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有效”是教学的本质特征。因此,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广大教师探索实践的主要方向。中学语文有效性课堂教学,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40分钟时间里完成相应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有效地发展。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关键词】新课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课堂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最大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语文学习是母语学习,但是多年的语文学习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就目前课堂教学改革总体而言,大方向是正确的,但由于对课堂理念的理解不到位以及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等原因,课堂教学改革也呈现出形式化、低效化甚至无效现象。在教学之余,我一直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质问自己,什么是有效课堂教学,如何设施有效教学,我们一线教师该怎么办?下面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感受和设想。
一、 倡导快乐课堂,营造开放型的语文学习环境
1、运用媒体营造浓厚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应在课堂中运用有效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设计新颖别致的导入,如我在教《雨巷》时,用韩红的歌曲《天亮了》导入,学生完全沉浸在悲凄的歌曲中,乐曲终止我深情说:当人处在彷徨迷茫之中,总渴望得到一个明确的航标,沿着光明大道前进,那么让我们随着这乐曲走进戴望舒彷徨迷茫的时代,接下来我们共同欣赏配乐朗读《雨巷》。同时,我也经常运用诗歌朗诵、表演课本短剧、课前三分钟演讲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自制课件讲解相关的知识和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鉴赏,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2、用教师广博的知识,感染学生对语文的“爱”。
要想让学生喜欢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是语文的爱好者,并有着较为扎实的语文功底和丰富的激情。为此,我特别注重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努力以优美的教学语言去感染学生。在学生的作文本上我经常会写上这样的话:“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要做一个宽容的人。”“天下凡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而惟有坚忍不拔之志。希望你学会坚持。”学生在我的感染之下也逐渐开始积累名句,背诵名篇,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语文的乐园。
3、用激情点燃学生冷漠的“语文情”。
教育是一项需要献身的事业,也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事业。学生不是需要灌装的容器,而是等待点燃的火把,只有火才能点燃火,只有心才能塑造心。我要用自己的激情点燃学生冷漠的“语文情”。我试图将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个学生的心门,因为我知道,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扇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
二、营造个性课堂,强化创新能力训练
创造性思维是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要培养这种能力,就应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设计丰富的思维训练,引导学生不仅思考问题的回答方式,还要思考“教师为什么提这样一个问题?”
1、巧妙设置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
如在教学《雨巷》和《再别康桥》时,我就改变了两课的传统讲法,而是仅对两课的人物形象和诗歌的的意象做了对比分析,提示了几个对比点,通过对比分析学生能很好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意象,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打破常规训练,激发求异思维。
在语文课堂中,设计一些不需要有固定答案的训练题,这是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比如在分析《荆轲刺秦王》中的荆轲形象时,从不同的点上去分析可能有不同的说法,有的学生对荆轲全盘否定,而有的学生却对这人物推崇备至,甚至在课堂上围绕这人物唇枪舌战起来。在这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同时要对学生的思考结果加以恰当的评价,在众多不同的发言中去寻求最佳的答案,并让学生明白要紧扣课文不离时代背景的前提下做答。
三、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渗透宏观的大语文观念
1、立足课堂,培养学生自主性。
课堂是教师进行语文有效教学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关系着整个语文教学的成败。为此,我在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进行了一番探索和反思。在课堂上,我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和自学,倡导自主预习、探究质疑、合作交流、共同积累的方式,尽量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创设民主氛围,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培养学生敢于说话、想说话、敢于质疑和争辩的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多角度的创新思维。我还经常利用学生有分歧的问题让他们展开辩论,同时教师要重视挖掘教材内涵和拓展伸延,充分发挥课本的多样性和开放性,并且注重师生互动交流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
2、不局限于教材,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语文不仅仅是语文,它关联着天文、地理、历史、美学,甚至伴随着音乐。教师使用教材时完全可以打破学科间的隔阂,在相互交叉、渗透、整合中开阔学生的视野,产生更多的感受和联想。例如在学习曹操的诗词时,我让学生欣赏了《三国演义 》的主题曲,来感受曹操的个性气质和特有的精神世界,在慷慨悲怆激昂的音乐中得到了很好地体悟,这是教师用语言无法表达的,大大丰富了学生的阅读感受和内心体验,有力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3、走出课堂,关注现实,重视练笔。
教师要立足于课堂和书本的教学内容,放眼广阔的社会生活,着眼于整体的语文素养的培养。在语文课中引导学生将社会生活和课外阅读材料融入进来,不仅使学生意识到生活处处有语文,而且不同对象的不同体验会引起学生思维的撞,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课内外,校内外活动,将语文课堂向课外延伸,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及观察、想象、分析能力。比如,我在每节课前搞一个三分钟小活动,让学生讲成语故事、读美文、谈人生感受、读自己写的文章、演讲等,另外让学生抓住班内新闻、家里的故事和校内活动等进行交流、写作。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
语文学科多元化、 主观性强的特征,决定了教学内容丰富性和无限延伸。为使学生更深入了解教学内容,可采用多种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应积极开展语文活动课,在师生互动中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综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可以给学生创造体验生活的机会。生活是语文不竭的动力,只有融入生活,才会为语文提源头活水,才能让语文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创造经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教《春酒》一文时,我就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学校大部分学生是回族),让他们搜集青海回族过“尔德节”“古尔邦节”的习俗资料。通过手抄报的形式展示出来。这样的教学有效地打破了课堂有限的时空,丰富了课堂信息的容量,使学生感到“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真正实践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再如,学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积淀,整理古今中外“生于忧患”的事例,整理出身低微、经过一番磨练、终成大业的人和事。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让同学们畅所欲言。这种作业所花的时间显然比单纯的抄生字难词要多,但学生愿意去做,究其原因是这种作业在避免机械重复劳动的同时,能展示每个个体的知识底蕴。
总之,语文教师要时刻记住我们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语文素养的人,从而把语文课堂作为有效教学的前沿阵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多想办法,多做各种有效教学尝试,让语文课堂变成快乐、自主的乐园。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阮明明.初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途径探析.中学教学参考.2011.4 卷10
【关键词】新课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课堂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最大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语文学习是母语学习,但是多年的语文学习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就目前课堂教学改革总体而言,大方向是正确的,但由于对课堂理念的理解不到位以及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等原因,课堂教学改革也呈现出形式化、低效化甚至无效现象。在教学之余,我一直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质问自己,什么是有效课堂教学,如何设施有效教学,我们一线教师该怎么办?下面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感受和设想。
一、 倡导快乐课堂,营造开放型的语文学习环境
1、运用媒体营造浓厚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应在课堂中运用有效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设计新颖别致的导入,如我在教《雨巷》时,用韩红的歌曲《天亮了》导入,学生完全沉浸在悲凄的歌曲中,乐曲终止我深情说:当人处在彷徨迷茫之中,总渴望得到一个明确的航标,沿着光明大道前进,那么让我们随着这乐曲走进戴望舒彷徨迷茫的时代,接下来我们共同欣赏配乐朗读《雨巷》。同时,我也经常运用诗歌朗诵、表演课本短剧、课前三分钟演讲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自制课件讲解相关的知识和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鉴赏,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2、用教师广博的知识,感染学生对语文的“爱”。
要想让学生喜欢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是语文的爱好者,并有着较为扎实的语文功底和丰富的激情。为此,我特别注重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努力以优美的教学语言去感染学生。在学生的作文本上我经常会写上这样的话:“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要做一个宽容的人。”“天下凡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而惟有坚忍不拔之志。希望你学会坚持。”学生在我的感染之下也逐渐开始积累名句,背诵名篇,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语文的乐园。
3、用激情点燃学生冷漠的“语文情”。
教育是一项需要献身的事业,也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事业。学生不是需要灌装的容器,而是等待点燃的火把,只有火才能点燃火,只有心才能塑造心。我要用自己的激情点燃学生冷漠的“语文情”。我试图将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个学生的心门,因为我知道,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扇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
二、营造个性课堂,强化创新能力训练
创造性思维是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要培养这种能力,就应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设计丰富的思维训练,引导学生不仅思考问题的回答方式,还要思考“教师为什么提这样一个问题?”
1、巧妙设置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
如在教学《雨巷》和《再别康桥》时,我就改变了两课的传统讲法,而是仅对两课的人物形象和诗歌的的意象做了对比分析,提示了几个对比点,通过对比分析学生能很好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意象,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打破常规训练,激发求异思维。
在语文课堂中,设计一些不需要有固定答案的训练题,这是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比如在分析《荆轲刺秦王》中的荆轲形象时,从不同的点上去分析可能有不同的说法,有的学生对荆轲全盘否定,而有的学生却对这人物推崇备至,甚至在课堂上围绕这人物唇枪舌战起来。在这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同时要对学生的思考结果加以恰当的评价,在众多不同的发言中去寻求最佳的答案,并让学生明白要紧扣课文不离时代背景的前提下做答。
三、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渗透宏观的大语文观念
1、立足课堂,培养学生自主性。
课堂是教师进行语文有效教学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关系着整个语文教学的成败。为此,我在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进行了一番探索和反思。在课堂上,我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和自学,倡导自主预习、探究质疑、合作交流、共同积累的方式,尽量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创设民主氛围,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培养学生敢于说话、想说话、敢于质疑和争辩的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多角度的创新思维。我还经常利用学生有分歧的问题让他们展开辩论,同时教师要重视挖掘教材内涵和拓展伸延,充分发挥课本的多样性和开放性,并且注重师生互动交流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
2、不局限于教材,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语文不仅仅是语文,它关联着天文、地理、历史、美学,甚至伴随着音乐。教师使用教材时完全可以打破学科间的隔阂,在相互交叉、渗透、整合中开阔学生的视野,产生更多的感受和联想。例如在学习曹操的诗词时,我让学生欣赏了《三国演义 》的主题曲,来感受曹操的个性气质和特有的精神世界,在慷慨悲怆激昂的音乐中得到了很好地体悟,这是教师用语言无法表达的,大大丰富了学生的阅读感受和内心体验,有力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3、走出课堂,关注现实,重视练笔。
教师要立足于课堂和书本的教学内容,放眼广阔的社会生活,着眼于整体的语文素养的培养。在语文课中引导学生将社会生活和课外阅读材料融入进来,不仅使学生意识到生活处处有语文,而且不同对象的不同体验会引起学生思维的撞,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课内外,校内外活动,将语文课堂向课外延伸,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及观察、想象、分析能力。比如,我在每节课前搞一个三分钟小活动,让学生讲成语故事、读美文、谈人生感受、读自己写的文章、演讲等,另外让学生抓住班内新闻、家里的故事和校内活动等进行交流、写作。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
语文学科多元化、 主观性强的特征,决定了教学内容丰富性和无限延伸。为使学生更深入了解教学内容,可采用多种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应积极开展语文活动课,在师生互动中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综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可以给学生创造体验生活的机会。生活是语文不竭的动力,只有融入生活,才会为语文提源头活水,才能让语文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创造经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教《春酒》一文时,我就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学校大部分学生是回族),让他们搜集青海回族过“尔德节”“古尔邦节”的习俗资料。通过手抄报的形式展示出来。这样的教学有效地打破了课堂有限的时空,丰富了课堂信息的容量,使学生感到“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真正实践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再如,学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积淀,整理古今中外“生于忧患”的事例,整理出身低微、经过一番磨练、终成大业的人和事。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让同学们畅所欲言。这种作业所花的时间显然比单纯的抄生字难词要多,但学生愿意去做,究其原因是这种作业在避免机械重复劳动的同时,能展示每个个体的知识底蕴。
总之,语文教师要时刻记住我们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语文素养的人,从而把语文课堂作为有效教学的前沿阵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多想办法,多做各种有效教学尝试,让语文课堂变成快乐、自主的乐园。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阮明明.初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途径探析.中学教学参考.2011.4 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