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下的自我救赎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珍爱人生》作为一部属于黑人的女性主义电影,从美国当下的现实社会表现了女性主义批评所关注的性别歧视、黑人女性主义、性侵犯、同性恋等问题。《珍爱人生》改变了大家对同性恋特别是女同性恋的看法,将黑人女性的社会地位提升过程中遭遇的一系列问题在影片中呈现出来,让我们看到即使在妇女解放运动多年后,女性问题在社会中仍然形势严峻。
  [关键词] 女性主义 自我救赎 性别与种族偏见 同性恋
  [DOI] 10.3969/j.issn.1002-6916.2011.02.029
  
  作为获得第82届奥斯卡最佳剧本奖的美国电影《珍爱人生》,是一部反映弱势黑人女性自我成长、自我救赎的影片。影片的主角名叫珍爱,她生活在一个问题家庭,承受着母亲的辱骂、以及父亲的性侵犯,并且还有两个被父亲性侵犯后产下的孩子,他们的生活完全依靠政府救济金来维持。片中,珍爱的形象设置为一个肥胖、强悍、孤独的初中生,特殊的外形让她成为同学们眼中的异类,不断的怀孕使她变成校长眼中的问题学生,即使她在校学分良好也难以避免被学校停学的命运。如此不堪的生活状态并没有抹杀珍爱对生活的激情,她依然想成为时尚杂志的封面女郎;或是MTV的女主角;对心仪的男老师产生朦胧的爱情幻想;以及不断的自我肯定。以下是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这部电影进行的解读。
  一、女性灵魂的救赎
  珍爱的灵魂救赎分为三个阶段,从渴望有人来救赎,到试图自我救赎,最后完成救赎。
  “今天不会有意外降临,我不会有改变,但我希望会有人来改变我。我可以像正常人一样,认真听讲,坐在教室的前排。总会有那么一天的。”这是影片开始的时候借用珍爱的口吻进行的一段旁白,这时候的她渴望被救赎,并且希望来救赎她的对象之一是那位帅气的数学老师Wicher先生。另一个对象是她的母亲,因为在她的潜意识还是希望母亲是爱她的,从片中珍爱翻开相册看着母亲的照片并想象母亲在跟自己说“妈妈爱你”,就能解读出人物内心的诉求。这是珍爱灵魂救赎的第一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始于珍爱与母亲的关系走向决裂,从她跟社工坦白自己的家庭真实状况的那一刻起,让母亲失去了作为生活来源的社会福利金。电影中珍爱与母亲的两个女性的形象形成对比,一个内心坚强,另一个是外表强势。电影中珍爱的母亲是一个男性化的黑人女性,对自己的生活状态呈现出逃避的态度。这些逃避首先表现在阿珍受到父亲性侵犯的时候,她没有去保护她的孩子,而是责怪阿珍抢走了她的男人,把自己放在一个被动的位置;其次表现在母亲对待政府救济金的激烈态度,从侧面反映了她消极的生活,她在生活中丧失了责任感、价值感,寄生在白人的世界中,并把她的焦虑和恐惧变本加厉地加到阿珍的身上,逃避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第三,片中表现母亲自我封闭的生活形态和阿珍逐渐融入新的群体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母亲在家里强悍的形象与其在争取救济金的时候,面对到访工作人员所展现的软弱、卑微、乞求的态度构成了强烈的反差。一个内心都不坚强的女性根本是完成不了对另一个女性的救赎,因为她连自己都无法救赎,甚至逃避救赎,并且在珍爱的灵魂救赎过程中扮演了一个阻碍救赎的角色,所以两者关系势必产生决裂。
  在珍爱知道父亲得了艾滋病死掉,并且自己的HIV检测呈阳性的时候,她就开始了对自我灵魂的救赎。瑞恩小姐让大家写下梦想中的样子,珍爱希望自己苗条、容光焕发、长发飘飘,但是瑞恩小姐对她说她现在这样就是最好的。珍爱自己也认同了这个观点,她开始接受自己,开始勇敢地正视自己的生活,用一股连瑞恩小姐都惊叹的勇气,跟大家说自己被亲生父亲强奸的遭遇,接受艾滋病,接受有智障的孩子,接下来还要上高中,将来还要上大学。这一切象征着黑人女性的自立自强,珍爱作为黑人女性的缩影完成了自我灵魂的救赎。
  二、性别与种族的偏见
  一位女批评家说过:“白人女权主义批评不能框定和领导黑人女权主义。”[1]
  黑人女权主义批评的崛起,是与黑人妇女遭受到种族和性的双重压迫分不开的。黑人妇女一方面与黑人男性一样长期受到种族歧视,另一方面,在黑人圈里,她们还要受到男性的压迫。在男女对立中,男人是与所有主动的、文化的、光明的、高尚的或正面的事物相联系,而女人则是与所有被动的、黑暗的、低下的或者负面的事物相联系。作为一部表现黑人女性的电影,镜头展现的世界是从黑人女性的视角解读的,透过珍爱的视角,我们看到了作为一个黑人女性,她在家庭中受到同为黑人的父母对她的压迫、侵犯,在社会上受到街头的小混混对她的嘲笑讽刺,在学校的课堂上被同学讥笑,被校长误解等等。
  在整部影片当中,黑人女性还是生活在以白人为主导的社会里。在影片中,阿珍出门前照镜子的时候,镜子里出现的是她幻想的白人女性的形象;令阿珍钟情的Wicher先生也是作为一个白人男性形象出现的;政府申请救济金的美国公务员,包括学校的校长,都是以白人女性的形象出现的。镜中的白人女性形象隐喻着美国社会的主流审美依然存在种族的偏见,不论是从男性视角还是女性视角,甚至是黑人女性潜意识里,都认为白人女性要优于黑人女性。并且女性在美国电影中通常被刻画为二元对立的形象,一种是给予男性无限幻想的女性,另一种是灰姑娘式的扁平化人物。第一种形象是满足男性对女性的幻想,从男性视角出发把女性塑造成为男性消费的性欲对象;而第二种形象体现了男权社会给女性设立的框架,女性是要按照男性对女性的定义存在,而且只有男性才能完成对女性的救赎。在影片中,珍爱的母亲对校长来家访一事责怪珍爱把一个白人弄到家里来,以及珍爱跟选修学校的同学们提到福利机构将她给一个白人家里做护工,同学们纷纷持反对态度的情形,都可以看出黑种人对与白种人种族之间的融合依旧是抗拒的状态。美国社会主要是由黑人和白人组成,但社会的规则秩序都是由白人来制定的,社会的主流文化也是以白人的意志为主导,黑人只能遵守,剧中的美国公务员和校长可以看作规则的象征,珍爱的受教育权利和家庭申请救济金资格都需要白人来审核,二者实际上是一种统治和被统治的状态。
  换用反向思维,因为矛盾总是相互作用的,可以这样去想,有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的白种人都对黑人有偏见,以下是影片中珍爱的母亲与社工魏斯小姐的谈话冲突(部分台词敏感故采用原文):
  珍爱母亲:“I did what my mother told that I was supposed to do with my child, so that’s what Idid. And you are sitting up there and you are trying to judge me and you…”
  魏斯小姐:“I’m not judge you ,but you’re asking me for money, and you asked me to reunited your grandson…”
  珍爱母亲:“But Miss Weise, I don’t like you looking at me like that. You got this bitch looking at me, like I’m some kind fucking Ma.”
  魏斯小姐:“We don’t talk like this in my office, okey?”
  从以上台词中可以发现,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某些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是黑人潜意识里就认定白人是歧视自己的,所以会无意识地觉得受到了歧视,这个问题是值得反思的。
  三、试图打破父权制下异性恋的模式
  影片中珍爱的选修课老师瑞恩小姐是一名女同性恋,她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黑人女性,自信、自由、充满爱心和社会责任感。当珍爱与母亲决裂后暂时住在瑞恩小姐的家里中发现她是一个公开的同性恋,透过她的视角看到这对同性恋人的生活和相处模式是很健康并且幸福的,对她和她的孩子非常包容和关心,也许这是珍爱第一次感受到她在原生家庭里没有得到的关爱。莉莲费德曼说:“‘女同性恋’描述了一种关系,这是一种两个女人之间保持强烈感情和爱恋关系,其中可能或多或少有性关系,亦或根本没有性关系。共同爱好使这两位妇女花大部分时间生活在一起,并且共同分享生活中的大部分内容。”[2]电影用珍爱的口吻通过这样一段话来为同性恋进行正名:“妈妈说同性恋没有好人,可是妈妈,同性恋可没有强奸我,而你呢?同性恋可没有在课堂里,因为我没学过什么而取笑我,同性恋也没有像那些家伙在Harlem贩卖毒品。对此奥普拉会作何评价呢?瑞恩小姐是那个将粉笔放入我手中,让我感到学习乐趣的人。”影片通过这种方式也是预示着在父权制下的异性恋并非能真正地带来幸福,因为父权制的二元对立预先规定了妇女只能在异性恋方式下生活,而异性恋体现为男权中心、女性受压。影片表现珍爱在一个男权中心的异性恋家庭里受到父亲的性侵犯,母亲的压迫,并且压迫她的母亲在异性恋的模式中也受到了男性的压迫,甚至包括性压抑。与之相对比的是,这部电影从积极的态度去表现女同性恋的生活,并不赞同社会中只能容纳异性恋的单一模式。
  四、结语
  《珍爱人生》作为一部属于黑人的女性主义电影,改观了大家对同性恋特别是女同性恋的看法,将黑人女性的社会地位提升过程中遭遇的一系列问题在影片中呈现出来,让我们看到即使在妇女解放运动多年后,女性问题在社会中仍然形势严峻。
  
  注释
  [1]玛吉保姆:《女权主义批评:作为当代批评家的妇女》,纽约1986年版,第114、106页
  [2]专引自肖瓦尔特《新女权主义批评》,纽约1985年版第206页
  参考文献
  [1]朱立元. 西方文艺理论[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刘建明.西方媒介批评史[M].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
  [3]应宇力.女性电影史纲[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刘玉晓,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影视方向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提升,“绿色设计”已深入人心,服装设计自然不会例外。绿色设计迎合了人们的口味,它不仅仅是设计师的责任,它更多地体现了人类的责任心及回归自我的一种心态。  [关键词] 服装 绿色环保 世园会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15.045    1.背景  2011年4月28日10时,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仪式正式举行,世园会开
[摘要]从元杂剧、南戏对搜孤救孤主题的改编到前几年林兆华版的颠覆性重构,再到陈凯歌的贺岁片,赵氏孤儿的故事在不同的时代呈现出纷繁复杂的相异面貌。电影作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产品始终打上了这个时代的烙印,从这个角度说,陈凯歌版《赵氏孤儿》再现了当代驳杂人性在不同价值观控制下的拉锯战,反应出当代人在传统与现代的两极来回摆动的无定状态,是一部类似新写实主义风格的、体现真实人性的优秀悲剧作品。  [关键词]
【摘要】美国电影《人鬼情未了》因其讲述了一个处于阴阳两界的男女主人公生死不渝的爱情故事而让观众为之动容。而从剧作的角度看,这也是一部非常独特的影片。剧作者在片中设计了这样三个特殊角色:女主人莫莉的能感知鬼魂存在的猫、能通灵的通灵大师奥德美和能移动阳界物体的地铁鬼魂。这三个角色都不是主角,但却是串联情节线索、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元素。  【关键词】莫莉的猫  奥德美  地铁鬼魂  叙事功能    《人
[摘要] 影片《如果爱》和《九》同是歌舞片,并且在设计故事情节方面也有一定的相似性,值得注意的是两部影片同样运用了戏中戏的结构来展示主角的内心活动。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这两部影片的主角都陷入了情欲的漩涡,却无力自拔。两部影片着力表现的也是孙纳与吉多面对爱的时候的困惑与迷茫。因为,两人都失去了爱的能力。而真正导致他们失去爱的能力的重要原因是他们自己。  [关键词] 爱 失去 补偿
[摘要]媒介产品的多元化格局催生媒介运作的品牌化思维。“江西卫视”的“红色品牌”定位顺应了品牌思维的实际需要,对于江西卫视更新自身的传播环境与提升媒介平台的传播价值正在发挥着积极的影响力。这种立足“地域文化”,挖掘媒介的文化与经济双重价值,实施差异化传播的媒介品牌实践为处于政策与市场夹缝中的省级卫视频道的突围与超越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关键词]江西卫视 红色品牌 差异化传播    一、需求与购买
[摘要] 电影《茉莉花开》以三代女性的故事为主线叙述了三代女性不同的命运和对生活的不同态度,主要歌颂了新时期女性独立向上的生活状态。但在影片的背后,三代女人都没有逃脱被抛弃的命运,女性依然是在男性凝视的目光中出现,而男性理想中的女性形象——“花”则是在被男性抛弃后的淡然,回归于一种天然的母性达到与男权社会的和解,男性始终在背后控制着叙事,女性成为被叙述的客体。  [关键词] 凝视 女性主义
【摘要】在钢琴教学中,许多学生对中国的钢琴小品缺乏正确的理解及准确的弹奏方法,对中国钢琴小品的艺术表现更是无从谈起。谭盾写作的钢琴组曲《忆》是众多中国钢琴小品中,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乐曲。乐曲中包含的《云》和《欢》两个小曲,更是在意境和民族特色上展现了谭盾青年时期的创作功底。中国钢琴作品是比较难于把握的曲目种类之一,在弹奏时有很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在平常练习时对气息和钢琴弹奏的融合要有系统的训练,
[摘要] 20世纪末期,海外华人女作家创作一批富有影响力的第一人称视角的小说。这批小说以亲历性、真实性和袒露心灵的大胆和历经沧桑的人生道路刻画了人生的悲欢离合,呈现了华人女性的群体命运和情感纠葛。通过关注这些作品的叙述视角,可以了解这些作家的创作视野和她们笔下的华人女性形象及其对这些形象所处的西方世界的真实而深刻的阐释。  [关键词] 华人女性 叙述视角 第一人称 超越性  20世纪70年代末到新
[摘要]张元作品中一以贯之的现实主义叙事风格以及后现代主义色彩为张元在回归主流与个人表达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回归”路上的张元不是一味的妥协,而是在与主流渐行渐近之路上执着于电影的个人表达,作为新生代导演中的领军人物,“回归”路上的张元,把自己的电影风格进行了恰当的变奏,作品的题材关注的依旧是身边的人和事,具有强烈的“小众属性”,对“城市边缘人”这一形象,赋予着自己的认同感。  [关键词]张元 
[摘要] 根据贵州青年女作家肖勤创作的小说《暖》改编,由中央电视台导演朱一民执导的数字电影《小等》预计6月初上映。这是由贵州省文联、湄潭县委宣传部、秦皇岛汇中承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贵州省电影家协会、北京雨墨春秋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联合摄制的贵州省第一部反映农村留守儿童题材的电影。希望电影《小等》能引起人们的思考,希望关心留守儿童的朋友们都来为他们做一点贡献,让他们能和其他孩子一样有一个欢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