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合作学习能合理地利用竞争机制,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因此成为了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在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在课改的口号声中,我们南楼中学结合学校实际,围绕“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这一中心,审慎摸索,探索出来一套“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模式以学生个性解放、素质优化为目标,以学生思维活化为核心,以学生动起来、组内互助、组间竞争为途径,挖掘课堂潜力,拓宽育人空间,实现着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一课改主体。下面我结合使用地理新教材(人教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下的地理教学。
一、小组分配
小组分配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每个小组中小组成员的人数应当适中,不能太多或太少。太多不利于操作,太少不能体现合作的目的。最好4到6名学生为一组。另外,同一小组中成绩相当的学生不能太多,否则会造成学生成绩两极分化,不能达到合作的真正效果。最好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个性不尽相同),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互补性,便于组内成员互帮互助,同时需要一位有责任心、有一定管理能力、对地理学科有浓厚兴趣的组长,构建组内合作、互助,组外竞争的学习机制;或者是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根据互补的原则进行分组。
二、课堂设置
教室内四面黑板,学生分组对桌而坐,形成学生之间质疑、探究、互助、交流的合作环境,达到课堂的百家争鸣、互助共赢。
三、课堂教学环节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分为四个环节:明确目标——自主探究——交流评价——巩固拓展。
(一)明确目标
这是课堂教学前的探索(包含了温故知新、创设情境、分配任务)。教师可根据课标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明确重点、难点,使学生知道学什么;教师还可根据教学内容,采用灵活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如在讲授八年级《地理》下册《西部大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节时,可以先后出示几个词语“哈密瓜”“吐鲁番葡萄”“塔里木盆地”“手鼓舞”,请学生根据这几个词语猜测所指的地区。这几个词语都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具代表性的。在学生的联想中引入新课。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发挥想象,掌握知识。教师还可紧紧围绕下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编制并印发“预习提纲”或布置“预习思考题”,学生依据上述“提纲”或“思考题”,进行搜集资料或思考预习。比如,在上七年级地理上册“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这一节中,我让学生搜集各地区不同聚落的建筑特点。在预习中,小组成员可以由组长安排,每人找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不同的聚落建筑,再由组长或其他同学整理准备汇报。这样既分工又合作,共同配合完成预习任务。
(二)自主探究
自主学习是小组合作的基础。如果在讨论之前不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己独立思考,那么讨论的问题就没有在学生头脑中生成自己的意见和观点。这个时候就匆忙让学生展开讨论,势必会造成小组中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占领很大优势,中等生和學困生无法提出自己真正主观的意见,而小组中的优等生也没有办法真正采纳有效的建议。这样的讨论并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讨论。因此,在小组合作讨论之前,教师必须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只有这样,才能使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集体来解决,真正体现合作学习的力量。
(三)交流评价
这是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分成几个步骤:1.各小组将各自的学习成果、感受及有价值的信息,采用板面演示的方式书写在小组黑板上。2.小组代表阐述本组学习收获,进行全班交流、讨论、质疑。3.各组交流对所学习知识、疑难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及时评价引导、启发思考,提升完善。落实学习目标,突破学习重点,解决学习难点。4.学生记录下对问题讨论、释疑的结果。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地球表面有六块大陆,为什么却被划分成七个大洲?印度在我国以南,但印度南北方的饮食习惯的差异为什么与我国相似?世界两极为什么不在赤道附近?等等。
(四)巩固拓展
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归纳学习要点,整理学习笔记,说出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教师点评总结。还可小组成员之间进行检测,相互检查学习目标完成情况;教师还可根据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课堂检测,如背诵、默写、提问、答题等,确定学习目标达成情况,要求学生当堂巩固。或组织一些以小组为单位的智力竞赛等等。
四、小组评价
有效实施评价策略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保障。教师注意从每个教学环节对小组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记录入档。保证每天、每节课都对学习小组进行评价,并注意将对学生个体的评价转换为对学习小组的评价。同时,教师要改变往的观念,不能针对一个学生,应该以小组为单位。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意识和合作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是一项重大课题,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努力研究,只要广大教师不懈努力,定能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
(责编 闫祥)
一、小组分配
小组分配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每个小组中小组成员的人数应当适中,不能太多或太少。太多不利于操作,太少不能体现合作的目的。最好4到6名学生为一组。另外,同一小组中成绩相当的学生不能太多,否则会造成学生成绩两极分化,不能达到合作的真正效果。最好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个性不尽相同),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互补性,便于组内成员互帮互助,同时需要一位有责任心、有一定管理能力、对地理学科有浓厚兴趣的组长,构建组内合作、互助,组外竞争的学习机制;或者是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根据互补的原则进行分组。
二、课堂设置
教室内四面黑板,学生分组对桌而坐,形成学生之间质疑、探究、互助、交流的合作环境,达到课堂的百家争鸣、互助共赢。
三、课堂教学环节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分为四个环节:明确目标——自主探究——交流评价——巩固拓展。
(一)明确目标
这是课堂教学前的探索(包含了温故知新、创设情境、分配任务)。教师可根据课标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明确重点、难点,使学生知道学什么;教师还可根据教学内容,采用灵活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如在讲授八年级《地理》下册《西部大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节时,可以先后出示几个词语“哈密瓜”“吐鲁番葡萄”“塔里木盆地”“手鼓舞”,请学生根据这几个词语猜测所指的地区。这几个词语都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具代表性的。在学生的联想中引入新课。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发挥想象,掌握知识。教师还可紧紧围绕下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编制并印发“预习提纲”或布置“预习思考题”,学生依据上述“提纲”或“思考题”,进行搜集资料或思考预习。比如,在上七年级地理上册“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这一节中,我让学生搜集各地区不同聚落的建筑特点。在预习中,小组成员可以由组长安排,每人找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不同的聚落建筑,再由组长或其他同学整理准备汇报。这样既分工又合作,共同配合完成预习任务。
(二)自主探究
自主学习是小组合作的基础。如果在讨论之前不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己独立思考,那么讨论的问题就没有在学生头脑中生成自己的意见和观点。这个时候就匆忙让学生展开讨论,势必会造成小组中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占领很大优势,中等生和學困生无法提出自己真正主观的意见,而小组中的优等生也没有办法真正采纳有效的建议。这样的讨论并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讨论。因此,在小组合作讨论之前,教师必须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只有这样,才能使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集体来解决,真正体现合作学习的力量。
(三)交流评价
这是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分成几个步骤:1.各小组将各自的学习成果、感受及有价值的信息,采用板面演示的方式书写在小组黑板上。2.小组代表阐述本组学习收获,进行全班交流、讨论、质疑。3.各组交流对所学习知识、疑难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及时评价引导、启发思考,提升完善。落实学习目标,突破学习重点,解决学习难点。4.学生记录下对问题讨论、释疑的结果。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地球表面有六块大陆,为什么却被划分成七个大洲?印度在我国以南,但印度南北方的饮食习惯的差异为什么与我国相似?世界两极为什么不在赤道附近?等等。
(四)巩固拓展
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归纳学习要点,整理学习笔记,说出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教师点评总结。还可小组成员之间进行检测,相互检查学习目标完成情况;教师还可根据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课堂检测,如背诵、默写、提问、答题等,确定学习目标达成情况,要求学生当堂巩固。或组织一些以小组为单位的智力竞赛等等。
四、小组评价
有效实施评价策略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保障。教师注意从每个教学环节对小组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记录入档。保证每天、每节课都对学习小组进行评价,并注意将对学生个体的评价转换为对学习小组的评价。同时,教师要改变往的观念,不能针对一个学生,应该以小组为单位。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意识和合作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是一项重大课题,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努力研究,只要广大教师不懈努力,定能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
(责编 闫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