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考数学复习之回归课本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xsa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本是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载体,是教学的依据,为了做到最后阶段的高效复习,本文从回归课本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回归做了几点阐述。
  关键词:回归课本;概念;公式;例、习题
  经过一轮全面复习、二轮专题复习,高三数学最后阶段的复习应当回归课本。在教学实际中大多数学生都存在困惑:一是怀疑是否有用;二是不知道如何回归课本,回归哪些内容,是全面看教材还是看例题?
  如何让学生认识到回归课本的重要性,引领学生做好复习,以及如何实施回归,巩固知识,做好最后的冲刺,这是我们教师在总复习最后阶段应当关注的。
  一、回归课本的重要性
  《课标》、《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一致体现了高考要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发挥数学作为主要基础学科的作用,考查考生对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回归课本就是抓住教材中知识点之间内在联系,形成网络体系,强化“三基”的掌握,让教材中例习题的基础性、典型性和示范性功能得到落实,达到高效的复习成果。
  高考数学总复习,很多同学都采用题海战术,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其很多原因是没有结合课本来进行全方面复习。高考命题的原则是稳定加创新,高考试题的命制主要依据教材,纵观几十年高考,许许多多的高考题源于课本。在总复习最后的阶段中,要减少盲目性,减少题海战术,重视回归课本、要向准确性、规范性要成绩。
  实时回归课本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基础性”, 在高考试题考查要求中,强调了“突出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层次性”, 回归课本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解题的通性通法。二是“全面性”,《考试大纲》中把这个要求具体落实到了每一个知识点,便于考生备考,学生对教材中一些“不太重要”的知识点,不能存在侥幸心理。例如向量投影的概念在2013年的高考中多省出现,如湖北卷理科第6题、江西卷理科第12题、四川卷理科第17题。三是“重点性”,首先对于高考必考的知识点进行重点梳理外,其次对一些易错的地方更要重点进行筛查。比如用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方程一定要考虑斜率不存在的情况,等比数列求和要讨论公比是否为1,向量的夹角一定要具有相同的起点(终点),这些都是使用公式必须注意但往往又不够重视的地方,学生容易落入丢分陷阱,这也是构成“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主要原因。
  二、回归课本的措施
  (一)回归课本基础知识,进行查缺补漏、构建完整知识体系
  《考试大纲》要求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要占有较大的比例,构成数学试卷的主体.因此,在复习中要紧抓住课本,把课本细过一遍,回顾课本知识,查找是否有遗忘的地方,及时纠正.对于考纲要求重点掌握的,更要认真细读。在阅读课本时,还要注意掌握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例如,在复习数列中,不仅要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而且还要掌握在这四个公式的推导过程中蕴含的四种数学方法--叠加法、叠乘法、倒序相加法、错位相减法.在回归课本时,这些方法的本质特征是要提炼出来的。
  数学学科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决定了数学知识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包括各部分知识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回归课本知识点时,要善于从本质上抓住这些联系,进而通过分类、梳理、综合,构建数学的框架结构。一些学生在复习中,不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综合运用,复习当前的内容的就忘记前面的知识。虽然一些学生能掌握一些知识点,但是各知识之间依然是孤立的、零散的、解题的时候很难用上。因此在回归课本时,要理清高中数学的知识主线,透彻地掌握知识结构,熟记概念、公理、定理、性质、法则、公式,理解每个知识点的内涵与延伸,注意前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复习函数章节时,首先要理解函数的定义、定义域、值域(求值域的几种方法)、性质(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凹凸性)、高中学习过哪些函数(包括每一类型函数的图象)、体现了哪些函数思想方法(数形结合、转化与化归)等。
  (二)回归课本,强调概念的复习
  1.避免对于概念的理解模糊不清
  数学概念掌握得不熟练或者似是而非,在考查概念性问题的时候,一些学生的出错率较高,是导致解题失分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高三复习回归课本中必须强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从教学实际来看,大多数学生会认为数学概念单调枯燥,不容易记,考试不会考,而造成学生不重视,不求甚解,从而导致对概念认识和理解的模糊;部分学生对基本概念虽然能记住,但是机械的死记硬背,而不能从它的内涵外延深刻去理解。这样造成概念学习障碍,严重影响其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
  在历年的高考中对于概念的考试是必不可少的,下面以福建省高考理数为例。
  例1 (2014福建卷理科第1题).复数[z=(3-2i)i]的共轭复数[z]等于( )
  [A.-2-3i] [B.-2+3i] [C.2-3i] [D.2+3i]
  本题考查了共轭复数的概念。
  例2 (2014福建卷理科第7题)已知函数[fx=][x2+1, x>0cosx, x≤0]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fx]是偶函数 B. [fx]是增函数 C.[fx]是周期函数 D.[fx]的值域为[-1,+∞]
  正确答案D。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的概念以及函数的值域。部分考生易选错误答案A,他在印象中机械认为[f(x)=x2]、[f(x)=cosx]是偶函数,所以[f(x)=x2+1,(x>0)],[f(x)=cosx(x≤0)]也是偶函数,而没有深刻认识奇偶性的定义。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2福建卷理科第7题中也考查函数同样的概念。
  在研究函数y=Asin(ωx+[?])(A>0,ω>0)的图象变换的物理意义时,A称为振幅、[T=2πω]是周期,[f=1T]频率,[ωx+?]为相位, [?]为初相.但上述概念是在A>0且ω>0这一前提下的定义.否则,当[A<0]或[ω<0]时, [?]就不能称初相了。   例3 已知函数[y=2cos(2x-π6)],求它的振幅、周期和初相,
  如果对于概念的不熟悉,学生若没有将函数转化为[y=2sin(2x+π3)] 那么就很容易得出错误答案了。
  2.加强对概念的内涵延伸的复习
  对概念的复习,可以从内涵、外延、定义方式、正反例证、合理性等方面分析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也要多留意课本上不太引起关注的知识点,思考这一知识点考的是什么,会怎么考等,设计多向分析,深化概念理解。
  例4 (2014福建省文第21题节选).已知曲线[Γ]上的点到点[F(0,1)]的距离比它到直线[y=-3]的距离小2。
  (Ⅰ)求曲线[Γ]的方程。
  本小题考查抛物线的定义,但高于定义,它对抛物线的定义进行了延伸变化。
  例5 (2012新课标文)在一组样本数据(x1,y1),(x2,y2),…,(xn,yn)(n≥2,x1,x2,…,xn不全相等)的散点图中,若所有样本点(xi,yi)(i=1,2,…,n)都在直线[y=12x+1]上,则这组样本数据的样本相关系数为
  (A)-1 (B)0 (C) (D)1
  本题主要考查样本的相关系数,是简单题.由题设知,这组样本数据完全正相关,故其相关系数为1,故选D.而部分同学对相关系数一无所知,易选C , 认为相关系数就是直线的斜率,白丢了容易得到的分数。在考试中如果发现有概念不是很清楚,都要及时查看课本。
  (三)回归课本,加强公式的记忆与运用
  首先要加强公式的记忆,学生可以使用一些辅导资料上的公式表,也可根据自己的做题习惯整理一份适合自己的公式表,记住并明白如何应用。
  其次对公式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上,要重视数学公式的来源,深入地理解公式的实质极其全部含义,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和重要性质。利用公式的本质特征记忆公式,还应有意识地训练自己能够用语言准确地叙述数学公式,这样有利于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如果能用简练明确的口诀把公式中主要数量关系突出地表达出来,这更是记忆数学公式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公式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要注意各个公式间的相互转化,正用、逆用、变形应用。比如高中数学中三角公式最多,实质上学生只要记住两角和与差公式、正余弦定理就可以了.至于诱导公式、倍角公式,与两角和差的公式本质上是一模一样的;降幂半角公式是倍角公式的逆用。
  例6 (2014福建卷理科第19题节选)、已知双曲线[E:x2a2-y2b2=1(a>0,b>0)]的两条渐近线分别为[l1:y=2x,l2:y=-2x].(1)求双曲线[E]的离心率;
  本小题考查双曲线的离心率公式[e=ca=a2+b2a2=1+b2a2],双曲线[x2a2-y2b2=1(a>0,b>0)]的两条渐近线为[y=±bax],若考生记住公式,进行公式之间的转化,由 [ba=2,]易得出[e=5]
  最后, 对于有联系的或容易混淆的公式,可以根据公式的不同特点,进行适当的对照比较,揭示其内在联系,找到它们的异同点,这样可以对公式有更加清晰的印象又可有效地防止某些类似数学公式的混淆。
  例如2014福建卷理科第17题,本题考查利用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公式,这就要求学生能区别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所成角的公式。又比如在向量的投影中,要区别[a]在[b]方向上的投影、[b]在[a]方向上的投影,否则公式容易用混淆。
  (四)回归课本,强化课本例题的示范性
  学生在复习中往往会轻视课本例题的作用,而教材例题是课本的精髓、是无数专家学者研究的成果,具有很强的特性:基础性、示范性、典型性、拓展性、规律性。课本例题虽然基础,但无疑是最有代表性的。它一方面起到了加深学生对概念、知识的理解,并综合运用新知识;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学生规范解答、提高能力的重要载体。
  课本例题的解答过程为学生提供了样板,使学生自己明确解题表述的基本过程和规范要求,从而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和规范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教材的例题,体现了一个完整的解题过程,弄清题意、思路分析、解题过程表述、反思总结。通过回归课本例题让学生明白了解题的基本步骤。
  例如,在立体几何求角时要“一作二证三计算”。对于解析几何大部分同学都感到难,其实只要涉及直线与圆锥曲线问题,“一设(设直线方程,已知直线过点的用点斜式,但要讨论斜率是否存在;已知直线斜率的,用斜截式);二联立;三消元;四设而不求,判别式,韦达定理。五代入化简(将根与系数的关系代入题目中的已知条件)”。
  这种规律有时候要听老师讲,有时候要学生自己总结,引导学生做完题多想一想,这样以后少走弯路,从而提高自己解题的速度,表述有了规范性,减少了扣分的可能。
  (五)回归课本,注意课后习题的挖掘、变式教学
  数学课后习题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数学课后习题的设计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技能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情况,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改进。近几年高考,许多高考题都能在教材中的习题找到题源。例如:2012年福建省卷理科第17题,题源是人教版A必修4第138页习题B组第3题。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理科Ⅱ第17题、陕西卷理科第7题、辽宁卷理科第6题;2011年安徽卷第16题;2011年山东卷第17题、江西卷第17题等,这些题源均来自于是人教版A必修5第18页练习第3题。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课本习题所蕴涵的价值,注重对课本习题进行充分的挖掘和研究,对其变式、发散思维训练,挖掘其内涵及外延,把新旧知识有机地组合起来,以达到优化认知、开拓视野、锻炼思维、提高能力的目的.
  总之,在高考最后阶段的复习,为了让学生学得轻松、又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回归课本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通过回归能让学生基础扎实、规范解答,将学生引向高考的至高点。
  参考文献:
  [1] 施爱英.论高考数学回归课本复习的意义与方法
  [2]宫前长.高考数学复习的根本:回归教材 中学数学.2014.4
其他文献
农村土地确权与流转是随着土地承包责任制产生的,并随着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和完善逐渐发展。农村土地确权与流转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的经济模式越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我国高中教学开始注重学生内在修养和情操等的培养,音乐教学在这方面的培养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现阶段,不断提高高中音乐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从自主性学习的特点入手,强调高中音乐教学中应用自主性学习的意义,并重点研究加强高中音乐教育中自主性学习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自主性学习;高中音乐教育;应用  根据现阶段我国高中音乐教学现
职业教育的内涵提升最终应该落实到学生职业能力的成长上。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全面提升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是高等职业院校推行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近年来,山东经贸职业
在SD对壳模型的理论框架下讨论了原子核形状相变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该理论模型可以把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中U(5)-SU(3)以及U(5)-SO(6)形状相变模式再现出来,相互作用玻色子模
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劳动力从农业生产活动中解放出来,一些农民离开农村离开土地,将土地流转给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的单位或个人。在这种形式下,应稳
期刊
以快速溶胶 -凝胶法合成了不同x值的La1 -xSrxCoO3复合氧化物 ,XRD分析表明均为钙钛矿晶体结构 ,估算平均粒度已达到纳米级 .研究了溶胶 -凝胶制备过程的条件并提出凝胶化起
摘 要: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抓紧抓好对孩子的培养,是对家庭的负责,也是对社会的负责,对国家的负责。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是相当复杂的,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在家庭、社会、学校、班级、学生之间建立一项长期的、有效的沟通渠道——家长学校。  关键词:家长学校;沟通 ;学校和家庭教育方法相统  家长学校的产生是家庭的需要,社会的需求,也是学校的需求。家长学校“培养”的对象是家长,教育的最终目
所谓真教育就是指教育要回归本真,育人比学知识重要,教育过程比关注成果重要;教育就是要办真教育,育真人才。  作为一名校长,我从古今中外的教育家身上汲取营养,把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经验都运用在这所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校里。我认为,真教育有三层涵义:①要让学生幸福地成长。②要让教师感受真正的幸福。③要让学校得到真正的发展。  具体来说,我校从以下几个方面践行真教育理念:  一、创新制度:精细管理,自我教育 
在市政路桥工程中,混凝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施工材料,以往大部分工程采用的都是普通混凝土,工程投入使用后,由于普通混凝土自身存在的一些缺陷,使得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受到了严重
随着我国煤矿产业的发展,矿井机械化程度逐渐变高,开采的深度不断增加,这些都造成了“热害”越来越严重,矿尘的问题也日趋突出。为了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就需要采取可控循环通风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