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经皮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6小时下地活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21例经皮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后人工压迫止血后加压包扎,无沙袋压迫,6小时后下地活动,观察患者穿刺部位并发症。结果:穿刺部位出血发生率10.74%(13例)。结论:经皮股动脉穿刺行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无沙袋压迫,6小时下地活动安全可行,可减少患者的不适。
关键词 经皮股动脉穿刺 冠脉介入术后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7.072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2006后1月~2007年5月行冠脉介入治疗患者121例。其中,男 67 例,女34 例;年龄28~78岁,平均62.4岁。均为术前凝血功能正常患者。病情程度(心功能、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造影剂种类及用量、术者、手术方法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方法:冠造操作时间15~20小时,支架操作时间 40~90小时,人工压迫止血时间15~20小时,支架术后4~6小时拔鞘管,加压包扎时间12~24小时,6小时后下地活动。
观察指标:①血管并发症:观察术后6小时内股动脉穿刺点出血、血肿及皮下瘀斑、假性动脉瘤情况。②患者舒适度相关的指标:腰背酸痛、下肢麻木疼痛、排尿困难、入睡困难等。
结 果
血管并发症:13例患者穿刺部位出现出血并发症,其中轻微出血5例(4.13%),大血肿1例(9.09%),小血肿5例(4.13%),皮下瘀斑8例(6.61%),假性动脉瘤无,随访1~3天无严重出血并发症。
患者舒适度:19例(15.70%)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腰背酸痛,3例(2.48%)患者卧位出现排尿困难需导尿5例(4.13%),患者出现下肢轻度麻木,入睡困难24例(23.7%)。
讨 论
排尿困难:现有文献已报道介入患者多在术后3~4小时即开始有排尿需求[1]。且介入术后引起排尿困难或尿潴留的原因为不习惯平卧排尿者占38.75%,术后疼痛者占13.75%,精神因素包括怕暴露及不敢移动者12.50%[2]。6小时下地活动可明显减少患者排尿困难发生,减少痛苦。
腰背酸痛、下肢麻木,入睡困难是介入治疗术后患者最多主诉,其原因与术后严格平卧、术侧患肢制动、长时间强迫伸直位引起,同时与患者惧怕穿刺处出血到致使肌肉过度紧张及局部沙袋加压包扎引起[3]。6小时下地活动可明显减少上述不适的发生。
出血并发症:6小时下地活动出血发生率仅为10.74%,是安全可行并可减少患者的不适和降低患者住院费用。
参考文献
1 杨晓泉,宁清秀,邢攸红.单纯冠状动脉造影术后2小时活动方法及其对患者的影响.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6):22-23.
2 杨晓光.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尿潴留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02,17(8):626-627.
3 亢君,罗北捷,姚凤,等.冠状动脉造影术前适应性训练对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护士进修杂志,2002,17(6):420-421.
有哪些因素可使糖尿病患者又患高血压病
目前,我国的糖尿病患者90%以上是属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与高血压的共患率约为50%。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会使心血管病、脑卒中、肾脏病变及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死亡原因中,有20%~80%为心血管并发症。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来说,最根本的问题是有效降压,只有血压达标,才能有效预防大血管病变。这样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可使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即胰岛素的作用降低)是2型糖尿病患者和高血压病患者的共同缺陷。产生胰岛素抵抗的结果是使人体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率下降,从而导致糖代谢异常。这样会使胰岛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并最终将导致高胰岛素血症的发生。长期的高胰岛素血症可促进肾小管对钠的吸收。这样可造成人体的钠潴留和动脉硬化,进而导致高血压病的发生。此外,胰岛素抵抗还可影响钙泵(钙-ATP酶)的活性,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的含钙量增加,使血管的收缩性增强,使血液阻力增高,血压上升。
肥胖使糖尿病患者易息高血压病:据统计,肥胖者患糖尿病的比率是13.81%,而50%的肥胖者又患有高血压。因此,肥胖者往往同时患有高血压病与糖尿病。特别是中央型肥胖者(腰和臀的比例增大)往往具有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的现象,而人体内胰岛素和血糖的升高,可使交感神经兴奋,使血压上升。
血脂异常会使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若有胰岛素抵抗的现象,则会使其血中游离的脂肪酸增加,使肝脏合成甘油三酯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的数量增多,合成高密度脂蛋白的数量减少,从而使人易患血脂异常。而血脂异常及脂类代谢异常,都会促使高血压病的发生和发展。
环境因素可使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共同发生: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体力劳动越来越少,脑力劳动逐渐增多,再加上人们的饮食中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增加,使肥胖者日益增多。这都是形成胰岛素抵抗现象的重要原因,也是当今社会高血压病和糖尿病同時增加的重要因素。
糖尿病肾病患者更易患高血压病: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患者若长期伴有蛋白尿,其死亡率将是正常人的37~80倍。据统计,20%o~4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会发展为糖尿病肾病。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在得病20~25年时,其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最高。有微量的蛋白尿(20~20Oμg/分)是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特征。随着糖尿病肾病的进一步发展,必然会出现钠水潴留的症状,使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被激活,并最终形成高血压病。
(据www.jkb.com)
关键词 经皮股动脉穿刺 冠脉介入术后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7.072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2006后1月~2007年5月行冠脉介入治疗患者121例。其中,男 67 例,女34 例;年龄28~78岁,平均62.4岁。均为术前凝血功能正常患者。病情程度(心功能、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造影剂种类及用量、术者、手术方法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方法:冠造操作时间15~20小时,支架操作时间 40~90小时,人工压迫止血时间15~20小时,支架术后4~6小时拔鞘管,加压包扎时间12~24小时,6小时后下地活动。
观察指标:①血管并发症:观察术后6小时内股动脉穿刺点出血、血肿及皮下瘀斑、假性动脉瘤情况。②患者舒适度相关的指标:腰背酸痛、下肢麻木疼痛、排尿困难、入睡困难等。
结 果
血管并发症:13例患者穿刺部位出现出血并发症,其中轻微出血5例(4.13%),大血肿1例(9.09%),小血肿5例(4.13%),皮下瘀斑8例(6.61%),假性动脉瘤无,随访1~3天无严重出血并发症。
患者舒适度:19例(15.70%)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腰背酸痛,3例(2.48%)患者卧位出现排尿困难需导尿5例(4.13%),患者出现下肢轻度麻木,入睡困难24例(23.7%)。
讨 论
排尿困难:现有文献已报道介入患者多在术后3~4小时即开始有排尿需求[1]。且介入术后引起排尿困难或尿潴留的原因为不习惯平卧排尿者占38.75%,术后疼痛者占13.75%,精神因素包括怕暴露及不敢移动者12.50%[2]。6小时下地活动可明显减少患者排尿困难发生,减少痛苦。
腰背酸痛、下肢麻木,入睡困难是介入治疗术后患者最多主诉,其原因与术后严格平卧、术侧患肢制动、长时间强迫伸直位引起,同时与患者惧怕穿刺处出血到致使肌肉过度紧张及局部沙袋加压包扎引起[3]。6小时下地活动可明显减少上述不适的发生。
出血并发症:6小时下地活动出血发生率仅为10.74%,是安全可行并可减少患者的不适和降低患者住院费用。
参考文献
1 杨晓泉,宁清秀,邢攸红.单纯冠状动脉造影术后2小时活动方法及其对患者的影响.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6):22-23.
2 杨晓光.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尿潴留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02,17(8):626-627.
3 亢君,罗北捷,姚凤,等.冠状动脉造影术前适应性训练对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护士进修杂志,2002,17(6):420-421.
有哪些因素可使糖尿病患者又患高血压病
目前,我国的糖尿病患者90%以上是属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与高血压的共患率约为50%。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会使心血管病、脑卒中、肾脏病变及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死亡原因中,有20%~80%为心血管并发症。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来说,最根本的问题是有效降压,只有血压达标,才能有效预防大血管病变。这样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可使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即胰岛素的作用降低)是2型糖尿病患者和高血压病患者的共同缺陷。产生胰岛素抵抗的结果是使人体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率下降,从而导致糖代谢异常。这样会使胰岛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并最终将导致高胰岛素血症的发生。长期的高胰岛素血症可促进肾小管对钠的吸收。这样可造成人体的钠潴留和动脉硬化,进而导致高血压病的发生。此外,胰岛素抵抗还可影响钙泵(钙-ATP酶)的活性,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的含钙量增加,使血管的收缩性增强,使血液阻力增高,血压上升。
肥胖使糖尿病患者易息高血压病:据统计,肥胖者患糖尿病的比率是13.81%,而50%的肥胖者又患有高血压。因此,肥胖者往往同时患有高血压病与糖尿病。特别是中央型肥胖者(腰和臀的比例增大)往往具有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的现象,而人体内胰岛素和血糖的升高,可使交感神经兴奋,使血压上升。
血脂异常会使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若有胰岛素抵抗的现象,则会使其血中游离的脂肪酸增加,使肝脏合成甘油三酯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的数量增多,合成高密度脂蛋白的数量减少,从而使人易患血脂异常。而血脂异常及脂类代谢异常,都会促使高血压病的发生和发展。
环境因素可使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共同发生: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体力劳动越来越少,脑力劳动逐渐增多,再加上人们的饮食中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增加,使肥胖者日益增多。这都是形成胰岛素抵抗现象的重要原因,也是当今社会高血压病和糖尿病同時增加的重要因素。
糖尿病肾病患者更易患高血压病: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患者若长期伴有蛋白尿,其死亡率将是正常人的37~80倍。据统计,20%o~4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会发展为糖尿病肾病。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在得病20~25年时,其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最高。有微量的蛋白尿(20~20Oμg/分)是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特征。随着糖尿病肾病的进一步发展,必然会出现钠水潴留的症状,使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被激活,并最终形成高血压病。
(据www.jk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