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话题: 支教工作
导语: 广东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很不平衡,教师城乡区域性结构失衡问题尤为突出,城镇教师局部超编与广大农村特别是穷困山区教师缺编现象并存。农村地区合格教师数量不足、队伍不稳定,直接影响了农村基础教育质量。在这样的背景下,广东启动“教育人才智力扶持山区计划”。至今支教工作成效有目共睹:
送援单位与受援单位积极配合,精心组织,促进了城乡学校的交流,各送援单位不仅将教学水平优秀、师德良好的人员选送支教,而且无私奉献,为山区学校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教学支援;
受援单位对支教老师一方面热情接待,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爱护,使支教老师倍感温暖;另一反面又为支教老师提供展示德才的平台,使支教老师在山区学校中充分闪光;
支教老师秉承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爱生勤教职业道德,扎实地帮助山区学校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创出了一流业绩。
本期邀请参加广东省第三批“教育人才智力扶持山区计划”的教师就支教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与感想。
主角: 林爱群匡红华王宝波
主持: 潘孟良
为了使支教工作更上一层楼,追求“智力扶助”效果的最优化、最大化,现在不论是送援方还是受援方都在探索支教山区教育活动的最佳模式。作为一位支教老师,本文欲以过来人的角色,从所见、所闻和所感中,对支教工作的优化,用例说的形式进行探索。
一、一件停水小事,引出注重“重男轻女”的细节
例1:在一次支教老师间的内部互访活动中,Z老师的情绪不高,因为她所在的学校最近以来“用水都有问题”,影响了她的支教工作。
原来Z老师支教的山区学校的生活用水难以保障,“今日停水”成了住在学校里的老师的口头禅。尽管Z老师在支教之前对山区生活条件的艰苦已有了思想准备,但是她绝没有想到竟然“用水都有问题”。她的境况得到了大家的同情。为了缓解气氛,大家纷纷对她投之以“不怕脏”的调侃,还有一位“男同胞”说了句:Z老师,我们俩换一个支教学校吧。虽是随便说一句,却引出支教山区最佳模式之“重男轻女”的考量。
支教老师究竟去哪所学校支教,一般的分配原则是“对口”,某个送援单位对口支教某个受援单位,甚至某个送援单位的某个学校对口支教某个受援单位的某个山区学校,这样做的优越性在此就不再赘述,只是想就一些特殊情况的调节做个表述。
比如A所在学校一般是对口支教F学校,这次A也即将前往F学校支教,但F学校没有公共食堂,支教老师必须自己动手解决温饱问题,而A是“除了不会做饭,其他都行”。若A去F支教,F势必要帮助解决A的一日三餐,虽不是无法解决,但无形中给F带来麻烦。这时若在送援单位的支教老师中挑选一个“巧媳妇”似的老师前往F,效果岂不是更好。
山区学校基本上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生活上的困难,考虑到这些实际情况,送援单位在对支教老师具体分配支教学校时,适当“重男轻女”,男老师不仅没意见,而且很愿意。总之在一切为了支教工作,为了支教工作的一切的理念下,送援单位和受援单位在分配支教老师的时候,再加上以人为本的分配原则,对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加以考量,那么支教工作就将更加成功。
二、解燃眉之急,提倡菜单式对口支教策略
例2:L老师任教数学,在H学校开展支教工作。一次H学校的校长问L:能不能通过你的关系,把在X学校支教的Y老师借来给我校高三学生上英语辅导课?L答应尽力帮忙,但结果不理想。
原来该校的一个高三英语教师是学校该学科唯一骨干,因为临近待产,向学校提出请假,学校其他的英语教师均由于各种原因不能马上接手,为此,H学校为高三英语教师的问题一筹莫展。经多方了解,H学校的校长得知在X学校支教的Y老师也是一名英语骨干教师,而且在X学校的教学任务不重,就萌生“借”Y来给高三学生上英语辅导的念头。
本文并不关心上例的最后结局,只是明显感到,L、X都不是去了最需要他们去支教的学校。原因何在?
这与“乱点鸳鸯谱”没关系。凭良心讲,送援单位与受援单位为搞好“智力扶助山区教育活动”,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细致工作,对支教老师的工作、生活倾注了亲人般热请,支教老师把两单位都视为“娘家”就是最有力的佐证。
这只是智者千虑,偶有一失的缘故。尽管偶尔的失误绝对不是故意所致,但是启发送援单位与受援单位在双方就支教老师分配进行沟通时,一些细节上不妨采取一点小策略。我们姑且称为菜单式对口分配支教老师:当受援单位在向送援单位提供详细受援计划时,必须进一步注明并具体列出该支教学校急需何专业学科的支教老师、何特长人才的相关明细表,仿如菜单式或高考志愿表式,有第一要求、第二要求等等,送援单位在向受援单位选派支教老师时可以对号入座,即使满足不了第一要求,也要满足第二要求,以此类推。既可解受援学校燃眉之急,使对口支教的准确性最大化,又可以提高送援单位选派工作的效率,支教老师也有了英雄用武之地,支教工作就会更加成功。
三、组织支教小分队,拓展支教工作外延
例3:去年底,送援单位G组织召开属下支教老师工作汇报会。在W挂职支教的同志S在向G汇报中谈到自己利用节假日组织W城里的教师到W的比较偏远的山区学校为教师开展培训工作。G的有关人员当即予以充分肯定,并对S说:你也可以组织一支支教老师分队去培训山区学校教师。
顺着G的有关人员对S讲话的思路,结合一些实际情况,只要组织实施得当,就可以使支教老师、受援单位及山区学校的师生均受益。
有哪些实际情况呢?
1. 在支教老师队伍中不乏教育管理型的人才,也有专家型的教育教学人才,由于支教工作的需要,受援单位将这些支教老师分布在一些教育管理单位或一些山区学校。这些支教老师平时都承担一定的教育与教学工作,主要的支教任务确实是在自己所在的支教学校。
2. 同一送援单位选派的支教老师之间在工作之余、节假日期间都会互相探访,他们会就支教工作方面的大小事自发交流体会,也会三五相邀去送援单位附近的名山大川旅游。交流使大家的支教工作做得更好,旅游丰富大家的支教收获。一张一弛,相得益彰。
如何组织实施呢?
1. 受援单位在接收一批支教老师时,适时地让每位支教老师将自己的特长、爱好和教育教学理念及其支教工作期望等作个简单表述,并一一记录、列表,留作备用。
2. 以S类的挂职支教干部为主,通过与受援单位、山区学校协调,定期(或不定期)地组建支教小分队。在支教工作之余、节假日或方便之时(总之大家协调商定)奔赴一些山区学校开展短期、定向支教。可以到没有支教老师的学校去,也可以到有支教老师但还需其他方面进行支教的学校去,可以对山区学校的老师开展新课程培训,也可以对学生个别辅导。既使支教工作的意义增值,又使支教援助面扩大。
为何说支教老师、受援单位及山区学校的师生均受益呢?
1. 受援单位可以将该批支教老师的作用最大化地为本地区的山区学校服务。这样十个支教老师就不是支教十个学校,而是更多。
2. 山区学校的学生可以更多、更全地获取来自山外的学习方法,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3. 由此以来,支教老师的支教工作会变得相应地忙碌些,可收获也对应地增加。首先充实、丰富自己的支教生活,不会寂寞,只有快乐。其次可以更多地体现自己的价值,广交了朋友,这些山里的朋友一定会使支教老师支教之余的访古探幽更添情趣。
四、全面参与教育教学,夯实支教工作内涵
例4:支教老师A是属于教学专家型的老师,在J中学支教,并担任该校高三的数学教学工作。在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前夕,J学校所在区的教研室数学组的教研员找到A说,为了让学生热身,决定由A牵头组织区内的四所高中毕业班进行一次联考测试。A积极准备,同其他四所学校的高三数学备课组组长一起组成工作组,认真开展工作,不论是命题、监考、评卷以及质量分析等环节都一一做好。当联考测试工作结束后,不仅工作组获得教研员的好评,而且建立了A与其他学校同行的联系。这之后,经常可以看到其他学校的老师与A一起交流数学教学工作,其中A帮助修改另一所学校的高三数学备课组组长Y的论文,更是在两所学校传为美谈。
相信类似A老师这种不仅认真完成自己在支教学校的教学任务,而且积极、热心帮助受援单位辖内的学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教育教学工作的老师还有很多。其实这些支教老师的这些举动就是在挖掘支教工作的深度,值得支教老师学习,值得向大家推荐,为了支教工作的圆满,也值得探究。
支教工作的实质就是智力扶助山区教育,只要是能够对山区教育有帮助的事,又是支教老师力所能及的,就应该不分份内份外去做,并努力做好。不断夯实支教工作的内涵,更加全面扶助山区教育。
一旦开辟这条思路,就会发现在整个支教期间,支教老师除了做好份内的工作以外,还有份外工作的一片天地。像A在保质保量完成高三数学教学任务外,还可以全面参与J中学的教育教学工作,比如和其他数学老师一起进行数学教研,开发本学科校本教材,为师生举办数学教学方法、新课程理念和数学知识方面的讲座等等。
总之,在夯实支教工作内涵的理念支配下,支教老师能激发支教热情,为支教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并且积极做智力扶助范围内的一切工作。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诠释“爱一个人”这句话的意思时说的那样:就是为他的幸福而高兴,并且乐意做一切为他的幸福所必需的事情。
五、互补式的支教是一种值得推崇的方式
例5:在支教队伍中,不乏学历高的青年教师,他们从高等院校毕业后即分配在大城市的学校工作。送援单位本着锻炼人、考察人的目的选派他们前往山区学校进行支教工作,偏又凑巧部分青年教师被受援单位有意识地分配在一些层次较高的学校开展智力扶助。在N学校支教的C老师就是其中一位。N是山区不多见的国家示范性高中,N学校老师的敬业精神令C老师钦佩,在很多场合中,C老师都感慨:1980年法国思想家萨特去世时,法国舆论称萨特为“时代的良心”,N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是我们“时代的良心”,他们都是我的“支教老师”,是支持我坚守教育事业的老师。
面对这样的情景,此时已经很难说清楚到底是C老师对山区学校智力扶助,还是山区学校老师渗出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营养成份对C进行另一层次的智力扶助。
类似C老师般的年青一代,有许多令人羡慕的优越条件。他们有活力、富朝气,可以驱散山区学校中师生头上的些许阴霾;他们接受新事物快,能够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整合课程,这些知识可以弥补支教学校,尤其是办学条件相对好一点的学校未能欣赏“粉笔与黑板”外的世界留下的遗憾;高学历的他们对新课标的理论研究也高,与富有实际经验的山区一线教师在一起,正好可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等等。
同样地,类似N学校般的教师群体,也有很多令人啧啧称赞的良好素质。他们有毅力,有铮铮骨气,尽管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他们依然坚守家园;他们个个身怀绝技,早已桃李满天下,却对年轻人尤其是高学历的年轻支教老师不耻下问,虚心好学;他们让山区、山区里的孩子有了希望,他们让支教老师收获了感动,补充了精神动力。
准确地说这是互补式的支教,是一种值得推崇并延续下去的方式。年轻支教老师学习山区教师始终保持不断的注意力,领悟、学会感恩;山区教师学习年轻支教老师培养健全的竞争心,积极、乐观面对困难,享受人生。
导语: 广东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很不平衡,教师城乡区域性结构失衡问题尤为突出,城镇教师局部超编与广大农村特别是穷困山区教师缺编现象并存。农村地区合格教师数量不足、队伍不稳定,直接影响了农村基础教育质量。在这样的背景下,广东启动“教育人才智力扶持山区计划”。至今支教工作成效有目共睹:
送援单位与受援单位积极配合,精心组织,促进了城乡学校的交流,各送援单位不仅将教学水平优秀、师德良好的人员选送支教,而且无私奉献,为山区学校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教学支援;
受援单位对支教老师一方面热情接待,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爱护,使支教老师倍感温暖;另一反面又为支教老师提供展示德才的平台,使支教老师在山区学校中充分闪光;
支教老师秉承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爱生勤教职业道德,扎实地帮助山区学校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创出了一流业绩。
本期邀请参加广东省第三批“教育人才智力扶持山区计划”的教师就支教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与感想。
主角: 林爱群匡红华王宝波
主持: 潘孟良
为了使支教工作更上一层楼,追求“智力扶助”效果的最优化、最大化,现在不论是送援方还是受援方都在探索支教山区教育活动的最佳模式。作为一位支教老师,本文欲以过来人的角色,从所见、所闻和所感中,对支教工作的优化,用例说的形式进行探索。
一、一件停水小事,引出注重“重男轻女”的细节
例1:在一次支教老师间的内部互访活动中,Z老师的情绪不高,因为她所在的学校最近以来“用水都有问题”,影响了她的支教工作。
原来Z老师支教的山区学校的生活用水难以保障,“今日停水”成了住在学校里的老师的口头禅。尽管Z老师在支教之前对山区生活条件的艰苦已有了思想准备,但是她绝没有想到竟然“用水都有问题”。她的境况得到了大家的同情。为了缓解气氛,大家纷纷对她投之以“不怕脏”的调侃,还有一位“男同胞”说了句:Z老师,我们俩换一个支教学校吧。虽是随便说一句,却引出支教山区最佳模式之“重男轻女”的考量。
支教老师究竟去哪所学校支教,一般的分配原则是“对口”,某个送援单位对口支教某个受援单位,甚至某个送援单位的某个学校对口支教某个受援单位的某个山区学校,这样做的优越性在此就不再赘述,只是想就一些特殊情况的调节做个表述。
比如A所在学校一般是对口支教F学校,这次A也即将前往F学校支教,但F学校没有公共食堂,支教老师必须自己动手解决温饱问题,而A是“除了不会做饭,其他都行”。若A去F支教,F势必要帮助解决A的一日三餐,虽不是无法解决,但无形中给F带来麻烦。这时若在送援单位的支教老师中挑选一个“巧媳妇”似的老师前往F,效果岂不是更好。
山区学校基本上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生活上的困难,考虑到这些实际情况,送援单位在对支教老师具体分配支教学校时,适当“重男轻女”,男老师不仅没意见,而且很愿意。总之在一切为了支教工作,为了支教工作的一切的理念下,送援单位和受援单位在分配支教老师的时候,再加上以人为本的分配原则,对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加以考量,那么支教工作就将更加成功。
二、解燃眉之急,提倡菜单式对口支教策略
例2:L老师任教数学,在H学校开展支教工作。一次H学校的校长问L:能不能通过你的关系,把在X学校支教的Y老师借来给我校高三学生上英语辅导课?L答应尽力帮忙,但结果不理想。
原来该校的一个高三英语教师是学校该学科唯一骨干,因为临近待产,向学校提出请假,学校其他的英语教师均由于各种原因不能马上接手,为此,H学校为高三英语教师的问题一筹莫展。经多方了解,H学校的校长得知在X学校支教的Y老师也是一名英语骨干教师,而且在X学校的教学任务不重,就萌生“借”Y来给高三学生上英语辅导的念头。
本文并不关心上例的最后结局,只是明显感到,L、X都不是去了最需要他们去支教的学校。原因何在?
这与“乱点鸳鸯谱”没关系。凭良心讲,送援单位与受援单位为搞好“智力扶助山区教育活动”,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细致工作,对支教老师的工作、生活倾注了亲人般热请,支教老师把两单位都视为“娘家”就是最有力的佐证。
这只是智者千虑,偶有一失的缘故。尽管偶尔的失误绝对不是故意所致,但是启发送援单位与受援单位在双方就支教老师分配进行沟通时,一些细节上不妨采取一点小策略。我们姑且称为菜单式对口分配支教老师:当受援单位在向送援单位提供详细受援计划时,必须进一步注明并具体列出该支教学校急需何专业学科的支教老师、何特长人才的相关明细表,仿如菜单式或高考志愿表式,有第一要求、第二要求等等,送援单位在向受援单位选派支教老师时可以对号入座,即使满足不了第一要求,也要满足第二要求,以此类推。既可解受援学校燃眉之急,使对口支教的准确性最大化,又可以提高送援单位选派工作的效率,支教老师也有了英雄用武之地,支教工作就会更加成功。
三、组织支教小分队,拓展支教工作外延
例3:去年底,送援单位G组织召开属下支教老师工作汇报会。在W挂职支教的同志S在向G汇报中谈到自己利用节假日组织W城里的教师到W的比较偏远的山区学校为教师开展培训工作。G的有关人员当即予以充分肯定,并对S说:你也可以组织一支支教老师分队去培训山区学校教师。
顺着G的有关人员对S讲话的思路,结合一些实际情况,只要组织实施得当,就可以使支教老师、受援单位及山区学校的师生均受益。
有哪些实际情况呢?
1. 在支教老师队伍中不乏教育管理型的人才,也有专家型的教育教学人才,由于支教工作的需要,受援单位将这些支教老师分布在一些教育管理单位或一些山区学校。这些支教老师平时都承担一定的教育与教学工作,主要的支教任务确实是在自己所在的支教学校。
2. 同一送援单位选派的支教老师之间在工作之余、节假日期间都会互相探访,他们会就支教工作方面的大小事自发交流体会,也会三五相邀去送援单位附近的名山大川旅游。交流使大家的支教工作做得更好,旅游丰富大家的支教收获。一张一弛,相得益彰。
如何组织实施呢?
1. 受援单位在接收一批支教老师时,适时地让每位支教老师将自己的特长、爱好和教育教学理念及其支教工作期望等作个简单表述,并一一记录、列表,留作备用。
2. 以S类的挂职支教干部为主,通过与受援单位、山区学校协调,定期(或不定期)地组建支教小分队。在支教工作之余、节假日或方便之时(总之大家协调商定)奔赴一些山区学校开展短期、定向支教。可以到没有支教老师的学校去,也可以到有支教老师但还需其他方面进行支教的学校去,可以对山区学校的老师开展新课程培训,也可以对学生个别辅导。既使支教工作的意义增值,又使支教援助面扩大。
为何说支教老师、受援单位及山区学校的师生均受益呢?
1. 受援单位可以将该批支教老师的作用最大化地为本地区的山区学校服务。这样十个支教老师就不是支教十个学校,而是更多。
2. 山区学校的学生可以更多、更全地获取来自山外的学习方法,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3. 由此以来,支教老师的支教工作会变得相应地忙碌些,可收获也对应地增加。首先充实、丰富自己的支教生活,不会寂寞,只有快乐。其次可以更多地体现自己的价值,广交了朋友,这些山里的朋友一定会使支教老师支教之余的访古探幽更添情趣。
四、全面参与教育教学,夯实支教工作内涵
例4:支教老师A是属于教学专家型的老师,在J中学支教,并担任该校高三的数学教学工作。在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前夕,J学校所在区的教研室数学组的教研员找到A说,为了让学生热身,决定由A牵头组织区内的四所高中毕业班进行一次联考测试。A积极准备,同其他四所学校的高三数学备课组组长一起组成工作组,认真开展工作,不论是命题、监考、评卷以及质量分析等环节都一一做好。当联考测试工作结束后,不仅工作组获得教研员的好评,而且建立了A与其他学校同行的联系。这之后,经常可以看到其他学校的老师与A一起交流数学教学工作,其中A帮助修改另一所学校的高三数学备课组组长Y的论文,更是在两所学校传为美谈。
相信类似A老师这种不仅认真完成自己在支教学校的教学任务,而且积极、热心帮助受援单位辖内的学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教育教学工作的老师还有很多。其实这些支教老师的这些举动就是在挖掘支教工作的深度,值得支教老师学习,值得向大家推荐,为了支教工作的圆满,也值得探究。
支教工作的实质就是智力扶助山区教育,只要是能够对山区教育有帮助的事,又是支教老师力所能及的,就应该不分份内份外去做,并努力做好。不断夯实支教工作的内涵,更加全面扶助山区教育。
一旦开辟这条思路,就会发现在整个支教期间,支教老师除了做好份内的工作以外,还有份外工作的一片天地。像A在保质保量完成高三数学教学任务外,还可以全面参与J中学的教育教学工作,比如和其他数学老师一起进行数学教研,开发本学科校本教材,为师生举办数学教学方法、新课程理念和数学知识方面的讲座等等。
总之,在夯实支教工作内涵的理念支配下,支教老师能激发支教热情,为支教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并且积极做智力扶助范围内的一切工作。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诠释“爱一个人”这句话的意思时说的那样:就是为他的幸福而高兴,并且乐意做一切为他的幸福所必需的事情。
五、互补式的支教是一种值得推崇的方式
例5:在支教队伍中,不乏学历高的青年教师,他们从高等院校毕业后即分配在大城市的学校工作。送援单位本着锻炼人、考察人的目的选派他们前往山区学校进行支教工作,偏又凑巧部分青年教师被受援单位有意识地分配在一些层次较高的学校开展智力扶助。在N学校支教的C老师就是其中一位。N是山区不多见的国家示范性高中,N学校老师的敬业精神令C老师钦佩,在很多场合中,C老师都感慨:1980年法国思想家萨特去世时,法国舆论称萨特为“时代的良心”,N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是我们“时代的良心”,他们都是我的“支教老师”,是支持我坚守教育事业的老师。
面对这样的情景,此时已经很难说清楚到底是C老师对山区学校智力扶助,还是山区学校老师渗出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营养成份对C进行另一层次的智力扶助。
类似C老师般的年青一代,有许多令人羡慕的优越条件。他们有活力、富朝气,可以驱散山区学校中师生头上的些许阴霾;他们接受新事物快,能够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整合课程,这些知识可以弥补支教学校,尤其是办学条件相对好一点的学校未能欣赏“粉笔与黑板”外的世界留下的遗憾;高学历的他们对新课标的理论研究也高,与富有实际经验的山区一线教师在一起,正好可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等等。
同样地,类似N学校般的教师群体,也有很多令人啧啧称赞的良好素质。他们有毅力,有铮铮骨气,尽管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他们依然坚守家园;他们个个身怀绝技,早已桃李满天下,却对年轻人尤其是高学历的年轻支教老师不耻下问,虚心好学;他们让山区、山区里的孩子有了希望,他们让支教老师收获了感动,补充了精神动力。
准确地说这是互补式的支教,是一种值得推崇并延续下去的方式。年轻支教老师学习山区教师始终保持不断的注意力,领悟、学会感恩;山区教师学习年轻支教老师培养健全的竞争心,积极、乐观面对困难,享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