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天生缺乏“领导力”吗?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yan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段时间,中国商界最热门的新闻之一是“硅谷最牛华人”陆奇回国,担任百度公司的首席运营官(现已离职)。陆奇回国这件事之所以引发如此多的“正面”关注,并非因为他的新东家有多高的美誉度,而是在于他代表着中国留学生的一个“奋斗高度”。
  陆奇是目前为止,大陆华人在美国顶级高科技公司,乃至500强公司中担任的最高职位。有人曾说,在美国商界的顶层,找不到第二个陆奇。
  一家公司的人事变动,一位跨国管理精英的职业变动,并不值得大书特书。但从“找不到第二个陆奇”这个问题发散开来,则涉及到某些深刻的东西。在印度人高居多个跨国500強CEO或者董事长的国际商界,中国人少得可怜。
  中国人,是不是天生就没有“领导力”,因此导致了这个族群在国际商界顶级圈子的缺位?当然,央企、国有大银行或国产互联网公司的大佬们还是很厉害的,但这不在我们的讨论之列。
  在500强的管理层中,中国人为何不如印度人出色?
  在国际商界,印度人是“背水一战”,而中国人则“退路很多”。为何中国人更愿意选择“退路”,这在于中国之于“海归”,存在着更多的“回国套利”机会。为什么?首先,中国经济比印度发展更充分,机会更多,这不用赘述了。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的各级政府、国资系统掌握着经济领域最核心、最强大的资源。比如,名目繁多、数量惊人的科研补贴,可以让人瞬间变成亿万富豪的IPO指标等等,这两样,印度人想都不敢想。
  因此,炎黄游子热衷于“报效祖国”,而印度年轻人只能别无选择地追求“美国梦”。最终,造成了两个族群在跨国企业高管职位“争夺战”中的战绩悬殊。印度人中可以找到几十个陆奇,而中国人中只有一个。
  但任何问题都不能只从宏观背景中找原因,在微观的人的层面,中国人是不是真的缺乏“领导力”呢?
  在我看来,领导力并不是什么管理艺术、厚黑学。如果用一句话来讲,领导力就是:热衷于朝着不确定性迈进,并且敢于承担这个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的欲望。
  领导力,居然是一种欲望?这真是千古奇谈。但你千万不要这么认为。西方的崛起就是靠的这种领导力。年轻的水手,在大海上忍受短则几个月,长则数年的孤单,以及变幻莫测的风险,仅仅因为他们相信彼岸的黄金天堂会带来超额收益。最终,他们发现了另一个世界。
  对不确定性的偏好差异,根源在于不同的政治文化传统对人的塑造。不同的政治文化传统,所培养的人的气质是不一样的。但我们必须看到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对这个民族的智商和情商,我们应该有充分的自信。相信在不久之后,更多的“陆奇”会出现。
  (摘自《南风窗》)
其他文献
一  乔治·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任总统。1789年4月30日,华盛顿在纽约宣誓就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共和制大国的总统。在宣誓就职的时候,他身穿缀有银纽扣的棕色羊毛上装、白色裤子。华盛顿是一个很注意细节的人,这一天,他挑选这一套制服别有一番深意:他的制服料子都是美国北方康涅狄格州纺织厂出产的粗布料子。  尽管人类织布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织法却少有变化,都是用小梭子的窄幅手工织机。1733年,英国的约翰
京剧《女起解》中崇公道与路人对话,有台词:“净剩下往热河、八沟、喇嘛庙拉骆驼的啦。”这个八沟,就是承德的平泉县。自承德往东,有数条大山谷横亘,本地称沟,名字好记:头二三四五六七,到八沟,逾90公里,就到平泉。平泉羊汤是一绝。我们来这都起早走高速,来了先吃羊汤烧饼,鲜香无比。  平泉建有契丹文化博物馆,立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塑像。我去过多次,看内中文物和史料,就觉得有一人的往事提得少些——其实此人在辽朝
谁能把牛牵回来?     哲理的故事:  在一个村子里,住着一家人,这家有三个儿子。  老大有一身盔甲,老二身体特别好,老三病病恹恹。有一天,父亲告诉三个孩子:咱们家有一头牛,还在山里没有牵回来。这两天,风暴就要来了,你们谁去把牛牵回来?  结果,老大说:我去吧,我有一身盔甲,不怕风吹雨打;老二说:还是我去吧,我身体这么健壮,一定更有力气牵好牛。老大、老二都凭借自己的优势,自信地前往了。没想到,老
哈雷,不只是一颗彗星  1656年出生的哈雷,1673年进牛津大学王后学院数学系。20岁毕业后,比比尔·盖茨早三百多年就放弃了获得学位的机会,跑去南大西洋圣赫勒纳岛建立了南半球第一个天文台。在那里,哈雷绘制了载有341颗恒星精确位置的南天星表,弥补了天文学只有北天星表的不足。正是这个贡献,当时才22岁的哈雷被选为皇家学会成员,并荣获牛津大学硕士学位。  1704年,48岁的哈雷晋升为牛津大学几何学
去買草莓,老大爷称完说19块5。我說:“大爷,那5毛钱就算了吧!”大爷颤抖着点点头对身边的老伴说:“不用找了,收她20。”
20年后的你,会在哪里生活?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能回答出来吗?  回答不出来是正常的,因为这个时代充斥着太多的不确定。  大概10年前,我们强调的还是规划、生涯、人生梦想,流行的说法是“要做好长期规划,再一步步去实现”。  这种思潮基于一种共识:大环境基本稳定,可观察、可预测。但现在已全然不同。  今天,哪怕再伟大的企业或个人,也不敢说“我能看到10年后的未来”。我们强调的,是
社会福利政策不仅是现代国家治理的主要领域,而且是国之重器,需要全面地考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政治平衡。西方福利制度的形成与演变机制是什么?西方福利国家的类型区别是什么?欧洲福利国家与欧洲一体化的关系是相互促进还是相互抵消?进入21世纪,全球金融危机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是什么?西方国家出台了何种政策以应对福利紧缩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主动积极地探索实践多种类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和措施,走向一个人人享有保障的
撒切尔夫人,这位20世纪在位时间最久的英国女首相,至今令人难忘。英国广播公司曾评选过去70年对英国女性影响最大的女强人,撒切尔夫人名列第一。近日,英国国家档案馆公布了最后一批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的内阁文件,揭示了在风云变幻之际,这位“铁娘子”深深的忧患意识。  为两德统一忧虑  1989年柏林墙的倒塌,标志着冷战结束,但解密文件显示,在两德统一的最后时刻,撒切尔夫人表现出的不是骄傲,而是深深的焦虑。
陆铭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年8月出版  房价、雾霾、交通拥堵;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的窘境……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刚刚过半,但大城市的病状和乡村的隐痛早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點。限制大城市人口流入,问题能解决吗?作者基于实证,力倡中国发展大城市的重要性。社会问题宜疏不宜堵,只有科学布局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才能提升全体人民的公共利益。
意在借外力掣肘中国  《国际先驱导报》(下Q):首先,能否请您总体介绍安倍政府建立所谓“对华包围圈”的总体情况?  张伯玉(下A):自2012年底安倍晋三再次担任日本首相以来,日本外交的对华博弈色彩逐渐加强,且明显出现更多借助外力围堵、遏制中国的迹象。这其中的主要背景包括:首先,钓鱼岛问题升温后,日本感到对华关系压力逐步增大,单独抗衡中国力不从心,因此一方面寻求美日同盟的支撑,一方面希望借力其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