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教版第八册《生命的壮歌》一课是由“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两个小故事组合而成。“生命桥”主要讲了一群羚羊被狩猎队追赶到悬崖边,老羚羊牺牲自己生命,而使年轻的羚羊越过悬崖的故事。
这个小故事最高潮的一句“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可谓是警句。有关这一警句,课文后还在“读读想想,回答问题”中设计了这样的练习: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为什么把羚羊跳跃时所划出的一道道弧线比作“生命桥”?为什么说这座桥是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
2004至2006年这3年,我直接或间接地进行“生命桥”的教学,十分关注“生命桥”最后一个自然段,对“生命桥”的领悟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死扣警句 不得其解
2004年,我首次进行“生命桥”的教学,初读故事,非常激动,特别是警句,寓意深刻、令人叫绝。学生也特别喜欢这个故事,但对警句不像我想象的那样热情。我让学生在多读领悟的基础上画出“生命桥”中最感人、优美的句子。较多学生画出“……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试跳成功!紧接着,一对对羚羊凌空腾起,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可对警句并不热心。
对课文后有关警句的问题,学生个个面露难色。有学生说:“老师,我按您的要求早就会背了课文,可警句我怎么也搞不懂,桥梁、桥墩组合在一起才能构成桥,老羚羊的死亡是桥墩,那桥梁是什么?是弧线?……”我说:“老羚羊的死亡不与弧线构成桥,我们可以把老羚羊划出的弧线看作桥墩,把小羚羊划出的弧线看作桥梁……”学生又说:“看看课文插图,弧线像什么?哪是桥梁,哪是桥墩,你能想象出是什么样的桥?”又有学生说:“是死亡桥墩的桥能走人吗?能说出与之对应的死亡的桥梁吗?”
我被学生问住了。课文插图的弧线都是老羚羊划出的,插图中老羚羊特别大,悬崖两边的距离不到两只老羚羊的长度,《教参》没有解释,涉及它的两个句子又出现了矛盾:①从而引出重点句“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②其间一只只老羚羊都成了“生命桥”,让一只只年轻的羚羊逃脱死亡,求得生存。这两句,前句说弧线是“生命桥”,后句却说老羚羊是“生命桥”。难道课文插图有意将老羚羊画大,就是要表现老羚羊像桥?到底什么是“生命桥”?师生都在困惑中。
二、稍改警句 初获其解
2005年,我特别留心这课的教学,首先研究《教参》,可《教参》仍像2004年一样,没作改变。为了避免重蹈覆辙,我尝试将警句改为:“这时一只只老羚羊都成了‘生命桥’,让一只只年轻的羚羊逃脱死亡,求得生存。”同时将课后有关警句的问题改为,“从‘生命桥’故事中,你看出羚羊有什么可贵精神?”
改动之后的教学,学生质疑“生命桥”一词,我作出解释后学生较快接受,对改动过的问题很感兴趣。围绕问题,学生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说:“老羚羊自我牺牲的精神很可贵,这一课主要就是赞扬老羚羊,因此还用‘生命桥’做题目。”有的学生说:“我认为小羚羊沉着勇敢,关心他人的精神最可贵,小羚羊不争着逃命,在生死攸关、面对死亡的挑战时一点不乱,能有胆量向前跳,要是我,可能会被吓得失去理智、东奔西跑,决不会冷静地站队。”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我顺势引导学生认识合作的重要性,认识老羚羊勇于献身、小羚羊沉着自救的精神。
教学虽然取得不少成果,但仍感不太满意:①标题和修改后的句子总感都强调老羚羊的献身精神,淡化了羚羊合作精神;②要教育学生爱护生命,保护珍稀动物,但狩猎队在大量捕杀羚羊,而文中没有表现对狩猎队的批评指责,很难从文中找到爱护动物、热爱生命教育的切入口。
三、大改警句 大获其解
2006年,《教参》有很多变化,其中没有“这时一只只老羚羊都成了‘生命桥”’的句子。我又找到沈石溪的原文《斑羚飞渡》,“生命桥”就是由该文改编而来的。《斑羚飞渡》近2000字,(“生命桥”约400字)没有“生命桥”一词,“彩虹”一词出现8次,3次出现把“彩虹”比作“桥”的句子,“弧线”一词只出现2次。其中与警句最相关的两句为:“试跳成功。紧接着,一对对斑羚凌空跃起,在山涧上空画出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都意味着一只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
关于“桥”的说法,对比原文,可见差异较小。不同之处,一是原文中没有用“生命桥”一词,二是原文多次把“彩虹”比着“桥”,关系到警句“桥”的比喻有着复杂的背景,作者有较多的用意。细心对比分析两文,我认识到“生命桥”故事短小而感人,离不开苏教版编者辛勤的劳动,心中自然产生对编者的敬佩之情。
为了教学更顺利,我也学做编辑,斗胆对“生命挢”尝试更多改动:
1.将最后一个自然段改为:“试跳成功!紧接着,一对对羚羊凌空腾起,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每一只年轻羚羊的成功飞渡,都意味着一只老年羚羊摔得粉身碎骨。那情景是何等的神圣。由于缺少环保意识正干着傻事的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即将警句改为“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都意味着一只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并在最后一句前加上“由于缺少环保意识正干着傻事的”字样。
2.将“生命桥”标题改为“群羚飞渡”。考虑改后的自然段中已没有“生命桥”一词,再用它做标题更不好理解,且与“蚁国英雄”小标题、《生命的壮歌》大标题也不太协调。另外,将课文后有关警句的问题在2005年改动的基础上又稍作改进。
教学时,学生读“群羚飞渡”很快进入情境j朗读到高潮时,非常激动,明显可见学生通过熟读已其义自见了。师生扣住“群”字,谈合作、谈奉献,抓住“傻事”一词,谈保护珍稀动物、珍爱生命。教学非常顺利。师生都得到很大满足。
这个小故事最高潮的一句“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可谓是警句。有关这一警句,课文后还在“读读想想,回答问题”中设计了这样的练习: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为什么把羚羊跳跃时所划出的一道道弧线比作“生命桥”?为什么说这座桥是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
2004至2006年这3年,我直接或间接地进行“生命桥”的教学,十分关注“生命桥”最后一个自然段,对“生命桥”的领悟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死扣警句 不得其解
2004年,我首次进行“生命桥”的教学,初读故事,非常激动,特别是警句,寓意深刻、令人叫绝。学生也特别喜欢这个故事,但对警句不像我想象的那样热情。我让学生在多读领悟的基础上画出“生命桥”中最感人、优美的句子。较多学生画出“……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试跳成功!紧接着,一对对羚羊凌空腾起,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可对警句并不热心。
对课文后有关警句的问题,学生个个面露难色。有学生说:“老师,我按您的要求早就会背了课文,可警句我怎么也搞不懂,桥梁、桥墩组合在一起才能构成桥,老羚羊的死亡是桥墩,那桥梁是什么?是弧线?……”我说:“老羚羊的死亡不与弧线构成桥,我们可以把老羚羊划出的弧线看作桥墩,把小羚羊划出的弧线看作桥梁……”学生又说:“看看课文插图,弧线像什么?哪是桥梁,哪是桥墩,你能想象出是什么样的桥?”又有学生说:“是死亡桥墩的桥能走人吗?能说出与之对应的死亡的桥梁吗?”
我被学生问住了。课文插图的弧线都是老羚羊划出的,插图中老羚羊特别大,悬崖两边的距离不到两只老羚羊的长度,《教参》没有解释,涉及它的两个句子又出现了矛盾:①从而引出重点句“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②其间一只只老羚羊都成了“生命桥”,让一只只年轻的羚羊逃脱死亡,求得生存。这两句,前句说弧线是“生命桥”,后句却说老羚羊是“生命桥”。难道课文插图有意将老羚羊画大,就是要表现老羚羊像桥?到底什么是“生命桥”?师生都在困惑中。
二、稍改警句 初获其解
2005年,我特别留心这课的教学,首先研究《教参》,可《教参》仍像2004年一样,没作改变。为了避免重蹈覆辙,我尝试将警句改为:“这时一只只老羚羊都成了‘生命桥’,让一只只年轻的羚羊逃脱死亡,求得生存。”同时将课后有关警句的问题改为,“从‘生命桥’故事中,你看出羚羊有什么可贵精神?”
改动之后的教学,学生质疑“生命桥”一词,我作出解释后学生较快接受,对改动过的问题很感兴趣。围绕问题,学生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说:“老羚羊自我牺牲的精神很可贵,这一课主要就是赞扬老羚羊,因此还用‘生命桥’做题目。”有的学生说:“我认为小羚羊沉着勇敢,关心他人的精神最可贵,小羚羊不争着逃命,在生死攸关、面对死亡的挑战时一点不乱,能有胆量向前跳,要是我,可能会被吓得失去理智、东奔西跑,决不会冷静地站队。”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我顺势引导学生认识合作的重要性,认识老羚羊勇于献身、小羚羊沉着自救的精神。
教学虽然取得不少成果,但仍感不太满意:①标题和修改后的句子总感都强调老羚羊的献身精神,淡化了羚羊合作精神;②要教育学生爱护生命,保护珍稀动物,但狩猎队在大量捕杀羚羊,而文中没有表现对狩猎队的批评指责,很难从文中找到爱护动物、热爱生命教育的切入口。
三、大改警句 大获其解
2006年,《教参》有很多变化,其中没有“这时一只只老羚羊都成了‘生命桥”’的句子。我又找到沈石溪的原文《斑羚飞渡》,“生命桥”就是由该文改编而来的。《斑羚飞渡》近2000字,(“生命桥”约400字)没有“生命桥”一词,“彩虹”一词出现8次,3次出现把“彩虹”比作“桥”的句子,“弧线”一词只出现2次。其中与警句最相关的两句为:“试跳成功。紧接着,一对对斑羚凌空跃起,在山涧上空画出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都意味着一只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
关于“桥”的说法,对比原文,可见差异较小。不同之处,一是原文中没有用“生命桥”一词,二是原文多次把“彩虹”比着“桥”,关系到警句“桥”的比喻有着复杂的背景,作者有较多的用意。细心对比分析两文,我认识到“生命桥”故事短小而感人,离不开苏教版编者辛勤的劳动,心中自然产生对编者的敬佩之情。
为了教学更顺利,我也学做编辑,斗胆对“生命挢”尝试更多改动:
1.将最后一个自然段改为:“试跳成功!紧接着,一对对羚羊凌空腾起,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每一只年轻羚羊的成功飞渡,都意味着一只老年羚羊摔得粉身碎骨。那情景是何等的神圣。由于缺少环保意识正干着傻事的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即将警句改为“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都意味着一只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并在最后一句前加上“由于缺少环保意识正干着傻事的”字样。
2.将“生命桥”标题改为“群羚飞渡”。考虑改后的自然段中已没有“生命桥”一词,再用它做标题更不好理解,且与“蚁国英雄”小标题、《生命的壮歌》大标题也不太协调。另外,将课文后有关警句的问题在2005年改动的基础上又稍作改进。
教学时,学生读“群羚飞渡”很快进入情境j朗读到高潮时,非常激动,明显可见学生通过熟读已其义自见了。师生扣住“群”字,谈合作、谈奉献,抓住“傻事”一词,谈保护珍稀动物、珍爱生命。教学非常顺利。师生都得到很大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