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痛苦起个名字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fox_v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大学生在父母陪同下办理休学手续,需要心理老师证明他的情况不再适合继续学习。“不舒服,头疼,有时候肚子疼,根本没法上课,作业也完成不了,看书没法集中注意力。”学生描述了一大串症状,然而很特别,几乎都是身体不适。如果是生理原因需要休学,理应由医生进行评估。
  我问他有没有看过医生。他从书包里拿出一大叠病历,告诉我他跑遍了北京城的大小医院,消化内科、心内科、内分泌、神经内科……每天都在吃药。“那就简单了,”我说,“你直接拿医生的诊断书就能办休学手续。”
  他面露尴尬之色:“医生……还没有下诊断。”
  他的父母从见到我开始,就一直在给我打眼色,示意我找个机会跟他们单独交流。我说:“你们有什么话想说吗?咱们就在这里说。”父母对视了一眼,欲言又止。母亲更急切地打着眼色。我其实猜到了他们想说什么,但还是说:“你们是有一些秘密想告诉我,这些秘密不可以让儿子听见吗?”
  母亲赶紧否认:“没有没有,我们就是……”儿子哼了一声:“他们就是想说,我是疑病症!”
  父母忸怩了一下,仿佛有点不好意思,但还是给予了默认。我说:“疑病症在你们家是什么意思?”儿子说:“就是说我头痛都是装出来的。”母亲赶紧说:“没有!我们从来没说是装的。”儿子说:“反正是说我没病找病。”
  话已经说开了,父亲的态度有些不耐烦:“不是没病找病是什么?”母亲也帮着解释:“医生看过那么多,该做的检查也都做了,指标基本正常。医生说是心理作用,让他好好调节,加强锻炼,注意睡眠饮食。他就不信医生说的,认定了是有毛病没查出来,书也不念,非查出来不可。已经折腾一年了,还要折腾到什么时候?跟他说,也听不进……”
  父母把希望的眼光投向我:“老师,请你给他讲一讲!”
  我看向那个学生,他满脸戒备,好像生怕我站到了父母那一边。戒备之下又有几分期待,希望我能说出什么不一样的想法。我觉得这场面有点奇妙。两边都认定存在某种疾病,都认为这种疾病很棘手,急着想治好,又找不到好办法。然而疾病的名称不同,双方竟如水火不容,彼此不能信任。
  “你们觉得他的头痛是假的么?”“……也不是假的,”父亲说,“可能就是学习压力太大,一般人压力大的时候,偶尔都会头痛。”孩子冷着脸说:“我不是偶尔头痛。”父亲恍若未闻:“头痛本来不是什么大事,可是这孩子心重,从小就爱钻牛角尖,他老是注意这个头痛,疑神疑鬼,越注意就越放不下,最后就痛得厉害了。”
  “所以你们也承认头痛是真实的,”我说,“这个头痛给他的学习造成了麻烦,需要治疗。这一点大家是一致的。但是你们起了不同的名字。除了名字不同,它们实际的区别在哪?”
  父母一副狐疑的表情,好像我提了个匪夷所思的问题:“疑病症怎么是个名字呢?疑病症的话……就说明他没病啊!”
  然而,毫无疑问,他还是有病。“疑病症”本身也是一种“病”。在儿子看来,他的病也许是当代医学未能探明的某种隐疾,甚至也许是绝症(不能否认那种微小概率的存在),而父母则宁愿相信它的名字就叫“疑病症”。两者的分歧并非没有意义。“疑病症”这个名字意味着确定性的掌控,仿佛借着这个心理学的名词,获得一套特定原因的解释,不必再投入额外的关心。反过来,拒绝这个名字就意味着拒绝这种待遇,“我是真的痛苦,我需要更多关注!”
  我问这个学生:“如果遍寻了所有大医院,还找不出你是什么病,怎么办?”没想过。我又问父母:“如果治疗疑病症的结果不理想,他还是头痛,怎么办?”也没想过。吵了那么久,显而易见的问题却都没想过。问题始终在那里。但他们都没有真正做好准备。面对无法处理的痛苦,父母只是竭力证明:“这是疑病症!”儿子则竭力反抗:“不是!”他们使用了一种现代人的经典逻辑,给痛苦起一个名字,围绕这个名字进行争论,以便心安理得地忽视痛苦本身。
  编辑 翁倩 rwzkhouchuang@126.com
其他文献
吊 唁  贾平凹穿着深蓝色的衬衣,站在悼念人群第一排靠左的地方。身旁都是深色着装的人。他们神情凝重地看着前方。陈忠实巨大的画像悬挂在黑色的幕布里,仿佛陷入浓重的夜色。画像里的陈忠实身着蓝色的衬衣,同样望着前方,面目安详。他的遗体躺在画像下的白色花丛中,稀疏而整齐的花白头发枕着一本《白鹿原》,身上覆盖着党旗。  陈忠实活了74岁。他是在50岁的时候,有了用来垫棺材的枕头。1992年完成《白鹿原》后,
兴来随意步南阡。夹道垂杨相带妍。  万木沉酣新雨后,百昌苏醒晓风前。  四时可爱惟春日,一事能狂便少年。  我与野鸥申后约,不辞旦旦冒寒烟。  ——王国维《晓步》  春天读这一首诗,似乎再贴切不过了。  谈起王国维,不少人可能首先想到的是《人间词话》,该书的价值此处不论,里面所提到的人生三境界,其实只是一段漂亮的空话,在后世也产生不少流弊,例如近人喜欢东抄西摘一些古人诗文来敷衍成长篇大论,多少是因
每个歌手都会唤起一种通感。想起郑智化,我就想起遥远的台北的夜、路灯、血红的玫瑰、哀伤的女郎、《将军族》、《孽子》、火车站、流浪的少年。  把郑智化和这些形象带到我们中间的,是小魏。学校里,他跟我是同桌;学校外,他跟我是邻居。他没有念高中,初中毕业进了铁路技校;技校毕业,到小站当扳道工。在1990年代,他每月薪水一千多块,是地方普通职工的三四倍,因此可以买得起引进版的磁带,一盒十三四块,磁带盒子上有
王道坤住在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黄埔村以东,遥远且荒芜。  他早早站在街道口等我们,穿过香蕉林和小水沟,拐进看不到尽头的小巷,扭头一问:“你猜我住哪栋?”他头发微卷,双目有神,面露微笑,像任何一个慈祥的老人。我看了看他的腰,之前一篇文章写他干瘦到“几乎挂不住皮带”。其实还好。  王道坤住在一栋四层楼的别墅,客厅摆着两台电影放映机,现在依然能动,右边是《东方红》,左边是《望乡》——他最爱的栗原小卷主演
无论希拉里还是特朗普谁最终当选,都面临着一个业已撕裂的国家和社会  编辑 孙凌宇 rwzkzx@126.com  本次美国大选恐怕是二战以来最污的一次。  早在共和党党内提名争夺中,特朗普和对手卢比奥就以影射对方生殖器大小的方式互相攻击,另一名参选人克鲁兹则被曝出有五名情人。  民主党这边,维基解密的资料显示,民主党高层完全站在希拉里这边,想尽办法要把桑德斯排挤出去。  到了两党对决阶段,希拉里和
巴菲特在今年这次盛大的年会里再次强调了“大道至简”对于价值投资的重要性,凡事都是做好自己,不盲目相信别人  密苏里河岸边的奥马哈小镇是全球投资者的朝圣之地。4月30日,全球近5万名投资者赶赴奥马哈,参加一年一度的巴菲特股东大会。投资界的“尤达大师”巴菲特和他的老搭档查理·芒格要在这里进行年度布道仪式。  巴菲特把枯燥的投资会议打造成了一场全球财经现场秀。今年的大会第一次进行了全球网络直播,还带有多
图/本刊记者 梁辰头衔  南开大学的讲座上,阎真在回答一个同学的提问时,声调才开始提高。那几天参加路遥文学奖活动,让他有些疲惫。  阎真已经在课堂上无数遍讲过自己的小说,但他这天大清早起来,还是把打印在A4纸上的讲稿又用中性笔修改了许多处。他是个细致的人。从青岛开往天津的高铁上,说话的时候,他把前排靠背上歪斜的布巾全给摆弄整齐了。  民间设立的路遥文学奖首次颁发。颁奖地点在青岛崂山脚下一处僻静的宾
当发现邮箱里躺着出版社编辑的信时,我就像被好不容易超度的厉鬼再度缠上一样。编辑问,你翻译的那本科普书进度怎样了——进度怎样?我压根不记得这回事了!但Gmail的搜索功能够强大,我不得不直面自己两年前答应在8个月内翻译好那本书的事实……然后我做了当下最符合直觉的反应:一个字也没回,直接关掉邮箱,转去做其他工作。但我的心底有个电子音每隔5分钟报时一次——“翻译书”,它说,“编辑,出版社,两年,邮件……
在蒙古的戈壁灘上,每天都有数千辆重型卡车满载煤炭,缓慢地行驶在中蒙边境拥堵的高速公路上,车队绵延长达上百公里,一趟车程下来可能花费一个多星期。2017年上半年,蒙古煤炭出口额较去年同期增幅超过3倍,强劲的出口带动蒙古经济增长了5.3%。
仲尼既已没,余亦浮于海。  昏见斗柄回,方知岁星改。  虚舟任所适,垂钓非有待。  为问乘槎人,沧洲复谁在。  ——孟浩然《岁暮海上作》  孟浩然是一个在古代读书人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一心希望仕进,然而始终难偿所愿,最终以布衣终老。我们看中国的历史,许多有所表现的人物都有过一官半职,或是曾经在科场上获得过功名。然而从情理上看,这些人都只能是少数,历史上更多的人,其命运都与孟浩然相同。  从孟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