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文章分析了班主任在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提出了几条具体途径来促进学生美德教育的开展。
关键词:班主任;美德教育;途徑
中图分类号:G625.1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以刻苦耐劳而著称于世,同时又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优秀历史遗产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无数炎黄子孙世代相传,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传统美德,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继承和发扬这种传统是每一个中国人,特别是青少年一代的历史责任。
可是近些年来,出现了一些不良的道德倾向。这些思想在青少年中也有所反映,如不关心国家大事、学习缺乏正确动力、以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弄虚作假、追求享受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青少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扭曲,不矫正这种扭曲,要培养一代跨世纪的人才是很难实现的。对中小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是提高中华民族道德素质的奠基工程,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措施,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那么作为班主任如何进行德育教育呢?可采用如下的途径和方法:
一、通过各学科教学进行渗透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但教学又具有教育性。通过教学渗透传统美德教育,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和方法。任何学科,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具有丰富的传统美德教育因素。通过各学科进行渗透,不仅内容广泛,而且形式多样、角度多变,会使受教育过程变的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由于各学科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各有不同,渗透教育的特点和作用也就不同。因此,各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不能牵强附会地“穿鞋、带帽、贴标签”,而要认真挖掘本学科的传统美德教育因素,贴切、自然、合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渗透。
二、通过开设传统美学课等形式进行教育
可以利用中国的传统节日,风俗习惯开设班队会、故事会等,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向学生系统地灌输传统美德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知识,宣讲一些通俗易懂的传统美德的故事;讲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例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基本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使学生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美德所蕴含的丰富内容。经过学生的消化吸收,提高他们的明辨是非,区别善恶的道德认识水平;陶冶他们爱国爱民、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团结友爱的道德情感;培养他们立志勤学、求索攻坚的道德意志;养成他们天下为公、诚实守信、谦虚礼貌、律己宽人、整洁健身的道德行为。
三、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进行引导
通过榜样示范法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对于学生提高品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磨练品德意志和训练品德行为将起到巨大的促进和导向作用。1、英雄模范人物(名人、伟人)的楷模作用: 英雄模范人物(名人、伟人)是不同历史时期产生出来的先进代表,在他们身上聚集了劳动人民的理想、意志、和品德,体现着不同时代的先进思想,是人民群众的楷模。在传统美德教育中,通过对革命领袖和英雄模范人物实际的宣传和学习,使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受到感染和教育。
2、教师的表率作用: 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教师要“身正为范”。传统美德教育是个系统工程,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需要学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全力参与,共同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使受教育者感受到亲切永恒的人文关怀。教师是最好的榜样,教师是学生的师表,教师的角色地位决定他的态度、言行,必然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很自然地将自己的老师作为效法的楷模。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情感倾向、思想观点、作风、言行举止,都在教育学生如何做事,怎样做人。
3、三好生、优秀干部的典型作用。
这些是从学生身边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是学生最熟悉、最直观、最现实的榜样。这些榜样与学生生活在一起,经历相似、环境相同、年龄相近,用这些典型为榜样教育学生可亲可信,可仿可效,可望可及,易为学生接受,易使其信,容易引起共鸣,容易使榜样的力量得到更好的发挥,易激起上进心;它可以促进中学生互相学习、你追我赶、共同提高,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进行行为训练
1、节日感受法
利用节日,如植树节、清明节、母亲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教师节、元旦节、春节等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节日风俗,让他们以图文结合的绘本、手工剪纸等形式去制作墙报、手抄报,使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学习节日文化,感受道德风尚。
2、联系生活法
利用班会讲身边事,眼前事,以情动人,以事实服人,使学生识别真善美,假丑恶。班会一节课时间,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大好时机,我从不用于语、数教学,考试等学科学习。我将充分利用班会,讨论发生在孩子们身边的事情。如:我发现地面很脏时,我就会问:地上的垃圾从哪里来的?一年级的孩子们七嘴八舌的检举别人,我又问:你们如何去处理这些垃圾呢?孩子们纷纷行动,有的把垃圾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有的往别人的桌下赶,有的拿扫帚扫,等孩子们忙完了,我再一一评论谁是谁非,孰美孰丑。
3、活动影响法
德育教育需要活动。活动教育影响人,关键在于,它是潜移默化、不动声色、非强制性的。无数事实证明,有时一次活动胜过无数说教。如利用清明节给烈士扫墓,讲革命烈士故事,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业绩;利用“三八”国际妇女节,开展“让妈妈高兴”的孝道教育;重阳老人节,组织学生给“五保”老人买米,担水,梳头,打扫卫生等,开展敬老活动;组织学生植树造林,维护交通秩序,到公共场所打扫卫生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公共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政治活动,如拥军优属,为民服务、赈灾、助残、环境保护、义务教育、法制教育等宣传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政治觉悟和爱国爱民情感。
4、实践操作法
文化理论课学习的本身也是一项艰苦的劳动,一笔一划的书写,作业的完成等都能产生很强的教育力量,因此通过课堂活动的一系列的要求,和它的坚持不懈的不断履行,如:遵守集体的学习纪律和规定,循序渐进地进行养成学习习惯的自我约束,完成学习任务的刻苦努力,规范的书写都可以使学生内化一定的行为规则,帮助学生提高认识,磨练意志,养成良好的道德品德。
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从而使学生从各个方面接受传统美德教育和影响。
总之,进行传统美德教育途径很广,方法很多,只要我们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就会取得可喜的成效。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有责任把她原有的智慧发掘出来,继承下去,使她能不卑不亢地服务于当代教育。让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之花在具百年历史文化底蕴下盛开的更加鲜艳!
参考文献:
杜丹.班主任工作中的美德教育[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学教研版),2009年第5期:96
刘忠勋.德育教育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关键词:班主任;美德教育;途徑
中图分类号:G625.1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以刻苦耐劳而著称于世,同时又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优秀历史遗产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无数炎黄子孙世代相传,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传统美德,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继承和发扬这种传统是每一个中国人,特别是青少年一代的历史责任。
可是近些年来,出现了一些不良的道德倾向。这些思想在青少年中也有所反映,如不关心国家大事、学习缺乏正确动力、以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弄虚作假、追求享受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青少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扭曲,不矫正这种扭曲,要培养一代跨世纪的人才是很难实现的。对中小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是提高中华民族道德素质的奠基工程,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措施,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那么作为班主任如何进行德育教育呢?可采用如下的途径和方法:
一、通过各学科教学进行渗透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但教学又具有教育性。通过教学渗透传统美德教育,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和方法。任何学科,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具有丰富的传统美德教育因素。通过各学科进行渗透,不仅内容广泛,而且形式多样、角度多变,会使受教育过程变的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由于各学科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各有不同,渗透教育的特点和作用也就不同。因此,各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不能牵强附会地“穿鞋、带帽、贴标签”,而要认真挖掘本学科的传统美德教育因素,贴切、自然、合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渗透。
二、通过开设传统美学课等形式进行教育
可以利用中国的传统节日,风俗习惯开设班队会、故事会等,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向学生系统地灌输传统美德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知识,宣讲一些通俗易懂的传统美德的故事;讲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例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基本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使学生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美德所蕴含的丰富内容。经过学生的消化吸收,提高他们的明辨是非,区别善恶的道德认识水平;陶冶他们爱国爱民、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团结友爱的道德情感;培养他们立志勤学、求索攻坚的道德意志;养成他们天下为公、诚实守信、谦虚礼貌、律己宽人、整洁健身的道德行为。
三、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进行引导
通过榜样示范法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对于学生提高品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磨练品德意志和训练品德行为将起到巨大的促进和导向作用。1、英雄模范人物(名人、伟人)的楷模作用: 英雄模范人物(名人、伟人)是不同历史时期产生出来的先进代表,在他们身上聚集了劳动人民的理想、意志、和品德,体现着不同时代的先进思想,是人民群众的楷模。在传统美德教育中,通过对革命领袖和英雄模范人物实际的宣传和学习,使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受到感染和教育。
2、教师的表率作用: 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教师要“身正为范”。传统美德教育是个系统工程,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需要学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全力参与,共同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使受教育者感受到亲切永恒的人文关怀。教师是最好的榜样,教师是学生的师表,教师的角色地位决定他的态度、言行,必然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很自然地将自己的老师作为效法的楷模。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情感倾向、思想观点、作风、言行举止,都在教育学生如何做事,怎样做人。
3、三好生、优秀干部的典型作用。
这些是从学生身边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是学生最熟悉、最直观、最现实的榜样。这些榜样与学生生活在一起,经历相似、环境相同、年龄相近,用这些典型为榜样教育学生可亲可信,可仿可效,可望可及,易为学生接受,易使其信,容易引起共鸣,容易使榜样的力量得到更好的发挥,易激起上进心;它可以促进中学生互相学习、你追我赶、共同提高,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进行行为训练
1、节日感受法
利用节日,如植树节、清明节、母亲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教师节、元旦节、春节等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节日风俗,让他们以图文结合的绘本、手工剪纸等形式去制作墙报、手抄报,使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学习节日文化,感受道德风尚。
2、联系生活法
利用班会讲身边事,眼前事,以情动人,以事实服人,使学生识别真善美,假丑恶。班会一节课时间,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大好时机,我从不用于语、数教学,考试等学科学习。我将充分利用班会,讨论发生在孩子们身边的事情。如:我发现地面很脏时,我就会问:地上的垃圾从哪里来的?一年级的孩子们七嘴八舌的检举别人,我又问:你们如何去处理这些垃圾呢?孩子们纷纷行动,有的把垃圾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有的往别人的桌下赶,有的拿扫帚扫,等孩子们忙完了,我再一一评论谁是谁非,孰美孰丑。
3、活动影响法
德育教育需要活动。活动教育影响人,关键在于,它是潜移默化、不动声色、非强制性的。无数事实证明,有时一次活动胜过无数说教。如利用清明节给烈士扫墓,讲革命烈士故事,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业绩;利用“三八”国际妇女节,开展“让妈妈高兴”的孝道教育;重阳老人节,组织学生给“五保”老人买米,担水,梳头,打扫卫生等,开展敬老活动;组织学生植树造林,维护交通秩序,到公共场所打扫卫生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公共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政治活动,如拥军优属,为民服务、赈灾、助残、环境保护、义务教育、法制教育等宣传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政治觉悟和爱国爱民情感。
4、实践操作法
文化理论课学习的本身也是一项艰苦的劳动,一笔一划的书写,作业的完成等都能产生很强的教育力量,因此通过课堂活动的一系列的要求,和它的坚持不懈的不断履行,如:遵守集体的学习纪律和规定,循序渐进地进行养成学习习惯的自我约束,完成学习任务的刻苦努力,规范的书写都可以使学生内化一定的行为规则,帮助学生提高认识,磨练意志,养成良好的道德品德。
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从而使学生从各个方面接受传统美德教育和影响。
总之,进行传统美德教育途径很广,方法很多,只要我们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就会取得可喜的成效。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有责任把她原有的智慧发掘出来,继承下去,使她能不卑不亢地服务于当代教育。让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之花在具百年历史文化底蕴下盛开的更加鲜艳!
参考文献:
杜丹.班主任工作中的美德教育[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学教研版),2009年第5期:96
刘忠勋.德育教育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