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微博作为一种信息承载量丰富的新型社交工具,正逐步融入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辩证分析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探讨将微博引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可行性,建立一个以大学生“意见领袖”为中间力量,以“微群”为主要发声阵地,以辅导员、教师、大学生共同参与为发展格局,以建设性的微博话题为主导的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微博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微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微博(Micro blog)是微博客的简称,是伴随着互联网日新月异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型社交工具。作为一种媒介,微博集文字、表情、声音、图像、网站链接等于一身,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目前,国内知名的微博类网站——新浪微博、腾讯微博、搜狐微博等都集结了大量的用户群体,承载了大量信息,其中,以新浪微博人气最为旺盛。2012年11月,新浪公司发布2012年第三季度财报,最亮眼的是新浪微博账户突破4亿。本文主要以新浪微博为平台进行相关的分析和研究。
一、微博的主要特征
1.微博是一个开放性的信息获取和分享平台。微博区别于其他媒体的最大特点是,微博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在微博自媒体时代,用户只需注册一个电子邮箱账号,设置登录密码,即可成为微博用户。新浪微博打出“随时随地分享身边的新鲜事儿”的口号,在用户个人首页上的微博发布栏上方,以俏皮的字体写着“有什么新鲜事想告诉大家”,引发用户的发布信息欲望。
2.微博发展速度迅猛。首先,手机用户大量增长的同时带动了手机微博用户数量的提升。《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手机微博用户规模2.02亿,占所有微博用户的65.6%,接近总体人数三分之二。手机微博客户端的功能不断提升,增强了手机用户使用微博的黏性。其次,微博主从个人用户扩大到企业微博、政法微博。2012年3月21日,新浪微博联合社会化商业资讯提供商CIC发布的我国首份企业微博白皮书中指出,已有超过13万家企业开通新浪微博。2012年11月29日,新浪在北京发布了《2012年度新浪政法微博报告》,截止2012年10月底,通过新浪认证的政法微博数量达17550个,较上年度增多近8000个,核心力量集中在基层。随着企业微博、政法微博的加入,新浪微博凝聚了大批的实名认证微博。
3.微博具有惊人的裂变式传播特性。微博的传播结构是巨大的立体网状结构,每条信息的发布都可以经过转发、再转发、关注、再关注等形式得以成几何倍数的传播。毫不夸张地说,每个拥有几万、几十万以及更多数量粉丝的微博主,都是一个小型的自媒体,拥有固定的信息接受者和信息接收渠道,裂变传播速度惊人。粉丝众多的微博主往往可以成为特定群体中的“意见领袖”,随着信息发布的不断增多,其地位愈加巩固。
4.微博具有碎片化的表达方式。“随时随地更新自己的生活状态”是众多微博达人的常态。从信息发布者的角度看,用户随时可以发布自己的日常生活点滴,甚至抱怨和发牢骚;从信息接受者的角度看,微博上的信息很多都是重复的,主要原因是微博信息传播速度特别快,信息发布之后太多人进行转发。微博上流行的“凡客体”、“甄嬛体”以及“元芳,你怎么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占据了微博的头条。人们通常来不及思考流行文化背后的深层次意义,为了娱乐目的而单纯地引用和转发。
5.微博加快虚假信息、不健康信息的传播速度。首先,微博内容的言简意赅并不总是好事,在叙述复杂事件时,往往词不达意,或者简单阐述某几个方面,无法呈现完全的事件过程,给受众带来迷惑。其次,微博信息内容繁多,且发表简便,使得微博中常常夹杂着一些色情信息、暴力信息、消极观念、反人类、反社会的言论,这些不健康信息对思想观念尚不成熟的大学生来说危害极大。
二、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微博所营造的网络虚拟世界,其实是现实生活的延伸。大众传媒时代的自媒体属性,使微博对大学生群体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与日俱增,同时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冲击。
1.对教师权威性地位的挑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课堂教育传播各种思想和理念,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具备施教者所不可撼动的权威性。而微博等信息传播工具的出现,让大学生体会到自主获取所需信息的乐趣。大学生通过微博甚至先于教师了解一些新鲜涌现的事例和流行语;对于教师讲授的内容,大学生产生质疑时能在微博搜索支持自己的论据和事例。
2.对教师与大学生深入交流的挑战。在大学校园中,大学生与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和辅导员之间似乎有一道看不见的屏障,大学生往往不会主动和教师交流自己的想法和问题。微博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交友互动和娱乐身心的平台,新名词、新流行语等元素在教师们看来可能是标新立异和特立独行的,使得教师和大学生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注重独立精神的大学生自然不愿意和“古板”的教师多加交流,宁愿在网络上抒发自己的感慨和体会,教师和大学生之间的深入了解自然无从谈起。
3.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挑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和思想政治辅导员组织的课堂教育、讲座和课外实践等方式来完成。微博等新工具的出现打破了以课堂为主要阵地的教育方式,在课堂之外的时间,信息传播逐渐脱离教师的控制,大学生可以自由地接收信息,包括积极信息和消极信息。微博中的不健康信息与教师讲授的信息可能背道而驰,造成大学生的思想困惑,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阻碍。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将大学生关注的新媒体工具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目标相结合的路径,尽量避免微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微博引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基于微博的模式和基本特性,笔者对引入微博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作以下分析。
1.微博具备了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良好条件。能够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首先是因为微博能够传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原则并承载教育内容,并且能够被教育主体便捷地操作;其次是因为微博能有效地连接教育的主体对象和客体对象,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辅导员和大学生。
2.微博中的大学生“意见领袖”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生“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大部分是依托个人魅力、品格、能力等自然形成的,是信息的加工者和发布者,同时也是特定范围内的舆论引导者。大学生“意见领袖”关注什么,谈论什么,喜欢什么,都能对其粉丝产生一定的引导作用,依据“意见领袖”在粉丝心中的威信地位决定舆论引导的程度。
3.“微群”不仅能够展示个人,而且凝聚力极强。“微群”是微博上志同道合的用户集结号,能够实现群内成员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用户可以选择感兴趣的微群,扎堆讨论感兴趣的话题,同时还可以创建自己的微群。在发言界面中,群组中的用户可以互相交流,并可以将内容同步发布在自己的个人微博中;用户可以创建“标签”,将所发布的微博分类,便于群友参与话题讨论。
四、微博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模式探析
1.以大学生“意见领袖”为中坚力量。传播学中的“意见领袖”是指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其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其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在大众传播中,信息通过“意见领袖”的传播往往能够影响更多的人。在以微博为平台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群体中的“意见领袖”同样能发挥重要的巨大的影响力。①要与大学生“意见领袖”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在工作和学习之外,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和辅导员可以采取捷径,与大学生“意见领袖”保持良好的现实人际关系,充分交流,互相理解,达成互相信任的关系,借助于大学生“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和人际关系,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传播和二次传播。从传播内容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依据微博发布规则加以改进,短微博保持在140个字符以内,并配以生动有趣的图片或视频链接,吸引大学生的点击量和转发量,长微博也尽量避免说教性的长篇大论。同时,还可以收集大学生的微博评论和微博上的生动事例,加以归纳整理,为大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②要对大学生“意见领袖”进行科学引导。大学生“意见领袖”拥有自己的言论阵地,同时也是高校学生中爱思考、爱行动、有个性的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单方面地接近大学生“意见领袖”不能使其完全发挥作用,可以尝试邀请“意见领袖”参与到班级或学院的微博平台管理体系,设置他们做微群“管理员”,负责“微刊”的内容编辑和发布。大学生“意见领袖”依托自己长期建立起来的影响力协调群体内部的网络人际关系,将威信地位运用到实处,构建和谐健康的微博文化氛围。
关键词:微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微博(Micro blog)是微博客的简称,是伴随着互联网日新月异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型社交工具。作为一种媒介,微博集文字、表情、声音、图像、网站链接等于一身,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目前,国内知名的微博类网站——新浪微博、腾讯微博、搜狐微博等都集结了大量的用户群体,承载了大量信息,其中,以新浪微博人气最为旺盛。2012年11月,新浪公司发布2012年第三季度财报,最亮眼的是新浪微博账户突破4亿。本文主要以新浪微博为平台进行相关的分析和研究。
一、微博的主要特征
1.微博是一个开放性的信息获取和分享平台。微博区别于其他媒体的最大特点是,微博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在微博自媒体时代,用户只需注册一个电子邮箱账号,设置登录密码,即可成为微博用户。新浪微博打出“随时随地分享身边的新鲜事儿”的口号,在用户个人首页上的微博发布栏上方,以俏皮的字体写着“有什么新鲜事想告诉大家”,引发用户的发布信息欲望。
2.微博发展速度迅猛。首先,手机用户大量增长的同时带动了手机微博用户数量的提升。《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手机微博用户规模2.02亿,占所有微博用户的65.6%,接近总体人数三分之二。手机微博客户端的功能不断提升,增强了手机用户使用微博的黏性。其次,微博主从个人用户扩大到企业微博、政法微博。2012年3月21日,新浪微博联合社会化商业资讯提供商CIC发布的我国首份企业微博白皮书中指出,已有超过13万家企业开通新浪微博。2012年11月29日,新浪在北京发布了《2012年度新浪政法微博报告》,截止2012年10月底,通过新浪认证的政法微博数量达17550个,较上年度增多近8000个,核心力量集中在基层。随着企业微博、政法微博的加入,新浪微博凝聚了大批的实名认证微博。
3.微博具有惊人的裂变式传播特性。微博的传播结构是巨大的立体网状结构,每条信息的发布都可以经过转发、再转发、关注、再关注等形式得以成几何倍数的传播。毫不夸张地说,每个拥有几万、几十万以及更多数量粉丝的微博主,都是一个小型的自媒体,拥有固定的信息接受者和信息接收渠道,裂变传播速度惊人。粉丝众多的微博主往往可以成为特定群体中的“意见领袖”,随着信息发布的不断增多,其地位愈加巩固。
4.微博具有碎片化的表达方式。“随时随地更新自己的生活状态”是众多微博达人的常态。从信息发布者的角度看,用户随时可以发布自己的日常生活点滴,甚至抱怨和发牢骚;从信息接受者的角度看,微博上的信息很多都是重复的,主要原因是微博信息传播速度特别快,信息发布之后太多人进行转发。微博上流行的“凡客体”、“甄嬛体”以及“元芳,你怎么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占据了微博的头条。人们通常来不及思考流行文化背后的深层次意义,为了娱乐目的而单纯地引用和转发。
5.微博加快虚假信息、不健康信息的传播速度。首先,微博内容的言简意赅并不总是好事,在叙述复杂事件时,往往词不达意,或者简单阐述某几个方面,无法呈现完全的事件过程,给受众带来迷惑。其次,微博信息内容繁多,且发表简便,使得微博中常常夹杂着一些色情信息、暴力信息、消极观念、反人类、反社会的言论,这些不健康信息对思想观念尚不成熟的大学生来说危害极大。
二、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微博所营造的网络虚拟世界,其实是现实生活的延伸。大众传媒时代的自媒体属性,使微博对大学生群体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与日俱增,同时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冲击。
1.对教师权威性地位的挑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课堂教育传播各种思想和理念,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具备施教者所不可撼动的权威性。而微博等信息传播工具的出现,让大学生体会到自主获取所需信息的乐趣。大学生通过微博甚至先于教师了解一些新鲜涌现的事例和流行语;对于教师讲授的内容,大学生产生质疑时能在微博搜索支持自己的论据和事例。
2.对教师与大学生深入交流的挑战。在大学校园中,大学生与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和辅导员之间似乎有一道看不见的屏障,大学生往往不会主动和教师交流自己的想法和问题。微博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交友互动和娱乐身心的平台,新名词、新流行语等元素在教师们看来可能是标新立异和特立独行的,使得教师和大学生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注重独立精神的大学生自然不愿意和“古板”的教师多加交流,宁愿在网络上抒发自己的感慨和体会,教师和大学生之间的深入了解自然无从谈起。
3.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挑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和思想政治辅导员组织的课堂教育、讲座和课外实践等方式来完成。微博等新工具的出现打破了以课堂为主要阵地的教育方式,在课堂之外的时间,信息传播逐渐脱离教师的控制,大学生可以自由地接收信息,包括积极信息和消极信息。微博中的不健康信息与教师讲授的信息可能背道而驰,造成大学生的思想困惑,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阻碍。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将大学生关注的新媒体工具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目标相结合的路径,尽量避免微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微博引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基于微博的模式和基本特性,笔者对引入微博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作以下分析。
1.微博具备了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良好条件。能够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首先是因为微博能够传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原则并承载教育内容,并且能够被教育主体便捷地操作;其次是因为微博能有效地连接教育的主体对象和客体对象,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辅导员和大学生。
2.微博中的大学生“意见领袖”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生“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大部分是依托个人魅力、品格、能力等自然形成的,是信息的加工者和发布者,同时也是特定范围内的舆论引导者。大学生“意见领袖”关注什么,谈论什么,喜欢什么,都能对其粉丝产生一定的引导作用,依据“意见领袖”在粉丝心中的威信地位决定舆论引导的程度。
3.“微群”不仅能够展示个人,而且凝聚力极强。“微群”是微博上志同道合的用户集结号,能够实现群内成员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用户可以选择感兴趣的微群,扎堆讨论感兴趣的话题,同时还可以创建自己的微群。在发言界面中,群组中的用户可以互相交流,并可以将内容同步发布在自己的个人微博中;用户可以创建“标签”,将所发布的微博分类,便于群友参与话题讨论。
四、微博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模式探析
1.以大学生“意见领袖”为中坚力量。传播学中的“意见领袖”是指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其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其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在大众传播中,信息通过“意见领袖”的传播往往能够影响更多的人。在以微博为平台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群体中的“意见领袖”同样能发挥重要的巨大的影响力。①要与大学生“意见领袖”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在工作和学习之外,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和辅导员可以采取捷径,与大学生“意见领袖”保持良好的现实人际关系,充分交流,互相理解,达成互相信任的关系,借助于大学生“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和人际关系,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传播和二次传播。从传播内容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依据微博发布规则加以改进,短微博保持在140个字符以内,并配以生动有趣的图片或视频链接,吸引大学生的点击量和转发量,长微博也尽量避免说教性的长篇大论。同时,还可以收集大学生的微博评论和微博上的生动事例,加以归纳整理,为大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②要对大学生“意见领袖”进行科学引导。大学生“意见领袖”拥有自己的言论阵地,同时也是高校学生中爱思考、爱行动、有个性的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单方面地接近大学生“意见领袖”不能使其完全发挥作用,可以尝试邀请“意见领袖”参与到班级或学院的微博平台管理体系,设置他们做微群“管理员”,负责“微刊”的内容编辑和发布。大学生“意见领袖”依托自己长期建立起来的影响力协调群体内部的网络人际关系,将威信地位运用到实处,构建和谐健康的微博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