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活的淘金者

来源 :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yu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速描
  应美华,南京市栖霞区教学研究室小学品德教研员,江苏省“红杉树”优秀教师园丁奖银质奖获得者,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近年来,先后参与苏教·中图版《品德与生活》教材与教师教学用书的编写及实验工作,澳门《品德与公民》初一教材教参的编写;参与《生活·体验·行动——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新视野》《 小学德育课堂的教学策略 》《 德育课堂的智慧 》等5本专著的编写;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向寻常生活借力
  
  1981年,应美华从晓庄师范毕业,留校分配在师范附小工作。17岁的她比起班上最大的孩子来,仅仅大了三岁。她说:“我是在观察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实现了自我的成长;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实现了自我的教育。”
  应老师始终铭记着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生活中,她亲近学生,细细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这个习惯成就了她品德课堂最大的特点:善于捕捉儿童生活的细节,使教学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那时,传统的思想品德课重视激情、明理、导行的教学模式,应老师却突破樊篱,践行着生活教育的思想。学生爱玩的橡皮人、变形金刚、画片、小人书随时都能成为她的教具;儿童影片中的人物与故事,常常是她课堂上的例证;课堂中正在进行的生活,也可即时成为教学的资源。
  【课堂实录】《做有礼貌的孩子》教学片段
  应:昨天我来调查时,发现班上有26个同学喜欢看课外书,其中7人最想看的是漫画《父与子》。瞧,我今天就带来了4本《父与子》!
  (学生纷纷举手要拿漫画书,有人甚至激动得站了起来)
  应(为难地):我先借给谁呢?
  生1(站起来高举小手):老师,借给我吧!
  应(摇摇头):真不好意思,我不能借给你呀!
  生2(更高声地):老师,我比他更渴望得到这本书,你就借给我吧!我求求你啦!
  应:看得出来,你的确非常希望拥有这本书。但是很抱歉,我无法满足你的愿望。
  (生2失望地坐下来)
  生3:老师,您能不能借给我呢?我特别喜欢这本《父与子》。妈妈到新华书店买了几次都没有买到。要是老师能借给我看,那我就太幸福啦!(笑声)
  应:好的,我就借给你吧!(双手递出)
  生3(双手接过书,满脸是笑):谢谢老师!
  生2:老师,你偏心,看她是女生就借给她了,不公平!(大笑)
  生1(附和):是的,老师喜欢女生!
  应:看来,你们有情绪呀!请大家想想,我为什么借给了第三位同学,而没有借给他们俩呢?
  (学生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生4:老师,我知道了,那个同学会拍马屁,说好听的话。(笑)
  应:说得好!有这个因素!但是,能不能给“拍马屁”换个说法?
  生4:有礼貌,说话好听!
  应:说说看,她说话有礼貌表现在哪?
  生1(抢着说):用“您”“请”,还有商量的口吻——“能不能”,让你听得舒服,所以,你就借给她了!
  生2:她用具体的例子说明自己非常需要这本书,有渴求的意思。你同情她,就借给她啦!
   生3:我知道,女士优先嘛!老师看她是女孩子,说话又有礼貌,当然就借给她啦!
   应:是的,说得好,你都用到国际惯例了。看来尊重女士、妇女优先等礼貌常识也印在你们的脑海里啦!(大笑)
   小结:同学们,借书只是生活中一个普普通通的细节。然而就在这个细节中,蕴含着丰富的品德要求。与人交往时自觉使用礼貌语言,采用商量的口吻,运用诚恳的态度,就能打动别人,赢得别人的尊重。生活,是由无数个细节组成的。礼貌是人际交往的名片。使用好这张神奇的名片,会为你们迎来富有尊严的人生!
  信手拈来,呼之欲出,就地取材,自然贴切。应老师抓住生活的细节进行礼貌教育,所用的道具、场景均取自学生正在进行的生活,教学目标的落实自然水到渠成。像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教学《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一课,她让学生观察地上的水痕、天边的火烧云,直观地感受事物的发展与变化;教学《珍惜时间》一课,她利用小闹钟做道具,让学生感受一分钟有多长,继而介绍一分钟里各行各业创造的惊人财富,这一教学设计发表在《教与学》杂志;教学《爱同学》一课,她利用教室这个小场景,帮助学生认识了同桌同学、小组同学、同班同学等概念,再扩大到学校的场景,恰当地说清了同校同学的概念,这一课由南京市电教馆录制,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播放……
  正如当年南京市品德教研员季新华老师所说:“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简简单单!但是,没有洞悉儿童生活的本领,就难以拥有——生活的课堂!”人民教育出版社李丽兰、宋殿宽等专家这样评价她的课:“朴实,自然,用孩子的生活来教学,能打动孩子的心灵!”
  生活是儿童道德智慧发展的肥沃土壤,因为儿童品德的形成是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觉悟开始的。只有将儿童的现实生活引进课堂,让课堂与儿童生活建立联系,才能唤起主体积极参与体验的欲望,从而获得真切的感受。16年的班主任经验和品德教学的切身体会,为应老师从事品德教研工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向教学生活发问
  
  1997年,应老师开始从事教研工作。她深知,教研员是研究教学、服务教学、指导教学的,这个工作就好比为他人做嫁衣。要做好嫁衣,自己得有过硬过细的“缝纫”技术呀!技术哪里来?当然是从实践中来!教师的教学生活就是富矿,向教师的教学生活发问,找寻教研的突破口,成了她的首要工作。
  经过数月的课堂调研,应老师初步了解了栖霞区品德教学的问题所在:重说教,教学手段简单,照本宣科,有的学校甚至还不能开齐这门课。于是,如何坚守品德教学的阵地,有效地上好品德课,成了她关注的焦点。1999年6月,应老师决定以《关于小学思品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课题作为教研工作的突破口。同年9月,该课题被批准为江苏省第三期教学研究课题的立项课题。以后的5年中,她一直围绕这个课题做过程性研究,培育典型,积极探究提高课堂实效的途径、方法、教学基本范式等。该课题研究得到了专家的好评,带动了基地学校的成长,也锻造了一批骨干教师,如南京市品德学科带头人郭元妹和武立华老师,南京市品德学科优秀青年教师谢霞、李忞和吴秀会等等。栖霞区的品德教研工作逐渐凝聚了人气,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
  但是,应老师并不满足于此。怎样扩大课题研究的成果,让各个教学片的品德教学水平尽量均衡,让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呢?能不能扩大基地校的辐射面,形成更大的主题研究圈呢?如何提升村小品德教学的主题研究?新课改初期,她选择石埠桥小学作为实验点,进行了尝试。让我们来看看她的教研手记:
  石埠桥小学校长十分重视德育工作,却苦于难以彰显特色。我通过多次听课与调研,与校长一道梳理思路,最终决定利用地域资源,拓宽课堂教学空间。
  石埠桥小学地处被乾隆皇帝赞为“第一金陵明秀山”的栖霞山旁。栖霞山自古就是佛教圣地,千年古刹、千年石刻及众多历史遗迹闻名遐迩。每到金秋时节,栖霞山层林尽染,红叶满山,吸引四方游人前来登山赏景,南京人因此有“秋游栖霞”之说。独特的人文景观、独有的地域文化不就是现成的德育资源吗?
  如何将地域资源运用到品德教学中去呢?我与学校老师一同梳理品德教材,琢磨整合地域资源的教学内容与方式。如二年级上册《走进秋天》单元包括《秋天到了》《秋游的回味》《巧手剪秋天》《中秋与重阳》四课,老师们决定将其安排在中秋节前后,借助开展秋游栖霞山的活动完成教学:游栖霞山,观秋天景——采秋叶、捡秋果、剪秋叶——做秋叶画,拼果实画——过中秋、品月饼、讲故事、话重阳。这样,每一课的教学改组成了一个大活动,设计成了一个长作业。风景优美的栖霞山成了教学的场地,孩子们边玩边学,玩中有学。
  有了实践的基础,到了课堂上,学生畅所欲言,纷纷介绍自己的所见所闻,教师适时渗透季节特征、节日习俗、尊敬老人的教育。高年级还结合地方课程《金陵文化》的教学,适时介绍栖霞山的景点故事,如桃花扇亭、桃花湖、始皇临江处等美丽传说,凸显了独特的地域文化。
  利用地域资源上好品德课的教学策略得到了区内教师的认同。摄山星城小学的俞红在执教《大好河山任我游》时,就巧妙利用栖霞地域资源,介绍栖霞山的古刹风光、紫金山天文台风景,拓展了教材资源。仙林小学的陈海燕在执教《金陵文化》“石刻艺术”时,课前带领学生参观栖霞寺附近的南唐陵墓石刻艺术和舍利塔。学生生活的场域文化被教师所关注,他们的生活经验被激活了,学习课程的积极性更加高涨。
  2003年,应老师将这一主题提升为“新课程背景下品德与生活教学课内向课外延伸”,并继续深入研究,同时作为南师大鲁洁教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重点规划课题《教育哲学的当代转向与德育课程的创新》的子课题。这一课题的研究逐渐辐射到区内的20余所学校。2005年12月14日,鲁洁教授一行对该课题进行了为期一天的调研与指导。鲁教授听了《冬爷爷在哪里》等课后,欣喜地说:“德育走进了学生的生活,学生也在走进自己的生活。”目前,此课题仍在深入研究中。
  从实际工作入手,由问题出发提炼教研主题,从主题教研中提升研究课题,帮助教师切实解决课程实施的具体困难,改进教学策略,这正是应老师开展教研工作的理想与归宿。
  
  向教研生活寻策
  
  石埠桥小学校本教研主题的提炼过程给了应老师很大的启示。她想,如果能在教研活动中把问题研究与典型课例的打造结合起来,这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难就难在怎样打造典型课例,如何引领不同层次的老师参与探讨,共同受益。
  应老师带着这样的困惑参与了省级规划课题《农村地区“主题课例式研训结合”教师培养策略的研究》的实验工作。在行动研究中,应老师逐渐理清了思路,确立了基本策略:即以区域性研究共同体为载体,以全区学科研究主题为内容,采用课例展示与剖析、课前与课后会议的交流、课堂观察与描述、行为跟踪与指导等手段,通过研修载体和研修方式的改变,探寻教师培养的策略。在主题课例的研究与实施中,影响教师的教学态度,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
  下面以晓师附属小学武立华执教的《在爸爸妈妈的关心下成长》一课为例,介绍应老师的这一做法。
  首先,确定本次教研活动的研讨主题。教研主题的产生一定是教研员调研的结果,或是执教者及其所在学校关注的话题。这次的教研主题就是“二合一”的产物——利用家校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接着,应老师结合教师不同的专业发展需求,分层次安排任务:
  精英团队——先于其他教师学习理论,精读课程标准,找寻有关利用家校资源上好品德课的理论指导;结合自己身边的资料,搜集该主题教学的成功经验。她还指定了一、二名骨干教师制作10分钟微型讲座的幻灯片,准备为听课老师进行相关的理论提升。
  执教者——在备课过程中,应老师要求武老师研究自己的教学生活,总结利用家校教育资源的经验;其次,研究教材中蕴含了哪些利用家校资源的因素,可以激活哪些因子;再次,研究家长资源,借助正反两面的经验组织教学;最后在教学设计落实利用家庭资源的时机、环节。这样,教师的经验被激活了,事实证明,课例的打造凸显了本次研讨主题。
  听课教师——老师们说:“参加应老师组织的教研活动一点也不轻松,得不停地思考,既有书面主题作业,还要现场发言,来不得半点马虎。”怎么给听课的老师布置作业呢?应老师的办法是在开课前举行短会。通过短短的十分钟,交代主题的来源,介绍本次活动研究的主要问题、关注的角度,解释评课的重点及方向。同时,应老师还会带着大家确定不同的观察点,进行课堂观察的指导与实践。做好了这一工作,评课就有理有据,很有针对性了。
  由于课前有分工,人人有任务,反馈有抓手,评课、议课时自然气氛活跃,畅所欲言,主题突出。有时,应老师还让大家把发言整理出来,发布到教研网上,互相学习借鉴,同时留下书面评课意见作为资料保存。
  本次课例研讨活动中,老师们的讨论十分热烈:武老师在这堂课中是如何利用家校教育资源的?环节设计是否合理?资料运用的时机是否恰当?你在平时的教学中是否也用过同样的策略,效果如何?……这样的主题追问,促使与会教师带着问题听课,带着问题思考,带着问题行动,在研讨活动中共同成长。后来,武立华老师在教学反思中这样写道:
   在应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执教《在爸爸妈妈的关心下成长》一课时,抓住儿童生活中随地可寻、随处可取的资料,组织学生搜集、比较自己的脚印和衣物的变化,直观地感受自己的成长。实践证明,课堂上睹物思情,件件小物品都汇集着父母的浓浓爱意,孩子们真的十分激动呀!
   课堂上,我还安排了家长与孩子互动的学习环节,让他们倾情诉说,走进彼此的心灵世界。老师们肯定了这一做法,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但吴秀会老师的评课让我耳目一新,她说,我们不仅要在教学设计阶段把家长这一资源考虑进来,更要把课堂上家长和学生的对话当作可贵的资源,及时拓展、提升,提高教学效益。比如当一位妈妈诉说自己身在深圳、心在南京,时时牵挂女儿时,就应当及时激情,让孩子移情体验,学会感恩……
  在这一教研模式的影响下,一批成功的课例受到关注:武立华老师执教的《在爸爸妈妈的关心下成长》和李忞老师执教的《坐立走 有精神》均在江苏省思想品德骨干班展示并受到好评,后者更于2002年10月被选送到广西南宁的课改培训会上展示,并由江苏出版社录制、出版,供全国课改实验区学习。2008年,全区共计23人获得省教育学会优秀案例奖项。
  在主题教研课例的引领下,一些学校也相继开展了主题校本教研活动,如南炼小学的《依托家长资源,完善成长记录袋,培养学生学习品德方式的研究》,区实验小学《品德课程课内向课外延伸途径的研究》,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在为别人缝制嫁衣的同时,应老师也收获了许多的荣誉,充实着自己的心灵。作为苏教·中图版教材编写组的核心成员,她应邀在江苏、陕西、山西等省品德新课程教材培训活动中主讲,先后为国家思品教师骨干班、安徽省骨干教师培训班、江苏省骨干教师培训班举办讲座,听课教师约3500人。应老师还为南京师范大学德育方向的研究生开设题为《作诗 作势 作诗——新课程 新策略》的专场讲座,受到热烈欢迎。
  面对成绩,应老师保持着一贯的感恩与谦逊;面向未来,她仍然是那么的执着与热情。人生如同甘蔗,掐头去尾,有滋有味、多汁多液的不过是中间那短短的几节。珍惜每一天,以极大的热情去探究生活,寻找幸福,做生活的淘金者,这将是应美华孜孜不倦的追求。
   责任编辑 李红霞
其他文献
日常教学中,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时间,关于如何在语文、数学和英语等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大讨论充斥于校园内外。教师们动足了脑筋,挖掘一切可利用的教材资源,占领好一切能利用的教育阵地,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心理辅导”,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教育者意识的一大提升。但是,除了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我们也注意到:在众多的形式中,通过课外阅读渗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摘要】初中阶段英语学习作为一个过渡时期,其学习内容既包含了小学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的字母等基础内容,又包含了更为丰富的词汇、语法、句型等,成为学生系统规范的英语学习的开端。在当前的初中英语教学中,仍然存在着教学观念偏差、学生意志薄弱、教学方法刻板枯燥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教师注重调整,尊重英语学科的语言特性和学生的语言学习情况等,全面做出调整。  【关键词】初中英语;问题;策略  【作者简介
【摘要】英语目前作为一门国际语言是我国所开设的学科中的重要一科,早在小学阶段我国就已经开设了英语课来让学生学习更多的英语知识,初中英语的学习阶段是一个学生的英语学业生涯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正是因为初中阶段的英语如此重要,英语教学的课改任务也在同时进行着,是基于原来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来针对性地解决问题,那些教学中的问题致使教学质量低下,学生并没有真正将英语知识融汇于己。背诵是学习英语的有
【摘要】巴尔扎克曾说:“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课堂教学亦如此,课堂提问,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单词、句子等知识的学习得以巩固,还可发现学生发音不准等学习情况,调节课堂气氛,打造一个相对活跃的课堂教学环境。本文将针对英语教学中课堂提问技巧的具体应用策略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英语教学;提问技巧;应用  【作者简介】黄荣煌,华安县第二中学。  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日常教学中
在品德课堂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精心设计的教案就像一只无形的手,牵动、支配着教师和学生,课堂似乎成了表演的舞台:教师是“导演”,好学生是“主角”,大多数学生则是不起眼的“配角”,多数情况下甚至只是“观众”与“听众”。教师上课的过程就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最理想的课堂教学就是:圆满完成了预设的教案而不会出现“节外生枝”的情况;教师期望学生都能按照教案的预设来回答,要是学生的回答有偏差,就努力引导学生,直到
一天中午,班里的几个女孩气急败坏地来到我面前告状,说方进(化名)老是捣乱,不让她们跳皮筋。五分钟后,方进站到了我面前。我问他为什么捣乱,方进始终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显然,他知道自己做得不对。我把他拉到跟前,轻轻地问:“为什么要捣乱,把你心里的真实想法告诉老师,好吗?”“我想和女孩一起跳皮筋。”他的答案出乎我的意料。  “那怎么可以捣乱呢?你应该去和女孩商量一下啊。”方进不吭声了,却站在我面前不动
摘 要:校园暴力是发生在校园内外,施加于学校成员的能导致身体和心理伤害的行为,它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以及学生与校外人员之间的暴力行为。本文从校园暴力的涵义、类型及广东省中小学校园暴力特征入手,分析广东省中小学校园暴力产生的各种原因和相应对策,可以为我们妥善解决校园暴力问题,构建和谐校园提供可资借鉴的根据。   关键词:校园暴力 成因 预防措施    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
【摘要】现如今国家颁发了新课改的教学政策,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方式,探索学习内容。因此,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积极选择绘本阅读的教育方式,通过多样的引导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不断增强自身的核心素养。本文主要对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育进行浅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育策略  【作者简介】安丰娇(1982.08-)
【摘要】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英语教学在高中阶段也逐渐得到重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阅读以及写作才是有关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中,合作学习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但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一定幫助,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学生英语水平的提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合作学习模式;高中英语;应用  【作者简介】卢静,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  一、 合作
据调查,目前小学生心理问题不少,表现主要有:学习困难、学习焦虑、人际交往障碍等。虽然学校设有专门的心理辅导室——“心悦屋”,但主动去咨询的还是少数。因为去“心悦屋”和老师面谈,学生的顾虑和限制比较多,他们希望有更多交流的渠道。另外,我们发现,家长已经逐渐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苦于缺少学习这方面知识的途径。  能否创设一个不受时空限制的平台,让更多的孩子“畅所欲言”,让更多的家长可以在这里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