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汉语中的歧义现象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_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以有限的形式来表现无限的意义,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势必会出现歧义现象。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是语序和虚词,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更为复杂,出现歧义的可能性也就更大。本文简单分析了汉语里歧义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消除歧义的方法。歧义是一种普遍现象,任何语言里都存在,汉语也不例外。下面分析一下汉语里常见的歧义类型。
  关键词:汉语;歧义;原因;消歧方法
  一、语音歧义
  (一)由同音字、词引起的歧义。这类歧义在口语中经常发生。如“最近shiyou涨价了”可以理解成“石油”涨价了和“食油”涨价了。“那边停着一艘youchuan”可以是“游船”、“油船”,也可以是“邮船”,一形三义。读音一样,但意思却有很大的差别。
  (二)由多音字引起的歧义。这类歧义在书面语中比较常见。例如,“我还欠款一百元”,“还”有两种读音,两种不同的意义,读“hái”时是副词,意为“仍然、仍旧”,读“huán”时是动词,意为“归还”。
  二、词汇歧义
  对某一词语的意义有不同的理解就会产生词汇歧义。比如:“他走了半个小时了”,“走”是多义词,既可以意为“离开”,也可以意为“行走”。再如“他原来是医生”,这句话可以理解为说话人对“他”是“医生”这一事实的惊讶,也可理解为“他以前是医生,现在不是医生了”的意思。
  三、语法歧义
  语法歧义产生于语法层面,语法歧义相对于前两种来说比较复杂。通常,语法歧义有这样几种情况:
  (一)结构关系不同。如“出口商品”可以是动宾关系,表示“出口商品这个动作”;也可以是偏正关系,表示“可以出口的商品”。“香蕉牛奶”既可以是偏正关系,意为“香蕉味的牛奶”;也可以是联合关系,表示“香蕉和牛奶”。
  (二)句法层次不同。例“两个学校的老师”可划分为两种层次:a.两个/学校的老师b.两个学校/的老师。这两种情况结构关系相同,都是偏正关系,但是因为层次不同而产生了歧义。按a可理解为“学校的两名老师”;按b可理解为“两所学校的老师”。
  (三)结构关系和句法层次都不同。例“咬死了猎人的狗”可划分为:a.咬死了/猎人的狗b.咬死了猎人/的狗。a是动宾关系,表示“狗被咬死了”。b是定中关系,表示“猎人被狗咬死了”。
  (四)由词的兼类现象引起的歧义。词的兼类就是一个词兼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词性,如果不能准确区分它的词性的话就会产生歧义。如“抽屉没有锁”: “锁”这个词既可以作名词用也可以作动词用,作名词时表示实体的锁,作动词时表示动作“上锁”。
  四、语义歧义
  (一)语义关系不同引起的歧义。语义关系,主要是指施事、受事、与事、工具、领属、性质等关系。如“鸡不吃了”就是典型的由施受关系不明而产生的歧义。“鸡”可以是“吃”这个动作的发出者,也可以是这个动作的承受者,因此有“鸡不吃食了”和“人不吃鸡了”两种理解。再比如“这是鲁迅的书”是领属关系不清产生的歧义。
  (二)语义指向不明引起的歧义。当某一成分在语义指向上表现为多向性,那么这个句法结构就有歧义。如:“小文看见爸爸正在和他的同学聊天”。人称代词“他”既可指“小明”,也可指“爸爸”,所以光凭这句话我们不能确定到底爸爸在和他自己的同学聊天还是和小明的同学聊天,这样就产生了歧义。
  五、语用歧义
  语用歧义是在人们的交际过程中产生的,它是指某一话语在特定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如“你可真行”, 根据说话语气的不同,这句话既可以表示由衷地称赞,也可以是一种讽刺挖苦;再如“小明不能开车”,这句话可以指小明不会开车,但如果上文或下文是“小明今天喝酒了”,则是指小明其实会开车,只是今天由于喝酒不能开车。
  歧义现象的存在一方面凸显了语言的多样性、灵活性,在与人沟通中,恰当地运用一些有歧义的句子可以增加对话的趣味性,也可以引发人们的思考;但另一方面,歧义现象的存在会削弱语言的交流能力,它极有可能造成交际上的严重障碍。因此,我们有必要去了解如何才能正确有效地消除歧义。
  (一)在语境中消除歧义。只要将歧义句式带入到具体语境中,构成严密的语言环境,句意就可以单一化。比如说“鸡不吃了”,即使不通过别的消歧方法,只要将它带入具体语境中,增加一个农民在喂鸡的语境,我们立刻就能知道是鸡不吃食了,绝对不会误解其中的意思。
  (二)通过变换句式来消除歧义。例如“他倒了一杯水”--“他把一杯水倒了”,简单的变换一下句式或更换词语可以有效消除很多歧义现象。
  (三)利用虚词,增加必要的词语。对于一些结构关系不清、句法层次不明的情况可以这样来分解歧义。比如“学习文件”可以说“学习的文件”,“香蕉牛奶”可以说“香蕉和牛奶”。
  (四)针对一些句子长而去结构不明确、极易弄混的句子可以在书面语种添加标点符号,在口语中运用轻重音、停顿、声调等手段来使句子结构更加清晰。
  从古至今,不少名人利用歧义聪明地表达了言外之意,让我们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我们一方面要让自己的语言精练、准确,尽量避免歧义现象;另一方面,为了达到某些交际目的,活跃气氛,也可以灵活地利用歧义。能不能很好的运用歧义,使它成为一剂增加语言文字魅力的良药,可以体现一个人的智慧和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韩玉昌,任爱琴.汉语歧义句研究:理论、方法与总结[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2]张玲秀.现代汉语句法、 语义歧义成因探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
  [3]宫维俊.现代汉语歧义研究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济南:山东大学,2010.
其他文献
根据已有文献和作者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网络自主学习课程顺利实施的关键在于课程定位校本化、课程评价方案过程化、学习内容一体化、支持系统多样化等几方面。作者据此开发
《冯谖客孟尝君》是各种古代汉语教材收录的文选篇目,文中“立宗庙于薛”的内容渗透了我国古代的祖先崇拜文化,不了解这一文化现象就无法深入理解这一部分的内容。为了能更深入
对著作权进行技术保护已经是各个国家的共识,但由于各个国家的历史状况,文化结构,法律意识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因此在保护水平上也明显不同。有些国家在规定禁止规避技术措施的同
高职教学不同于其他阶段的教学,它更加注重教学的实用性,也就是说更加注重专业课程的开展,因此语文这类基础课程在高职院校的开展过程当中,就很容易被忽略。语文一直都是我国的母
在西部大开发的历史进程中新闻传媒所应担当的是需要发挥多种社会职能的多重角色。本文试图对媒体在西部大开发中所应扮演的角色身份及职能定位进行分析 ,阐明媒体作为党的政
摘要:清代黄遵宪曾说过:“然山歌每以方言设喻,或以作韵,苟不谙土俗,即不知其妙,笔之于书,殊不易耳。”这句话是说,山歌中常用方言来作比喻,有的人用方言来作韵,如果不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也就不知道其中的妙处了,况且要把这些方言记录在书中,实在是不易。正如黄遵宪所说,在新疆回族“花儿”的歌词中,有许多方言词汇。除了使用方言词汇,在新疆回族“花儿”中还使用了古汉语词汇和表示地方风物的词汇。  关键词:新
采用冠状动脉结扎的方法造成大鼠心肌梗塞后心力衰竭的动物模型 ,分别应用活血、益气、气血注射液早期给药 4周及 8周、晚期给药 4周 ,以西药卡托普利作为对照药物。应用阻抗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土地法律制度逐渐暴露出其滞后性。如土地产权制度,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对土地法律制度从经营权流转、土地征用、补偿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推进了土地法律制度的进步。  关键词:农村土地;法律制度;改进  土地法律制度是调整人们在开发、利用、保护、管理土地过程中所发生的以土地为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目的
目的:静脉输液室实施团队合作工作模式效果探讨.方法:本文针对我院在2015年12月~2017年12月两年期间前后实施团队合作模式取得的成效加以分析对比,对各班职责细化处理,加强培
庙会源于民间信仰。河南省北部的浚县,因大伾山、浮丘山庙会而闻名。每逢庙会,当地以及周边的人,特别是中年女性,都会上山进香。在进香时,从跪拜姿势到烧香,她们都会有相同或类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