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是能动和复杂的过程,包括多种不同的行为。阅读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积累、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审美情趣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诸多环节中,阅读教学是中心环节,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是衡量语文教学效果好坏的重要依据。学生习得了阅读的策略和技巧,对巩固他们的阅读习惯进而发展成一生的阅读兴趣有关键性的影响。
关键词:阅读教学;有效性
阅读是人类认识世界特有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阅读已成为全民生活重要的一部分。阅读在语文教学诸多环节中是中心环节,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是衡量语文教学效果好坏的重要依据。而在现实的阅读教学中遭遇的最大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我在阅读教学调查分析中发现,三维目标的割裂、教学内容的泛化、教学活动的外化、教学层次的低下、预设与生成的冲突等都阻碍学生思维和语言的发展,课堂上感觉不到生命的挑战与学习者的内在愉悦。因此,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改的关键和根本要求。
一、建立强烈的目标意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做了最合理的定性。语文课要注重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知识点的落实和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培养。但更需要有情、有感、有美、有味。作为语文教师,应有明确的课时观,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阅读教学应该是有起点有重点的,每课时的教学目标除了执教者依自己的理解而定的个性目标外,应该有它固有的教学目标与板块。每篇课文的内容很多,课时的目标也不止一个,我们要分清主次,合理分配。
二、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
语文教师要有“学品”。教师必须审视自己的专业知识是否准确而丰富。衡量一堂课的好坏,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学科本位的价值获得,二是教育学的含量。课标说,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认为第一重要的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象于永正老师说的那样,“书不读熟不开讲”。
三、充分预设 唤醒学生阅读激情
1.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深入研读教材、感悟和把握住教材的内涵,自主备课时还要考虑到适合任教班级学生学法的研究与设计。带着自己的思考,加强同教研组教师的集体备课,共享收集的教学资料,拟定教学的重点难点训练点,商讨有效高效的教学策略。
2.提高课前预习的有效性。尤其是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执教者应该教给学生一些预习的方法,如“不动笔墨不读书”,并通过课堂反馈提高预习质量的达成度;二是有针对性地提出某些预习题,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节省课堂上宝贵的时间:三是进一步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教学即可以从预习入手,以学定教。四是指导学生学会采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既有助于学习更好地把握文本,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运用能力。
3 精心设疑是前提 善于设疑,引发思考、促人思辨。
针对教材中那些有争议的地方设疑,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求索,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四、巧用问题链导学 与文本对话
教学中的“问题链”,对学生学法的形成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是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评价教学效果,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一种有效控制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策略。
教师通过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获取并运用知识,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学习方法的掌握,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 集中式提问 教师紧扣教材内容,围绕学习目标将零散问题聚焦到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以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同时,组织一连串问题,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联系的问题链。
2启发式提问 这点可以减少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它能使学生在学习时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如学习了《金钱的魔力》,我提出:“托德和老板对我态度发生一百八十度转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有助揭示小说的主题。
3 变正问为逆问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就是方法的重要性。一直以来我们教师大多数只重视自己教法的多样性,很少研究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师讲的过多,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不管效果,看中的只是最后的分数。这样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而不是主动的学习。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注重过程,关键是教会学生“打鱼”的方法,而不是把结果告诉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自己真正学到东西,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五、指导朗读 培养语感
阅读是一种学习状態,它离不开语感,朗读指导有没有效果,我们首先要看要求有没有落实,目的有没有达到。如:我们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或课文。那么,由于老师的指导,学生原来读不准的,后来能读准了,原来读不通的,后来能读通了。这种指导就是有效指导,如果学生经过指导,朗读质量上没有什么提高,那么这种指导就是无效的。
朗读指导的有效性,不能仅仅从朗读的水平、质量上看,还应该扩大范围,丰富其内涵,如对课文的理解,对重点句的品读,一种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读把作者想表达的意思表达出来了;还有学生通过读,领悟了作者的意思,并在对话中把领悟到的意思 暴露出来,那么这种指导我认为也是有效的;其二,学生是有差异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要求,有的只能达到读准、读通、读懂的水平,你就不要提高到诵读、欣赏的水平。其三,读必须与悟紧密结合。
总之,阅读需要创新,教学需要创新,教育需要创新,创新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与实践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让我们从语文本身出发,以学生的人文成长为目标,不断研究与实践,努力创设高效、诗意的语文教学文化。
作者简介:万知权,男,1966.10出生,大学学历。1984.09参加教育工作,小教高级教师。从教36年来,先后担任21年班主任,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2012年任校长至今,多次获得县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和教学能手,多篇论文获得省、市证书,2017年获得TCL公益基金会和中国青少年基金会“烛光奖”,现一直坚守在乡村小学任教。
关键词:阅读教学;有效性
阅读是人类认识世界特有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阅读已成为全民生活重要的一部分。阅读在语文教学诸多环节中是中心环节,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是衡量语文教学效果好坏的重要依据。而在现实的阅读教学中遭遇的最大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我在阅读教学调查分析中发现,三维目标的割裂、教学内容的泛化、教学活动的外化、教学层次的低下、预设与生成的冲突等都阻碍学生思维和语言的发展,课堂上感觉不到生命的挑战与学习者的内在愉悦。因此,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改的关键和根本要求。
一、建立强烈的目标意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做了最合理的定性。语文课要注重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知识点的落实和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培养。但更需要有情、有感、有美、有味。作为语文教师,应有明确的课时观,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阅读教学应该是有起点有重点的,每课时的教学目标除了执教者依自己的理解而定的个性目标外,应该有它固有的教学目标与板块。每篇课文的内容很多,课时的目标也不止一个,我们要分清主次,合理分配。
二、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
语文教师要有“学品”。教师必须审视自己的专业知识是否准确而丰富。衡量一堂课的好坏,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学科本位的价值获得,二是教育学的含量。课标说,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认为第一重要的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象于永正老师说的那样,“书不读熟不开讲”。
三、充分预设 唤醒学生阅读激情
1.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深入研读教材、感悟和把握住教材的内涵,自主备课时还要考虑到适合任教班级学生学法的研究与设计。带着自己的思考,加强同教研组教师的集体备课,共享收集的教学资料,拟定教学的重点难点训练点,商讨有效高效的教学策略。
2.提高课前预习的有效性。尤其是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执教者应该教给学生一些预习的方法,如“不动笔墨不读书”,并通过课堂反馈提高预习质量的达成度;二是有针对性地提出某些预习题,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节省课堂上宝贵的时间:三是进一步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教学即可以从预习入手,以学定教。四是指导学生学会采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既有助于学习更好地把握文本,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运用能力。
3 精心设疑是前提 善于设疑,引发思考、促人思辨。
针对教材中那些有争议的地方设疑,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求索,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四、巧用问题链导学 与文本对话
教学中的“问题链”,对学生学法的形成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是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评价教学效果,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一种有效控制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策略。
教师通过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获取并运用知识,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学习方法的掌握,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 集中式提问 教师紧扣教材内容,围绕学习目标将零散问题聚焦到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以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同时,组织一连串问题,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联系的问题链。
2启发式提问 这点可以减少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它能使学生在学习时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如学习了《金钱的魔力》,我提出:“托德和老板对我态度发生一百八十度转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有助揭示小说的主题。
3 变正问为逆问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就是方法的重要性。一直以来我们教师大多数只重视自己教法的多样性,很少研究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师讲的过多,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不管效果,看中的只是最后的分数。这样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而不是主动的学习。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注重过程,关键是教会学生“打鱼”的方法,而不是把结果告诉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自己真正学到东西,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五、指导朗读 培养语感
阅读是一种学习状態,它离不开语感,朗读指导有没有效果,我们首先要看要求有没有落实,目的有没有达到。如:我们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或课文。那么,由于老师的指导,学生原来读不准的,后来能读准了,原来读不通的,后来能读通了。这种指导就是有效指导,如果学生经过指导,朗读质量上没有什么提高,那么这种指导就是无效的。
朗读指导的有效性,不能仅仅从朗读的水平、质量上看,还应该扩大范围,丰富其内涵,如对课文的理解,对重点句的品读,一种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读把作者想表达的意思表达出来了;还有学生通过读,领悟了作者的意思,并在对话中把领悟到的意思 暴露出来,那么这种指导我认为也是有效的;其二,学生是有差异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要求,有的只能达到读准、读通、读懂的水平,你就不要提高到诵读、欣赏的水平。其三,读必须与悟紧密结合。
总之,阅读需要创新,教学需要创新,教育需要创新,创新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与实践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让我们从语文本身出发,以学生的人文成长为目标,不断研究与实践,努力创设高效、诗意的语文教学文化。
作者简介:万知权,男,1966.10出生,大学学历。1984.09参加教育工作,小教高级教师。从教36年来,先后担任21年班主任,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2012年任校长至今,多次获得县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和教学能手,多篇论文获得省、市证书,2017年获得TCL公益基金会和中国青少年基金会“烛光奖”,现一直坚守在乡村小学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