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发表于2007年11月19日16:48:00,被“研修茶座”的编辑选入“精华日志”,几天内有286人次阅读了全文,75人次留言评论。这里选登的是原文和部分留言。
——编者
一次观课议课,我特意对教师的评价语言作了记录,惊讶地发现一节课上老师说“很好”有20次之多。平时的自己也是这样吗?肯定是!
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应该对学生起到评价、引导、激励作用。反观我们的课堂,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充其量也只是表面上的“激励”。教师一开口就是“很好!请坐。”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很好”产生“免疫力”,对“真好”也麻木了。那么,我们的“很好”恐怕连表面上的激励作用也起不到了。对此,我们该思考点什么呢?
思考一:我们的评价内容多元了吗?
我们的“课堂评价”是在评什么呢?我们经常关注的,是不是学生所呈现的思维结果呢?而对他们得出那些结果的思维过程、思维方法,以及透过这一切所表现出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我们的关注是否太少了?要知道,恰恰是后者,才最值得我们关注。比如《背影》一课,很多学生从中体会到的是人间最动人的拳拳父爱。那么,面对这“一致”的答案,我们是不是要追问学生:你是怎么体会到的?你的思维过程是怎样的?相信学生的回答不会完全相同,因为他们的个人经历和感受力不会完全相同。假如学生的答案与教师的预设有偏离,那么问题在哪里?是硬把学生“拧”到教师的“预设”里呢?还是能从另外的角度思考,“生成”新的课堂资源?
思考二:我们的评价主体多元了吗?
我们还应该反思的是,在每一节课上,评价的权利是不是一直被控制在我们教师手里呢?“对”“好”“不正确”这些语言是不是只能我们用来去评价学生呢?要知道,教师评价学生只是教学评价的一种方式,而不是唯一方式。更多的时候,我们应该把评价的权力还给学生。展开师评生、生评生、生评师等多角度评价。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激活、灵感得以碰撞、智慧得以闪现。
思考三:我们的评价点明原因了吗?
“好!”“很好!”“读得很精彩!请坐。”“真棒!请坐。”可是,到底“好”在何处?“精彩”在哪里?我们往往忽略了。“很好”成为老师的口头禅,学生知其“好”,却难以知其所以“好”。是平时的学习基础牢、学习习惯好,因而理解力强?还是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好,思维互相碰撞,彼此获得了启发?抑或盲目、模糊中偶然“蒙”到了“点”上?如果学生不知道自己“好”在哪里,就不知道自己学习上有哪些优势,也不知道今后该有哪些改进。因此,我们要问: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好”评,能发挥评价的指导、点拨作用吗?
思考四:我们的评价关注主体了吗?
“太好了!你是最棒的!”这种语言也经常会出现在我们的课堂。如果一个同学已经“最棒”了,那么其他学生还会“最棒”吗?我们这些看似无意识的语言,细细想来,其实有些只顾个别,却忽视了更多同学的存在,忽略了全局。那些敏感的学生,在教师这样的无意识“打压”下,多高涨的积极性恐怕也会“偃旗息鼓”。我们的课堂评价应该少一份绝对,多一份相对;少一份限制,多一份引领。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佛尔姆强调: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虽然激励作用是评价最突出的特点,但绝不能追求“很好”“很棒”等空洞的好听话,更不能把课堂的评价简单化、极端化、形式化。进一步说,老师如果经常说这些表面、空洞的“好”话,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一定会有负面影响。我们很难确定,听惯了“好”评的学生,还能不能接受不同意见?还会不会正确对待挫折和忠告?还能不能正确认识自我?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我们要捍卫每个学生发展的权利。
教师的评价也是培育学生成长、发展的“土壤”,这一片“土壤”,需要我们用心呵护。
clezshizhen发表于2007-11-27 20:15:26
我为你的理念而叫好,为你独到的见解而叫好。的确,评价的多元化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引导学生给自己准确定位,的确会有高效率的课堂出现。但是,这样的课堂,又该如何操作呢?举个例子,学生读得好,然后一一评价好在哪里,又欠缺在哪里,那么一堂课的课堂容量该如何来操控?如果仅仅评价一两点,是不是又流于形式呢?所以,常常感到困惑,请聂老师赐教。
刘国祥(游客)发表于2007-11-27 19:43:12
教师的评价要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点燃激情的火焰,激发自信的源泉。
qixiaoju(游客)发表于2007-11-27 19:15:28
看了聂春云老师这篇文章,我真的深有同感。这篇文章使我想起了自己的课堂现在仍然被“很好”等课堂评价语言所占据。聂老师从评价的内容、评价的主体、评价的作用等多方面进行了反思探讨,可见她是一位很用心的老师,也是一位教学基本功扎实的老师。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虽然激励作用是评价最突出的特点,但绝不能简单追求“很好”“很棒”等好听的话,更不能把课堂的评价简单化、极端化、形式化。
clezdilei发表于2007-11-27
17:46:31
现在当一个好老师太难了!
聂老师发现的问题我也注意到了。但是,老师的课堂评价要恰到好处、鼓舞人心、发人深省,这的确不容易做到。自己在评价学生时,也会注意发现闪光点加以肯定,同时也会点出其不足,但对聂老师提出的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没注意过。今后要认真思考,大胆尝试,使自己的评价更有教育效益!
SYWANGYANYAN发表于2007-11-26 19:45:46
新课标的实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提升,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课堂评价功能的减弱。相反,是从评价质量、评价方式、评价艺术等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鼓励、引导学生“有创意的表达”的同时,也要让教师的评价闪现出智慧的光芒。
吕老师(游客)发表于2007-11-26 20:21:38
教育要从大处着眼,做教师要大气,不应该在小事上斤斤计较。我们要从人格上影响学生,从学业上要求学生,从学习上鼓励学生。
我看了聂老师这篇大作,我觉得作为教师太可怜,整日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争论不休。我想,教师应该把精力放在提高自身素质,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去影响学生,用丰富的人生阅历去教育学生上,才能培养有用之材。
jingfen发表于2007-11-29 12:47:49
我们看过好多课堂录像,也现场“观摩”过好多别人的课,既发现过别人课堂中的好多闪光点,也发现过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是,我们很少有人把自己的课录下来细细品味、推敲、琢磨。聂老师做了我们都应该经常做的事情,那就是结合自己发现的问题,对照自己的教学。这样不仅可以不断完善自我,而且还可以提醒身边的人。太好了!
(本栏责编 若 洋)
——编者
一次观课议课,我特意对教师的评价语言作了记录,惊讶地发现一节课上老师说“很好”有20次之多。平时的自己也是这样吗?肯定是!
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应该对学生起到评价、引导、激励作用。反观我们的课堂,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充其量也只是表面上的“激励”。教师一开口就是“很好!请坐。”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很好”产生“免疫力”,对“真好”也麻木了。那么,我们的“很好”恐怕连表面上的激励作用也起不到了。对此,我们该思考点什么呢?
思考一:我们的评价内容多元了吗?
我们的“课堂评价”是在评什么呢?我们经常关注的,是不是学生所呈现的思维结果呢?而对他们得出那些结果的思维过程、思维方法,以及透过这一切所表现出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我们的关注是否太少了?要知道,恰恰是后者,才最值得我们关注。比如《背影》一课,很多学生从中体会到的是人间最动人的拳拳父爱。那么,面对这“一致”的答案,我们是不是要追问学生:你是怎么体会到的?你的思维过程是怎样的?相信学生的回答不会完全相同,因为他们的个人经历和感受力不会完全相同。假如学生的答案与教师的预设有偏离,那么问题在哪里?是硬把学生“拧”到教师的“预设”里呢?还是能从另外的角度思考,“生成”新的课堂资源?
思考二:我们的评价主体多元了吗?
我们还应该反思的是,在每一节课上,评价的权利是不是一直被控制在我们教师手里呢?“对”“好”“不正确”这些语言是不是只能我们用来去评价学生呢?要知道,教师评价学生只是教学评价的一种方式,而不是唯一方式。更多的时候,我们应该把评价的权力还给学生。展开师评生、生评生、生评师等多角度评价。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激活、灵感得以碰撞、智慧得以闪现。
思考三:我们的评价点明原因了吗?
“好!”“很好!”“读得很精彩!请坐。”“真棒!请坐。”可是,到底“好”在何处?“精彩”在哪里?我们往往忽略了。“很好”成为老师的口头禅,学生知其“好”,却难以知其所以“好”。是平时的学习基础牢、学习习惯好,因而理解力强?还是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好,思维互相碰撞,彼此获得了启发?抑或盲目、模糊中偶然“蒙”到了“点”上?如果学生不知道自己“好”在哪里,就不知道自己学习上有哪些优势,也不知道今后该有哪些改进。因此,我们要问: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好”评,能发挥评价的指导、点拨作用吗?
思考四:我们的评价关注主体了吗?
“太好了!你是最棒的!”这种语言也经常会出现在我们的课堂。如果一个同学已经“最棒”了,那么其他学生还会“最棒”吗?我们这些看似无意识的语言,细细想来,其实有些只顾个别,却忽视了更多同学的存在,忽略了全局。那些敏感的学生,在教师这样的无意识“打压”下,多高涨的积极性恐怕也会“偃旗息鼓”。我们的课堂评价应该少一份绝对,多一份相对;少一份限制,多一份引领。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佛尔姆强调: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虽然激励作用是评价最突出的特点,但绝不能追求“很好”“很棒”等空洞的好听话,更不能把课堂的评价简单化、极端化、形式化。进一步说,老师如果经常说这些表面、空洞的“好”话,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一定会有负面影响。我们很难确定,听惯了“好”评的学生,还能不能接受不同意见?还会不会正确对待挫折和忠告?还能不能正确认识自我?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我们要捍卫每个学生发展的权利。
教师的评价也是培育学生成长、发展的“土壤”,这一片“土壤”,需要我们用心呵护。
clezshizhen发表于2007-11-27 20:15:26
我为你的理念而叫好,为你独到的见解而叫好。的确,评价的多元化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引导学生给自己准确定位,的确会有高效率的课堂出现。但是,这样的课堂,又该如何操作呢?举个例子,学生读得好,然后一一评价好在哪里,又欠缺在哪里,那么一堂课的课堂容量该如何来操控?如果仅仅评价一两点,是不是又流于形式呢?所以,常常感到困惑,请聂老师赐教。
刘国祥(游客)发表于2007-11-27 19:43:12
教师的评价要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点燃激情的火焰,激发自信的源泉。
qixiaoju(游客)发表于2007-11-27 19:15:28
看了聂春云老师这篇文章,我真的深有同感。这篇文章使我想起了自己的课堂现在仍然被“很好”等课堂评价语言所占据。聂老师从评价的内容、评价的主体、评价的作用等多方面进行了反思探讨,可见她是一位很用心的老师,也是一位教学基本功扎实的老师。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虽然激励作用是评价最突出的特点,但绝不能简单追求“很好”“很棒”等好听的话,更不能把课堂的评价简单化、极端化、形式化。
clezdilei发表于2007-11-27
17:46:31
现在当一个好老师太难了!
聂老师发现的问题我也注意到了。但是,老师的课堂评价要恰到好处、鼓舞人心、发人深省,这的确不容易做到。自己在评价学生时,也会注意发现闪光点加以肯定,同时也会点出其不足,但对聂老师提出的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没注意过。今后要认真思考,大胆尝试,使自己的评价更有教育效益!
SYWANGYANYAN发表于2007-11-26 19:45:46
新课标的实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提升,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课堂评价功能的减弱。相反,是从评价质量、评价方式、评价艺术等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鼓励、引导学生“有创意的表达”的同时,也要让教师的评价闪现出智慧的光芒。
吕老师(游客)发表于2007-11-26 20:21:38
教育要从大处着眼,做教师要大气,不应该在小事上斤斤计较。我们要从人格上影响学生,从学业上要求学生,从学习上鼓励学生。
我看了聂老师这篇大作,我觉得作为教师太可怜,整日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争论不休。我想,教师应该把精力放在提高自身素质,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去影响学生,用丰富的人生阅历去教育学生上,才能培养有用之材。
jingfen发表于2007-11-29 12:47:49
我们看过好多课堂录像,也现场“观摩”过好多别人的课,既发现过别人课堂中的好多闪光点,也发现过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是,我们很少有人把自己的课录下来细细品味、推敲、琢磨。聂老师做了我们都应该经常做的事情,那就是结合自己发现的问题,对照自己的教学。这样不仅可以不断完善自我,而且还可以提醒身边的人。太好了!
(本栏责编 若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