国际贸易保护的方式越来越隐蔽。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打着环保”的大旗,各类层出不穷的绿色壁垒渐成风潮,今后各国碳贸易摩擦、碳减排配额及其分配问题等都会高度与这种壁垒联系起来,增大了中小企业应对的难度。
3美日欧支持中小企业
实现“全球化”的经验借鉴
全球范围看,中小跨国企业的发展更具灵活性,更具竞争精神,发达国家政府在为推动本国中小企业的全球化开拓方面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出于改善长期以来居高不下的贸易逆差的考虑,采取各种措施大力鼓励和刺激科技型中小企业走国际化道路。在美国,中小企业在出口产品方面遇到困难时,有许多官方和非官方机构施以援手。政府代表小企业进行国际贸易谈判,减少小企业进入国外市场的贸易壁垒。为帮助小企业出口,美国在全国设立了19个出口援助中心,美国小企业管理局也有两个国际贸易办事处,大力支持中小企业有效地参与全球市场的竞争。
国际化最成功的日本企业基本都是中小企业,就连索尼、日立等今天的跨国企业在当初也不过是中小企业罢了。日本在1948年设置了中小企业厅,并在通商产业省的九个地方有派出机构,各都、道、府、县也设立了商工科或中小企业科,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全国性的中小企业行政组织网。政府在全国47个都道府县和12个大城市设立了中小企业指导所,为中小企业提供企业诊断和经营指导,每年诊断和指导的案件超过3万件。政府还建立了中小企业贷款保险公司、贷款担保公司,并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完整的金融服务体系,解决中小企业信用薄弱、获得贷款困难的问题。同时运用财政和税收措施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为帮助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日本政府专门制订了技术开发补助金制,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开发给予50%的资助。
欧洲许多国家都被成为“中小企业王国”。例如,人口仅800多万,内部消费市场有限的奥地利,十分重视中小企业的全球化拓展以及投资国外市场。2004年,奥地利联邦经济与劳动部和联邦商会联合启动了“走向国际”计划,采取措施开拓海外市场、培养外贸人才和建立国际商业联系,鼓励中小企业扩大商品和服务贸易出口。奥政府和商会在过去两年提供了1亿欧元扶持资金,大部分资金由联邦商会内的对外经济司具体负责使用,另有1/3资金通过国际旅游局和各联邦州的经济促进公司为企业提供服务。在联邦商会的具体操作下,奥推动中小企业“走向国际”的具体措施主要体现在市场开发与进入、外贸知识技能与人力资源、企业间商业联系的建立和为中小企业减负等4个方面,为中小企业走向国际提供了系统支撑。
4推动中小企业“全球化”
需要有系统性的政策支持
中小企业‘走出去’应该正成为经济战略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应积极引导和鼓励中小企业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参与全球合作。
通过全球化迅速获得研发、设计、高端制造、海外销售渠道、品牌等能力,这对于增强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至关重要,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释放中国经济的全部潜力。
在海外布局方面,应该以产业布局和提升竞争力为切入点,提高中小企业海外布局的效率和效益,例如,寻找农业、林业资源可考虑东南亚市场;需要提升技术能力可选择发达国家建立研发中心;从节约成本角度考虑,可考虑劳动力成本低,具有一定基础设施配套能力的发展中国家,要结合当地的区位优势和自身的竞争优势,选择更适合的投资目的地。
在金融支撑方面,可以参照国外经验设立特别金融机构或建立特别基金,例如英联邦开发公司、德意志开发公司、丹麦工业化基金、美国海外私人投资公司、日本海外经济合作基金、韩国进出口银行、亚洲四小龙的“海外创业资本基金”、“海外损失准备金制度”等,帮助中小企业实现海外融资的便利性。此外,在制度设计上,鼓励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目前最重要的金融支持政策是改革外汇管理制度,放松外汇管制,通过“藏汇于民”的方式实现对外直接投资自由化。
在网络构建方面,由于中国企业大规模开展对外投资的历史并不长,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观察才能总结出足够多的、具有借鉴意义的经验和规律,并建立起海外市场信息网络。在这方面,商业服务机构能够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它们经验丰富,拥有全球网络,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寻找项目、把握投资方向和进退时机,更全面地发现交易风险、制定保护条款,从而把风险降低到较低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