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时代的不断推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不仅与学生的个人成长密切相关,更会对整个社会的进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因此,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路径,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并加强引导和培育将是目前高校教育的首要任务。本文从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注重培养学生美好情感为出发点,结合现阶段具体情况,介绍了一种培育大学生健康心
理的新模式。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美好情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a)-0243-02
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不足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在过去的几年中,教育部等部门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要(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等文件,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社会和时代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科学的解释了有关工作开展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及方法措施等问题。目前,国内各个高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吸收国外成功经验,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工作模式,取得了一些成果。不过,与国外相比,我国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水平等反面仍存在不少问题。
在许多国家,尤其是欧美国家,其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历史较长,他们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心理健康教育设施与较为完善的服务。而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源于心理咨询,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只有短短的近30年,发展时间较短自然会带给国内心理教育以经验不足和规模不足的问题。此外,在西方国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在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模式中处于主要环节,他们的服务领域广阔,任务量大。美国几乎每所大学都有专门的心理卫生和心理咨询机构,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直处于世界前列的英国,其大学每年经费支出中有3000万英镑用于为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加拿大、日本也几乎所有大学都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来服务校内学生。而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组织虽然已经有一定的普及,但其所提供的服务却有很大的局限性。
除此之外,心理健康教育是否能有成效的关键点还在于能否找寻到一个有效的关注点,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于潜在的或已经出现的心理健康症状并对其进行解决或预防。这样的心理健康教育缺乏一种广泛性和普及性,会使大学生回避自己的不足,这也就需要我们将心理健康的关注点有相应的转移,更好的使学生接受该方面教育。
2 用新思路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关注大学生美好情感
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心理趋于成熟、人格不断完善、未来发展目标和职业规划自我确定的重要时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推进,大学生将会在成长中遇到更加多样的问题,面临更加复杂的社会环境,这要求大学生拥有更好的心理素质。采用何种方式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如何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进而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的协调发展,是高等学校进一步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当下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会经济结构、组织形式、就业渠道、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元化,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经济生活等各方面压力,因此,产生的心理问题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高校学生工作面临巨大挑战。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点往往是营造良好内外部环境和外部环境,通过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明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容,整合教学、管理、服务等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例如,某些高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水平,开拓素质教育途径,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将心理健康与德、智、体、美等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实现各方功能互补。学校还应重视学生社团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支持学生建立心理社团或兴趣小组,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紧密联系学生需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實现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教育、自我成长。
在这种情况下,以学生美好情感为关注点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模式应运而出。可以将这种新的模式解释为教育主体培养大学生的美好情感为落脚处,充分运用我国传统文化的优势,从各方面入手,使用多种方法,以实现心理健康的关注点有效的转移,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更好的加强。在运用该模式的过程中,教育主体应关注大学生的情感,帮助其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等,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养成新时期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各方面素质。在该模式下,教育主体将在一定程度上变动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转而采取能够更好的与学生交流的、更能够调动大学生积极性的工作方式。
3 如何构建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3.1 注重传统文化精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丰富,有着深厚的底蕴和深邃的哲理,能给人宝贵的思想道德启迪。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传统文化,有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塑造具有民族精神、德才兼备的新世纪人才。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历史与实践的积淀,随着社会发展不断革新与丰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党和国家尤其重视并强调传统文化精华的价值,多次指出要将中国传统文化融于思想政治工作中。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民族精神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是我国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强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帮助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中不断成长,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地提升和完善自我,全面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素质,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培养不惧艰险、敢于面对、奋发图强、开拓进取的精神品质,主动融入到国家与民族的发展进程当中,积极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将包含自强不息、爱国主义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开展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古代典籍、经典思想等,其中的为人之道自然不少,从中选择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不仅拥有特色还很好的发扬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对传承我国传统经典有很大的作用。
3.2 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者的素质
这一点与目前的思路比较相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精细、具有较高专业性的工作,要求有关工作人员有高度的责任心。现阶段最紧迫的工作,是建立一支以专业人才为主体,专业互补、专兼结合、素质较高且相对稳定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才队伍,这也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所在。同时,注重发挥学生的力量。学校可以在学生中挑选一些对心理科学感兴趣、乐于助人并有较强责任心的同学,通过多种方式对他们进行有关培训,帮助他们他们学习和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方法,提高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帮助他人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并通过一定的工作机制,培养其成为学生骨干队伍,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作用。
在新模式中,心理健康教育者的任务不仅仅是教授学生理解心理健康的内容,更为关键的是通过有益的文化传播,促进学生美好情感的养成。学生情感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之间的任务,在不同阶段上的教育者要能够较好的衔接上去,继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良好情感的培养,这就对心理健康教育者提出了又一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则是创新机制加强教育者群体素质,需要其能够针对不同的个体解决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因材施教,加強平日的培训和交流。
3.3 国家、学校与学生三位一体
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只依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能够充分调动各方面的能力,才能够有效解决这方面的问题。首先,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只有国家有关部门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达到了一定的程度,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能够更快更好的发展;其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学校要能够接受大方向的支持,但不能采用统一的标准,各校各地要能够因地制宜,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制定出适合自己的方式和方法,促进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当然,学生是心理健康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主体,当代大学生的一大特点就是创新力较强,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各高校必须要注重学生的巨大力量,让学生自主创新、自主参与,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发展。实现国家、学校与学生的三位一体,促进其整体发展,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举措。
3.4 积极借鉴、多种机制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发展
不通地区的心理教育都有不同的特点,各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要能够积极吸取他人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可以以台湾地区为例,目前,台湾地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成了教学、训导、辅导一体的教育模式。台湾教育界认为心理辅导是一种助人的历程和方法,是由辅导教师根据某种信念,提供某些经验,以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发展自己。台湾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主要有普遍化与制度化、“三级预防,全员参与、投入充足,配备齐全”等,通过加强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促进其心智的发展。在台湾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也经常会通过传播传统文化、古典文化等,用以提升高校学生的道德修养。我们可以吸取其在运用传统文化方面的经验,运用较为合理的方式将其优势融入自身的体系中。
借鉴多方经验并运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采用多种机制培育当代大学生健康心理,使其成为更全面的人、完整的人,这将是现阶段以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黄俊杰.迈向21世纪大学通识教育的新境界:从普及到深化[J].交通高教研究,2002(4):3-8.
[2] 张德启.台湾高校通识教育课程发展及其特色[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9):91-96.
[3] 贺倩.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探讨[J].湘潮,2009(8):44-45.
[4] 佘海舟.试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湖北招生考试,2007(16):53,60-61.
[5] 张晓波.关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建设的思考[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1(6):94-96.
[6] 蔡宝鸿,齐平.国内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比较[J].基础理伦研讨,2011(28):70.
[7] 赵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8).
[8] 李晓飞.高校“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J].鸡西大学学报,2011(12):7-8.
[9] 周春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的创新[J].江苏高教,2011(5):130-132.
[10] 郑敏燕.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作用[J].安顺学院学报,2011(2):41-42,46.
[11] 张大均.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若干理论的探讨[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136-142.
[12] 黄赐英.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理论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6(2):90-91.
理的新模式。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美好情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a)-0243-02
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不足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在过去的几年中,教育部等部门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要(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等文件,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社会和时代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科学的解释了有关工作开展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及方法措施等问题。目前,国内各个高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吸收国外成功经验,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工作模式,取得了一些成果。不过,与国外相比,我国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水平等反面仍存在不少问题。
在许多国家,尤其是欧美国家,其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历史较长,他们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心理健康教育设施与较为完善的服务。而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源于心理咨询,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只有短短的近30年,发展时间较短自然会带给国内心理教育以经验不足和规模不足的问题。此外,在西方国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在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模式中处于主要环节,他们的服务领域广阔,任务量大。美国几乎每所大学都有专门的心理卫生和心理咨询机构,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直处于世界前列的英国,其大学每年经费支出中有3000万英镑用于为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加拿大、日本也几乎所有大学都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来服务校内学生。而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组织虽然已经有一定的普及,但其所提供的服务却有很大的局限性。
除此之外,心理健康教育是否能有成效的关键点还在于能否找寻到一个有效的关注点,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于潜在的或已经出现的心理健康症状并对其进行解决或预防。这样的心理健康教育缺乏一种广泛性和普及性,会使大学生回避自己的不足,这也就需要我们将心理健康的关注点有相应的转移,更好的使学生接受该方面教育。
2 用新思路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关注大学生美好情感
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心理趋于成熟、人格不断完善、未来发展目标和职业规划自我确定的重要时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推进,大学生将会在成长中遇到更加多样的问题,面临更加复杂的社会环境,这要求大学生拥有更好的心理素质。采用何种方式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如何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进而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的协调发展,是高等学校进一步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当下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会经济结构、组织形式、就业渠道、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元化,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经济生活等各方面压力,因此,产生的心理问题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高校学生工作面临巨大挑战。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点往往是营造良好内外部环境和外部环境,通过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明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容,整合教学、管理、服务等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例如,某些高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水平,开拓素质教育途径,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将心理健康与德、智、体、美等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实现各方功能互补。学校还应重视学生社团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支持学生建立心理社团或兴趣小组,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紧密联系学生需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實现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教育、自我成长。
在这种情况下,以学生美好情感为关注点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模式应运而出。可以将这种新的模式解释为教育主体培养大学生的美好情感为落脚处,充分运用我国传统文化的优势,从各方面入手,使用多种方法,以实现心理健康的关注点有效的转移,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更好的加强。在运用该模式的过程中,教育主体应关注大学生的情感,帮助其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等,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养成新时期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各方面素质。在该模式下,教育主体将在一定程度上变动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转而采取能够更好的与学生交流的、更能够调动大学生积极性的工作方式。
3 如何构建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3.1 注重传统文化精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丰富,有着深厚的底蕴和深邃的哲理,能给人宝贵的思想道德启迪。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传统文化,有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塑造具有民族精神、德才兼备的新世纪人才。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历史与实践的积淀,随着社会发展不断革新与丰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党和国家尤其重视并强调传统文化精华的价值,多次指出要将中国传统文化融于思想政治工作中。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民族精神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是我国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强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帮助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中不断成长,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地提升和完善自我,全面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素质,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培养不惧艰险、敢于面对、奋发图强、开拓进取的精神品质,主动融入到国家与民族的发展进程当中,积极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将包含自强不息、爱国主义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开展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古代典籍、经典思想等,其中的为人之道自然不少,从中选择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不仅拥有特色还很好的发扬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对传承我国传统经典有很大的作用。
3.2 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者的素质
这一点与目前的思路比较相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精细、具有较高专业性的工作,要求有关工作人员有高度的责任心。现阶段最紧迫的工作,是建立一支以专业人才为主体,专业互补、专兼结合、素质较高且相对稳定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才队伍,这也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所在。同时,注重发挥学生的力量。学校可以在学生中挑选一些对心理科学感兴趣、乐于助人并有较强责任心的同学,通过多种方式对他们进行有关培训,帮助他们他们学习和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方法,提高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帮助他人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并通过一定的工作机制,培养其成为学生骨干队伍,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作用。
在新模式中,心理健康教育者的任务不仅仅是教授学生理解心理健康的内容,更为关键的是通过有益的文化传播,促进学生美好情感的养成。学生情感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之间的任务,在不同阶段上的教育者要能够较好的衔接上去,继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良好情感的培养,这就对心理健康教育者提出了又一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则是创新机制加强教育者群体素质,需要其能够针对不同的个体解决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因材施教,加強平日的培训和交流。
3.3 国家、学校与学生三位一体
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只依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能够充分调动各方面的能力,才能够有效解决这方面的问题。首先,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只有国家有关部门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达到了一定的程度,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能够更快更好的发展;其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学校要能够接受大方向的支持,但不能采用统一的标准,各校各地要能够因地制宜,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制定出适合自己的方式和方法,促进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当然,学生是心理健康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主体,当代大学生的一大特点就是创新力较强,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各高校必须要注重学生的巨大力量,让学生自主创新、自主参与,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发展。实现国家、学校与学生的三位一体,促进其整体发展,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举措。
3.4 积极借鉴、多种机制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发展
不通地区的心理教育都有不同的特点,各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要能够积极吸取他人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可以以台湾地区为例,目前,台湾地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成了教学、训导、辅导一体的教育模式。台湾教育界认为心理辅导是一种助人的历程和方法,是由辅导教师根据某种信念,提供某些经验,以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发展自己。台湾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主要有普遍化与制度化、“三级预防,全员参与、投入充足,配备齐全”等,通过加强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促进其心智的发展。在台湾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也经常会通过传播传统文化、古典文化等,用以提升高校学生的道德修养。我们可以吸取其在运用传统文化方面的经验,运用较为合理的方式将其优势融入自身的体系中。
借鉴多方经验并运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采用多种机制培育当代大学生健康心理,使其成为更全面的人、完整的人,这将是现阶段以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黄俊杰.迈向21世纪大学通识教育的新境界:从普及到深化[J].交通高教研究,2002(4):3-8.
[2] 张德启.台湾高校通识教育课程发展及其特色[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9):91-96.
[3] 贺倩.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探讨[J].湘潮,2009(8):44-45.
[4] 佘海舟.试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湖北招生考试,2007(16):53,60-61.
[5] 张晓波.关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建设的思考[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1(6):94-96.
[6] 蔡宝鸿,齐平.国内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比较[J].基础理伦研讨,2011(28):70.
[7] 赵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8).
[8] 李晓飞.高校“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J].鸡西大学学报,2011(12):7-8.
[9] 周春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的创新[J].江苏高教,2011(5):130-132.
[10] 郑敏燕.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作用[J].安顺学院学报,2011(2):41-42,46.
[11] 张大均.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若干理论的探讨[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136-142.
[12] 黄赐英.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理论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6(2):90-91.